变色音响陀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978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色音响陀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变色音响陀螺,属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类。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玩具陀螺,基本上不具备变色功能,即使少数能够变色,也因结构复杂,变色面积太小而难以达到强烈的,醒目的变色效果,故新鲜感均不强。
本实用新型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变色面积大,变色过程清晰,变色效果强烈的,且伴有声响的变色音响陀螺。
本实用新型是依靠下列方式实现的变色音响陀螺由陀螺体(1)、拉绳(11)、拉绳杆(10)、风哨(7)组成,其特征在于陀螺体(1)上套有外罩(2),外罩(2)周围开有数个缺口(5)、缺口(5)呈等距离排列。
本实用新型中的陀螺体(1)为一圆盘型体,圆中央有两根伸出的圆轴(3),圆轴(3)上穿有两个小孔(9),在陀螺体(1)的圆周边及两个圆盘面上交替排列着两种不同的色彩,两种色彩宽度相同,在色彩分界线(6)的顶端有数个梢子(4)。
本实用新型中的外罩(2)为一中空的圆盘体,在其周围开有数个缺口(5),缺口(5)宽度等于陀螺体(1)上对应部位色彩条的宽度、缺口(5)之间的间隔宽度等于缺口(5)宽度。在缺口(5)之间间隔处装有两只风哨(7),外罩(2)的圆中央有两个通透的圆孔(8)。
现结合附图及实例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1为陀螺总体图(1)陀螺体、(2)外罩、(3)圆轴、(4)梢子、(5)缺口、(7)风哨、(10)拉绳杆、(11)拉绳。
图2为陀螺体(1)正视图
(6)色彩分界线图3为陀螺体(1)侧视图(9)为小孔。
图4为外罩(2)正视图图5为外罩(2)侧视图(8)为圆孔。
反复拉放拉绳(11),陀螺体(1)与外罩(2)即作正反方向交替旋转。当正转时,外罩(2)由于受到惯性力与风阻作用,与陀螺体(1)之间发生相对旋转,当转至陀螺体(1)上的梢子(4)被外罩(2)上的缺口(5)的一侧所挡住时,外罩(2)与陀螺体(1)同步转动,此时,陀螺体(1)上的一种色彩恰好暴露于外罩(2)的缺口(5)处,另一种色彩则被外罩(2)缺口(5)之间的间隔处所遮住,由于高速旋转效应,整个陀螺基本上呈现出暴露于外罩(2)上缺口(5)处的色彩。
同理,当反转时,陀螺则基本上呈现陀螺体(1)上的另一种色彩。
伴随陀螺的高速旋转,外罩(2)上的风哨(7)也因受到空气摩擦而发出声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变色面积大,变色过程清晰、醒目,并伴有风哨声响,因而娱乐价值较高。
权利要求1.一种变色音响陀螺由陀螺体(1)、拉绳(11)、拉绳杆(10)、风哨(7)组成,其特征在于陀螺体(1)上套有外罩(2),外罩(2)周围开有数个缺口(5)、缺口(5)呈等距离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音响陀螺,其特征在于陀螺体(1)为一圆盘型体,圆中央有两根伸出的圆轴(3),圆轴(3)上穿有两个小孔(9),在陀螺体(1)的圆周边及两个圆盘面上交替排列着两种不同的色彩,两种色彩宽度相同,在色彩分界线(6)的顶端有数个梢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音响陀螺,其特征在于外罩(2)为一中空的圆盘体,在其周围开有数个缺口(5),缺口(5)宽度等于陀螺体(1)上对应部位色彩条的宽度、缺口(5)之间的间隔宽度等于缺口(5)宽度,在缺口(5)之间间隔处装有两只风哨(7),外罩(2)的圆中央有两个通透的圆孔(8)。
专利摘要一种变色音响陀螺由陀螺体(1)、拉绳(11)、拉绳杆(10)、风哨(7)组成,其特点是“陀螺体(1)上套有外罩(2),外罩(2)周围开有数个缺口(5),缺口(5)呈等距离排列。玩耍时,反复拉放拉绳(11),陀螺即作正反方向交替旋转,随着陀螺的正反方向交替旋转,陀螺也交替呈现出两种不同色彩,并发出声响,十分有趣。
文档编号A63H1/00GK2131575SQ9220723
公开日1993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2日
发明者怀宁 申请人:怀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