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45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扯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坚固耐用便于组合的扯铃,尤指一种设有加劲铃轴的组合式扯铃。
习用的塑胶扯铃1(如


图1所示)系由二个铃轮10和一根铃轴11组合而成,铃轴11中段套罩有一金属滑槽111,以强化铃轴11,防止扯铃1掉落地面或碰撞墙壁时折断;铃轴11二端各伸出一螺杆12,以便螺合于两个铃轮10轴心的螺孔101。
如图2所示,惟如
图1、图2和图2-1所示的习用扯铃1经由使用者利用绳索来回快速拉扯其铃轴11,使扯铃1产生急速转动时,经绳索拉扯摩擦铃轴11中段的金属滑槽111即产生高温膨胀而与铃轴11中段的接触面110产生产生间隙112而呈隅合状;而当继续拉扯绳索带动金属滑槽111时,因膨胀而隅合于铃轴11中段接触面110之外金属滑槽111即呈空转而难以带动铃轴11转动;在此同时,扯铃1倘掉落地面或碰撞墙壁,因铃轴中段与金属滑槽111存有间隙112,金属滑槽111不能吸收铃轴11中段因受碰撞形成的压力,使铃轴11中段的强度降低而易于折断;而铃轴11两端的螺杆12与两个铃轮10的螺孔101螺合时,由于螺纹细密,螺紧费时,倘因未螺紧即拉扯旋转扯铃1,常常造成扯铃1在拉扯时分解。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坚固耐用的扯铃,以加固铃轴,当扯铃受绳索快速拉扯铃轴中段产生高温时,加劲构件不会与铃轴脱离,避免造成不能带动铃轴转动之窘境,并且具有高强度的抗压强度而不易折断,而且便于铃轴与铃轮的快速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扯铃,由一加劲铃轴和两铃轮所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铃轴系由一塑胶成型的铃轴和一加劲构件形成加劲结构,塑胶铃轴二端各向外伸出一接头,其中二铃轮的轴心各设有一扣孔,加劲铃轴二端的接头分别扣接于二铃轮的扣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如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加劲构件固定嵌设于铃轴两对应的锥型端的夹口内,该加劲构件设有一轴心孔,该轴心孔内穿设一加劲物。所述的铃轴向外伸出的接头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扣接构件。所述的两铃轮的扣孔内设有一插旋式扣槽,插旋式扣槽内设有一个以上的滑槽,滑槽内端沿扣孔内缘形成一呈半弧型斜面滑轨,滑轨的端部设有止档,加劲铃轴两端的接头周边扣接构件与两铃轮的扣孔的插旋式扣槽的滑槽均相对应,适可滑动于插旋式扣槽的滑槽及滑轨内。所述的加劲物可为管状或者板状或者条状。所述扣接构件为凸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效果是显著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扯铃,其中的加劲轴的加劲构件至少有一部份设于铃轴内形成加劲结构,铃轴二端的接头各设有一个以上的扣接构件,铃轴系成一体,当扯铃的铃轴受绳索快速来回摩擦转动时,不会因高温使加劲构件膨胀而与铃轴的中段产生间隙、形成隅合状脱离铃轴,并且能提高铃轴的抗压强度,使铃轴耐摔、耐碰撞,而不易折断;藉铃轴二端接头的扣接构件便加劲铃轴可以快速紧密扣接于二铃轮轴心之扣孔内的插旋式扣槽,而使加劲轴与二铃轴的组合快速确实,并且便于拆解。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铃轴与金属滑槽部份剖视图。
图2-1为图2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劲轴组合。
图4-1为图4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劲铃轴二端与铃轮组合部份剖视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扯铃系由加劲铃轴3与两个铃轮2所组成;加劲铃轴3系由一塑胶铃轴30和一加劲构件31所构成,其中塑胶铃轴30系由塑胶成型形成两个对应的锥型端301、302,二锥型端301、302各向外伸出一接头3011、3021,二接头3011、3021的周边各设有二凸扣3001;如图4、图4-1所示,锥形端301、302间设一适当间距,其对应面各形成一夹口304、305,二夹口304、305间联接一轴心杆303;其中加劲构件31系由不锈钢或铜合金制成的空心体,其本体中段呈凹弧型环槽311,凹弧型环槽311二两侧各形成一设有螺纹的凸缘312、313,加劲构件31的本体轴向设一贯穿二凸缘312、313的轴心孔314。
制作加劲铃轴3时,先将加劲构件31放置于塑胶射出成型机的铃轴模型中央,由铃轴模型二侧、即加劲轴31的凸缘312、313二侧射出,部份塑胶原料充满加劲构件31的轴心孔314,铃轴模型二端内缘即由塑胶原料分别形成锥型端301、302,二锥型端301、302各向外伸出一接头3011、3021,二接头3011、3021的周边各形成两凸扣3001,锥型端301、302的对应面分别形成一夹口304、305,夹口304、305分别包覆加劲构件31的二凸缘312、313,结构加劲构件31的两锥型端301、302构成如图4所示之加劲铃轴3中段。
如图3、图5所示,二铃轮2的轴心各设一扣孔20,每一扣孔20内各设有一插旋式扣槽21,插旋式扣槽21内设有二滑槽22,二滑槽22内端沿扣孔20内缘同一方向各形成一半弧型斜面的滑轨23;每一滑轨23的端部各设一止档24,加劲铃轴3的塑胶铃轴30的两接头3011、3021适可分别插入一铃轮2的扣孔20内相互快速旋紧扣接;如图3、图5、图6所示塑胶铃轴30的两接头3011、3021的外缘约等于或略小于二铃轮2的扣孔20的内缘,塑料铃轴30的两接头3011、3021周边分别设有的凸扣3001适与两铃轮2的扣孔20内的滑槽22相互对应,使塑胶铃轴30的两接头3011、3021周边各设有的二凸扣3001可以分别扣入二铃轮2的扣孔20内的两对应滑槽22,并伸入二对应滑槽22内端呈半弧型斜面的滑轨23内,只要略微旋转,即使塑胶铃轴30的二接头3011、3021分别扣紧于二铃轴2的扣孔20内;分解时须反方向旋转塑料铃轴30的二接头3011、3012,使设于二接头3011、3012周边的凸扣3001分别在二铃轮2的扣孔20的滑轨23内滑移至滑槽22内端,再反方向分离即可,使二铃轮2与加劲轴3的组合相较习用塑胶铃轴30的轴心杆303充满加劲构件31的轴心孔314,并联结二锥型端301、302,而二锥型端301、302的夹口304、305又包覆加劲构件31的二凸缘312、313,使加劲铃轴3具有高度抗压强度,在扯铃掉落地面或强力碰撞坚硬物体时不虑折断。当使用者以绳索快速拉扯扯铃的加劲构件31的凹弧型环槽311,使加劲构件31产生高温,将使加劲构件31两侧的凸缘312、313与塑料铃轴30的二锥型端301、302的两对应夹口304、305形成更坚实的结构而不虑折脱。
以上所举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扯铃,由一加劲铃轴和两铃轮所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铃轴系由一塑胶成型的铃轴和一加劲构件形成加劲结构,塑胶铃轴二端各向外伸出一接头,其中二铃轮的轴心各设有一扣孔,加劲铃轴二端的接头分别扣接于二铃轮的扣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扯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劲构件固定嵌设于铃轴两对应的锥型端的夹口内,该加劲构件设有一轴心孔,该轴心孔内穿设一加劲物。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扯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铃轴向外伸出的接头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扣接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扯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铃轮的扣孔内设有一插旋式扣槽,插旋式扣槽内设有一个以上的滑槽,滑槽内端沿扣孔内缘形成一呈半弧型斜面滑轨,滑轨的端部设有止档,加劲铃轴两端的接头周边扣接构件与两铃轮的扣孔的插旋式扣槽的滑槽均相对应,适可滑动于插旋式扣槽的滑槽及滑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扯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劲物可为管状或者板状或者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扯铃,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构件为凸扣。
专利摘要一种扯铃,由一加劲铃轴和两铃轮所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铃轴系由一塑胶成型的铃轴和一加劲构件形成加劲结构,塑胶铃轴二端各向外伸出一接头,其中二铃轮的轴心各设有一扣孔,加劲铃轴二端的接头分别扣接于二铃轮的扣孔内。本实用新型抗压强度高,使铃轴耐摔耐碰撞,不易折断且安装快捷便利。
文档编号A63H1/00GK2154103SQ9321423
公开日1994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9日
发明者朱德智 申请人:朱德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