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式旱冰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53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式旱冰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旱冰鞋特别涉及一种即能滚动又能走动的可变式旱冰鞋。
已有的既能滚动又能走的旱冰鞋技术中,有一种是行走时将滚轮卸下,作旱冰鞋用时再将轮子装上,很不方便,如中请号为91209932.1的两用旱冰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滑行功能又有普通便鞋的行走功能的可变式旱冰鞋,这种鞋使用方便,只要控制变换装置就能完成使用功能之间的迅速转变,并且在滑行时还具有加速前进和刹车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可变式旱冰旱鞋由鞋帮(1)、鞋底(2)、变换装量组成。鞋底包括鞋基层、底层、滚轮装置一、滚轮装置二、加速滚轮装置和刹车装置。变换装置包括控制柄和多个勾拉盒(见图31),勾拉盒固定在鞋底并处在滚轮装置和加速滚轮装置附近,以便控制这些装置的状态(即伸出还是收缩);滚轮装置一由滚轮(3)、轮架(80)、轮架座(29)、固定圈(24)、圆形轮架基(12)及轮架两边的支架(23)(28)组成(见


图17)。轮架与轮架座之间有一个关节(30)相联,轮架(80)可绕此关节转动;固定圈(24)与圆形轮架基(12)相联,并且共同限定存在于这两者之间的轮架座(29)的活动,使轮架座只能绕垂直于鞋底的轴转动,固定圈(24)上还有专门为轮架支架(23)(28)设置的滑性凹槽(16),以便轮架支架(23)(28)的一端在其上只能作滑动;轮架支架的另一端与轮架(80)通过关节(20)(25)相联,轮架支架(23)(28)还通过弹簧(22)(27)与轮架(80)相联,此两弹簧,关节(20)(25)以及滑性凹槽的共同作用使得轮架伸出后不致于左右不稳定。滚轮装置二由滚轮(3)、轮架(8)、矩形轮架基(5)组成(见图6);轮架通过一个关节(9)与矩形轮架基(5)相联,轮架(8)可绕此关节转动。变换装置的每个勾拉盒(7)由盒箱(58)、双勾(60),多个小勾(59)组成(见图25-28);这些小勾(59)分别通过绳子与滚轮装置的轮架支架(23)(28),轮架座(29),及固定滚轮装置的插销(10)(17)(69)相联,加速滚轮装置的滚轮支架(35)(50)轮架座(37)及固定滚轮装置的插销(10)(17)(69)(加速滚轮装置的插销与滚轮装置一的插销(69)(17)类同)也都有绳子分别与勾拉盒中的小勾(59)相联;双勾(60)两端有绳子与控制杆(64)或相邻勾拉盒中的双勾(60)相联;控制变换装置的控制杆(64),就可控制勾拉盒中双勾(60)的运动,双勾(60)拉动一系列小勾(59)作先后运动,从而改变滚轮装置的状态。加速滚轮装置是由控制器A(13)、带有齿轮(31)的滚轮(3),带有齿轮(32)(33)的轮架(36)、齿杆(34)、固定圈(39)、圆形轮架基(40)、加速箱组成(见
图18-22);加速箱又包括轮架座(37),可滑动座(51)(52)弹簧(53)(54);可滑动座有绳子(K)与控制器A相联,当控制器A打开时(见图30),此加速装置就可以通过人体重力、弹簧(53)(54)的弹力的作用,迫使齿轮(33)在齿杆(34)上滚动,从而把这个滚动效应通过齿轮(32)(31)的作用传给滚轮(3),使滚轮加速,控制器A关上时(见图29),加速滚轮装置失去加速功能,其作用仅相当于滚轮装置一的作用。刹车装置由控制器B(74)(75)和刹皮(73)组成(见图34),这两者通过绳子相联,刹皮(73)安装在滚轮装置的轮架(8)上(其实(8)和(80)是同一构件,见
图17和32);通过控制控制器B的滑杆(74)在滑行架(75)中的滑动就可使刹皮与滚轮摩擦从而起到刹车效果(见图34)。滚轮装置变成行走状态时,由插销(69)将轮架固定住(见图33),当滚轮装置一变成滑行状态时由插销(17)将其轮架座(29)固定住(见图36),滚轮装置二变成滑行状态时由插销(10)将其轮架(8)固定住(见图6)。滚轮装置一的圆形轮架基(12)和滚轮装置二的矩形轮架基(5)皆是鞋基(4)(14)(见图3和9)的一部分;鞋基又可分成两部分前鞋基和后鞋基,这两部分可以绕着一个关节(6)(15)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以便本可变式旱冰鞋处于行走状态时具有普通便鞋的行走效果;鞋基(4)(11)固定在鞋底的底层上,底层就是指与人的脚接触的那一层附图中底层的标号未标出(但可参见
图1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仅仅通过变换装置就能很快地实现可变式旱冰鞋的行走功能和滑行功能之间的转变,完全用不着用手将滚轮装上和卸下;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也齐全,具有加速和刹车功能;本实用新型处于行走状态时,因前鞋基和后鞋基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所以其效果与普通便鞋无异。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附图共计36幅,皆为示意图,图中小写字母如a,a′,b,b′等为绳子代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滚轮已收缩在鞋底中时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滚轮伸出时其外观图。
图3是全由滚轮装置二组成的三个轮的可变式旱冰鞋的鞋基层示意图。
图4是全由滚轮装置二组成的三个轮的可变式旱冰鞋的转底平面图(此时滚轮处于收缩状态)。
图5是全由滚轮装置二组成的三个轮的可变式旱冰鞋底平面图(此时滚轮处于伸出状态)。
图6是图3或图5的AA′剖面,显示轮架与矩形轮架基的关系。
图7是图6中矩形轮架基(5)的立体图。
图8是图6中矩形轮架基中的插销(10)的立体图。
图9是由两个滚轮装置一和1个加速滚轮装置组成的三个轮的可变式旱冰鞋的鞋基层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指滚轮装置下,滚轮处于收缩状态时的鞋底平面图。
图11是图9所指滚轮装置的鞋底底层的平面图。
图12是把
图11所示底层翻转过来时,为了显示勾拉盒和加速滚轮装置的控制器所处部位的示意图。
图13是图9所指滚轮装置处于伸出状态时的鞋底示意图。
图14是图9所指滚轮装置的滚轮在收缩和伸出状态之间转变所经过的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滚轮装置一所指轮架的支架示意图。
图16是滚轮装置一的固定圈的平面图。
图17是滚轮装置一的剖面图,也就是
图13的BB′剖面。
图18是加速滚轮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加速滚轮装置的加速箱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0是加速滚轮装置的固定圈,轮架座、加速箱的平面图。
图21是齿杆的立体图。
图22是加速滚轮装置的加速箱处于伸长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3是滚轮装置一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4是滚轮装置二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5是变换装置的勾拉盒箱示意图。
图26是变换装置的勾拉盒剖面图。
图27是勾拉盒中双勾与一系列小勾的运动关系示意图。
图28是双勾和小勾的立体图。
图29是加速滚轮装置的控制器处于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30是加速滚轮装置的控制器处于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31是变换装置的控制柄及其与三个勾拉盒的关系示意图。
图32是滚轮装置轮架一角的特征示意图。
图33是滚轮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插销将其固定的示意图。
图34是刹车装置示意图。
图35是滚轮的棘槽与棘瓜示意图。
图36是滚轮装置一的滚轮处于伸出状态时,其轮架座被插销固定的示意图。附图中所有部件的名称同一代号为同一部件。
图1为可变式旱冰鞋变成普通便鞋时的外观(即轮子已收缩到鞋底中);图2为可变式旱冰鞋变成旱冰鞋时的外观。
图3—图8和图24为全由滚轮装置二组成的三个轮的可变式旱冰鞋的有关示意图。鞋底分为鞋基层和底层两层,底层就是指与人的脚接触的那一层,鞋基层固定在底层上,变换装置的勾拉盒(7)可以固定安装在鞋基层,也可固定安装在底层。图3为鞋基层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鞋基(4),其材料为钢性物质,比如钢材,碳素复合材料等。鞋基(4)分成前鞋基和后鞋基,这两部分可以绕着关节(6)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以保证本实用新型处于便鞋状态时,行走方便。图中矩形阴影部分(5)为矩形轮架基。图中三个勾拉盒(7)分别控制相应的三个滚轮装置。图4为轮子(3)及轮架(8)收缩到鞋底中的状态。图5为轮子被打开。处于滑行时的状态。图6为图3中AA′剖面,图中(5)即为矩形轮架基,(10)为插销,其作用在于固定轮架(8),轮架(8)可绕关节(9)转动;拉绳(a′)可使轮架处于打开状态(见图6),拉绳(a)可得收缩状态(见图24)。图7为矩形轮架基(5)的立体图;图8为图6中插销(10)的立体图。
图9—
图17、图23、图36为由两个滚轮装置一和一个加速轮装置组成的三个轮的可变式旱冰鞋有关示意图。图9为鞋基层示意图,阴影部分(11)为鞋基,(12)为圆形轮架基,最右边的圆形轮架基存本实施例中为加速轮装置的轮架基,(13)为加速轮装置的控制器的控制柄,图中鞋基上的结构(14)是专门安放齿杆(34)而设定的(见
图18加速滚轮装置的立体图);鞋基分成两部分前鞋基和后鞋基,这两部分可以绕着关节(15)在一定范围内转动。
图11为鞋底的底层示意图;
图12是把
图11翻转过来看到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勾拉盒(7)固定安装在此底层中;由图可见与每个勾拉盒相联有6根绳子,三个勾拉盒由一根总绳串联着。6根绳子分别与滚轮装置一的插销(17)(69)、轮架支架(23)(28)轮架座(29)相联(见
图16、图33、
图17等)。后面将叙述到。
图13为轮子处于滑行时的状态,图中阴影为轮子;
图14为由
图10所示状态变成
图13所示状态的过渡态,此状态下三个轮子的方向不一致。
图17为
图13中所示剖面BB′,图中(12)为圆形轮架基,它与固定圈(24)共同限定轮架座(29)的活动,即轮架座只能绕垂直于鞋底的轴作旋转运动,固定圈(24)和圈形轮架基(12)的联结是通过固定圈外边缘的缧纹和圆形轮架基内边缘的缧纹实现的,这就正如缧母与缧帽之间的关系;因此;固定圈可以很方便地从圆形轮架基上卸下来,这对于更换新的轮架及轮架座是很方便的。
图17中轮架(80)通过关节(30)与轮架座(29)相联,并可绕此关节转动;轮架的支架(23)(28)分别可绕关节(20)(25)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图中小三角形结构(21)、小弯件(26)、弹簧(22)(27)、以及固定圈上的滑件凹槽(16)的共同作用,可以使支架(23)28)能够稳定轮架(80)(即滚轮存滑行中其轮架(80)不致于偏斜);图中弹簧(27)此时处于被压缩状态,弹簧(22)处于拉长状态。
图15为轮架支架(23)(28)的立体图,
图16为固定圈(24)的平面图,图中(16)为滑性凹槽,(18)为弹簧,(17)为插销,插销的作用在于固定
图17中的轮架座(29)(即滚轮在滑行时,轮架座(29)不致于旋转,参看图(36)。若要想使本实施例由滑行功能变成行走功能,就先拉动绳子e(见
图16和图86)使插销(17)拨出,接着拉动绳子(d),使轮架座(29)旋转(同时支架(23)(28)在滑性凹槽(16)上滑行),旋转一定角度后(见
图14),拉动绳子(c),就能使轮架及滚轮处于收缩状态(如图23所示);如果先后拉动绳子(n)(见图32)绳子(c′)(a′)就可由图23的状态变成
图17的状态,由于弹簧(18)(见图36)的作用就可使插销(17)自动将轮架座(29)锁住。这一切拉绳子的动作是通过变换装置的控制柄及勾拉盒(7)中完成的,后面将叙述到。
图18—图22,图29,图30为加速滚轮装置的有关示意图。
图18中,圆形轮架基(40)与
图17中所述的滚轮装置一的圆形轮架基(12)基本相同。齿轮(31)与滚轮(3)固定在一起,齿轮(32)(33)安装在轮架(36)上,齿轮(31)(32)(33)与齿杆(34)的共同作用就可使滚轮(3)得以加速。图中轮架支架(335),固定圈(39)固定圈上的滑性凹槽(38)与
图17所示滚轮装置一的轮架支架(80)固定圈(24)、滑性凹槽(16)相同,其作用也相同。
图19为
图18的剖面图,由此图可以看出轮架(36)通过关节(46)与可滑动座(52)相联;可滑动座(51)(52)及轮架座(37)之间有弹簧(53)(54)相联,绳子K与可滑动座(52)相联,并从可滑动座(51)及轮架座(37)圆形轮架基(40)的中心穿过;图20为固定圈(39)轮架座(37)可滑动座(51)(52)的平面示意图,图中(38)为滑性凹槽;
图19图22中小三角形结构(44)小弯件(47)弹簧(45)(49)的作用与
图17中的小三角形结构(20)、小弯件(25)弹簧(22)(27)的作用相同。加速滚轮装置的加速功能是这样实现的当人体脚跟离地时,在弹簧(53)(54)的作用下,加速轮装置就由
图19所示状态变到图22所示状态,然后人体脚跟着地,就使滚轮及轮架回缩,同时在齿轮(331)(32)(33)和齿杆(34)的共同作用下,滚轮被加速。图21是齿杆的立体图,在滚轮被加速的过程中由于齿杆上的结构(42)对齿轮有限定作用,就使得滚轮及轮架不会发生偏转,图9和
图18中的(14)是为了安装齿秆(34)于鞋基(11)上而设定的构件。图29,图30是加速滚轮装置的控制器部分,图中(61)为控制器的控制柄,在图29中控制柄(61)的右端被压下,从而勾住了可滑动勾(62),绳子(K)被拉紧,此时,加速滚轮装置只能处于
图19所示状态而不能变到图22所示状态;图30控制柄(61)的左端被压下,右端松开,从而使得可滑动勾(62)可以自由滑动,即此时绳子(K)可以自由伸缩,则
图19和图22之间的转变是自由的。对控制柄(61)状态的控制完全通过脚与脚之间的接触就能完成,无需用手,(图9中的部件(13)与图29、30中的控制柄(61)为同一部件)。要想把加速滚轮装置收缩于鞋底中,一般得将加速装置锁上(通过控制柄(61)完成),然后先拉绳子(e)把插销(17)拨出(见图36),再拉绳子(8)使轮架座(37)转动,接着拉绳子(h),此时齿杆(34)就会随轮架一起收缩于鞋底,插销(69)(见图33)将轮架装置固定;反向作用时,插销(69)拨出,绳子(h′)作用使轮架被拉起,此时齿杆因弹簧(41)(见
图18、图20)的作用自动直立,接着绳子(8′)作用使轮架座旋转,插销(17)将其固定。
图25—图28为变换装置的勾拉盒部分,勾拉盒可以固定安装在鞋基层上(如图3)也可以安装在鞋底的底层中(如
图12)。每个勾拉盒中有一个双勾B和多个小勾S(见图28),图中的尖端凸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图26为勾拉盒的剖面图,图中(60)为双勾B,(59)为小勾S;图25为勾拉盒盒箱示意图,(本勾拉盒实施例为
图12中的勾拉盒),盒箱上有绳子(n)(c)(c′)(d′)(e)的出口,(56)为小勾上绳子的滑道,(57)为双勾上绳子的滑道。图27包括7个小图<1>—<7>,图中S1,和S2分别为两个相邻的小勾,B为勾拉盒中的双勾,两个尖端分别为B1,B2。由图中B的运动和S1,S2的运动可以看出图<1>,B向左运动,尚未靠近S2;图<2>,B的尖端B1与S2接触;图<3>,B推动S2向左运动;图<4>,S2已到达自己的固定位置,无法再向前运动,此时B的B1尖端和S2的尖部由于具有弹性而相互滑开;图<5>B1和S2脱离,且B1与S1接触,几乎同时B2与S2接触;图<6>,B1推动S1向左滑行的同时B2与S2有一定接触力,且随之脱离;图<7>,B2与S2完全脱开,B1推动S1继续前进。此系列图中图<5>和<6>所显示的B2的作用举例如下对
图16,
图17所示装量;B1作用于S2,则绳子(e)被拉动,插销(17)被拨出,B1与S2脱离后与S1接触的一瞬间,有可能插销(17)在弹簧(18)的作用下,重新把轮架座(29)锁住,则此时B2的作用就是避免这一点。由图<1>—<7>可以看出,由于双勾B向左滑行就推动一系列小勾S的运动,也就是通过拉双勾上的绳子(见图28)就可拉动小勾上的绳子,如果B反向运动,那么其效果就刚好相反。小勾S的滑行长度(即图25中的L)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固定下来的,也就是由绳子(c)和(c′)等的动作长短决定,对于绳子(n)(e)等,图27中B的作用依然有效,因为与这些绳子相联的结构体皆有一个弹簧与结构体相联,这些弹簧的作用与绳子的作用止好相反。下面用例子加以说明。对于
图16中的绳子(e)来说,拉了(e)之后插销(17)从轮架座(29)中拨出,接着拉绳子(d)则轮架座旋转,旋转到轮架支架的一端对准了固定圈上的缺口(此缺口见
图16,图20及
图18)时,则绳子(c)拉着支架(23)并使整个轮架装置收缩到图23所示状态,此时由于插销(69)在弹簧(68)的作用下就可自动将此轮架装置固定于鞋底(见图33);若要使滚轮伸出,并处于可滑行状态,则先后拉动绳子(n)绳子(c′)绳子(d′)则轮架就先后作立起、旋转运动,当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此时轮架座(29)上的孔正好对准了插销(17)则插销(17)在弹簧(18)的作用下,将轮架座(29)锁住(见图36)。其他的装置变化与此例类同,只是绳子有多少之分,绳子作用的长短(即图25中的L)不同而已。图31为变换装置的控制器及控制器与三个勾拉盒的关系图。控制器的控制杆(64)可在盒箱(65)中滑动、(66)为绳子(m)的绳皮,由图可以看出只要用手扒动控制杆(64)就能控制三个勾拉盒,从而控制滚轮装置的状态。
图32是为了显示滚轮装置的轮架一角的特征而作的示意图。图中(67)为轮架(8)一角的小突起,其作用见图33;图33中插销(69)可以压住轮架上的小突起(67)以便于整个滚轮装置很稳定地处于收缩状态。
图34为刹车装置示意图,绳子(w)的一端与刹皮(73)相联,并绕过限制件(70)穿过轮架和轮架基与控制杆(74)相联,限制件(70)的作用在于使绳子(w)不致于与滚轮接触;控制杆(74)可在滑行架(75)中滑行,滑行架可以安装在鞋中大脚指拇所处部位,通过大脚指拇的压滑作用控制刹车,也可以直接握于手中,用手控制;刹车可绕关节(72)转动,弹簧(71)的推压作用使得不需刹车时,刹皮与滚轮脱离。
图35为滚轮的赖槽和赖爪示意图,(76)为赖槽,(8)为轮架,(3)为滚轮,(77)为赖爪,赖爪为弹性块,赖爪和赖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滚轮(3)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从而使初学滑冰的人不易摔倒;赖爪(77)可以通过缧丝固定在轮架(8)上,在不需要它时(如对熟练者来说)就可以将赖爪卸下。
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式旱冰鞋包括滚轮和鞋帮,其特征是主要由滚轮装置和变换装置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式旱冰鞋其特征是变换装置由控制器和多个勾拉盒组成,控制器又由盒箱(65)和控制杆(64)组成,控制杆(64)可在盒箱(65)中滑动,勾拉盒(7)固定在鞋底中,每个勾拉盒(7)由一个双勾(60)、多个小勾(59)以及盒箱(58)组成,双勾和小勾均可在盒箱中滑动,所有双勾(60)及控制杆(64)由一根绳子申联着,由小勾(59)引出的绳子分别与插销(10)(17)(69)、轮架(8)(80)、轮架座(29)、轮架支架(23)(28)等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式旱冰鞋其特征是滚轮装置一是,由滚轮(3)、轮架(80)、轮架座(29)、圆形轮架基(12)、固定圈(24)、专门锁定轮架座(29)的插销(17)、专门锁定轮架(80)的插销(69)、轮架(80)两边的轮架支架(23)(28)、连接轮架(24)和轮架支架(23)(28)的弹簧(22)(27)组成;固定圈(24)和圆形轮架基(12)相互连接,轮架座(29)处于固定圈(24)和圆形轮架基(12)之间,滚轮(3)安装在轮架(80)上,轮架(80)又通过一关节和轮架座(29)相连,轮架支架(23)(28)的一端与轮架(80)相连,另一端可以在固定圈(24)的滑性凹槽(16)上滑动,插销(17)(69)安装在鞋底均底层上,也可安装在轮架基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式旱冰鞋其特征是滚轮装置二是,由滚轮(3)、轮架(8)、矩形轮架基(5)及插销(10)(69)组成;滚轮(3)安装在轮架(8)上,轮架(8)和矩形轮架基(5)由一关节(9)相连,插销(10)安装在矩形轮架基(5)上并可在矩形轮架基(5)上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式旱冰鞋其特征是可变式旱冰鞋可以有加速滚轮装置;加速滚轮装置由控制器A,加速箱、带有齿轮(31)的滚轮(3)、带有齿轮(32)(33)的轮架(36)、齿杆(34)以及与滚轮装置一相同的圆形轮架基(40),固定圈(39),轮架支架(35)(50),连接轮架(36)和轮架支架(35)(50)之间的弹簧(45)(49)组成,固定圈(39)和圆形轮架基(40)相互连接,轮架座(37)处于固定圈(39)和圆形轮架基(40)之间,加速箱又由轮架座(37)、弹簧(33)(54)、小滑动座(52)、大滑动座(51)组成,两滑动座(52)(51)之间由弹簧(53)相连,大滑动座(51)与轮架座(37)之间也有弹簧(54)相连,滑动座(51)(52)可以在轮架座(37)中上下滑动;轮架(36)与小滑动座(52)有一关节相连,轮架(36)可以绕此关节转动,齿杆(34)的一头连在圆形轮架基(40)上,控制器A主要由控制柄(61)和可滑动勾(62)组成,均安装在鞋底的底层中,控制柄(61)可以勾住可滑动勾(62),可滑动勾(62)一端有绳子与加速箱中的小精动座(5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式旱鞋其特征是可以拥有一个刹车装置,刹车装置由控制器B和刹皮(73)组成,控制器B与刹皮(73)通过一根绳子相连,控制器B可以安装在鞋中大脚指拇所处位置;刹皮(73)安装在轮架(8)(80)上,控制器B由控制杆(74)和精行架(75)组成,通过控制杆(74)在滑行架(75)中的移动控制刹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式旱冰鞋其特征是可变式旱冰鞋的滚轮处于收缩状态时由插销(69)将滚轮装置的轮架(8)固定,滚轮处于伸出状态时,由另一插销(10)(17)将轮架(8)或轮架座(29)固定在轮架基(5)(12)上,对滚轮装置一来说,由插销(17)滑进轮架座(29)将其固定,对滚轮装置二来说,插销(10)滑进轮架(8)将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式旱冰鞋其特征是滚轮的轮架(8)(80)、或轮架座(29)安装在鞋基的轮架基(5)(12)上,鞋基分成两部分前鞋基和后鞋基,这两部分通过一个关节(9)相连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绕关节(6)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式旱冰鞋其特征是每只可变式旱冰鞋的滚轮,可以有2个或2个以上,滚轮装置可以是滚轮装置一也可以是滚轮装置二,也可以是加速滚轮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即能滚动又能走动的可变式旱冰鞋;它包括滚轮和鞋帮,主要由滚轮装置和变换装置组成,可变式旱冰鞋处于行走状态时,其轮子自动收缩在鞋底中,且与鞋底平行;处于滑行状态时,轮子自动打开,在滑行时,此鞋还具有加速功能和刹车功能;可变式旱冰鞋行走功能和滑行功能之间的转变是通过变换装置完成的。
文档编号A63C17/20GK2233764SQ95209628
公开日1996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5日
发明者陈思洪 申请人:陈思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