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浪板的发泡体与底板的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1635580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浪板的发泡体与底板的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浪板的加工技术,特指一种冲浪板的发泡体与底板的一体成型方法。
冲浪运动早已是非常普通的水上运动,在一般的海滩或海水浴场,均可见到人们用冲浪板逐波乘浪,利用海水的波浪,享受动态的冲击与乘载的乐趣。
常用的冲浪板是以乙烯醋酸乙烯酯或聚乙烯塑胶发泡体为本体,底面粘着固定硬质底板,台湾专利264821“冲浪板之结构改良”提供一种以热熔胶的涂布方式粘合结构,这就要求粘着剂有牢固的粘着强度、涂胶必须均匀、界面间无排斥性及耐气候性好。普通热熔胶当温度达70℃时会逐渐软化,甚至熔化,当产品在热带地区,或产品密封装箱于不通风的货柜内,或久经烈日曝晒,会发生粘合剥离的现象,造成产品的瑕疵,影响使用效果。
上述常用冲浪板的成型步骤如下

图1表示利用刀具2将发泡体1以纵向进刀方式裁断冲型,取下具有冲浪板雏形的发泡体3;图2表示利用大型刀具(图中未示)将发泡体3前方鼻端底层4削除预定的范围,使发泡体3前方鼻端具有由薄渐厚的形状,以提高冲浪板用于冲浪时的控制性,被削掉的底层4成为废料丢弃;图3表示利用刀具将发泡体3的侧边由原来的纵断面5切削成“<”型的边缘6,以增加冲浪时操控的灵活性;最后图4表示将削整合格的发泡体3底面用胶粘剂粘合硬质塑胶底板7。上述常用的冲浪板的成型步骤存在主要缺陷有三其一发泡体3的外型削整成型繁杂,生成的边角废料较多,造成人力工时和材料的极大浪费,对环境也带来污染;其二用胶粘剂粘合硬质底板,容易受到气候温度变化,影响粘合牢度;其三发泡体3经刀具切削后,使原来封闭的气孔遭受破坏,易吸收海水及有机物,增加冲浪板的重量且难以干燥,有机物的繁殖会产生异味。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经反复研究和试验,创造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浪板的发泡体与底板的成型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加工简便,且产品质量优良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冲浪板的发泡体与底板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一)截取预定尺寸的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二)将该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置入模具内,该模具包括上下模,其内设有对接具有预定形状的封闭状模穴,该模穴的两侧具有呈“<”型的容纳空间,该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置入该模具的模穴内,使两者叠合接触,且该两者相加厚度大于该模穴的高度;(三)将该上、下模加压使其对接锁合,合模后的发泡体的体积被压缩密积,部分被挤入该“<”型容纳空间内;(四)将上、下模加热,使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熔融接合,熔融的发泡体流向该模穴的空隙,填充整个模穴;(五)对该模具进行冷却、开模、取出成品。
该发泡体和硬质塑胶底板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聚乙烯或其混合物;该上、下模的模穴两侧设有朝向接模线渐宽的斜边形状;该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两者相加的厚度大于模穴的高度5-15%;该硬质塑胶底板面积不大于该下模穴的底部平面面积;该上、下模的外缘周围设有多数的孔洞,通过该孔洞输入蒸气加热或输入冷水冷却;该加热温度为120-180℃,加热时间为3-15分钟。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1、本发明的成型方法是使发泡体30与硬质塑胶底板40形成熔融状态连接,并利用乙烯醋酸乙烯酯(EVA)、聚乙烯(PE)或其混合物构成的发泡体30及硬质塑胶底板40具有非常好的相容性,故其相互结合强度良好,不会发生剥离现象;本发明的熔融结合温度为120-180℃,使用和贮存中不会出现使其软化或熔融的温度,故成品的耐候性和使用寿命较高,提高产品质量。
2、本发明的成型方法,是在封闭状模穴内施压,使发泡体30内的气孔压缩成扁平状,模具再加热时,发泡体内的空气再膨胀,熔融状的发泡体30经模穴的空隙流动,填充整个模穴,形成饱满完整的结构,使发泡体30外表的形状、花纹及图案一次成型,气孔完整的存在于发泡体30内部,不会产生吸海水变重,难干燥或有机物侵入产生异味的弊端。
3、本发明的发泡体30内部空气膨胀所产生的内压,使其与模穴接触的表面形成较高密度的保护皮层,有效增进产品的外观。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
图1为常用成型步骤的裁断示意图。
图2为常用成型步骤的削鼻端斜度示意图。
图3为常用成型步骤的边缘切削角度示意图。
图4为常用成型步骤的粘贴硬质底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入模前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入模后纵断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模具加热前的纵断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的模具加热后的纵断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产品立体图(局部剖视)。
参阅图5-图9,本发明冲浪板的发泡体30与底板40的截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故不详述。
图5为入模前的分解示意图,在上模51及下模52中设有可对接具有预定形状的上模穴511和下模穴521,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模穴511、521的形状配合成品的冲浪板10的外观而设计,图9为本发明产品的立体图,其外观形状包括由薄渐厚的鼻端11,两侧呈“<”型的边缘12,以及凹弧状收束的尾翼13,冲浪板的顶面14可设计防滑或美观的立体凹凸纹路、图案或商标;该“<”型的边缘12在上、下模穴511和521之中,在两侧预先分设有朝向接模线53渐宽的斜边54所形成的呈“<”型的容纳空间,如图5、图6所示,将预定尺寸的发泡体30及硬质塑胶底板40置入模穴511和521内,使两者叠合接触,本实施例中先将硬质塑胶底板40置入下模穴521的底面,再置入发泡体30,在未成型前,发泡体30及硬质塑胶底板40两者相加的厚度大于上、下模穴511及521的高度在5-15%之间,视物料的压缩变形及加热膨胀填充模穴的程度,适当选择,该硬质塑胶底板40的面积以不大于下模穴521的底部平面面积为佳。
接着,将上模51及下模52加压封接锁合,本实施例中将上模51固定,下模52利用油压缸的活塞杆55向上动作,进行合模锁固的程序,合模后的发泡体30原先高出的体积被向下压缩密积,其周围会有部分挤向上、下模穴511、521的斜边54所形成的“<”型容纳空间内,发泡体30内部的气孔由圆形压缩成近似椭圆的扁平形状。
参阅图7,将上模51及下模52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加热预定时间,在上、下模51及52的外缘周围设有加热装置60,一般于模具周围的孔洞61输入蒸气为佳。加热温度在120-180℃之间,加热时间在3-15分钟之间,一般加热温度愈高,加热时间缩短,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发泡体30及硬质塑胶底板40形成熔融状态而接合,使发泡体30内部的空气膨胀产生内压,熔融状的发泡体30往模穴的空隙流动,形成完整饱和的结构体。
随后进行冷却,将孔洞61内的蒸气泄放,再注入冷却水,使模具内的发泡体30及硬质塑胶底板40冷却定型。
最后进行开模,成品如图9所示,发泡体30及硬质塑胶底板40已充分结合,且冲浪板具有完整的外观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冲浪板的发泡体与底板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一)截取预定尺寸的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二)将该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置入模具内,该模具包括上下模,其内设有对接具有预定形状的封闭状模穴,该模穴的两侧具有呈“<”型的容纳空间,该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置入该模具的模穴内,使两者叠合接触,且该两者相加厚度大于该模穴的高度;(三)将该上、下模加压使其对接锁合,合模后的发泡体的体积被压缩密积,部分被挤入该“<”型容纳空间内;(四)将上、下模加热,使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熔融接合,熔融的发泡体流向该模穴的空隙,填充整个模穴(五)对该模具进行冷却、开模、取出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泡体和硬质塑胶底板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聚乙烯或其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上、下模的模穴两侧设有朝向接模线渐宽的斜边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泡体及硬质塑胶底板两者相加的厚度大于模穴的高度5-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硬质塑胶底板面积不大于该下模穴的底部平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上、下模的外缘周围设有多数的孔洞,通过该孔洞输入蒸气加热或输入冷水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热温度为120一180℃,加热时间为3-15分钟。
全文摘要
一种冲浪板的发泡体与底板的成型方法,包括(一)截取预定尺寸的发泡体和硬质塑胶底板,(二)将发泡体和底板分别置入两侧具有“< ”型容纳空间的上、下模穴内,(三)将上、下模加压使其对接锁合,(四)将上、下模加热使发泡体与底板熔融接合,且发泡体充满整个模穴,(五)冷却、开模,形成完整饱满一体成型的冲浪板产品。具有制造方法简便,产品质量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A63B35/00GK1210061SQ9711684
公开日1999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日
发明者陈清溪 申请人:陈清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