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绳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530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绳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整拉绳弹力的拉绳健身器。
现有的拉绳健身器无法因使用者的身材所需而调整拉绳的长度,因而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本设计者提出过台湾申请号第86220673号“拉绳健身器的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由于在握把的锥形孔内配合一定位架的弹性球体,即可收到压制拉绳之功效,以便于调整拉绳的长度及弹力,使其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由于其效果卓越,故经核准公告,但在本设计者的继续研究开发之下,发现其虽可调整拉绳的长度,但对于拉绳的弹力及紧度则无法调整,而使其使用范围仍然受到限制。譬如,对同一家庭成员而言,有些人的臂力较强,有些人则较弱,使用原申请案虽可根据使用者的身材而调整拉绳长度,但是对拉绳的弹力调整范围却较小,于是需要再购置不同粗度的拉绳来配合原来的握把使用,这样颇为麻烦,也不经济。
为了改进原申请案无法穿设二条或三条拉绳,以致于使用者不能变化拉绳紧度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拉绳健身器,它主要是在拉绳健身器的握把上设置二个以上锥形孔,以供一条弹性拉绳穿设,而拉绳的两末端再分别穿过定位架,固定于握把的锥形孔内,由于绕设方式不同,使用者可选择采用单条拉绳的弹性或者二条、三条拉绳的弹力,以提高拉绳健身器的适用范围及减少消费者购置不同直径拉绳所需的费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拉绳健身器具有两握把,在两握把之间装设有具弹性拉力的拉绳,握把的一端具有锥形孔,在该锥形孔内可插置一定位架,该定位架具有一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为大于锥形孔最小径的弹性球体以及一限止环,所述握把具有二个以上锥形孔,以供拉绳选择性地穿设于两握把之间,形成一条以上的拉绳弹力,并在供拉绳末端穿出的锥形孔内组装定位。
所述定位架的限止环顶面与连接杆之间设一突块,该突块设有一与限止环相通的通槽,该通槽内可穿置一调整夹;所述调整夹的一端具有工字型的抵压部,而另一端则为一组夹片,其中,该抵压部两端形成可夹制于限止环环形周缘的缺槽,在两缺槽之间未设夹片的抵压部端面上设有数个凸粒;设于抵压部另一端的夹片为成组设计,其两夹片之间具有间隙,且远离抵压部该端的间隙较大而略呈V型设计,以使两夹片之间具有可变形的压缩空间,而两夹片的外侧则相对设有间隔的卡块。
所述定位架的弹性球体与连接杆之间呈锥面延伸,以形成水滴形的弹性球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选择使用一条拉绳的紧度、或者绕设成二条或三条的拉绳健身器,以提供使用者更多选择,亦不需另外购置拉绳。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将拉绳穿入握把各锥形孔以形成三条拉绳的平面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将拉绳穿入握把的两锥形孔以形成二条拉绳的平面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将拉绳穿过握把的一锥形孔以形成单一拉绳的平面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将握把设为具有二锥形状并于其间穿置拉绳的平面实施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于踏板的实施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于另一种踏板的实施示意图。
参看
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基于原申请案的技术,仍设有握把10及具有弹性球体22的定位架20,针对原申请案在握把上仅设有一个锥形孔,以致于无法变换拉绳的数量及不能直接改变弹力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增加拉绳绕设数量的设计,特在握把10上设置三个排列的锥形孔11、12、13,以供拉绳40如图2和图3所示绕设成三条、二条或单条,进而改变拉绳健身器的弹力。

图1所示,穿置于握把10的锥形孔11、12、13内的定位架20中段具有一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顶端设为略呈水滴状的弹性球体22,而底端则向一侧横向延伸一封闭形限止环23。在限止环23的顶面与连接杆21之间设置一突块24,该突块24设有一与限止环23相通的通槽241,以供一调整夹30穿置。
调整夹30的一端具有工字型的抵压部31,而另一端则为一组夹片32,其中,该抵压部31两端形成可夹制于限止环23环形周缘的缺槽311,在两缺槽311之间未设夹片32的抵压部31端面上设有数个凸粒312,藉以压制于拉绳。设于抵压部31另一端的夹片32为成组设计,其两夹片32之间具有间隙,且远离抵压部31一端的间隙较大而略呈V型设计,以使两夹片32之间具有可变形的压缩空间,而两夹片32的外侧则相对设有间隔的卡块321。
组合时,将调整夹30的抵压部31两侧的缺槽311夹跨于限止环23的周缘上,调整夹30的两夹片32则穿过位于限止环23上方的突块24的穿槽241,并使设于两夹片32外侧的其中一组卡块321卡设于穿槽241的槽口。
当将拉绳穿置于两握把间,形成可作拉伸、扩胸运动的拉绳健身器时,如图2所示,在两握把10、10’的其中一侧的锥形孔11、13’内设置组装好的定位架20及调整夹30,拉绳40的其中一末端穿入调整夹30的抵压部31与限止环23内周缘所形成的空间,再穿过握把10的锥形孔11内,然后施力将调整夹30朝向拉绳40推移,迫使拉绳40变形而夹制于调整夹30抵压部31的各凸粒312与限止环23的内缘间,即可使拉绳40获得定位;而拉绳40的另一端则相对穿过另一握把10’的未设定位架20且位于外侧的锥形孔11’内,再绕设位于中间的相邻锥形孔12’,然后回复穿过握把10位于中间的锥形孔12,再绕设相邻的锥形孔13,最后穿过位于另一握把10’的定位架20的限止环23,再穿入该定位架20所在位置的锥形孔13’内,并以该定位架20的弹性球体22定位,如此来回穿设,即形成具有三条弹性拉绳40的拉绳健身器。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将一条拉绳穿置于两握把的三个锥形孔间所形成三条拉绳的实施例,它也可以穿置成二条拉绳,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握把10位于两侧的锥形孔11、13内组装定位架20,将拉绳40的其中一端穿过定位架20的限止环23,再穿过该定架20所在位置的锥形孔11,并由定位架20的弹性球体22固定,而拉绳40的另一端则相对绕设于另一握把10’的其中两锥形孔11’、13’,再相对往回穿设握把10的另一定位架20及锥形孔13即可,如此穿设,即在两握把10、10’间形成二条拉绳40,其拉绳弹力小于前述所绕设成的三条拉绳,适合臂力稍差的人使用。
上述是将拉绳穿置于握把的其中两锥形孔以绕设成二条拉绳的实施例,又如图4所示,将拉绳40两端分别穿过两握把10、10’位于中间的锥形孔12、12’,并由定位架20固定,以形成单条拉绳40的状态,适合臂力最差的人使用。
前述是为本实用新型将握把设为三个锥形孔以供拉绳穿置绕设的实施例,也可如图5所示,在握把10上设置二个锥形孔11、12,以供拉绳40穿绕于两握把10、10’之间,形成二条拉绳40,在供拉绳40的自由端穿出的握把10的锥形孔11、12内组装有定位架20,藉以固定拉绳40。此外,本实用新型亦可将拉绳两端穿置于两握把的相对的锥形孔内,以形成单一拉绳的弹力。
上述所表现的实施例是将拉绳健身器两端设为可供手部握持施力的握把,此外,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握把10两侧延伸两把手101,而另一握把10’的两侧则分别延伸一踏板60,踏板60顶面设有弧形带体61,供使用者足部穿踏于踏板60上,而双手则可拉持于把手101,以作拉伸拉绳40的动作。此外,如图7所示,设置一长板状踏板50,在踏板50顶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带体52,踏板50顶面两端分别设有三个穿孔51,拉绳40的自由端由其中一握把10穿出时,需先由踏板50的顶面穿入穿孔51,经过踏板50底面,再由另一端的穿孔51穿出,再穿绕于另一握把10’,使得完成组装后的踏板50位于两握把10、10’之间,以供使用者足部穿踏于带体52内,而双手则分开握持两握把10、10’作运动。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仍保留了原申请案在锥形孔内易于定位且可组装不同直径的拉绳,以达到改变拉绳弹力的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更可供拉绳绕设成一条以上的拉绳弹力,而大幅地改变拉绳健身器的整体弹力,真正扩大其适用范围,具有改进性。
权利要求1.一种拉绳健身器,它具有两握把,在两握把之间装设有具弹性拉力的拉绳,握把的一端具有锥形孔,在该锥形孔内可插置一定位架,该定位架具有一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为大于锥形孔最小径的弹性球体以及一限止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具有二个以上锥形孔,以供拉绳选择性地穿设于两握把之间,形成一条以上的拉绳弹力,并在供拉绳末端穿出的锥形孔内组装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绳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的限止环顶面与连接杆之间设一突块,该突块设有一与限止环相通的通槽,该通槽内可穿置一调整夹;所述调整夹的一端具有工字型的抵压部,而另一端则为一组夹片,其中,该抵压部两端形成可夹制于限止环环形周缘的缺槽,在两缺槽之间未设夹片的抵压部端面上设有数个凸粒;设于抵压部另一端的夹片为成组设计,其两夹片之间具有间隙,且远离抵压部该端的间隙较大而略呈V型设计,以使两夹片之间具有可变形的压缩空间,而两夹片的外侧则相对设有间隔的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绳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的弹性球体与连接杆之间呈锥面延伸,以形成水滴形的弹性球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绳健身器,它主要是对于原申请案定位架的锥形孔仅设为一孔、而无法改变及设定健身器的拉绳弹性进行改进, 特将锥形孔设为二孔以上,配合拉绳的穿置变化,可将拉绳穿置成三道、二道或一道,以改变拉绳的弹性,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文档编号A63B21/055GK2368547SQ9920645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8日
发明者邱锡标 申请人:赛柏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