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戏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989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游戏手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游戏手柄,该游戏手柄包括:外壳、按键和电路板;外壳包括两个手握部和一个电路部,电路部与两个手握部连接,电路部内部设置电路板,且在电路部第一表面上设置多个通孔,按键穿过通孔通过相应的连接机构连接到电路板,手握部内部设置电池,在电路板上背离电路部第一表面的位置设置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连接电池,在电路部的第二表面设置无线充电板。通过上述手柄,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无线充电技术为游戏手柄进行充电,且可自主切换体感功能,简化操作,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度。
【专利说明】
一种游戏手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戏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游戏手柄。【背景技术】
[0002]游戏手柄是一种常见电子游戏机的部件,是通过操纵按键,实现对游戏虚拟角色的控制。目前市场上的游戏手柄都是采用有线充电(包括USB接口充电等方式),不能满足游戏玩家对游戏手柄快捷、方便地进行无线双向充电的功能需求。
[0003]目前的游戏手柄功能较单调,游戏玩家在进行体感游戏时,使用体感游戏手柄进行游戏,但是进行需要精确操作的游戏时,体感游戏的敏感度太高则使游戏无法进行,此时用户需要切换到无体感功能的手柄,操作繁琐。【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游戏手柄,能够采用无线充电技术为游戏手柄进行充电,且可自主切换体感功能,简化操作,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游戏手柄,该游戏手柄包括外壳、按键和电路板;其中,外壳包括两个手握部和一个电路部,电路部与两个手握部连接,电路部内部设置电路板,且在电路部第一表面上设置多个通孔,按键穿过通孔通过相应的连接机构连接到电路板,手握部内部设置电池,在电路板上背离电路部第一表面的位置设置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连接电池,在电路部的第二表面设置无线充电板。
[0006]其中,无线充电板包括至少一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0007]其中,无线充电板连接电路板,并通过导线及USB接口连接交流电。
[0008]其中,电路板上设置一单刀双掷开关,输入端连接交流电,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池和无线充电板。
[0009]其中,手握部的形状与手掌形状相匹配,外壳的电路部为立方体型,远离手握部的侧面设置按键通孔,按键通过相应连接机构连接电路板。
[0010]其中,手握部和电路部之间呈40-60°的弧度。
[0011]其中,外壳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0012]其中,电路部第一表面上的按键至少包括方向控制按键、体感开关按键、功能按键、设置选择按键及复位按键。
[0013]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游戏手柄通过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和设置于外壳上的无线充电板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为手柄的电池进行充电。通过本发明能够采用无线充电技术为游戏手柄进行充电,且可自主切换体感功能,简化操作,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度。【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游戏手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游戏手柄整体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游戏手柄无线充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更详细的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参阅图1和图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游戏手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游戏手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游戏手柄100包括外壳110、按键120和电路板130,其中电路板130设置于外壳110内,外壳110为塑料制成,根据其结构分为手握部112和电路部 111,手握部112有两个以满足双手掌握。手握部112形状与手掌形状相匹配,符合人体工程学。电路部111设置为立方体型,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如圆弧形。电路部111的第一表面1111 设置通孔(未标示),按键穿过通孔,通过连接机构(未标示)和电路板130连接。连接机构与每一按键120相对应,且二者相互接触,连接机构为金属,与电路板分离,当玩家使用手柄 1 〇〇并按动按键120中任意一个时,按键120使连接机构向电路板130移动并与电路板130接触,使接触部位的电路导通,以实现该按键的功能。在电路部111远离手握部112的侧面设置按键120,通过连接机构连接电路板130。按键120的形状可为圆形或方形,第一表面111上的通孔形状与按键120形状匹配。在手握部112内部放置电池(图未示),电池(图未示)优选为可充电锂电池,连接到电路板130。在电路板130上背离电路部第一表面1111的一侧设置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31,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31连接到电池(图未示),同时在电路部111的第二表面1112上正对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31的位置设置无线充电板132,无线充电板132包括至少1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32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321,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321相互之间可重叠的密集设置。无线充电板132通过导线连接到电路板130, 从电路板130连接到外界的交流电。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30通过一USB接口 102连接到外界的交流电。
[001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在电路板130上设置一单刀双掷开关133,单刀双掷开关133 的输入端连接到USB接口 102,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池(图未示)和无线充电板132。
[0020]手握部112表面设置为40-60°的弧度,符合人体工程学,如图1所示。在手握部112 上设置颗粒或橡胶垫,起到防滑作用。手柄100的外壳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通过机械力进行扣合。
[0021]在第一表面1111上设置的按键120至少包括方向控制键、体感开关按键、功能按键、设置选择按键及复位按键。方向控制键通常为摇杆的形式,体感开关按键可控制手柄为体感模式和普通模式,功能按键的功能通过设置选择按键进行设置,以实现不同的游戏中的相应功能,复位键则在玩家切换游戏时,可消除过往的设置,使玩家进行重新设置。
[0022]图3是游戏手柄的无线充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手柄100接通电源后,交流电传输到电路板130,经电路板转换为直流后,传输到设置于第二表面1112上的无线充电板132。无线充电板132上的多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321在通电后,线圈中因电流流动而在周围产生磁场。多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321产生的磁场叠加,设置于电路板130上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31处于产生的磁场中,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31产生电流,电流最终存储到电池(图未示)中,供手柄100使用。[〇〇2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将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31设置于电路部111的第二表面1112 上,同时将无线充电板132设置于手柄100的外侧,无线充电板132包括至少1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321,可设置为盒状或板状等任意合理的形状。手柄100需要充电时,将盒状的无线充电板132连接到交流电,将手柄100放置于盒状的无线充电板132上方,使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31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321相互靠近,最终使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31产生电流存储到锂电池中,起到充电作用。无线充电板132可设置于任意的位置。
[0024]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游戏手柄通过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和设置于外壳上的无线充电板上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为手柄的电池进行充电。通过本发明能够采用无线充电技术为游戏手柄进行充电,且可自主切换体感功能,简化操作,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度。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游戏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按键和电路板;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两个手握部和一个电路部,所述电路部与两个所述手握部连接,所 述电路部内部设置所述电路板,且在所述电路部第一表面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按键穿过 所述通孔通过相应的连接机构连接到所述电路板,所述手握部内部设置电池,在所述电路 板上背离所述电路部第一表面的位置设置一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连 接所述电池,在所述电路部的第二表面设置无线充电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板包括至少一个无线充 电接收线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游戏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板连接所述电路板,并 通过导线及USB接口连接交流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游戏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一单刀双掷开关, 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电,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无线充电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部的形状与手掌形状相匹 配,所述外壳的电路部为立方体型,远离所述手握部的侧面设置按键通孔,所述按键通过相 应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电路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部和所述电路部之间呈40-60°的弧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戏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部第一表面上的所述按键至 少包括方向控制按键、体感开关按键、功能按键、设置选择按键及复位按键。
【文档编号】A63F13/24GK205649841SQ201620286564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公开号201620286564.0, CN 201620286564, CN 205649841 U, CN 205649841U, CN-U-205649841, CN201620286564, CN201620286564.0, CN205649841 U, CN205649841U
【发明人】骆凌
【申请人】骆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