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锯切制材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30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联锯切制材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种双联锯切制材技术,属于原木制材技术领域。
(二)
背景技术
由于木材资源尤其是珍贵木材日趋匮乏,综合和合理利用珍贵木材,提高 其产品的附加值是当今研究的热门课题。与弦切板材相比,径向板材因在宽度 方向干缩率小,具有尺寸稳定、变形小和不易开裂的优点,广泛用于家具、地 板和门窗等木制品中。
为了提高锯材中径切板的比例,对于直径较大的原木普遍釆用三面或四面
下锯法;对于直径较小的原木,有学者提出异形下锯法。如德国、意大利、曰 本等为了提高刨切薄木的幅面宽度及出材率,釆用三开材扇形下锯法;瑞典用 星形下锯法生产具有径向紋理的方材和三角形材;国内亦研究出三开或四开扇 形下锯法,锯剖径向板的设备和技术。这些方法虽然可提高径切板的出材率, 但由于所需制材设备复杂,同时所获得的径切板大都还需经过后续加工(如胶 拼、裁边等)才能成为规格板材,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较少。
(三)

发明内容
一种双联锯切制材技术,包括应用扫描技术获取原木外型轮廓数据,建立 优化下锯模型,原木单次下锯即可产出规格板材。
作为改进,原木外形轮廓的获取是通过CT扫描技术进行断层扫描。目前获
取原木外形轮廓参数的方法主要有激光扫描、光电扫描以及断层扫描等,其中 断层扫描主要是用来检测原木内部参数,成本相对较高。鉴于本发明是根据原 木的内部构造来制定下锯方案的,因此釆用断层扫描技术来获取原木的外形轮 廓参数。作为改进,建立优化梯形下锯模型。以规格板材在不同直径的原木断面内 的排列组合为基础,在最大化满足板材的出材率和径切板材数量的前提下,优 化出阶梯形下锯模型。
作为改进,原木单次下锯即可产出规格板材。原木只需一次装夹,而不需 再次翻转,即能完成整个锯解过程,并且可直接获得规格板材,省去后续再剖 和裁边等工序,简化了制材工艺;可锯解大直径的原木,圆锯片的直径仅取决 于所需规格板材的宽度,大大减小了圆锯片的直径,从而减小了制材时锯路损 失。而且圆锯片锯剖精度高,板材厚度偏差小,从而可提高制材生产效率及径 切板材出材率。
根据锯剖方案,首先从原木的右上角开始下锯,锯去两块边皮,然后依据 所需板材规格,按照从右往左、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对原木进行锯解,直至 剩下一块较大的边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种双联圆锯径切板制材技术,集图像处理、计算机 数字控制和精密机械设计制造为一体,釆用专门设计的水平和垂直锯架并联的 制材圆锯机,能实现原木阶梯状锯剖,可在原木的一次进给中直接获取所需的 规格板材,从而提高制材生产效率和锯材中径切板的比例。因此,本发明具有 非常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


图1是本发明的原木轮廓重建三维图像。
图2是本发明的原木的阶梯下锯法模型。
图3是本发明的双联圆锯的梯形锯解工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 一步说明。以一根直径400 mm的原木仅锯剖一种规格的板材为例,原木的扫描是在医 用CT上进行的。图1为对原木(树种为欧洲白蜡,直径400 mm,扫描长度700 mm)进行断层扫描后,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原木三维模型。
图2为该原木的阶梯下锯模型。以生产普通实木地板板坯为目的,板材断 面规格为100 mmx22 mm,锯路损失设为5 mm。同时,为了适合梯形下锯圆锯 制材设备的加工工艺,每个锯路的最大高度不超过板材的宽度。
双联圆锯制材锯切工艺如图3所示根据锯剖方案,首先从原木的右上角 开始下锯,锯去两块边皮,然后依据所需板材规格,按照从右往左、自上而下 的顺序,依次对原木进行锯解,直至剩下一块较大的边皮。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联锯切制材技术,包括应用扫描技术获取原木外型轮廓数据,建立优化下锯模型,原木单次下锯即可产出规格板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锯切制材技术,其特征是原木外形轮 廓的获取是通过CT扫描技术进行断层扫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银切制材技术,其特征是优化下锯模 型为阶梯形下锯模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锯切制材技术,其特征是原木单次下 锯即可产出规格板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联锯切制材技术。本发明的新技术应用扫描技术获取原木外型轮廓数据,建立优化下锯模型,原木单次下锯即可产出规格板材。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径切板出材率,能利用车间原有的工艺布置、占地小、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容易实施等优点。
文档编号B27L5/00GK101607405SQ200910181769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3日
发明者丁建文, 曹平祥, 王宝金, 郭晓磊 申请人:南京林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