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36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扁钻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钻,其特征在于,包括柄部,和形成在所述柄部前部的扁刀部,所述扁刀部的前部的从两侧部分别向内延伸,形成两个肩部,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两个肩部继续向内向上收拢延伸,分别形成两个聚拢部,第一聚拢部和第二聚拢部,并在顶部形成一个尖顶,在第一肩部的刃部向扁刀部的内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向第一肩部外侧方向倾斜向下,与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大于0度的角度。
【专利说明】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钻孔的钻头,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扁钻。
【背景技术】
[0002]扁钻通常为一种木工钻孔的工具。这种钻容易控制孔的深度,所以即适用于钻较浅的孔,也适用于钻通孔,所以被广泛应用木质材料或其它类似材料。
[0003]如图1所示,通常扁钻包括一个柄部1,和形成在柄部前部的一个薄厚均匀的扁刀部2,扁刀部的前部的两侧分别沿水平横线方向向内延伸,形成一对肩部21和22,肩部继续斜向上收拢延伸,分别形成两个聚拢部23和24,并在顶部形成一个尖顶25。从肩部的主刃部边缘处开始向内向下形成一个凹槽211,凹槽的内边缘212与扁刀部2的肩部平行。凹槽的作用是可在刃部切削木片后,将木片导出。
[0004]如美国专利US5452970所示的扁钻,其两个肩部是成放射状倾斜向上的。肩部的主刃部边缘处开始向内向下形成一个凹槽,凹槽的内边缘与肩部大致平行,同样是倾斜向上。
[0005]在美国专利US7473056中,即为一个凹槽内边缘与扁刀部的水平肩部平行的例子,该专利揭露了一种凹槽的形状,从而可以在使用扁钻钻孔时更容易更快的排出木屑,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结构却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认识。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钻,可以使扁钻钻孔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扁钻,其特征在于,包括柄部,和形成在所述柄部前部的扁刀部,所述扁刀部的前部的从两侧部分别向内延伸,形成两个肩部,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所述两个肩部继续向内向上收拢延伸,分别形成两个聚拢部,第一聚拢部和第二聚拢部,并在顶部形成一个尖顶,在所述第一肩部的刃部向扁刀部的内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向所述第一肩部外侧方向倾斜向下,与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大于O度的角度。
[0008]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小于等于60度的角度。
[0009]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小于等于30度的角度。
[0010]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大于等于2度的角度。
[0011 ] 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大于等于15度并小于等于30度的角度。
[0012]在所述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向所述扁刀部的内部形成第二凹槽。
[0013]所述扁刀部具有正面和反面,正面的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一聚拢部分别形成正面的第一肩部的刃部和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反面的所述第二肩部和所述第二聚拢部分别形成反面的第二肩部的刃部和第二聚拢部的刃部。
[0014]所述扁刀部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0015]所述扁刀部的正面和反面的特征相同。
[0016]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边部与所述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大致平行。
[0017]所述水平横线为大致与所述第一侧部或所述第二侧部垂直的线,或为与上视所述手柄底边平行的横线。
[0018]所述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分别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大致垂直向内延伸。
[0019]所述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从所述扁刀部前部的两侧倾斜向内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向外呈放射状的肩部。
[0020]所述扁刀部前部的两个侧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边角均具有向上伸出的尖刺。
[0021]所述扁刀部前部的两个肩部的两侧具有削平的角部。
[0022]所述柄部的尾部形成六角形连接部,所述六角形连接部上还具有一个环形凹陷。
[0023]所述扁刀部的正面和反面在与所述手柄连接处的位置相对于轴线来说为倾斜的斜面,正面和反面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0024]所述第一凹槽比所述第二凹槽深度要深。
[0025]所述第一凹槽为一个平滑的凹面。
[0026]所述第一凹槽的平滑的凹面包括从肩部的刃部开始的第一弧面,和至第一凹槽内边部的第二弧面。
[0027]所述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平直的第三面。
[0028]所述第二凹槽为一个从所述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开始的圆弧面和在所述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凹槽内边部之间的面。
[002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为习之技术示意图。
[0031]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00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0033]图4是图2所示的A-A面剖面图。
[0034]图5是图2所示的C-C面剖面图。
[0035]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6]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7]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扁钻包括一个柄部1,和形成在柄部前部的扁刀部2,扁刀部的薄厚均匀,扁刀部的前部的从两侧部分别向内延伸,形成两个肩部,第一肩部21和第二肩部22,两个肩部继续向内向上收拢延伸,分别形成两个聚拢部,第一聚拢部23和第二聚拢部24,并在顶部形成一个尖顶25。在第一肩部的刃部向扁刀部的内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向第一肩部外侧方向倾斜向下,与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大于O度的角度。在所述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向所述扁刀部的内部形成第二凹槽。
[0039]扁刀部具有正面26和反面27,正面26的第一肩部21和第一聚拢部23分别形成第一肩部的刃部和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反面27的第二肩部22和第二聚拢部24分布形成反面的第二肩部的刃部和第二聚拢部的刃部。所以从正面和反面看,扁刀部的正面和反面的特征大致相同。扁刀部2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第一侧部28和第二侧部29。下面从正面举例说明。
[0040]从正面看,如图2所示,从正面的一侧的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向扁刀部内部形成的第二凹槽231,第二凹槽的内边部232与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大致平行,从正面一侧的第一肩部的刃部向扁刀部内部形成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的内边部212在朝向扁刀部在正面的第一肩部侧的侧部28的方向上倾斜向下,与扁刀部2的水平横线形成大于O度的角度。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通。水平横线为大致与侧部28或29垂直的线(虚拟)或与在上视的手柄底边平行的横线。
[004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肩部21和第二肩部22从第一侧部28和第二侧部29分别大致垂直向内延伸,所以肩部与所述水平横线平行或重合,所以如图2所示,第二凹槽的内边部212与肩部形成大于O度的角度,在图2中具有示出的是30度,而在图6中,具体示出的是60度。由于角度越大会造成刃部强度不够大的问题,而角度过小对速度提高不大,所以较优的角度为0-60度,更优为0-30度,也可为大于2度的角度,最优为15-30度。
[0042]所述第一和第二凹槽的作用主要是可在刃部切削木片后,将木片更方便的导出,不至于堵塞钻孔。然而第一凹槽的内边部的形状会对钻孔的速度造成影响是还从未被发现的问题。使第一凹槽向刃部侧的侧部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使第一凹槽的内边部与所述横线产生大于O度的夹角,从而使钻孔的速度更快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大发现之一。
[0043]扁刀部2前部的两个侧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边角,即两个肩部,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两侧还可以如图2所示具有向上伸出的尖刺213和223。尖刺的设计可以使扁钻钻出外边缘整齐平滑的孔。
[0044]可选择地,如图7所示,第一肩部21’和第二肩部22’也可以从扁刀部2前部的两侧倾斜向内向下延伸,形成向外呈放射状的肩部。这样的肩部设计有利于更好的切削。
[0045]可选择地,如图8所示,扁刀部2前部的两个肩部的两侧还可以具有削平的角部213’和223’。这样可以在钻孔时减少产品碎屑,从而保证钻后的孔的质量和整洁度,还可以降低钻孔的能量损耗和碎屑的堆积。
[0046]柄部的尾部形成六角形连接部11,可以与电动或手动工具相连,从而使扁钻在需要钻孔的物质内转动,从而达到钻孔的目的。六角形连接部上还具有一个环形凹陷12,可以与目前市场上的钻头相匹配使用。
[0047]如图3的侧视图可以看出,扁刀部的正面26和反面27在与手柄连接处的位置相对于轴线来说为倾斜的斜面,正面和反面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在图中示出的例子中,具体为
13。。
[0048]第一凹槽211比第二凹槽231深度要深,所以在第二凹槽231和第一凹槽211的连接处形成一个台阶,其中第二凹槽比第一凹槽高。
[0049]从图4可以看出图2中A-A面的剖面图,示出了第一凹槽的剖面结构。从图上可以看出,第一凹槽为一个平滑的凹面,方便木屑的导出,增加钻孔的速度,并减少能量消耗。如图中所示,图中第一凹槽的平滑的凹面包括从肩部的刃部开始的第一弧面2111,其可为一定半径的圆弧,和至第一凹槽内边部的第二弧面2112,其可以半径与第一弧面不同的弧面。还可以包括两个弧面之间,连接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平直的第三面2113,第三面也可
以具有一定弧度。
[0050]从图5中可以看出图2中C-C面的剖面图,示出了第二凹槽的剖面结构。第二凹槽也可以为一平滑凹面。从图上可以看出,第二凹槽为一个从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开始的圆弧面2311和在圆弧面2311和第二凹槽内边部232之间的面2311,其中面2311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平面,也可以为圆弧面。
[0051]下表为对比测试报告,测试为硬杂木材料,测试压力在18磅,测试深度为40mm转速为680,并且每种样品都连续在木头上打孔5个。其中角度为第一凹槽的内边部与水平横线之间的角度。可以看出I号样品为习之技术的样品,2-5号样品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可以看出5号样品打孔平均速度最快。
[0052]1-3号样品排屑都是片体形状。4-5号样品排屑都有连续卷起的现象,易堵塞不利排屑。1-3号样品:角度较小,刃口距离较短,切削刃的强度较好,切削时有足够的强度不易扭曲。4-5号样品:角度较大,刃口距离较长,切削刃的侧面偏薄,切削时强度不够,易扭曲刃口,因而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刃口下压面积大不利于加工,所以建议批量生产角度在15-30度之间。
【权利要求】
1.一种扁钻,其特征在于,包括柄部,和形成在所述柄部前部的扁刀部,所述扁刀部的前部从两侧部分别向内延伸,形成两个肩部,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所述两个肩部继续向内向上收拢延伸,分别形成两个聚拢部,第一聚拢部和第二聚拢部,并在顶部形成一个尖顶,在所述第一肩部的刃部向扁刀部的内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向所述第一肩部外侧方向倾斜向下,与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大于O度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小于等于60度的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小于等于30度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大于等于2度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所述扁钻的水平横线形成大于等于15度并小于等于30度的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向所述扁刀部的内部形成第二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刀部具有正面和反面,正面的所述第一肩部和所述第一聚拢部分别形成正面的第一肩部的刃部和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反面的所述第二肩部和所述第二聚拢部分别形成反面的第二肩部的刃部和第二聚拢部的刃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 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刀部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刀部的正面和反面的特征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边部与所述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大致平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横线为大致与所述第一侧部或所述第二侧部垂直的线,或为与上视所述手柄底边平行的横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分别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大致垂直向内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从所述扁刀部前部的两侧倾斜向内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向外呈放射状的肩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刀部前部的两个侧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边角均具有向上伸出的尖刺。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刀部前部的两个肩部的两侧具有削平的角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的尾部形成六角形连接部,所述六角形连接部上还具有一个环形凹陷。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刀部的正面和反面在与所述手柄连接处的位置相对于轴线来说为倾斜的斜面,正面和反面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比所述第二凹槽深度要深。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一个平滑的凹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平滑的凹面包括从肩部的刃部开始的第一弧面,和至第一凹槽内边部的第二弧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平直的第三面。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扁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为一个从所述第一聚拢部的刃部开始的圆弧面和在所述圆弧 面和所述第二凹槽内边部之间的面。
【文档编号】B27G15/00GK203680452SQ201420044027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李跃明 申请人: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