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粱秸秆的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高粱秸秆的防腐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高粱秸秆是高粱采收后残留下的废弃物,最初人们的处理方式是进行焚烧归田,但因对环境危害较大,此方式逐渐被摒弃。人们尝试对高粱秸秆进行无公害的开发利用,目前将其用于制造肥料、生物化工原料、制成清洁燃料、用于编织等。随着人们对于编织品喜爱程度的提升,高粱秸秆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编织,所制的编织品即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又能创造很好的经济价值,是高粱秸秆再利用方式中较为高效的一种。
高粱秸秆因其自身的特性,在编织再利用时通常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提高其使用年限,干燥也是高粱秸秆编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艺步骤。现有的方法中通常先对高粱秸秆进行干燥预处理,冷却至常温后再进行防腐处理,最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干燥处理,需要多次干燥,浪费了较多的热量,损耗较多,且最终处理好的高粱秸秆编织品防腐效果不佳,其内部各处强度不均匀、易开裂、柔韧性较差,因工艺导致的高粱秸秆损失率达10%以上,经济效益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粱秸秆的防腐处理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粱秸秆的防腐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秸秆预处理:将新鲜采收后的高粱秸秆的叶、根和梢去除后,再以高粱秸秆高度、粗度的相近度进行分类备用;
(2)秸秆捆制备:将步骤(1)处理后的高粱秸秆以同一类为一组进行捆绑处理,制成秸秆捆备用,所述秸秆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在对高粱秸秆进行捆绑时还在其内部设置了通风管,通风管按位置划分又分为内层管和外层管,两个管排列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内层管位于秸秆捆半径的1/3处,所述外层管位于秸秆捆半径的2/3处,所述通风管的长度不小于秸秆捆的平均高度;
(3)处理液制备:
a.按重量份称取下列物质:3~5份甘草、2~4份丁香、1~3份茴香、1~2份木贼、2~3份木通、3~4份五加皮、100~120份水;
b.将操作a所述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后,沸煮25~30min,过滤滤出滤液,制得一次处理液备用;
c.按重量份称取下列物质:2~4份木蝴蝶、2~5份车前子、1~2份瓦松、1~3份牛蒡子、2~3份诃子、1~4份升麻、120~130份水;
d.将操作c所述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后,沸煮30~35min,过滤滤出滤液,制得二次处理液备用;
e.按重量份称取下列物质:2~5份姜黄、1~4份月季花、1~2份瓦松、1~3份丹参、2~4份乌梅、2~3份乌药、110~130份水;
f.将操作e所述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后,沸煮35~40min,过滤滤出滤液,制得三次处理液备用;
(4)改性干燥处理:
a.将步骤(2)制成的秸秆捆竖直立于干燥室内,先保持干燥室内温度为常温,静止放置2~3h后,测定秸秆捆1/2高度处、内层管附近的高粱秸秆的含水率A;
b.当含水率A>40%时,进行第一阶段改性干燥处理,即先向内层管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4~47℃,同时将步骤(3)操作b制得的一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80~85%,持续对秸秆捆加热10~15min,然后停止向内层管内输送热风,此时开始对外层管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50~53℃,同时将步骤(3)操作b制得的一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80~85%,持续对秸秆捆加热15~20min,然后停止向外层管内输送热风,此时再向内层管内输送热风,进行上述循环操作,直至测定操作a所述部位的含水率A不大于40%为止;
c.操作b处理完成后,先将干燥室内的真空度保持为0.05MPa,然后向内层管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3~45℃,同时将步骤(3)操作d制得的二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70~75%,持续对秸秆捆加热8~10min,然后停止向内层管内输送热风,此时开始对外层管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7~49℃,同时将步骤(3)操作d制得的二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70~75%,持续对秸秆捆加热12~15min,然后停止向外层管内输送热风,此时再向内层管内输送热风,进行上述循环操作,直至测定操作a所述部位的含水率A不大于30%为止;
d.操作c处理完成后,先将干燥室内的真空度保持为0.07MPa,然后向内层管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0~43℃,同时将步骤(3)操作f制得的三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60~65%,持续对秸秆捆加热4~7min,然后停止向内层管内输送热风,此时开始对外层管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4~46℃,同时将步骤(3)操作f制得的三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60~65%,持续对秸秆捆加热6~10min,然后停止向外层管内输送热风,此时再向内层管内输送热风,进行上述循环操作,直至测定操作a所述部位的含水率A不大于20%为止;
(5)编织操作:将步骤(4)处理后的秸秆捆从干燥室内取出,拆开取出通风管后即可进行后续的编织处理工艺。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的通风管直径为2.5~3.5cm,管壁上设有通风孔,通风孔的直径为3~5mm,所述通风管又分为上部和下部两个部分,所述上部通风管管壁每平方分米面积上设有通风孔20~25个,所述下部通风管上通风孔的密度是上部通风管的1.6~1.8倍,所述通风管的下部对应的位于秸秆捆的下端。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对高粱秸秆的干燥和防腐工艺同时处理,利用高粱秸秆内的水分会因重力因素而向下沉降、会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会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的现象,对高粱秸秆进行特殊的干燥处理工艺,将高粱秸秆直立放置促使水分向下迁移,形成上部少、下部多的状态,利用内层管和外层管的间歇式通风加热,可很好的促进水分向外部扩散,形成温度和湿度梯度,不断促进水分的蒸发,提高了干燥效率,同时在水分迁移的过程中,会带动热风中雾化的处理液有效成分运动,完成对高粱秸秆各处的防腐改性操作,配制的几种处理液对人体无害,且防腐性能好。
(2)本发明方法将对高粱秸秆的干燥处理和防腐改性处理共同执行,不同于传统方式中先干燥,再改性处理,最后再次干燥的方式,配合独特高效的干燥方式,整体的能耗可降低35~45%,配制的各种处理液功能齐全,干燥的方法符合高粱秸秆的干燥规律,最终制得的高粱秸秆编织品的柔韧性、强度等力学性能优良且稳定,正常使用条件下8年内不会出现发霉蛀虫等现象,且加工过程中高粱秸秆的损失率降低至3%以下,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秸秆捆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通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粱秸秆的防腐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秸秆预处理:将新鲜采收后的高粱秸秆2的叶、根和梢去除后,再以高粱秸秆2高度、粗度的相近度进行分类备用;
(2)秸秆捆制备:将步骤(1)处理后的高粱秸秆2以同一类为一组进行捆绑处理,制成秸秆捆1备用,所述秸秆捆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在对高粱秸秆2进行捆绑时还在其内部设置了通风管5,通风管5按位置划分又分为内层管3和外层管4,两个管排列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内层管3位于秸秆捆半径的1/3处,所述外层管4位于秸秆捆半径的2/3处,所述通风管5的长度不小于秸秆捆1的平均高度;
(3)处理液制备:
a.按重量份称取下列物质:3份甘草、2份丁香、1份茴香、1份木贼、2份木通、3份五加皮、100份水;
b.将操作a所述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后,沸煮25min,过滤滤出滤液,制得一次处理液备用;
c.按重量份称取下列物质:2份木蝴蝶、2份车前子、1份瓦松、1份牛蒡子、2份诃子、2份升麻、120份水;
d.将操作c所述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后,沸煮35min,过滤滤出滤液,制得二次处理液备用;
e.按重量份称取下列物质:2份姜黄、1份月季花、1份瓦松、1份丹参、2份乌梅、2份乌药、130份水;
f.将操作e所述的各成分混合均匀后,沸煮40min,过滤滤出滤液,制得三次处理液备用;
(4)改性干燥处理:
a.将步骤(2)制成的秸秆捆1竖直立于干燥室内,先保持干燥室内温度为常温,静止放置2.5h后,测定秸秆捆1/2高度处、内层管附近的高粱秸秆2的含水率A;
b.当含水率A>40%时,进行第一阶段改性干燥处理,即先向内层管3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4℃,同时将步骤(3)操作b制得的一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83~85%,持续对秸秆捆1加热12min,然后停止向内层管3内输送热风,此时开始对外层管4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51℃,同时将步骤(3)操作b制得的一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83~85%,持续对秸秆捆1加热18min,然后停止向外层管4内输送热风,此时再向内层管3内输送热风,进行上述循环操作,直至测定操作a所述部位的含水率A不大于40%为止;
c.操作b处理完成后,先将干燥室内的真空度保持为0.05MPa,然后向内层管3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4℃,同时将步骤(3)操作d制得的二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72~74%,持续对秸秆捆1加热8min,然后停止向内层管3内输送热风,此时开始对外层管4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8℃,同时将步骤(3)操作d制得的二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72~74%,持续对秸秆捆1加热12min,然后停止向外层管4内输送热风,此时再向内层管3内输送热风,进行上述循环操作,直至测定操作a所述部位的含水率A不大于30%为止;
d.操作c处理完成后,先将干燥室内的真空度保持为0.07MPa,然后向内层管3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0℃,同时将步骤(3)操作f制得的三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63~65%,持续对秸秆捆1加热4min,然后停止向内层管3内输送热风,此时开始对外层管4内输送热风,保持热风的温度为44℃,同时将步骤(3)操作f制得的三次处理液雾化后混入热风中,保持热风的相对湿度为63~65%,持续对秸秆捆1加热6min,然后停止向外层管4内输送热风,此时再向内层管3内输送热风,进行上述循环操作,直至测定操作a所述部位的含水率A不大于20%为止;
(5)编织操作:将步骤(4)处理后的秸秆捆1从干燥室内取出,拆开取出通风管5后即可进行后续的编织处理工艺。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的通风管5直径为3.5cm,管壁上设有通风孔53,通风孔53的直径为3mm,所述通风管5又分为上部51和下部52两个部分,所述上部通风管51管壁每平方分米面积上设有通风孔25个,所述下部通风管52上通风孔53的密度是上部通风管的1.6倍,所述通风管的下部对应的位于秸秆捆的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