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相框进行加工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106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相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相框进行加工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相框类似一个正方形,内部扣空,空白处刚好放常用的相片,它主要是用于相片的四边定位及加强其美观性,也利于保护相片的质量,像带有玻璃的相框,可以防止相片变色发黄等,一般相框背后会设有支架,可以将相框放置在桌面上,也有会在相框的封盖上开有两个悬挂孔。

现有的生产装置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对相框进行加工的系统,加工效果好。

一种用于对相框进行加工的系统,包括基座、支撑板、多个夹持组件、第一动力机构、加工部、卸料部;

基座上设有导轨,导轨水平布置,基座上设有多个贯穿基座上下表面的通孔,多个通孔沿导轨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任意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支撑板可移动安装在导轨上;

多个夹持组件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设置,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板,夹持板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板上,夹持板置于通孔的上方,夹持板上设有用于收容相框的收容槽;

第一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板沿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加工部包括底座、支撑轴、多个加工单元、第一齿轮、第二动力机构、位置传感器、控制器;底座置于支撑板的一侧;支撑轴竖直转动安装在底座上;多个加工单元均安装在支撑轴上,多个加工单元关于支撑轴均匀分布;第一齿轮安装在支撑轴上;第二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支撑轴转动进而带动加工单元进入或脱离夹持板在支撑板上的投影区;位置传感器、加工单元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位置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加工单元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上述位置信息控制加工单元动作;

卸料部位于支撑轴的下游侧,卸料部包括支架、横杆、支杆、顶杆、第一连接件、第二齿轮、第二连接件;支架置于支撑板的下方,横杆的中部与支架转动连接;支杆置于支撑板的下方,支杆沿竖直方向布置;顶杆可移动安装在支杆上,顶杆与通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顶杆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顶杆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当顶杆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顶杆置于支撑板的下方;当顶杆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顶杆穿过通孔将夹持板顶起,顶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横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二齿轮置于支架和支撑轴之间,第二齿轮转动安装在基座上,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的边缘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横杆的第二端铰接。

优选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压板、铰链、弹性件;压板用于压持相框,压板的第一端置于收容槽的上方并向下折弯延伸;铰链与压板的中部连接,铰链置于收容槽的一侧,铰链安装在支撑板上;弹性件置于铰链靠近收容槽的一侧,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压板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支撑板连接,弹性件两端的距离大于其自然长度。

优选的,压板的第二端位于压板第一端的上游侧,压板自其中部向其第二端逐渐向上倾斜;

还包括挡板,挡板位于顶杆的上游侧,挡板位于压板的移动路径上,当压板沿上述移动路径移动与挡板接触时,挡板挤压压板致使压板克服弹性件的拉力而导致压板与相框分离。

优选的,挡板的下表面为“∨”型;

在压板与挡板不接触时,挡板的下表面的最高处置于压板的第二端的上方,挡板下表面的最低处置于压板的第一端的上方且置于压板的第二端的下方。

优选的,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齿条,齿条的长度方向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

卸料部还包括第三齿轮、第三连接件,第三齿轮位于支撑轴的下游侧,第三齿轮置于顶杆的一侧,第三齿轮水平布置,第三齿轮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三齿轮连接,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三齿轮的方向水平折弯延伸,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齿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侧;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三齿轮沿竖直方向的间距大于支撑板的上表面与第三齿轮沿竖直方向的间距,通孔与第三齿轮沿水平方向最小的间距为L,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三齿轮沿水平方向的间距为S,其中,S大于L。

优选的,第一动力机构包括传动轴、动力单元、第四齿轮,传动轴置于支撑板靠近齿条的一侧,传动轴沿竖直方向布置;动力单元用于驱动传动轴转动;第四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上,第四齿轮与齿条啮合。

优选的,第四齿轮的周向表面设有一段第一圆弧。

优选的,第一动力机构还包括第五齿轮,第五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上,第五齿轮的周向表面设有多段第二圆弧,多段第二圆弧关于第五齿轮的轴线均匀分布;

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六齿轮,第六齿轮安装在支撑轴上,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

优选的,加工单元包括伸缩缸、执行件,伸缩缸安装在支撑轴上,伸缩缸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执行件安装在伸缩缸的输出端。

本发明中,将待加工的相框放置于收容槽内,利用动力单元带动传动轴转动,利用第四齿轮、齿条带动支撑板移动。

由于第四齿轮上设有第一圆弧,因此,当第四齿轮与齿条分离时,支撑板停止移动,此时,其中一个收容槽内的相框位于待加工区。

利用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带动支撑轴转动,进而带动加工单元转动。由于第五齿轮上设有第二圆弧,当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分离时,支撑轴停止转动,此时其中一个加工单元位于待加工区,加工单元置于上述相框的正上方,位置传感器获取到上述位置信息后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向加工单元发出指令,利用加工单元对相框进行加工作业。

当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时,上述加工单元已经完成加工作业,支撑轴继续转动,当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再次分离时,另一个加工单元置于待加工区,利用该加工单元对相框进行加工作业。

在支撑板停止的时间内,利用多个加工单元对相框进行加工作业,提高加工效果。

当一个相框完成冲压后,第四齿轮再次与齿条啮合,支撑板继续移动,进入下一个循环。

当相框置于收容槽内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利用压板压住相框,避免移动,保证加工精度。

支撑板移动时,当压板与挡板逐渐接触时,压板在挡板的压力下,压板克服弹性件的拉力,压板反向转动,进而让压板与相框分离。

支撑轴转动时,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二连接件带动横杆转动,横杆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顶杆在支杆上沿竖直方向移动,在压板与相框分离后,顶杆正好穿过通孔将夹持板顶起。

支撑板移动时,齿条和第三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带动第三连接件转动,压板与相框分离时,在第三连接件的带动下,夹持板向一侧移动,便于进行收集,便于后续连续进行作业。

可以让卸料部、夹持组件、第一动力机构、加工部等相互配合,让动力单元连续带动传动轴转动,让支撑板不时的停止,在每次间隔的时间内利用加工单元完成加工作业,利用卸料部完成卸料,让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业。

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停机,能够连续进行作业,加工精度高,相框加工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对相框进行加工的系统,包括基座1、支撑板2、多个夹持组件、第一动力机构、加工部、卸料部。

基座1上设有导轨,导轨水平布置,基座1上设有多个贯穿基座1上下表面的通孔,多个通孔沿导轨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任意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支撑板2可移动安装在导轨上。

多个夹持组件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设置,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板3,夹持板3可拆卸安装在支撑板2上,夹持板3置于通孔的上方,夹持板3上设有用于收容相框的收容槽。

第一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板2沿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加工部包括底座4、支撑轴5、多个加工单元、第一齿轮6、第二动力机构、位置传感器、控制器;底座4置于支撑板2的一侧;支撑轴5竖直转动安装在底座4上;多个加工单元均安装在支撑轴5上,多个加工单元关于支撑轴5均匀分布,加工单元包括伸缩缸27、执行件28,伸缩缸27安装在支撑轴5上;执行件28安装在伸缩缸27的输出端;第一齿轮6安装在支撑轴5上;第二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支撑轴5转动进而带动加工单元进入或脱离夹持板3在支撑板2上的投影区;位置传感器、伸缩缸27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位置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加工单元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上述位置信息控制加工单元动作。

卸料部位于支撑轴5的下游侧,卸料部包括支架8、横杆9、支杆10、顶杆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齿轮13、第二连接件14;支架8置于支撑板2的下方,横杆9的中部与支架8转动连接;支杆10置于支撑板2的下方,支杆10沿竖直方向布置;顶杆11可移动安装在支杆10上,顶杆11与通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顶杆11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顶杆11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当顶杆11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顶杆11置于支撑板2的下方;当顶杆11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顶杆11穿过通孔将夹持板3顶起,顶杆11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横杆9的第一端铰接;第二齿轮13置于支架8和支撑轴5之间,第二齿轮13转动安装在基座1上,第二齿轮13与第一齿轮6啮合,第二齿轮13的边缘通过第二连接件14与横杆9的第二端铰接。

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还包括压板15、铰链16、弹性件17;压板15用于压持相框,压板15的第一端置于收容槽的上方并向下折弯延伸;铰链16与压板15的中部连接,铰链16置于收容槽的一侧,铰链16安装在支撑板2上;弹性件17置于铰链16靠近收容槽的一侧,弹性件17的第一端与压板15连接,弹性件17的第二端与支撑板2连接,弹性件17两端的距离大于其自然长度;在弹性件17的作用下,利用压板15压住相框,避免移动,保证加工精度。

本实施例中,压板15的第二端位于压板15第一端的上游侧,压板15自其中部向其第二端逐渐向上倾斜。

本实施例包括挡板18,挡板18位于顶杆11的上游侧,挡板18位于压板15的移动路径上,当压板沿上述移动路径移动与挡板18接触时,挡板18挤压压板15致使压板15克服弹性件17的拉力而导致压板15与相框分离;结合图1,压板15与挡板18不接触时,在弹性件17的拉力下,压板15压住相框,当压板15靠近其第二端的部分与挡板18接触时,挡板18利用其下表面逐渐挤压压板15,带动压板15克服弹性件17的拉力反向转动,让压板15与相框分离,便于后续推动夹持板3,便于后续物料收集。

本实施例中,挡板18的下表面为“∨”型。

本实施例中,在压板15与挡板18不接触时,挡板18的下表面的最高处置于压板15的第二端的上方,挡板18下表面的最低处置于压板15的第一端的上方且置于压板15的第二端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的一侧安装有齿条19,齿条19的长度方向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

本实施例中,卸料部还包括第三齿轮20、第三连接件21,第三齿轮20位于支撑轴5的下游侧,第三齿轮20置于顶杆11的一侧,第三齿轮20水平布置,第三齿轮20与基座1转动连接,第三齿轮20与齿条19啮合;第三连接件21的第一端与第三齿轮20连接,第三连接件21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三齿轮20的方向水平折弯延伸,第三连接件21的第二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齿轮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侧;第三连接件21的第二端与第三齿轮20沿竖直方向的间距大于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第三齿轮20沿竖直方向的间距,通孔与第三齿轮20沿水平方向最小的间距为L,第三连接件21的第二端与第三齿轮20沿水平方向的间距为S,其中,S大于L;在齿条19的带动下,第三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接件21转动,让第三连接件21将夹持板3推到一侧,进而方便进行收集,第三连接件21可以为“┓”型。

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包括传动轴22、动力单元23、第四齿轮24,传动轴22置于支撑板2靠近齿条19的一侧,传动轴22沿竖直方向布置;动力单元23用于驱动传动轴22转动;第四齿轮24安装在传动轴22上,第四齿轮24与齿条19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四齿轮24的周向表面设有一段第一圆弧;让支撑板2不时的停止,以便进行加工作业。

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还包括第五齿轮25,第五齿轮25安装在传动轴22上,第五齿轮25的周向表面设有多段第二圆弧,多段第二圆弧关于第五齿轮25的轴线均匀分布。

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六齿轮26,第六齿轮26安装在支撑轴5上,第六齿轮26与第五齿轮25啮合;让支撑轴5不时停止,便于加工单元进行加工作业。

将待加工的相框放置于收容槽内,利用动力单元23带动传动轴22转动,利用第四齿轮24、齿条19带动支撑板2移动。

由于第四齿轮24上设有第一圆弧,因此,当第四齿轮24与齿条19分离时,支撑板2停止移动,此时,其中一个收容槽内的相框位于待加工区。

利用第五齿轮25、第六齿轮26带动支撑轴5转动,进而带动加工单元转动。由于第五齿轮25上设有第二圆弧,当第五齿轮25与第六齿轮26分离时,支撑轴5停止转动,此时其中一个加工单元位于待加工区,加工单元置于上述相框的正上方,位置传感器获取到上述位置信息后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向加工单元发出指令,利用加工单元对相框进行加工作业。

当第五齿轮25与第六齿轮26啮合时,上述加工单元已经完成加工作业,支撑轴5继续转动,当第五齿轮25与第六齿轮26再次分离时,另一个加工单元置于待加工区,利用该加工单元对相框进行加工作业。

在支撑板2停止的时间内,利用多个加工单元对相框进行加工作业,提高冲压效果。

当一个相框完成冲压后,第四齿轮24再次与齿条19啮合,支撑板2继续移动,进入下一个循环。

当相框置于收容槽内时,在弹性件17的作用下,利用压板15压住相框,避免移动,保证加工精度。

支撑板2移动时,当压板15与挡板18逐渐接触时,压板15在挡板18的压力下,压板15克服弹性件17的拉力,压板15反向转动,,进而让压板15与相框分离。

支撑轴5转动时,第一齿轮6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第二齿轮13通过第二连接件14带动横杆9转动,横杆9通过第一连接件12带动顶杆11在支杆10上沿竖直方向移动,在压板15与相框分离后,顶杆11正好穿过通孔将夹持板3顶起。

支撑板2移动时,齿条19和第三齿轮20啮合,第三齿轮20带动第三连接件21转动,压板15与相框分离时,在第三连接件21的带动下,夹持板3向一侧移动,便于进行收集,便于后续连续进行作业。

可以让卸料部、夹持组件、第一动力机构、加工部等相互配合,让动力单元23连续带动传动轴22转动,让支撑板2不时的停止,在每次间隔的时间内利用加工单元完成加工作业,利用卸料部完成卸料,让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