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材刨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50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材刨花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木材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木材刨花机。



背景技术:

木材刨花机是木材加工中的重要设备,又被称为刨花粉碎机、木屑刨花机,主要用来批量将木块或木条切成薄片状,以便后续的再加工。因此,刨花机切片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压合板材的质量。目前的木材刨花机大多采用水平往复切削或侧向旋转刀盘旋转切削方式,利用夹持机构夹持木块,这些切削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刨花的要求,但存在加工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条件下,采用旋转刀筒全周向切削加工,快速高效的木材刨花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木材刨花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罩壳和设于罩壳一侧的驱动机构,所述罩壳的内部设置有同轴并轴向连通的第一刀筒和第二刀筒,所述第一刀筒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第二刀筒与第一刀筒之间通过转向机构连接以实现第二刀筒与第一刀筒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刀筒包括第一筒身和位于第一筒身内壁上的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刀筒包括第二筒身、位于第二筒身内壁上的第二刀片和设置在第二筒身一端用于进料的通孔,所述通孔与靠近罩壳外侧设置的进料斗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身周向内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相对的两壁为相平行的斜面,所述第一穿孔一斜面壁边沿位于第一筒身周向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面上开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一刀片的长条孔,所述第一刀片与第一穿孔相适应,第一刀片的刀刃与旁侧的第一穿孔斜面壁之间构成第一径向切削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身周向内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相对的两壁为相平行的斜面,所述第二穿孔一斜面壁边沿位于第一筒身周向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面上开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二刀片的长条孔,所述第二刀片与第二穿孔相适应,第二刀片的刀刃与旁侧的第二穿孔斜面壁之间构成第二径向切削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筒端部靠驱动机构一侧固设有旋切盘,所述旋切盘表面上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相对的两壁为相平行的斜面,所述第三穿孔一斜面壁边沿位于旋切盘靠第一筒身内腔一侧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面上开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三刀片的长条孔,所述第三刀片与第三穿孔相适应,第三刀片的刀刃与旁侧的第三穿孔斜面壁之间构成轴向切削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和第三刀片位置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包括倾斜成一定夹角固设在罩壳一侧的料筒、设置在料筒底部并与第二筒身的通孔导通的连接部和位于料筒顶部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下边沿高于所述连接部的上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的下端固设有排料构件,所述排料构件包括位于旋转刀筒下方倾斜设置的引料板,所述引料板倾斜一侧底端设有用于排出刨花的排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与第一刀筒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和位于第一锥齿轮旁侧与第二刀筒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通过中间设置在罩壳上的第三锥齿轮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木材刨花机,采用双刀筒正反转、全周向切削加工方式,可一次性将大量木材周向包围进行同时加工,有效增加了木材的接触切削面积,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木材加工效率。

2、本发明中的刀片位置可调,也即可分别调节第一径向切削空隙、第二径向切削空隙和轴向切削空隙,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工出不同厚薄的刨花。

3、本发明的一种木材刨花机,第二刀筒与第一刀筒之间通过转向机构连接实现了第二刀筒与第一刀筒反向转动,同时正反转可抵消木材两端被刀片切削时产生的牵引力,避免了少量木材被刀筒带动一起旋转而无法及时切削,从而有效加快了木材的加工速度。

4、本发明的一种木材刨花机,在罩壳内位于两个刀筒下方中部设置的隔板可使加工出的刨花分区域同时从机架的两个排料口排出,若调节第一径向切削空隙和第二径向切削空隙可分别收集得到不同厚薄的刨花,实现了切割机的一机两用,有效提高了药材切割加工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5、本发明中的进料斗倾斜设置,进料口下边沿高于与第二刀筒通孔导通的连接部的上边沿,从而防止了切削中的的木材四处飞溅,保证了加工生产的整洁性和安全性。

6、本发明的一种木材刨花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即可用于企业大批量安装生产,也可适于用户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木材刨花机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木材刨花机的结构左视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木材刨花机的旋切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木材刨花机的旋切盘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木材刨花机的转向机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上的罩壳2和设于罩壳一侧的驱动机构8,罩壳2的内部设置有同轴并轴向连通的第一刀筒3和第二刀筒4,第一刀筒3由驱动机构8驱动转动,第二刀筒4与第一刀筒3之间通过转向机构5连接以实现第二刀筒与第一刀筒反向转动,以此可抵消木材两端被刀片切削时产生的牵引力,避免了少量木材被刀筒带动一起旋转而无法及时切削,从而有效加快了木材的加工速度。第一刀筒3包括第一筒身31、位于第一筒身内壁上的第一刀片313和与第一筒身31一端部封固的旋切盘32,在第一筒身周向内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穿孔311,第一穿孔相对的两壁为相平行的斜面,第一穿孔一斜面壁边沿位于第一筒身周向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312,第一凹槽面上开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一刀片313的长条孔,旋切盘32表面上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三穿孔321,第三穿孔相对的两壁为相平行的斜面,第三穿孔一斜面壁边沿位于旋切盘32靠第一筒身31内腔一侧上设有第三凹槽322,第三凹槽面上开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三刀片323的长条孔。第二刀筒4包括第二筒身41、位于第二筒身内壁上的第二刀片413和设置在第二筒身一端用于进料的通孔42,第二筒身周向内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二穿孔411,第一穿孔相对的两壁为相平行的斜面,第二穿孔一斜面壁边沿位于第一筒身周向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412,第二凹槽面上开有多个用于安装第二刀片413的长条孔;通孔42与靠近罩壳2外侧设置的进料斗6导通,进料斗6包括倾斜成一定夹角固设在罩壳一侧的料筒61、设置在料筒底部并与通孔42导通的连接部62和位于料筒顶部的进料口63,进料口63下边沿高于连接部62的上边沿,从而有效防止了切削中的的木材从进料口四处飞溅,保证了加工生产的整洁性和安全性。罩壳2的下端固设有排料构件7,排料构件7包括位于第一刀筒和第二刀筒下方倾斜设置的引料板71,引料板上中部设有用于分隔第一刀筒和第二刀筒排料的隔板72,引料板71倾斜一侧底端设有用于排出刨花的排料口73,排料口73包括被隔板72分隔的第一排料口731和第二排料口732。

本发明一种木材刨花机的工作原理是:

罩壳2内部的第一刀筒3通过设置于罩壳2一侧的驱动机构8驱动转动,并通过转向机构5将动力传递给第二刀筒以实现第二刀筒与第一刀筒相反方向旋转;第一刀片313设置在第一筒身31周向内壁上,第二刀片413设置在第二筒身41周向内壁上,第三刀片323设置旋切盘312靠第一筒身31内腔一侧上;放入进料斗6的木材9通过通孔42进入第一刀筒和第二刀筒的内腔,旋转中的第一刀片313、第二刀片413和第三刀片323对木材进行围绕性快速切削,经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和第三刀片切削后的刨花分别从第一穿孔311、第二穿孔411和第三穿孔321导出,由转动的离心力作用抛出到罩壳2内,然后滑入引料板71上,最后经第一刀筒31加工的刨花从第一排料口731排出,经第二刀筒31加工的刨花从第二排料口732排出。从本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可看出,利用双刀筒内腔形成了大面积的切削空间,可将较多的木材进行全周向环绕包围切削,大大增加了木材与刀筒内腔壁的接触面积,也即增加了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和第三刀片与木材的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一刀筒与第二刀筒反向旋转,抵消了木材两端被刀片切削时产生的牵引力,避免了少量木材被刀筒带动一起旋转而无法及时切削,从而有效加快了木材的加工速度,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刀片313与第一穿孔311相适应,第一刀片的刀刃与旁侧的第一穿孔斜面壁之间构成第一径向切削空隙;第二刀片413与第二穿孔411相适应,第二刀片的刀刃与旁侧的第二穿孔斜面壁之间构成第二径向切削空隙;第三刀片323与第三穿孔321相适应,第三刀片的刀刃与旁侧的第三穿孔斜面壁之间构成轴向切削空隙,第一径向切削空隙、第二径向切削间隙和轴向切削间隙的大小决定了切削刨花的厚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刀片313、第二刀片413和第三刀片323根据所设有的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412和第三凹槽322上的长条孔进行安装位置调节,即可调节相适应的第一径向切削空隙、第二径向切削空隙和轴向切削空隙,从而可满足不同实际需要加工出不同厚薄的刨花。

进一步的,转向机构5包括与第一刀筒31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51和位于第一锥齿轮51旁侧与第二刀筒32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二锥齿轮52,第一锥齿轮通过中间设置在罩壳2上的第三锥齿轮53将动力传递给第二锥齿轮,由于第一锥齿51轮和第二锥齿轮52对称分布于第三锥齿轮53的两侧,即转动时二者旋转方向会相反,从而实现了转向的作用。

优选的,驱动机构8包括固设在罩壳一侧的电动机81,电动机81通过减速机构82驱动动力输出轴83转动,输出轴83与旋切盘32中心设有的连接轴324相连,以实现驱动动力的传递。

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