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柳条去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4651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柳条去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柳条去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生产模式越来向着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的农业机械领域的空白之处颇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明显,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的农业生产生活。因此,设计出符合中国农业生产不同要求的机械也就显得尤为明显。柳条去皮装置是一种刚出现不久的装置,但是因其去皮需人工送料,现有的柳条去皮装置去皮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的柳条工艺品的出口创汇连年攀升,现如今手工送料的柳条去皮装置已经满足不了柳编的生产需求。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柳条去皮装置来实现柳条的连续高效去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柳条去皮装置,可以连续的为柳条去皮,以解决如今柳条去皮装置需要人工喂料的不便。同时对辊一之间可变的压力,便于柳条去皮装置对付不同品种的柳条,使柳条去皮装置工作更高效灵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电机带动十字辊二转动,十字辊二带动十字辊一转动,十字辊一将摩擦垫送下来的柳条一根一根连续的送到对辊二上,对辊二将柳条送入对辊一中去皮,以满足不同柳条品种的去皮要求。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柳条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电机一、控制器、皮带一、轴承座一、滚子轴承一、带轮一、传动轴一、皮带二、带轮二、传动轴二、滚子轴承二、轴承座二、对辊一、对辊二、料箱、摩擦辊装置一、摩擦辊装置二、皮带三、带轮三、电机二、十字辊一、十字辊二、电机三、蜗轮、转动轴一、蜗杆、传动轴三、带轮四、联轴器;所述的电机一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上,所述的传动轴三与电机一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的带轮四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三上,所述的滚子轴承一的内圈连接在传动轴一上,所述的滚子轴承一的外圈安装在轴承座一上,所述的轴承座一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的带轮一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一上,所述的带轮四和带轮一通过皮带一连接,所述的带轮二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二上;所述的滚子轴承二的内圈连接在传动轴二上,滚子轴承二的外圈安装在轴承座二上,轴承座二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的带轮二与带轮一通过皮带二交叉连接,所述的对辊一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传动轴一和传动轴二上,所述的蜗杆安装在传动轴三上, 所述的转动轴一有两个,所述的蜗轮有两个,分别和两个转动轴一通过键连接起来,所述的两个蜗轮,分别与蜗杆啮合,所述的两个转动轴一分别与通过滚子轴承与机座上的轴承座连接,所述的对辊二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转动轴一上,所述的料箱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上,电机二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上,所述的十字辊二安装在电机三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十字辊一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的十字辊一与十字辊二相接触,所述的电机三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上,所述的带轮三安装在电机二的输出轴上,所述的摩擦辊装置一、摩擦辊装置二均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的摩擦辊装置一、摩擦辊装置二通过皮带三与带轮三连接。

一种柳条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辊装置一包括:带轮五、滚子轴承三、转动轴二、摩擦辊轮一、摩擦垫,所述的带轮五安装在转动轴二上,所述的摩擦辊轮一安装在转动轴二上,所述的转动轴二通过滚子轴承三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的摩擦辊装置二包括:摩擦辊轮二、转动轴三、滚子轴承四、带轮六,所述的带轮六安装在转动轴三上,所述的摩擦辊轮二安装在转动轴三上,所述的转动轴三通过滚子轴承四安装在机座上,所述的摩擦垫套在摩擦辊轮一、摩擦辊轮二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整体结构紧凑、运行平稳,通过人工喂料,工作连续性高,灵活性强。是一种非常适合柳编工艺品生产地的大规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辊装置一和摩擦辊装置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座1、电机一2、控制器3、皮带一4、轴承座一5、滚子轴承一6、带轮一7、传动轴一8、皮带二9、带轮二10、传动轴二11、滚子轴承二12、轴承座二13、对辊一14、对辊二15、料箱16、摩擦辊装置一17、摩擦辊装置二18、皮带三19、带轮三20、电机二21、十字辊一22、十字辊二23、电机三24、蜗轮25、转动轴一26、蜗杆27、传动轴三28、带轮四29、联轴器30、带轮五31、滚子轴承三32、转动轴二33、摩擦辊轮一34、摩擦垫35、摩擦辊轮二36、转动轴三37、滚子轴承四38、带轮六3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柳条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电机一2、控制器3、皮带一4、轴承座一5、滚子轴承一6、带轮一7、传动轴一8、皮带二9、带轮二10、传动轴二11、滚子轴承二12、轴承座二13、对辊一14、对辊二15、料箱16、摩擦辊装置一17、 摩擦辊装置二18、皮带三19、带轮三20、电机二21、十字辊一22、十字辊二23、电机三24、蜗轮25、转动轴一26、蜗杆27、传动轴三28、带轮四29、联轴器30;所述的电机一2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1上,所述的传动轴三28与电机一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0相连,所述的带轮四29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三28上,所述的滚子轴承一6的内圈连接在传动轴一8上,所述的滚子轴承一6的外圈安装在轴承座一5上,所述的轴承座一5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的带轮一7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一8上,所述的带轮四29和带轮一7通过皮带一4连接,所述的带轮二10通过键连接在传动轴二11上;所述的滚子轴承二12的内圈连接在传动轴二11上,滚子轴承二12的外圈安装在轴承座二13上,轴承座二13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的带轮二10与带轮一7通过皮带二9交叉连接,所述的对辊一14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传动轴一8和传动轴二11上,所述的蜗杆27安装在传动轴三28上,所述的转动轴一26有两个,所述的蜗轮25有两个,分别和两个转动轴一26通过键连接起来,所述的两个蜗轮25,分别与蜗杆27啮合,所述的两个转动轴一26分别与通过滚子轴承与机座1上的轴承座连接,所述的对辊二15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转动轴一26上,所述的料箱16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1上,电机二21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1上,所述的十字辊二23安装在电机三24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十字辊一22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的十字辊一22与十字辊二23相接触,所述的电机三24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座1上,所述的带轮三20安装在电机二21的输出轴上,所述的摩擦辊装置一17、摩擦辊装置二18均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的摩擦辊装置一17、摩擦辊装置二18通过皮带三19与带轮三20连接。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柳条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辊装置一17包括:带轮五31、滚子轴承三32、转动轴二33、摩擦辊轮一34、摩擦垫35,所述的带轮五31安装在转动轴二33上,所述的摩擦辊轮一34安装在转动轴二33上,所述的转动轴二33通过滚子轴承三32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的摩擦辊装置二18包括:摩擦辊轮二36、转动轴三37、滚子轴承四38、带轮六39,所述的带轮六39安装在转动轴三37上,所述的摩擦辊轮二36安装在转动轴三37上,所述的转动轴三37通过滚子轴承四38安装在机座1上,所述的摩擦垫35套在摩擦辊轮一34、摩擦辊轮二36上。

首先通过控制器3驱动电机一2、电机二21、电机三24,电机一2通过联轴器30使传动轴三28和带轮四29转动,通过带轮四29带动皮带一4,使与皮带一4连接的带轮一7转动,通过带轮一7带动皮带二9,通过皮带二9通过交叉连接带动带轮二10,带轮一7带动传动轴一8,带轮二10带动传动轴二11转动,传动轴一8与传动轴二11使两个对辊一14向相转动,传动轴三28转动使蜗杆27转动,蜗杆27使两个蜗轮25相向转动,两个蜗轮25分别使两个转动轴一26相向转动,相向转动的两个转动轴一26使两个对辊二15相向转动,电 机二21带动带轮三20,带轮三20通过皮带三19带动带轮五31、带轮六39,带轮五31使转动轴二33转动、带轮六39使转动轴三37转动,转动轴二33带动摩擦辊轮一34转动、转动轴三37带动摩擦辊轮二36转动,转动轴二33与转动轴三37使摩擦辊轮一34、摩擦辊轮二36同向转动,使套在摩擦辊轮一34、摩擦辊轮二36的摩擦垫35相对料箱16向下运动,电机三24带动十字辊二23顺时针转动,十字辊二23带动十字辊一22顺时针转动,将一捆柳条放入料箱16中,柳条被摩擦垫35带到出料口,十字辊一22将出料口的柳条一根一根的分开送给两个对辊二15,对辊二15将柳条输送给两个对辊一14,两个对辊一14之间的压力使柳条皮去掉。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实现下一根柳条去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