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多片锯。
背景技术:
多片锯是多个锯片组合后机加工,而单片锯是单个锯片作业,单个作业的锯片一般要求不是很高,即使质量稍差一点也没有太大影响;而多片锯却不一样,对锯片的要求比较高,但凡使用多片锯一般都要求比较节省木材,锯路小,锯片溥,光洁度高等特点。
锯片孔,一般情况分为散热孔和消音孔。散热孔--锯片由于在高转速条件下工作,锯体很容易因发热而导致变形;消音孔--减少锯片在工作中产生的噪音。
一般烧锯片的原因有如下情况:
1.锯片整体的散热性不好。
2.锯片的齿数太多。齿数越多,阻力越大,容易烧锯片。
3.锯机排屑不畅。锯屑如果不容易从设备上排出会造成局部温度过高,也容易烧片,所以锯机一定要选好的。
4.材料的杂质太多或质量太差。举例说明,如果锯的是刨花板,而刨花板太粗糙,杂质过多,阻力太大,也会烧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木工多片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木工多片锯,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下方的前刀架、设置在工作台背面的下传动装置以及设置在下传动装置上方的上传动装置;
下传动装置包括下机架、设置在下机架上的传动电机以及平行设置在下机架上且分别位于刀体两侧的第一下引导辊与第二下引导辊;
上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机架上方的上机架以及平行设置在上机架上且分别位于刀体两侧的第一上引导辊与第三上引导辊;
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下引导辊与第二下引导辊传动连接、第一上引导辊与第三上引导辊传动连接或传动电机与第一下引导辊与第二下引导辊与第一上引导辊与第三上引导辊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在前刀架内设置有刀体,在工作台上设置有耐磨板,在耐磨板上设置有长度方向为刀体旋转切线方向的容刀长槽,刀体的锯片设置在相应的容刀长槽内,刀体的锯片上端露出于耐磨板的上表面。
下传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下机架上的主动电机以及与主动电机传动连接的刀轴;刀轴前端与前刀架内的刀体连接。
在下机架上分别设置有涨紧轮和传送带/链;传动电机与涨紧轮、第一下引导辊以及第二下引导辊通过传送带/链传动连接。
上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机架上的上压轮、与上压轮同轴的输出轮、设置在上机架上的过渡轴以及设置在过渡轴上的输入轮;上压轮的下端压在传送带/链上,输入轮与第一下引导辊以及第二下引导辊传动连接。
在上机架上设置有与第一上引导辊对应的第一调整固定架,在上机架上设置有与第三上引导辊对应的第三调整固定架。
第一调整固定架和/或第三调整固定架为直角坐标系调整结构或极坐标系调整结构。
在上机架上端设置有顶板,在上机架上设置有过渡轴;
第一调整固定架包括套装在过渡轴上的第一坐标架、一端与第一坐标架连接的第一长度调节螺杆、设置在第一长度调节螺杆另一端的第一活动架以及下端铰接在第一活动架上的第一角度调节螺杆;
第三调整固定架包括套装在过渡轴上的第三坐标架、一端与第三坐标架连接的第三长度调节螺杆、设置在第三长度调节螺杆另一端的第三活动架以及下端铰接在第三活动架上的第三角度调节螺杆;
第一角度调节螺杆的上端以及第三角度调节螺杆的上端分别通过螺母与顶板连接。
在第一上引导辊和/或第三上引导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引导辊,第二上引导辊与第一下引导辊以及第二下引导辊传动连接;
在上机架上设置有与第二上引导辊对应的第二调整固定架,
第二调整固定架包括套装在第一上引导辊/或第三上引导辊上的第二坐标架、一端与第二坐标架连接的第二长度调节螺杆、设置在第二长度调节螺杆另一端的第二活动架以及下端铰接在第二活动架上的第二角度调节螺杆;
第二角度调节螺杆的上端通过螺母与顶板连接。
上传动装置一端通过转轴铰接在下传动装置上方、上传动装置通过锁扣与下传动装置连接、在前刀架下部设置有与刀体对应的切屑导向板、上传动装置的引导辊上设置有滚花、下传动装置的引导辊上设置有滚花、在下传动装置上设置有与上传动装置对应的定位块和/或在工作台上设置有与前刀架对应的润滑冷却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涨紧轮调整传送带/链松紧,通过转轴实现下传动装置、上传动装置转动开合,从而更好的更换零件,进行维修,通过锁扣牢固固定,通过定位块准确定位,通过耐磨板的容刀长槽防止刀体之间的锯片互相接触,打刀,且耐磨板不损伤锯片,通过润滑冷却管实现降温冷却,通过前刀架、工作台、下传动装置、上传动装置模块化分体接头实现快速安装,组装高效,通过切屑导向板便于收集锯末,通过主动电机带动刀轴实现切割,优选链条或齿轮传动;传动电机带动第一下引导辊、第二下引导辊同步传动,传送带/链通过上压轮、输出轮将动力输送给输入轮,通过齿轮或链条带动第一上引导辊、第二上引导辊、第三上引导辊同步传动,通过滚花增大摩擦力,通过辊位于两侧刀体两侧,使得原料定位压紧合理牢固;通过两个垂直方向的螺杆可以实现对上引导辊的高度以及距离调节,但是采用极坐标结构,调整方便精确,通过长度调节螺杆实现长度调整,通过长度调节螺杆实现角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维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拆去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传动装置的背面拆去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传动装置的背面拆去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上传动装置的背面拆去壳体后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上传动装置背面拆去壳体后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上传动装置的背面拆去壳体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刀架;2、工作台;3、下传动装置;4、上传动装置;5、锁扣;6、转轴;7、耐磨板;8、容刀长槽;9、刀体;10、切屑导向板;11、润滑冷却管;12、下机架;13、主动电机;14、刀轴;15、传动电机;16、第一下引导辊;17、第二下引导辊;18、涨紧轮;19、传送带/链;20、上压轮;21、输出轮;22、上机架;23、输入轮;24、过渡轴;25、第一上引导辊;26、第二上引导辊;27、第三上引导辊;28、第一调整固定架;29、第三调整固定架;30、第二调整固定架;31、第三坐标架;32、第三长度调节螺杆;33、第三活动架;34、第三角度调节螺杆;35、第一坐标架;36、第一长度调节螺杆;37、第一活动架;38、第一角度调节螺杆;39、第二坐标架;40、第二长度调节螺杆;41、第二活动架;42、第二角度调节螺杆;43、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3所示,本实施例的木工多片锯,包括工作台2、设置在工作台2下方的前刀架1、设置在工作台2背面的下传动装置3以及设置在下传动装置3上方的上传动装置4;
下传动装置3包括下机架12、设置在下机架12上的传动电机15以及平行设置在下机架12上且分别位于刀体9两侧的第一下引导辊16与第二下引导辊17;
上传动装置4包括设置在下机架12上方的上机架22以及平行设置在上机架22上且分别位于刀体9两侧的第一上引导辊25与第三上引导辊27;
传动电机15与第一下引导辊16与第二下引导辊17传动连接、第一上引导辊25与第三上引导辊27传动连接或传动电机15与第一下引导辊16与第二下引导辊17与第一上引导辊25与第三上引导辊27传动连接。即上述三种传动方式的任一种或简单变形都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前刀架1内设置有刀体9,在工作台2上设置有耐磨板7,在耐磨板7上设置有长度方向为刀体9旋转切线方向的容刀长槽8,刀体9的锯片设置在相应的容刀长槽8内,刀体9的锯片上端露出于耐磨板7的上表面。
下传动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下机架12上的主动电机13以及与主动电机13传动连接的刀轴14;刀轴14前端与前刀架1内的刀体9连接。
在下机架12上分别设置有涨紧轮18和传送带/链19;传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与涨紧轮18、第一下引导辊16以及第二下引导辊17通过传送带/链19传动连接。
上传动装置4包括设置在上机架22上的上压轮20、与上压轮20同轴的输出轮21、设置在上机架22上的过渡轴24以及设置在过渡轴24上的输入轮23;上压轮20的下端压在传送带/链19上,输入轮23与第一下引导辊16以及第二下引导辊17传动连接。
在上机架22上设置有与第一上引导辊25对应的第一调整固定架28,在上机架22上设置有与第三上引导辊27对应的第三调整固定架29。
第一调整固定架28和/或第三调整固定架29为直角坐标系调整结构或极坐标系调整结构。
在上机架22上端设置有顶板43,在上机架22上设置有过渡轴24;
第一调整固定架28包括套装在过渡轴24上的第一坐标架35、一端与第一坐标架35连接的第一长度调节螺杆36、设置在第一长度调节螺杆36另一端的第一活动架37以及下端铰接在第一活动架37上的第一角度调节螺杆38;
第三调整固定架29包括套装在过渡轴24上的第三坐标架31、一端与第三坐标架31连接的第三长度调节螺杆32、设置在第三长度调节螺杆32另一端的第三活动架33以及下端铰接在第三活动架33上的第三角度调节螺杆34;
第一角度调节螺杆38的上端以及第三角度调节螺杆34的上端分别通过螺母与顶板43连接。
在第一上引导辊25和/或第三上引导辊2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引导辊26,第二上引导辊26与第一下引导辊16以及第二下引导辊17传动连接;
在上机架22上设置有与第二上引导辊26对应的第二调整固定架30,
第二调整固定架30包括套装在第一上引导辊25/或第三上引导辊27上的第二坐标架39、一端与第二坐标架39连接的第二长度调节螺杆40、设置在第二长度调节螺杆40另一端的第二活动架41以及下端铰接在第二活动架41上的第二角度调节螺杆42;
第二角度调节螺杆42的上端通过螺母与顶板43连接。
上传动装置4一端通过转轴6铰接在下传动装置3上方、上传动装置4通过锁扣5与下传动装置3连接、在前刀架1下部设置有与刀体9对应的切屑导向板10、上传动装置4的引导辊上设置有滚花、下传动装置3的引导辊上设置有滚花、在下传动装置3上设置有与上传动装置4对应的定位块和/或在工作台2上设置有与前刀架1对应的润滑冷却管11。
本实用新型通过涨紧轮18调整传送带/链19松紧,通过转轴6实现下传动装置3、上传动装置4转动开合,从而更好的更换零件,进行维修,通过锁扣5牢固固定,通过定位块准确定位,通过耐磨板7的容刀长槽8防止刀体9之间的锯片互相接触,打刀,且耐磨板7不损伤锯片,通过润滑冷却管11实现降温冷却,通过前刀架1、工作台2、下传动装置3、上传动装置4模块化分体接头实现快速安装,组装高效,通过切屑导向板10便于收集锯末,通过主动电机13带动刀轴14实现切割,优选链条或齿轮传动;传动电机15带动第一下引导辊16、第二下引导辊17同步传动,传送带/链19通过上压轮20、输出轮21将动力输送给输入轮23,通过齿轮或链条带动第一上引导辊25、第二上引导辊26、第三上引导辊27同步传动,通过滚花增大摩擦力,通过辊位于两侧刀体9两侧,使得原料定位压紧合理牢固;通过两个垂直方向的螺杆可以实现对上引导辊的高度以及距离调节,但是采用极坐标结构,调整方便精确,通过长度调节螺杆实现长度调整,通过长度调节螺杆实现角度调整,实现湿料与干料加工,应用的锯片薄,压料平稳,不摆动,省锯片,送料轻。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推广。三以上为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