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材改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21206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木材加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木材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是能够次级生长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这些植物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薄壁射线。木材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

现有技术中,木材本身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但是在长期载荷的作用下,其本身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都会,有损失,特别是在长时间在阳光照射下,会导致强度损失加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期载荷条件下强度损失较少的木材改性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木材改性的方法,

步骤一:将木材切割成厚度小于5cm的板材;

步骤二:将木材板材在50~80℃条件下烘干10~20小时;

步骤三:将木材浸泡在质量浓度为20%的复合疏松剂的水溶液中10~20小时;

步骤四:将疏松后的木材,放入到密闭的浸泡罐中,加入改性剂水溶液,其中改性剂的质量浓度为20~40%,升温至60~80℃,浸泡时间为10~20小时,其中所述改性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

纳米二氧化硅溶胶:100份

2-氨基-2-(2-氯苯基)环己酮盐酸盐:5份

3-氨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5份

甲基三(2-亚丁基氨氧基)硅烷:2份

2-氟-5-羟基苯硼酸频那醇酯:3份;

步骤五:静置冷却至室温,排出改性液,清理木材表面改性液,烘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复合疏松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

碳酸氢钠:30份

酒石酸氢钾:10份

磷酸钙:5份

硫酸铝钾:5份

淀粉:25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四中,先将木材直接放入密闭容浸泡罐中抽真空,真空度为-0.1mpa,静置30~60min,之后再加入改性剂水溶液,淹没整个木材,加压至1mpa浸泡。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五中,先解除压力,排出改性液后对木材进行水洗,自然风干后再放入烘箱烘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五中烘干温度为90~120℃,烘干时间为12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改性剂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与溶胶等重的水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速度为6000转每分钟,再加入其余成分物质,升温至80℃,搅拌30分钟,之后自然冷却,降低搅拌速度至100转每分钟,搅拌2小时得到改性剂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首先将木材进行切割成型后,先浸泡在复合疏松剂中,通过复合疏松剂的加入,可以在浸泡木材的过程中,产生气泡,气泡可以用来疏通木材的内部,能够使得后期改性剂水溶液能够更好地渗入到其中,之后通过加入改性剂水溶液,能够提高整体木材在长期受力情况下的力学强度。其中改性剂选用纳米二氧化硅溶胶、2-氨基-2-(2-氯苯基)环己酮盐酸盐、3-氨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甲基三(2-亚丁基氨氧基)硅烷、2-氟-5-羟基苯硼酸频那醇酯的混合物,通过上述成分的复配,在密闭浸泡罐中逐渐渗入到木材的内部,填充到木材的间隙中,之后在一定温度下浸泡,使得其中的成分与木材分子结合,使得木材分子间形成相互联结的链段结构,从而保证了在长期受压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同时,由于2-氨基-2-(2-氯苯基)环己酮盐酸盐、3-氨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甲基三(2-亚丁基氨氧基)硅烷、2-氟-5-羟基苯硼酸频那醇酯的复配使用,起到了协同效果,使得在长期太阳光曝晒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好的长期受压能力。

另外,在复合疏松剂的选择上,优先选用碳酸氢钠、酒石酸氢钾、磷酸钙、硫酸铝钾、淀粉的复配方式,使得复合疏松剂水溶液,能够深入到木材内部,从而使得气泡可以在木材内部生产,同时,可以很好控制产气量,不会因为产气量过大造成木材内部结构的损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例一:

一种木材改性的方法,

步骤一:将木材切割成厚度小于5cm的板材;

步骤二:将木材板材在50~80℃条件下烘干10~20小时;

步骤三:将木材浸泡在质量浓度为20%的复合疏松剂的水溶液中10~20小时;

步骤四:将疏松后的木材,放入到密闭的浸泡罐中,加入改性剂水溶液,其中改性剂的质量浓度为20~40%,再加入其余成分物质,升温至60~80℃,浸泡时间为10~20小时,其中所述改性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

纳米二氧化硅溶胶:100份

2-氨基-2-(2-氯苯基)环己酮盐酸盐:5份

3-氨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5份

甲基三(2-亚丁基氨氧基)硅烷:2份

2-氟-5-羟基苯硼酸频那醇酯:3份;

步骤五:静置冷却至室温,排出改性液,清理木材表面改性液,烘干。

所述复合疏松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

碳酸氢钠:30份

酒石酸氢钾:10份

磷酸钙:5份

硫酸铝钾:5份

淀粉:25份。

所述步骤四中,先将木材直接放入密闭容浸泡罐中抽真空,真空度为-0.1mpa,静置30~60min,之后再加入改性剂水溶液,淹没整个木材,加压至1mpa浸泡。所述步骤五中,先解除压力,排出改性液后对木材进行水洗,自然风干后再放入烘箱烘干。

所述步骤五中烘干温度为90~120℃,烘干时间为12小时。

所述改性剂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与溶胶等重的水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速度为6000转每分钟,升温至80℃,搅拌30分钟,之后自然冷却,降低搅拌速度至100转每分钟,搅拌2小时得到改性剂溶液。

对比例一:

一种木材改性的方法,

步骤一:将木材切割成厚度小于5cm的板材;

步骤二:将木材板材在50~80℃条件下烘干10~20小时;

步骤三:将木材浸泡在水中10~20小时;

步骤四:将疏松后的木材,放入到密闭的浸泡罐中,加入改性剂水溶液,其中改性剂的质量浓度为20~40%,升温至60~80℃,浸泡时间为10~20小时,其中所述改性剂为纳米二氧化硅溶胶

步骤五:静置冷却至室温,排出改性液,清理木材表面改性液,烘干。

所述复合疏松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

碳酸氢钠:30份

淀粉:25份。

所述步骤四中,先将木材直接放入密闭容浸泡罐中抽真空,真空度为-0.1mpa,静置30~60min,之后再加入改性剂水溶液,淹没整个木材,加压至1mpa浸泡。所述步骤五中,先解除压力,排出改性液后对木材进行水洗,自然风干后再放入烘箱烘干。

所述步骤五中烘干温度为90~120℃,烘干时间为12小时。

对比例二:

一种木材改性的方法,

步骤一:将木材切割成厚度小于5cm的板材;

步骤二:将木材板材在50~80℃条件下烘干10~20小时;

步骤三:将木材浸泡在水中10~20小时;

步骤四:将疏松后的木材,放入到密闭的浸泡罐中,加入改性剂水溶液,其中改性剂的质量浓度为20~40%,再加入其余成分物质,升温至60~80℃,浸泡时间为10~20小时,其中所述改性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

纳米二氧化硅溶胶:100份

3-氨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5份

甲基三(2-亚丁基氨氧基)硅烷:2份

步骤五:静置冷却至室温,排出改性液,清理木材表面改性液,烘干。

所述步骤四中,先将木材直接放入密闭容浸泡罐中抽真空,真空度为-0.1mpa,静置30~60min,之后再加入改性剂水溶液,淹没整个木材,加压至1mpa浸泡。所述步骤五中,先解除压力,排出改性液后对木材进行水洗,自然风干后再放入烘箱烘干。

所述步骤五中烘干温度为90~120℃,烘干时间为12小时。

所述改性剂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与溶胶等重的水混合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速度为6000转每分钟,升温至80℃,搅拌30分钟,之后自然冷却,降低搅拌速度至100转每分钟,搅拌2小时得到改性剂溶液。

对比例三:

直接采用原木。

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均采用针叶树材,在长期受力和紫外灯照射情况下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并计算其强度损失情况。

实施例一在正常情况下测试:

对比例一在正常情况下测试:

对比例二在正常情况下测试:

对比例三在正常情况下测试:

实施例一在紫外灯照射24小时候情况下测试:

对比例一在紫外灯照射24小时候情况下测试:

对比例二在紫外灯照射24小时候情况下测试:

对比例三在紫外灯照射24小时候情况下测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首先将木材进行切割成型后,先浸泡在复合疏松剂中,通过复合疏松剂的加入,可以在浸泡木材的过程中,产生气泡,气泡可以用来疏通木材的内部,能够使得后期改性剂水溶液能够更好地渗入到其中,之后通过加入改性剂水溶液,能够提高整体木材在长期受力情况下的力学强度。其中改性剂选用纳米二氧化硅溶胶、2-氨基-2-(2-氯苯基)环己酮盐酸盐、3-氨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甲基三(2-亚丁基氨氧基)硅烷、2-氟-5-羟基苯硼酸频那醇酯的混合物,通过上述成分的复配,在密闭浸泡罐中逐渐渗入到木材的内部,填充到木材的间隙中,之后在一定温度下浸泡,使得其中的成分与木材分子结合,使得木材分子间形成相互联结的链段结构,从而保证了在长期受压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同时,由于2-氨基-2-(2-氯苯基)环己酮盐酸盐、3-氨基丙基三(三甲基硅氧基)硅烷、甲基三(2-亚丁基氨氧基)硅烷、2-氟-5-羟基苯硼酸频那醇酯的复配使用,起到了协同效果,使得在长期太阳光曝晒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好的长期受压能力。

另外,在复合疏松剂的选择上,优先选用碳酸氢钠、酒石酸氢钾、磷酸钙、硫酸铝钾、淀粉的复配方式,使得复合疏松剂水溶液,能够深入到木材内部,从而使得气泡可以在木材内部生产,同时,可以很好控制产气量,不会因为产气量过大造成木材内部结构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