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01337发布日期:2019-04-13 01:1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木饰板是一种用于室内家具装修常见的材料,常见的饰面板分为天然木质单板饰面板和人造薄木饰面板。人造薄木贴面与天然木质单,板贴面的外观区别在于前者的纹理基本为通直纹理或图案有规则,而后者为天然木质花纹,纹理图案自然,变异性比较大、无规则。其特点,既具有了木材的优美花纹,又达到了充分利用木材资源,现有的木饰板安装方法导致木饰板安装效果差,稳定性和牢固性不足,容易脱落,使用效果差。

因此,发明一种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木饰板安装方法导致安装效果差,稳定性和牢固性不足,容易脱落和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选用红木作为木饰板,然后对木饰板料进行仔细的打磨抛光处理,接着使用抗菌环保漆进行均匀的喷漆处理,然后自然晾干晒置;

b:龙骨安装:根据施工图纸,通过经纬仪或墨斗在墙面龙骨安装位置画出垂直线,在垂直线上用电钻钻出适当数量的小孔,在小孔内安装膨胀管,在龙骨上用电钻钻出与墙面小孔相对应的通孔,将龙骨对应垂直线且使通孔对应墙面上的小孔,拧紧膨胀管从而将龙骨固定于墙面上;

c:安装连接塑件:将连接塑料件装在木饰板的背面,再按照连接塑料件上下间距的尺寸将安装扣件固定在龙骨表面相应的竖向位置上,上下间距误差为0.1米~0.15米;

d:安装木饰板:将龙骨横向卡扣在安装扣件上,将木饰板背面的连接塑料件对龙骨的卡槽压入,从而完成第一块木饰板的安装,再将第二块木饰板按照第一块的安装方法卡入后直接横向推动,从而完成第二块木饰板的安装;

e:收缝:将收缝线条的插栓插接在两个木饰板上的嵌槽内完成收缝。

f:封顶:将顶封线条与木饰板本体的端部进行嵌合,压紧木饰板本体的端部同时覆盖托板的上部,之后使用长螺钉以斜向下34~55°角从顶封线条的顶部打入木饰板上,之后使用填缝剂对钉孔抹匀,完成安装。

可选的,:所述步骤a晾置时间为9~11小时,抛光打磨时间为24~36分钟。

可选的,所述步骤a红木品种为紫檀木。

可选的,所述步骤a抗菌环保漆包括以下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32~41%、氨水4.4~5.2%、润湿分散剂1.6~1.8%、聚酯树脂3.3~3.7%、余量为去离子水。

可选的,所述步骤b龙骨为特定镀锌钢龙骨。

可选的,所述步骤b龙骨的外表面涂设有二硫化钼涂层,所述二硫化钼涂层的厚度为19~26微米。

可选的,所述步骤a抗菌环保漆的表面喷涂聚氨酯漆,所述抗菌环保漆和聚氨酯漆的之间喷涂纳米级聚氨酯橡胶。

可选的,所述步骤e中收缝时使用切割机对收缝线条的端部进行打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安装简单,便于后期更换维护,安装结构稳定牢靠,不易脱落,对木饰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填补,提高了木饰板的安装效果和美观性。

(2)、本发明有效的降低了安装费用,提高了木饰板的防火性能和耐磨性能,提高了家具使用效果,安装十分便捷,减轻了劳动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选用红木作为木饰板,然后对木饰板料进行仔细的打磨抛光处理,抛光打磨时间为24分钟,接着使用抗菌环保漆进行均匀的喷漆处理,抗菌环保漆的表面喷涂聚氨酯漆,抗菌环保漆和聚氨酯漆的之间喷涂纳米级聚氨酯橡胶,抗菌环保漆包括以下成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32%、氨水4.4%、润湿分散剂1.6%、聚酯树脂3.3%、余量为去离子水,然后自然晾干晒置,晾置时间为9小时;

b:龙骨安装:根据施工图纸,通过经纬仪或墨斗在墙面龙骨安装位置画出垂直线,在垂直线上用电钻钻出适当数量的小孔,在小孔内安装膨胀管,在龙骨上用电钻钻出与墙面小孔相对应的通孔,龙骨为特定镀锌钢龙骨,龙骨的外表面涂设有二硫化钼涂层,二硫化钼涂层的厚度为19微米,将龙骨对应垂直线且使通孔对应墙面上的小孔,拧紧膨胀管从而将龙骨固定于墙面上;

c:安装连接塑件:将连接塑料件装在木饰板的背面,再按照连接塑料件上下间距的尺寸将安装扣件固定在龙骨表面相应的竖向位置上,上下间距误差为0.1米;

d:安装木饰板:将龙骨横向卡扣在安装扣件上,将木饰板背面的连接塑料件对龙骨的卡槽压入,从而完成第一块木饰板的安装,再将第二块木饰板按照第一块的安装方法卡入后直接横向推动,从而完成第二块木饰板的安装;

e:收缝:使用切割机对收缝线条的端部进行打磨,将收缝线条的插栓插接在两个木饰板上的嵌槽内完成收缝。

f:封顶:将顶封线条与木饰板本体的端部进行嵌合,压紧木饰板本体的端部同时覆盖托板的上部,之后使用长螺钉以斜向下34角从顶封线条的顶部打入木饰板上,之后使用填缝剂对钉孔抹匀,完成安装。

实施例2:

一种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选用红木作为木饰板,然后对木饰板料进行仔细的打磨抛光处理,抛光打磨时间为29分钟,接着使用抗菌环保漆进行均匀的喷漆处理,抗菌环保漆的表面喷涂聚氨酯漆,抗菌环保漆和聚氨酯漆的之间喷涂纳米级聚氨酯橡胶,抗菌环保漆包括以下成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36%、氨水4.9%、润湿分散剂1.7%、聚酯树脂3.5%、余量为去离子水,然后自然晾干晒置,晾置时间为10小时;

b:龙骨安装:根据施工图纸,通过经纬仪或墨斗在墙面龙骨安装位置画出垂直线,在垂直线上用电钻钻出适当数量的小孔,在小孔内安装膨胀管,在龙骨上用电钻钻出与墙面小孔相对应的通孔,龙骨为特定镀锌钢龙骨,龙骨的外表面涂设有二硫化钼涂层,二硫化钼涂层的厚度为22微米,将龙骨对应垂直线且使通孔对应墙面上的小孔,拧紧膨胀管从而将龙骨固定于墙面上;

c:安装连接塑件:将连接塑料件装在木饰板的背面,再按照连接塑料件上下间距的尺寸将安装扣件固定在龙骨表面相应的竖向位置上,上下间距误差为0.13米;

d:安装木饰板:将龙骨横向卡扣在安装扣件上,将木饰板背面的连接塑料件对龙骨的卡槽压入,从而完成第一块木饰板的安装,再将第二块木饰板按照第一块的安装方法卡入后直接横向推动,从而完成第二块木饰板的安装;

e:收缝:使用切割机对收缝线条的端部进行打磨,将收缝线条的插栓插接在两个木饰板上的嵌槽内完成收缝。

f:封顶:将顶封线条与木饰板本体的端部进行嵌合,压紧木饰板本体的端部同时覆盖托板的上部,之后使用长螺钉以斜向下45°角从顶封线条的顶部打入木饰板上,之后使用填缝剂对钉孔抹匀,完成安装。

实施例3:

一种家庭木质家具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选用红木作为木饰板,然后对木饰板料进行仔细的打磨抛光处理,抛光打磨时间为36分钟,接着使用抗菌环保漆进行均匀的喷漆处理,抗菌环保漆的表面喷涂聚氨酯漆,抗菌环保漆和聚氨酯漆的之间喷涂纳米级聚氨酯橡胶,抗菌环保漆包括以下成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41%、氨水5.2%、润湿分散剂1.8%、聚酯树脂3.7%、余量为去离子水,然后自然晾干晒置,晾置时间为11小时;

b:龙骨安装:根据施工图纸,通过经纬仪或墨斗在墙面龙骨安装位置画出垂直线,在垂直线上用电钻钻出适当数量的小孔,在小孔内安装膨胀管,在龙骨上用电钻钻出与墙面小孔相对应的通孔,龙骨为特定镀锌钢龙骨,龙骨的外表面涂设有二硫化钼涂层,二硫化钼涂层的厚度为26微米,将龙骨对应垂直线且使通孔对应墙面上的小孔,拧紧膨胀管从而将龙骨固定于墙面上;

c:安装连接塑件:将连接塑料件装在木饰板的背面,再按照连接塑料件上下间距的尺寸将安装扣件固定在龙骨表面相应的竖向位置上,上下间距误差为0.15米;

d:安装木饰板:将龙骨横向卡扣在安装扣件上,将木饰板背面的连接塑料件对龙骨的卡槽压入,从而完成第一块木饰板的安装,再将第二块木饰板按照第一块的安装方法卡入后直接横向推动,从而完成第二块木饰板的安装;

e:收缝:使用切割机对收缝线条的端部进行打磨,将收缝线条的插栓插接在两个木饰板上的嵌槽内完成收缝。

f:封顶:将顶封线条与木饰板本体的端部进行嵌合,压紧木饰板本体的端部同时覆盖托板的上部,之后使用长螺钉以斜向下55°角从顶封线条的顶部打入木饰板上,之后使用填缝剂对钉孔抹匀,完成安装。

通过以上三组实施例均可安装木饰板,其中第二组实施例安装的效果最好,有效的降低了安装费用,提高了木饰板的防火性能和耐磨性能,提高了家具使用效果,安装十分便捷,减轻了劳动强度,安装简单,便于后期更换维护,安装结构稳定牢靠,不易脱落,对木饰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填补,提高了木饰板的安装效果和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