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板压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239发布日期:2019-02-10 23:06阅读:1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板压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板压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竹子是一种速生、优质、易于更新恢复自然资源的重要林业产品。由于竹子是一种中空壁薄的圆筒状结构,为了达到大规模利用的目的,需将竹子展平成较宽幅材料利用。

传统竹板材,通常是在竹筒长度方向上分割成多片竹条,首先要将竹筒切片,有些特殊竹工艺品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将竹片压制平齐,然后在进行加工。

由于竹材碾平展开机是通过将竹材碾压展开,所以竹材展开后形成横向联接的多弧度波浪形平面竹块,在后续的竹块加工中,需要将弧形铣削成平面形,铣削了大量竹材实物体,使得加工后的平面竹块较薄,竹材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对竹板进行挤压平展的竹板压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竹板压平装置,包括导轨、支架、驱动单元、支撑杆、四组压辊组件、支撑台、夹持单元;导轨水平设置,支架可移动安装在导轨上,驱动单元驱动支架沿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压辊组件包括支撑轴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撑轴上的压轮;夹持单元设置在支撑台上并置于压轮的下方;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支架上,支撑杆成倾斜状设置;所述支撑轴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轴的轴线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支撑台水平设置,支撑台置于压轮的下方,压轮与支撑台之间的间距沿支撑杆较高端向较低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压轮从支撑杆较高端向较低端的方向分别为第一压轮、第二压轮、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第一压轮、第二压轮、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第一凹槽至第四凹槽的槽深依次减少,第一凹槽至第四凹槽的槽宽依次增大;所述压轮上设置有可储润滑油的储油槽,储油槽的出油孔延伸出压轮的周壁;相邻所述压轮之间设置有毛刷。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四组压辊组件实现对竹板的依次逐渐挤压,每次挤压部分高度,避免一次性挤压对竹板造成损伤,使竹板各处受力均匀;储油槽的设置使压轮在挤压过程中有润滑油的润滑作用,方便压轮对竹板的移动挤压也避免了划伤;同时通过毛刷对竹板进行表面去杂物,是挤压过程中的杂物被毛刷去除,避免杂物对竹板表面造成二次损伤,挤压效果好,成品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台的表面设有若干个滑槽组,滑槽组沿导轨的长度方向成排分布,所述滑槽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垂直,夹持单元设置在滑槽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单元包括若干个夹持组,夹持组与滑槽组一一对应设置,夹持组包括两个挡板、两个弹簧,两个挡板分别与滑槽组内的两个滑槽可移动连接,两个弹簧分别与两个挡板连接,弹簧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滑槽组和夹持单元的配合实现挡板对竹板的夹持住,且通过弹簧与挡板的配合实现对不同宽度竹板进行夹持,便于压轮对竹板进行压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的端部设置有弧形设置的导向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便于竹板前期的进入挡板,方便挡板后面对竹板的夹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压轮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储油槽连通的进油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方便对储油槽内的润滑油进行添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轴的轴线均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支撑轴的轴线水平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方便压轮滚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轮为不锈钢材质所制。

采用上述结构后,增加压轮的结构强度,使压轮在挤压过程中不易变形,增加对竹板的挤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为椭圆形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平齐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方便对竹板的挤压,且第四凹槽平齐设置可以最后对竹板进行压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压轮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含义:

1-导轨;2-支架;3-驱动单元;4-支撑杆;5-支撑台;6-夹持单元;

61-挡板;62-弹簧;71-支撑轴;72-压轮;721-第一压轮;722-第二压轮;

723-第三压轮;724-第四压轮;731-第一凹槽;732-第二凹槽;

733-第三凹槽;734-第四凹槽;8-储油槽;81-出油孔;82-进油孔;

83-塞子;9-毛刷;1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竹板压平装置,包括导轨1、支架2、驱动单元3、支撑杆4、四组压辊组件、支撑台5、夹持单元6;导轨1水平设置,支架2可移动安装在导轨1上,驱动单元3驱动支架2沿导轨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压辊组件包括支撑轴71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撑轴71上的压轮72;夹持单元6设置在支撑台5上并置于压轮72的下方;所述支撑杆4安装在支架2上,支撑杆4成倾斜状设置;所述支撑轴71沿支撑杆4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轴71的轴线与导轨1的长度方向垂直;支撑台5水平设置,支撑台5置于压轮72的下方,压轮72与支撑台5之间的间距沿支撑杆4较高端向较低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压轮72从支撑杆4较高端向较低端的方向分别为第一压轮721、第二压轮722、第三压轮723和第四压轮724,第一压轮721、第二压轮722、第三压轮723和第四压轮72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731、第二凹槽732、第三凹槽733和第四凹槽734,第一凹槽731至第四凹槽734的槽深依次减少,第一凹槽731至第四凹槽734的槽宽依次增大;所述压轮72上设置有可储润滑油的储油槽8,储油槽8的出油孔81延伸出压轮72的周壁;相邻所述压轮72之间设置有毛刷9,通过四组压辊组件实现对竹板的依次逐渐挤压,每次挤压部分高度,避免一次性挤压对竹板造成损伤,使竹板各处受力均匀;储油槽8的设置使压轮72在挤压过程中有润滑油的润滑作用,方便压轮72对竹板的移动挤压也避免了划伤;同时通过毛刷9对竹板进行表面去杂物,是挤压过程中的杂物被毛刷9去除,避免杂物对竹板表面造成二次损伤,挤压效果好,成品率高。

进一步设置为:支撑台5的表面设有若干个滑槽组,滑槽组沿导轨1的长度方向成排分布,所述滑槽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10,滑槽10的长度方向与导轨1的长度方向垂直,夹持单元6设置在滑槽10上;所述夹持单元6包括若干个夹持组,夹持组与滑槽组一一对应设置,夹持组包括两个挡板61、两个弹簧62,两个挡板61分别与滑槽组内的两个滑槽10可移动连接,两个弹簧62分别与两个挡板61连接,弹簧62远离挡板61的一端固定,通过滑槽组和夹持单元6的配合实现挡板61对竹板的夹持住,且通过弹簧62与挡板61的配合实现对不同宽度竹板进行夹持,便于压轮72对竹板进行压平,在挤压过程中竹板的宽度逐渐增大,挡板61逐渐向两侧移动,通过上述设置使挡板61始终与竹板接触,保证夹持效果,进而保证挤压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61的端部设置有弧形设置的导向部,这样便于竹板前期的进入挡板61,方便挡板61后面对竹板的夹持。

进一步设置为:压轮7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储油槽8连通的进油孔82,这样方便对储油槽8内的润滑油进行添加;同时在进油孔82上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塞子83,在需要添加润滑油时将塞子83拔开即可。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轴71的轴线均与支撑杆4的长度方向垂直,支撑轴71的轴线水平设置,这样方便压轮72滚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轮72为不锈钢材质所制,增加压轮72的结构强度,使压轮72在挤压过程中不易变形,增加对竹板的挤压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731至第三凹槽733为椭圆形凹槽,所述第四凹槽734平齐设置,方便对竹板的挤压,且第四凹槽734平齐设置可以最后对竹板进行压平。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