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6497发布日期:2019-01-22 22:17阅读:989来源:国知局
木工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钻头,尤其涉及一种木工钻。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的木工钻头,包括平板状的刀身、刀柄及设于刀身前端的刀尖,但这类木工钻存在定心能力差、钻孔速度慢、排屑不畅、易造成堵塞的问题,木板上有金属板时无法打孔,需要换高速钢钻头操作,操作十分不便,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木工钻头存在的定心能力较差、钻孔速度慢、排屑不畅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新型的木工钻,既可以保持现有钻头的强度,提高定心能力,还能保证孔径的精确度。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木工钻,包括一体成型且同轴的钻柄、钻体和钻尖,钻体的前端和尾端分别与钻尖和钻柄连接;钻体侧壁上开设有一对螺旋出屑槽,两螺旋出屑槽之间形成螺旋叶片,钻体前端形成两个切削刃,钻体内部形成钻芯,螺旋出屑槽的深度由钻体前端至尾端方向逐步减少,钻芯直径由钻体前端至尾端方向逐步增加。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木工钻的钻芯从钻尖到钻柄方向逐步增大,在保证了木工钻强度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好的定心能力,保证了钻尖所钻孔径的精确度,并且钻孔速度快、排屑顺畅、不易阻塞钻孔。进一步地,钻尖的尾端尺寸与钻芯的前端尺寸一致,进一步提高木工钻的定心能力。进一步地,木工钻整体长度为60mm-152mm,钻体长度为32mm-102mm,钻尖的长度为0.5mm-4mm,钻体的外径为3mm-13mm,钻芯直径为0.3mm-2.5mm。进一步地,螺旋出屑槽的宽度为9.02mm-37.92mm,螺旋叶片的叶宽为0.4mm-2.9mm;该技术方案中的螺旋出屑槽非常宽,是普通钻头(螺旋出屑槽的宽度为7.47mm-32.84mm)的1.2倍以上,同时,螺旋叶片的叶宽非常窄,只有普通钻头的1/2左右,宽大的螺旋出屑槽方便移除碎屑。进一步地,螺旋出屑槽的螺旋角度为25°-50°,方便岀屑。进一步地,两切削刃的刀面之间的夹角为90°-180°,便于切削物体。进一步地,切削刃刀面边缘处形成退出角,退出角的范围为6°-20°,退出角的设置便于木工钻工作结束后退出。进一步地,钻柄为圆柱体状,钻柄外径与钻体外径尺寸一致,使得木工钻穿过木材、金属等材料时能切削出具有均一直径的圆孔。进一步地,所述木工钻由高速钢材料制成,由此形成木工金属复合钻,既可在木板上加工还可在金属板上加工,减少钻头重复安装所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加工速度的同时保证加工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钻体前端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钻体前端的俯视图。图中,1、钻柄;2、钻体;3、钻尖;4、螺旋出屑槽;5、螺旋叶片;6、切削刃;7、钻芯;8、叶宽;9、退出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的木工钻,包括一体成型且同轴的的钻柄1、钻体2和钻尖3,钻体2的前端和尾端分别与钻尖3和钻柄1连接;钻体2侧壁上开设有一对螺旋出屑槽4,两螺旋出屑槽4之间形成螺旋叶片5,钻体前端形成两个切削刃6,钻体2内部形成钻芯7,螺旋出屑槽4的深度由钻体前端至尾端逐步减少,钻芯7的直径由钻体前端至尾端逐步增加,在保证了木工钻强度的同时,还提供了的定心能力;钻尖3呈椎体结构,其尾端与两切削刃6的连接处连接,钻柄1、钻体2、钻尖6位于同一轴线上,钻尖6的顶点为整个木工钻的顶端;所述木工钻在使用时,钻柄1安装在一个动力工具的刀架上,以钻尖为中心进行定位,钻尖切出一个导孔,导孔为钻头自定心。作为优化方案,钻尖3的尾端尺寸与钻芯7的前端尺寸一致,进一步提高木工钻的定心能力和钻孔强度。作为优化方案,钻柄1为圆柱体状,钻柄1外径与钻体2外径尺寸一致,使得木工钻穿过木材、金属等材料时能切削出具有均一直径的圆孔。作为优化方案,木工钻整体长度为60mm-152mm,钻体长度为32mm-102mm,钻尖的长度为0.5mm-4mm,钻体的外径为3mm-13mm,钻芯直径为0.3mm-2.5mm。作为优化方案,螺旋出屑槽的宽度为9.02mm-37.92mm,螺旋叶片的叶宽为0.4mm-2.9mm;该技术方案中的螺旋出屑槽非常宽,是普通钻头(螺旋出屑槽的宽度为7.47mm-32.84mm)的1.2倍以上,同时,螺旋叶片的叶宽非常窄,只有普通钻头的1/2左右,宽大的螺旋出屑槽方便移除碎屑,同时保证了孔径的精确度。例如以下三种规格的木工钻:规格木工钻1木工钻2木工钻3外径(mm)3713整体长度(mm)61±1109±1151±1钻体长度(mm)33±169±1101±1钻尖长度(mm)0.5-20.5-20.5-4钻芯直径(mm)0.3-1.50.5-2.01.5-2.5螺旋出屑槽宽度(mm)8.42-9.0220.38-21.1837.92-39.42螺旋叶片叶宽(mm)0.4-10.8-1.61.4-2.9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螺旋出屑槽3的螺旋角度为25°-50°,方便岀屑。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两切削刃6的刀面呈蝶状,两刀面之间的夹角为90°-180°,便于切削物体。进一步优选地,两刀面边缘处的前端距钻尖的纵向距离小于后端到钻尖的纵向距离,形成从而退出角9,退出角9的范围为6°-20°,退出角的设置便于木工钻工作结束后退出。作为优化方案,所述木工钻由高速钢材料制成,由此形成木工金属复合钻,既可在木板上加工还可在金属板上加工,当加工完木板后无需更换钻头即可在金属板上进行加工,减少了钻头更换、安装的时间,提高加工速度的同时保证加工的精度。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