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8714发布日期:2021-01-24 06:3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人造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
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制作,在初步的流程中就需要首先对秸秆混合料进行初步的处理,对其进行切割研磨等工作,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秸秆切割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上就是使用普通的切割机进行工作,切割机的大多未将切割工作室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导致切割秸秆混合料时产生很多秸秆粉末,四处纷飞,给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包括入口装置,所述入口装置包括外壳一,所述外壳一的下端呈现圆筒形,上端呈现倒三角形,且开口朝上,所述外壳一上端和下端的交接处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通过电机固定连接在外壳一上,所述转筒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槽一,所述槽一的内部套接有柱一,所述柱一在远离转筒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弧板,所述弧板呈现有弧度,所述弧板的弧度与转筒外侧弧度相适配,所述柱一处于槽一内部的那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在远离柱一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在槽一内壁上。
[0005]
所述外壳一下端左右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垫板,两个所述垫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三个研磨柱,三个所述研磨柱的外侧壁相互啮合,所述研磨柱的外侧开设有牙口,处于中部的所述研磨柱的上侧与处于最下端侧的弧板外壁相接触。
[0006]
所述入口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出口装置,所述出口装置包括斜板一,所述斜板一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外壳一的下端口左侧,所述斜板一的下端安装有弹簧轴一,所述弹簧轴一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出口板,所述出口板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斜板二,所述斜板二和斜板一在前后两侧通过板连接,所述斜板二的右表面上侧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的下侧内壁通过铰链活动安装有两扇门板,所述门板贯穿斜板二,所述斜板二的上端右侧安装有弹簧轴二,所述弹簧轴二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板,所述弹板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弹簧轴二上。
[0007]
所述外壳一的下端口右侧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呈现l型,所述l型板的下端右侧安装有弹簧轴三,所述弹簧轴三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扳手,所述弹簧轴三的左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左端搭接在弹板的上表面。
[0008]
所述弹簧轴三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柱一,所述连柱一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连绳,所述连绳在远离连柱一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柱二,所述连绳固定连接在连柱二的左侧外壁,所述连柱二的后端固定连接弹簧轴一。
[0009]
所述出口装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下方设置有压制装置,所述压
制装置包括外壳二,所述外壳二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立柱,所述外壳二的上表面右侧开设有进槽,所述进槽与出口板的位置正对,所述外壳二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板。
[0010]
优选的,所述输送板的右端呈现弧形,所述输送板的左端呈现直板型,所述输送板的右端贴合外壳二的内壁,所述输送板的左端伸出外壳二外侧,所述输送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外侧套接有套柱,所述套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螺柱和套柱贯穿外壳二的下壁。
[0011]
优选的,所述套柱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螺柱啮合,所述齿轮的右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通过螺纹与套柱的右侧壁活动连接,且贯穿套柱的右侧壁,所述把手处于外壳二的下壁下侧。
[0012]
优选的,所述输送板的上方设置有压制柱,所述压制柱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二的内壁上,所述压制柱的左侧设置有胶箱,所述胶箱固定连接在外壳二的内壁上,所述胶箱的右侧下端与压制柱的外壁贴合,所述胶箱的右侧上端与压制柱的外壁之间有缝隙。
[0013]
优选的,所述压制柱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矩形槽一,所述矩形槽一的下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二,所述矩形槽一的内部套接有尖角,所述尖角的形状包括三棱柱,所述尖角的斜面朝向顺时针方向,所述尖角在接近矩形槽二的那一面固定连接有插柱,所述插柱的下端插入矩形槽二的内部,所述插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三,所述弹簧三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槽二的内壁上。
[0014]
优选的,所述输送板的左侧设置有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割箱,所述切割箱的右表面开设有切割入口,所述输送板的左端插入切割入口中,与切割入口内部的机构配合工作。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该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通过转筒的存在,将需要加工的秸秆混合物从外壳一的上端口放入,随着电机的启动,会带动转筒进行旋转,处于转筒外侧连接的弧板则会将秸秆混合物都顺利的运送到外壳一下端的部位,在下端的部位进行秸秆混合物的切割,而转筒的存在还可以保证外壳一的下端切割室与外界处于不相连通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得切割秸秆混合物所产生的粉尘不会四处纷飞,对环境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0016]
(2)、该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通过研磨柱的存在,在转筒进行转动的时候,转筒外侧的弧板一方面可以将自身压入的秸秆混合物和粉碎的秸秆混合物进行混合,另一方面处于最下端弧板与中部研磨柱的摩擦还可以带动研磨柱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研磨柱起到研磨秸秆混合物的作用,而研磨的过程是不通过电机带动的,可以在研磨的过程中节省不必要的电力,从而起到环保的作用。
[0017]
(3)、该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通过出口装置的存在,在外壳一内部接受研磨的秸秆混合物就能够自然的落入出口装置中进行收集,这样的情况下,首先由于弹簧轴一和出口板的存在,落入到出口装置内部的秸秆混合物会被保存在出口装置的内部,待到出口装置内部的秸秆混合物到达斜板二的最上端后,继续积累的秸秆混合物就会逐渐落入到伸缩杆上进行积累,当伸缩杆上的秸秆混合物重量超过弹簧轴二和弹簧二的所限定的范围之后,弹板会以弹簧轴二为轴逐渐的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伸缩杆的左端和弹板失去接触,使得伸缩杆以弹簧轴三为轴进行逆时针转动,而弹板在失去伸缩杆的重量施压后,在弹簧轴二和弹簧二的帮助下回复原位,同时伸缩杆会在秸秆混合物的柱重力压持
下沿着斜槽向下滑动,最终滑落到斜槽的底端同时伸缩杆的左端会抵住门板,从而将门板打开,连通斜板一和伸缩杆的两个空间,当弹簧轴三发生转动的同时,由于连柱一、连绳和连柱二的联动状态,会使得弹簧轴一带动出口板发生顺时针转动,打开卸料口,通过秸秆混合物的自身重量以及出口装置的结构设计,完成了出口板的自动出量,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0018]
(4)、该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当秸秆混合物基本研磨完成,完全进入到出口装置中之后,在出口装置持续的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当秸秆混合物的余量到达门板所在的位置之后,处于伸缩杆上方的秸秆混合物就会通过门板流入到斜板一所处的存放空间之中,这样一来,在秸秆混合物的余量低于门板所在位置的时候,其实在弹簧轴三的帮助下,伸缩杆就会开始自动回弹到斜槽的上端了,此时在通过连通作用,出口板也会同样的关闭,通过出口装置的整体设计,可以保证在秸秆混合物倾倒的初始和末尾都不会进入加工过程之中,保证在出口装置倾倒的过程中,出口装置中的秸秆混合物不会出现不充足的现象,这样也能够保证出口板倾倒出的秸秆混合物始终是均匀的情况,大大的提高了装置加料的均匀性。
[0019]
(5)、该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扳手的存在,是可以通过扳手的位置判断伸缩杆是否可以回弹到位,同时从外部判断伸缩杆的位置,避免出现内部伸缩杆为恢复,而机器进行工作的现象,同时手动板动扳手也可以帮助伸缩杆进行回弹,伸缩杆的存在避免了机器出现不必要的故障工作,能够使得机器使用的容错率大大增加。
[0020]
(6)、该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通过压制装置的存在,从出口装置中落下的秸秆混合物就会进入到压制装置中进行压合,首先通过压制柱和输送板的配合,使得秸秆混合物从压制柱的上端口进入压制装置的内部,进入压制装置中的秸秆混合物首先会和压制柱外层的胶水进行混合,在通过秸秆混合物打击到尖角上,带动压制柱转动,从而推动秸秆混合物在压制装置内部持续向外输出,最后从输送板的左端口移出,从而在压制装置中完成混合、压合以及成型的三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加工效率。
[0021]
(7)、该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通过在外部转动把手,可以联动着齿轮发生转动,由于齿轮与螺柱的啮合,可以带动螺柱在套柱内部上下移动,从而完成一定输送板与压制柱之间距离的改变,通过改变距离可以压制出不同的秸秆混合物人造板,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生产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入口装置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出口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入口装置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b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压制装置外部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压制装置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c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中:1入口装置、101外壳一、102转筒、103槽一、104柱一、105弧板、106弹簧一、107研磨柱、108牙口、109垫板、2出口装置、201斜板一、202弹簧轴一、203出口板、204斜板二、205斜槽、206门板、207弹簧轴二、208弹板、209弹簧二、210l型板、211弹簧轴三、212扳手、213伸缩杆、214连柱一、215连绳、216连柱二、217立柱、3压制装置、301外壳二、302进槽、303输送板、304压制柱、305矩形槽一、306矩形槽二、307尖角、308插柱、309弹簧三、310螺柱、311套柱、312底板、313齿轮、314把手、315胶箱、4切割装置、401切割箱、402切割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请参阅图1-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混合料人造板的加工生产线,包括入口装置1,入口装置1包括外壳一101,外壳一101的下端呈现圆筒形,上端呈现倒三角形,且开口朝上,外壳一101上端和下端的交接处设置有转筒102,转筒102通过电机固定连接在外壳一101上,转筒102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槽一103,槽一103的内部套接有柱一104,柱一104在远离转筒102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弧板105,弧板105呈现有弧度,弧板105的弧度与转筒102外侧弧度相适配,柱一104处于槽一103内部的那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06,弹簧一106在远离柱一104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在槽一103内壁上,通过转筒102的存在,将需要加工的秸秆混合物从外壳一101的上端口放入,随着电机的启动,会带动转筒102进行旋转,处于转筒102外侧连接的弧板105则会将秸秆混合物都顺利的运送到外壳一101下端的部位,在下端的部位进行秸秆混合物的切割,而转筒102的存在还可以保证外壳一101的下端切割室与外界处于不相连通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得切割秸秆混合物所产生的粉尘不会四处纷飞,对环境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0026]
外壳一101下端左右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垫板109,两个垫板10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三个研磨柱107,三个研磨柱107的外侧壁相互啮合,研磨柱107的外侧开设有牙口108,处于中部的研磨柱107的上侧与处于最下端侧的弧板105外壁相接触。
[0027]
入口装置1的下方设置有出口装置2,出口装置2包括斜板一201,斜板一20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外壳一101的下端口左侧,斜板一201的下端安装有弹簧轴一202,弹簧轴一2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出口板203,出口板203的上表面右侧设置有斜板二204,斜板二204和斜板一201在前后两侧通过板连接(如图5所示),斜板二204的右表面上侧开设有斜槽205,斜槽205的下侧内壁通过铰链活动安装有两扇门板206,门板206贯穿斜板二204,斜板二204的上端右侧安装有弹簧轴二207,弹簧轴二20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板208,弹板208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二209,弹簧二209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弹簧轴二207上。
[0028]
外壳一101的下端口右侧固定连接有l型板210,l型板210呈现l型,l型板210的下端右侧安装有弹簧轴三211,弹簧轴三211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扳手212,弹簧轴三211的左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13,伸缩杆213的左端搭接在弹板208的上表面。
[0029]
弹簧轴三21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柱一214,连柱一214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连绳215,连绳215在远离连柱一214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柱二216,连绳215固定连接在连柱
二216的左侧外壁,连柱二216的后端固定连接弹簧轴一202。
[0030]
出口装置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立柱217,立柱217的下方设置有压制装置3,压制装置3包括外壳二301,外壳二301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立柱217,外壳二301的上表面右侧开设有进槽302,进槽302与出口板203的位置正对,外壳二301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板303。
[0031]
输送板303的右端呈现弧形,输送板303的左端呈现直板型,输送板303的右端贴合外壳二301的内壁,输送板303的左端伸出外壳二301外侧,输送板30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柱310,螺柱310的外侧套接有套柱311,套柱3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312,螺柱310和套柱311贯穿外壳二301的下壁。
[0032]
套柱311的内部设置有齿轮313,齿轮313与螺柱310啮合,齿轮313的右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314,把手314通过螺纹与套柱311的右侧壁活动连接,且贯穿套柱311的右侧壁,把手314处于外壳二301的下壁下侧。
[0033]
输送板303的上方设置有压制柱304,压制柱30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二301的内壁上,压制柱304的左侧设置有胶箱315,胶箱315固定连接在外壳二301的内壁上,胶箱315的右侧下端与压制柱304的外壁贴合,胶箱315的右侧上端与压制柱304的外壁之间有缝隙。
[0034]
压制柱304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矩形槽一305,矩形槽一305的下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二306,矩形槽一305的内部套接有尖角307,尖角307的形状包括三棱柱,尖角307的斜面朝向顺时针方向,尖角307在接近矩形槽二306的那一面固定连接有插柱308,插柱308的下端插入矩形槽二306的内部,插柱308的规格略小于矩形槽二306,插柱30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三309,弹簧三309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槽二306的内壁上。
[0035]
输送板303的左侧设置有切割装置4,切割装置4包括切割箱401,切割箱401的右表面开设有切割入口402,输送板303的左端插入切割入口402中,与切割入口402内部的机构配合工作,切割入口402的规格大于输送板303的规格。
[0036]
工作原理:第一步:通过转筒102的存在,将需要加工的秸秆混合物从外壳一101的上端口放入,随着电机的启动,会带动转筒102进行旋转,处于转筒102外侧连接的弧板105则会将秸秆混合物都顺利的运送到外壳一101下端的部位,在下端的部位进行秸秆混合物的切割,而转筒102的存在还可以保证外壳一101的下端切割室与外界处于不相连通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得切割秸秆混合物所产生的粉尘不会四处纷飞,对环境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0037]
第二步:通过研磨柱107的存在,在转筒102进行转动的时候,转筒102外侧的弧板105一方面可以将自身压入的秸秆混合物和粉碎的秸秆混合物进行混合,另一方面处于最下端弧板105与中部研磨柱107的摩擦还可以带动研磨柱107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研磨柱107起到研磨秸秆混合物的作用,而研磨的过程是不通过电机带动的,可以在研磨的过程中节省不必要的电力,从而起到环保的作用。
[0038]
第三步:通过出口装置2的存在,在外壳一101内部接受研磨的秸秆混合物就能够自然的落入出口装置2中进行收集,这样的情况下,首先由于弹簧轴一202和出口板203的存在,落入到出口装置2内部的秸秆混合物会被保存在出口装置2的内部,待到出口装置2内部的秸秆混合物到达斜板二204的最上端后,继续积累的秸秆混合物就会逐渐落入到伸缩杆213上进行积累,当伸缩杆213上的秸秆混合物重量超过弹簧轴二207和弹簧二209的所限定
的范围之后,弹板208会以弹簧轴二207为轴逐渐的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伸缩杆213的左端和弹板208失去接触,使得伸缩杆213以弹簧轴三211为轴进行逆时针转动,而弹板208在失去伸缩杆213的重量施压后,在弹簧轴二207和弹簧二209的帮助下回复原位,同时伸缩杆213会在秸秆混合物的柱重力压持下沿着斜槽205向下滑动,最终滑落到斜槽205的底端同时伸缩杆213的左端会抵住门板206,从而将门板206打开,连通斜板一201和伸缩杆213的两个空间,当弹簧轴三211发生转动的同时,由于连柱一214、连绳215和连柱二216的联动状态,会使得弹簧轴一202带动出口板203发生顺时针转动,打开卸料口,通过秸秆混合物的自身重量以及出口装置2的结构设计,完成了出口板203的自动出量,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0039]
第四步:当秸秆混合物基本研磨完成,完全进入到出口装置2中之后,在出口装置2持续的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当秸秆混合物的余量到达门板206所在的位置之后,处于伸缩杆213上方的秸秆混合物就会通过门板206流入到斜板一201所处的存放空间之中,这样一来,在秸秆混合物的余量低于门板206所在位置的时候,其实在弹簧轴三211的帮助下,伸缩杆213就会开始自动回弹到斜槽205的上端了,此时在通过连通作用,出口板203也会同样的关闭,通过出口装置2的整体设计,可以保证在秸秆混合物倾倒的初始和末尾都不会进入加工过程之中,保证在出口装置2倾倒的过程中,出口装置2中的秸秆混合物不会出现不充足的现象,这样也能够保证出口板203倾倒出的秸秆混合物始终是均匀的情况,大大的提高了装置加料的均匀性。
[0040]
第五步:扳手212的存在,是可以通过扳手212的位置判断伸缩杆213是否可以回弹到位,同时从外部判断伸缩杆213的位置,避免出现内部伸缩杆213为恢复,而机器进行工作的现象,同时手动板动扳手212也可以帮助伸缩杆213进行回弹,伸缩杆213的存在避免了机器出现不必要的故障工作,能够使得机器使用的容错率大大增加。
[0041]
第六步:通过压制装置3的存在,从出口装置2中落下的秸秆混合物就会进入到压制装置3中进行压合,首先通过压制柱304和输送板303的配合,使得秸秆混合物从压制柱304的上端口进入压制装置3的内部,进入压制装置3中的秸秆混合物首先会和压制柱304外层的胶水进行混合,在通过秸秆混合物打击到尖角307上,带动压制柱304转动,从而推动秸秆混合物在压制装置3内部持续向外输出,最后从输送板303的左端口移出,从而在压制装置3中完成混合、压合以及成型的三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加工效率。
[0042]
第七步:通过在外部转动把手314,可以联动着齿轮313发生转动,由于齿轮313与螺柱310的啮合,可以带动螺柱310在套柱311内部上下移动,从而完成一定输送板303与压制柱304之间距离的改变,通过改变距离可以压制出不同的秸秆混合物人造板,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生产多样性。
[004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