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竹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74692发布日期:2022-05-26 11:3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竹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竹凳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竹制品及竹凳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凳子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竹凳、木凳、石凳、塑料凳、玻璃凳等等,常用的为木凳和塑料凳两种,这两种工艺繁琐且不环保,木凳较重,而塑料凳不能经久耐用;一般的竹材作为生长周期短,价格低廉,可塑性大,人们便利用竹材来编竹凳,竹凳比较清凉而且环保,为时尚家居提供了新选择,传统的竹凳有手工编织和机械生产,手工编织较繁琐,大部分为竹筒作为架体,竹条为面制作而成,且做工的人不同制作的竹凳质量不一;机械生产的工艺流程多,传统的为将竹料制成竹板和不同规格的支撑架,用料多,并通过螺栓进行组装而成,结构性差,不牢固等问题;两者不能快速的进行生产,竹凳结构单薄,稳固性差,不耐用,且使用和携带都不是很便利。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环保竹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用料少,工艺流程简便、快速,给予竹凳结构弧度流畅,稳固性能优,经久耐用等特点,使用和携带也都十分便利,经济效益高,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的环保竹凳及其制备方法。
6.(二)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一种环保竹凳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竹凳本体,所述的竹凳本体上设置有上支撑竹条组和下支撑竹条组,所述的上支撑竹条组和所述的下支撑竹条组之间设置有连接竹条组,在所述的竹凳本体底部端设置有防滑脚垫。
8.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支撑竹条组和所述的下支撑竹条组中的每根竹条均设置有两条以上薄型竹条粘接而成,及竹条通过并排排列于所述的连接竹条组的上下位置固定连接,在排列之间设置有10mm~15mm的空隙。
9.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竹条组中的每根竹条的厚度设置为8mm~15mm及所述的连接竹条组中的每根竹条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有若干卡槽。
10.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薄型竹条的制备和连接竹条的制备;步骤二,将薄型竹条上胶水粘接定型,得到备用竹条;步骤三,将备用竹条放入模具中进行模压,得到支撑竹条;步骤四,将支撑竹条通过砂光机磨砂至需要的尺寸宽度;步骤五,支撑竹条精细打磨去毛刺;步骤六,将相应的支撑竹条和相应的连接竹条进行组装,得到竹凳坯体;步骤七,将竹凳坯体上多余的竹条裁切;步骤七,裁切好的竹凳坯体进行打磨;步骤八,打磨的竹凳坯体净泡在环保水性底漆中;步骤九,打磨水性底漆进行光滑修复,再喷上面漆,得到竹凳成品;步骤十,在竹凳成品底部装上防滑脚垫,包装出产。
11.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一中薄型竹条的厚度设置为1mm~10mm、宽度设置为10mm~
25mm。
12.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三中模压温度设置为80℃~120℃,时间为5分钟~10分钟,及模压之后支撑竹条的结构设置为上面凹陷弧型和两侧凸起弧型的结构。
13.进一步地,所述的竹凳坯体至少由16~20根支撑竹条和6根连接竹条组装而成,及每根支撑竹条和每根连接竹条之间通过枪钉进行固定。
14.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八中浸泡时间设置为8分钟~25分钟。
15.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十中防滑脚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用料少,工艺流程简便、快速,给予竹凳结构弧度流畅,稳固性能优,经久耐用等特点,使用和携带也都十分便利,经济效益高,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0.1-竹凳本体;2-上支撑竹条组;3-下支撑竹条组;4-连接竹条组;5-防滑脚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一
22.一种环保竹凳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竹凳本体1,所述的竹凳本体1上设置有上支撑竹条组2和下支撑竹条组3,所述的上支撑竹条组2和所述的下支撑竹条组3之间设置有连接竹条组4,在所述的竹凳本体1底部端设置有防滑脚垫5;
23.其中,所述的上支撑竹条组2和所述的下支撑竹条组3中的每根竹条均设置有八条薄型竹条粘接而成,及竹条通过并排排列于所述的连接竹条组4的上下位置固定连接,在排列之间设置有10mm的空隙;
24.所述的连接竹条组4中的每根竹条的厚度设置为8mm及所述的连接竹条组4中的每根竹条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有若干卡槽;
25.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薄型竹条的制备和连接竹条的制备;步骤二,将薄型竹条上胶水粘接定型,得到备用竹条;步骤三,将备用竹条放入模具中进行模压,得到支撑竹条;步骤四,将支撑竹条通过砂光机磨砂至需要的尺寸宽度;步骤五,支撑竹条精细打磨去毛刺;步骤六,将相应的支撑竹条和相应的连接竹条进行组装,得到竹凳坯体;步骤七,将竹凳坯体上多余的竹条裁切;步骤七,裁切好的竹凳坯体进行打磨;步骤八,打磨的竹凳坯体净泡在环保水性底漆中;步骤九,打磨水性底漆进行光滑修复,再喷上面漆,得到竹凳成品;步骤十,在竹凳成品底部装上防滑脚垫,包装出产;
26.所述的步骤一中薄型竹条的厚度设置为1mm、宽度设置为10mm;
27.所述的步骤三中模压温度设置为80℃,时间为5分钟,及模压之后支撑竹条的结构
设置为上面凹陷弧型和两侧凸起弧型的结构;
28.所述的竹凳坯体由16根支撑竹条和6根连接竹条组装而成,及每根支撑竹条和每根连接竹条之间通过枪钉进行固定;
29.所述的步骤八中浸泡时间设置为8分钟;
30.所述的步骤十中防滑脚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31.实施例二
32.一种环保竹凳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竹凳本体1,所述的竹凳本体1上设置有上支撑竹条组2和下支撑竹条组3,所述的上支撑竹条组2和所述的下支撑竹条组3之间设置有连接竹条组4,在所述的竹凳本体1底部端设置有防滑脚垫5;
33.其中,所述的上支撑竹条组2和所述的下支撑竹条组3中的每根竹条均设置有三条薄型竹条粘接而成,及竹条通过并排排列于所述的连接竹条组4的上下位置固定连接,在排列之间设置有12mm的空隙;
34.所述的连接竹条组4中的每根竹条的厚度设置为10mm及所述的连接竹条组4中的每根竹条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有若干卡槽;
35.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薄型竹条的制备和连接竹条的制备;步骤二,将薄型竹条上胶水粘接定型,得到备用竹条;步骤三,将备用竹条放入模具中进行模压,得到支撑竹条;步骤四,将支撑竹条通过砂光机磨砂至需要的尺寸宽度;步骤五,支撑竹条精细打磨去毛刺;步骤六,将相应的支撑竹条和相应的连接竹条进行组装,得到竹凳坯体;步骤七,将竹凳坯体上多余的竹条裁切;步骤七,裁切好的竹凳坯体进行打磨;步骤八,打磨的竹凳坯体净泡在环保水性底漆中;步骤九,打磨水性底漆进行光滑修复,再喷上面漆,得到竹凳成品;步骤十,在竹凳成品底部装上防滑脚垫,包装出产;
36.所述的步骤一中薄型竹条的厚度设置为5mm、宽度设置为15mm;
37.所述的步骤三中模压温度设置为110℃,时间为8分钟,及模压之后支撑竹条的结构设置为上面凹陷弧型和两侧凸起弧型的结构;
38.所述的竹凳坯体由18根支撑竹条和6根连接竹条组装而成,及每根支撑竹条和每根连接竹条之间通过枪钉进行固定;
39.所述的步骤八中浸泡时间设置为15分钟;
40.所述的步骤十中防滑脚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41.实施例三
42.一种环保竹凳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竹凳本体1,所述的竹凳本体1上设置有上支撑竹条组2和下支撑竹条组3,所述的上支撑竹条组2和所述的下支撑竹条组3之间设置有连接竹条组4,在所述的竹凳本体1底部端设置有防滑脚垫5;
43.其中,所述的上支撑竹条组2和所述的下支撑竹条组3中的每根竹条均设置有两条薄型竹条粘接而成,及竹条通过并排排列于所述的连接竹条组4的上下位置固定连接,在排列之间设置有15mm的空隙;
44.所述的连接竹条组4中的每根竹条的厚度设置为15mm及所述的连接竹条组4中的每根竹条的上下位置对应设置有若干卡槽;
45.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薄型竹条的制备和连接竹条的制备;步骤二,将薄型竹条上胶水粘接定型,得到备用竹条;步骤三,将备用竹条放入模具中进行模压,得到支撑竹条;
步骤四,将支撑竹条通过砂光机磨砂至需要的尺寸宽度;步骤五,支撑竹条精细打磨去毛刺;步骤六,将相应的支撑竹条和相应的连接竹条进行组装,得到竹凳坯体;步骤七,将竹凳坯体上多余的竹条裁切;步骤七,裁切好的竹凳坯体进行打磨;步骤八,打磨的竹凳坯体净泡在环保水性底漆中;步骤九,打磨水性底漆进行光滑修复,再喷上面漆,得到竹凳成品;步骤十,在竹凳成品底部装上防滑脚垫,包装出产;
46.所述的步骤一中薄型竹条的厚度设置为10mm、宽度设置为25mm;
47.所述的步骤三中模压温度设置为120℃,时间为10分钟,及模压之后支撑竹条的结构设置为上面凹陷弧型和两侧凸起弧型的结构;
48.所述的竹凳坯体由20根支撑竹条和6根连接竹条组装而成,及每根支撑竹条和每根连接竹条之间通过枪钉进行固定;
49.所述的步骤八中浸泡时间设置为25分钟;
50.所述的步骤十中防滑脚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51.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用料少,工艺流程简便、快速,给予竹凳结构弧度流畅,稳固性能优,经久耐用等特点,使用和携带也都十分便利,经济效益高,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52.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