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5614发布日期:2023-06-04 08:4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植纤板预压机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


背景技术:

1、植物纤维板是由木质纤维素纤维交织预压成型并利用其固有胶粘性能制成的人造板,其具有材质均匀、纵横强度差小、不易开裂等优点,用途广泛。在制作植物纤维板时,首先需要采用粉碎机将植物纤维粉碎成细小的颗粒状物料或短纤维状物料,然后再将计量好的细小的颗粒状物料或短纤维状物料输送到散料器上,通过散料器的铺装辊拨动下料铺装,使物料铺装均匀平整,最后施加胶粘剂和添加剂将细小的颗粒状物料或短纤维状物料进行粘结后通过散料器的铺装辊拨动下料铺装,使物料铺装均匀平整,最后进行压机和钢制垫板进行压制成型。

2、由于植纤板毛坯料为细小纤维状,经植纤板铺装机表芯层分层铺装后呈一定厚度的松散堆积状态,需经预压机挤压排除物料中大部分空气,压缩定型以便后续工序中堆积码垛,而在堆积码垛步骤中需要使用专用的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对压缩定型后的预成型板材进行塑性固化保压处理。而现有的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由于结构强度不足,从而在锁模保压过程中会出现模具翘曲变形、焊缝开裂等问题,从而缩短了模具使用寿命。

3、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连接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若干拉杆;

2、若干所述拉杆的下端均通过销钉与所述下模具可拆卸连接;

3、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均包括筋板框架、设置在筋板框架外侧的模具背板和设置在筋板框架内侧的模具面板,所述筋板框架与所述模具背板一体设置,所述模具背板的面积大于所述模具面板的面积。

4、基于上述,为了增加模具的强度,所述模具背板的宽度与所述筋板框架的宽度相等。

5、基于上述,为了使得模具均匀受力,所述上模具的尺寸与所述下模具的尺寸相同。

6、基于上述,为了确保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均匀受力,若干所述拉杆等间距设置。

7、基于上述,为了便于将拉杆连接在下模具上,所述筋板框架和所述拉杆上设置有销孔,所述销钉的一侧还连接有用于将销钉穿入销孔的穿销机构。

8、基于上述,若干所述拉杆的上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模具上。

9、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通过将上下模具中的模具背板的宽度设计成与筋板框架的尺寸相同,从而优化了模具的受力情况,避免了模具在受到毛坯板反弹产生的较高压力而导致的模具翘曲变形、焊缝开裂等问题,从而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

10、进一步的,通过将上下模具中的模具面板的尺寸设计成小于模具背板的尺寸,从而使得模具面板受到的膨胀力能够更好的传递给模具背板,并可以利用模具背板更好的支撑模具面板,从而确保了毛坯板受力均匀性。

11、进一步的,通过将模具背板与筋板框架一体式设计,从而可以增加模具的抗弯强度,减少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保证了上下模具之间的距离均匀平整性,使得压制的毛坯板厚度更加均匀,提升了板材的产品精度且能够减少后续的加工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连接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若干拉杆;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背板的宽度与所述筋板框架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尺寸与所述下模具的尺寸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拉杆等间距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框架和所述拉杆上设置有销孔,所述销钉的一侧还连接有用于将销钉穿入销孔的穿销机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 或2或5所述的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拉杆的上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模具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植纤板毛坯冷压工艺的自动锁模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连接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若干拉杆;若干所述拉杆的下端均通过销钉与所述下模具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均包括筋板框架、设置在筋板框架外侧的模具背板和设置在筋板框架内侧的模具面板,所述筋板框架与所述模具背板一体设置,所述模具背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模具面板的面积。该模具优化了模具的受力情况,避免了模具在受到毛坯板反弹产生的较高压力而导致的模具翘曲变形、焊缝开裂等问题,从而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伟,胡思威,王杰,王勇,程志明,王元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阳市四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