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缓冲式滚筒洗衣机内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178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缓冲式滚筒洗衣机内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减振爪的二次缓冲式滚筒洗衣机内筒。
目前的洗衣机,特别是滚筒洗衣机,存有强烈振动,其中,最为剧烈的是启动中由于衣物在滚筒内摔砸产生的共振。衣物在内筒旋转中,从低位旋至高位,再从高位脱离圆筒壁跌落到低位,周而复始,产生剧烈振动。现有技术无法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既不增加衣物磨损,又能增强洗涤效果的二次缓冲式减振型滚筒洗衣机内筒。
本发明的二次缓冲式滚筒洗衣机内筒,在现有圆形洗衣机内筒结构的基础上,在内筒空腔中,筒底轴心处,固定安装一无尖角椎体或馒头状的减振爪,内筒筒口一侧的筒壁与圆筒壁之间,由一向内开口的喇叭状筒壁相连接,使筒口一侧筒壁与圆筒壁之间形成一斜面。当衣物从高位向底位跌落,经过减振爪时受阻,第一次产生缓冲,而且衣物对减振爪的冲击力,还校正了衣物偏心所造成的偏心力。因减振爪是椎体或馒头状,在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衣物从减振爪滑落,首先承接它的是喇叭状筒壁的斜面,从而冲击力二次得以缓冲,增强了减振效果,而洗涤效果并不减弱。在洗衣过程中,减振爪象棒槌一样,对衣物捶打,而且因衣物重量所致,减振爪能达到重大衣物重打,轻小衣物轻打的效果。减振爪和喇叭状筒壁上,可带有揉搓条和过水孔,以增强洗衣和脱水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内筒正视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内筒侧视图。
参照图1、图2,在由筒底3、圆筒壁4、喇叭形筒壁5,筒口侧筒壁6组成的内筒2空腔中,在筒底3轴心处,固定安装着与动力轴同心的椎体或馒头状减振爪1,它的高度(长度)和底部直径分别不大于内筒2高度(或称厚度)和直径的1/2,最佳比例在1/2和1/3之间。其锥度或坡度以不能挂住衣物为准,最佳在1∶1至1∶2之间。筒壁6与圆筒壁4之间,经过向内开口的喇叭状筒壁5固定连接,使筒壁5与圆筒壁4之间形成一斜面,其坡度不大于45°。当衣物跌落时,先经过减振爪1,产生第一次缓冲,之后再经过喇叭状筒壁5的斜面,产生第二次缓冲,最后跌落在圆筒壁4上。经过两次缓冲,衣物的冲击力减弱。
权利要求
1.一种由筒底(3)、圆筒壁(4)、喇叭状筒壁(5)、筒壁(6)组成的二次缓冲式滚筒洗衣机内筒(2),其特征在于内筒(2)空腔中,筒底(3)的轴心处,固定安装一无尖角椎体或馒头状的减振爪(1),圆筒壁4和筒壁(6)之间由喇叭状筒壁(5)相连接,当衣物从高位向低位跌落,经过减振爪(1)时第一次受阻缓冲,并以此校正衣物偏心所造成的偏心力,衣物经缓冲后从减振爪(1)滑落,首先承接它的是喇叭状筒壁(5)的斜面,使衣物得以二次缓冲,当跌落至圆筒壁(4)时冲击力减弱。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缓冲式滚筒洗衣机内筒,其特征在于减振爪(1)的高度和底部直径分别不大于内筒(2)高度和直径的1/2,最佳比例在1/2和1/3之间,减振爪(1)的锥度或坡度在1∶1至1∶2之间。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缓冲式滚筒洗衣机内筒,其特征在于筒壁(6)呈向内开口的喇叭状,它与圆筒壁4的夹角不大于45°,不小于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由筒底3、圆筒壁4、喇叭形筒壁5、筒壁6和减振爪1组成的二次缓冲式滚筒洗衣机内筒。其特征在是内筒2空腔中,在筒底3轴心处,固定安装着与动力轴同心的椎体或馒头状减振爪1。筒壁6与圆筒壁4之间,经过向内开口的喇叭状筒壁5固定连接,使筒壁5与圆筒壁4之间形成一斜面。当衣物跌落时,先经过减振爪1,产生第一次缓冲,之后再经过喇叭状筒壁5的斜面,产生第二次缓冲,最后跌落在圆筒壁4上。经过两次缓冲,衣物的冲击力减弱。
文档编号D06F37/04GK1341786SQ0011133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4日
发明者孙建章 申请人:孙建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