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整经机、整经方法及整经过的纱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1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样整经机、整经方法及整经过的纱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根据整经的纱的支数(粗细)改变传送带的进给,消除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的凹凸而平坦地整理的抽样整经机以及整经方法。
众所周知,向来使用的抽样整经机W,例如是专利第1529104号等中公开的构造,即采用使卷有不同种(不同色,支数不同或者捻丝不同)纱22的多根梭心N竖起的固定式粗纱架B,根据预先设定的花样数据(纱顺序),通过纱选择导杆27进行纱交换,并通过导纱器6向以规定的进给速度在整经体A上移动的传送带100上卷绕(图8)。
在该种抽样整经机中的传送带的进给,如上述的专利中所述的那样,通过整经宽度、整经根数、整经长度(整经匝数)的数据输入,利用传送带进给控制部计算出导纱器每转一周的传送带的进给量、即进给间距P1,进行控制。
但是,在上述的各专利中公开的抽样整经机中,导纱器每转一周的传送带的进给量、即进给间距P,与纱的支数(粗细)无关,由于根据整经宽度、整经根数、整经长度(整经匝数)以公式(1)计算得出,所以为相同间距。
式1整经宽度=P(进给间距)×整经匝数×整经根数;Q(整经密度)=P(进给间距)×整经匝数;整经密度Q=整经宽度÷整经根数;P=整经密度Q÷整经匝数…(1)因此,在使用支数相同(纱的粗细相同)的纱A1~A5以及B1~B5,例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进行1匝的整经的情况下,卷绕姿态平整。并且,在图6中整经密度Q=进给间距P。另外,将支数相同的纱A1~A5以及B1~B5以例如与上述相同的整经密度Q=纱的直径d的条件按照5匝的整经长度(图5中所示的整经条件)进行整经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的那样,卷绕姿态也平整。在图7中整经密度Q=进给间距P×5。
但是,在使用支数不同(纱的粗细不同)的纱A1~A5(粗纱)以及B1~B5(细纱),例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将两种纱以整经密度Q=A纱的纱的直径d的条件进行1匝的整经的情况下,粗纱部分、即纱A1~A5部分的卷绕姿态变厚,细纱部分、即B1~B5部分的卷绕姿态变薄,纱的卷绕姿态的表面成为凹凸状态。
另外,在从图4的状态将两种纱以5匝的整经长度(图5中所示的整经条件)进行整经的情况下,如图3中所示的那样,粗纱部分、即纱A1~A5部分的卷绕姿态越发变厚,细纱部分、即B1~B5部分的卷绕姿态,与A1~A5部分相比远远变薄,纱的卷绕姿态的表面成为更加凹凸不平的状态。
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姿态的表面成为凹凸状态,则将厚的部分与薄的部分相比较,各层的周长就不同。其结果,将卷绕在整经体上的纱卷绕到重绕机的横梁上,则其周长差作为卷绕张力差表现出来,同时通过从直径大的整经体上卷绕到直径小的横梁上,卷绕姿态表面的凹凸的差在横梁上作为更大的凹凸的差在纱的表面上表现出来,成为随后的工序织布工序的很大的问题。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样整经机以及整经方法,预先将纱的支数的直径作为数据输入并保存,输入整经的花样数据时同时输入纱的支数,与整经宽度、整经根数、整经长度(整经匝数)一起,计算出与纱的支数相应的导纱器每转一周的传送带的进给间距,通过按照纱的支数(粗细、直径)控制导纱器每转一周的传送带的进给间距、即传送带的进给量,能够使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纱的支数(粗细、直径)无关而被整理成平坦无凹凸的状态,消除在随后的织布工序的所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抽样整经机,其特征在于,在将纱挂在1根或者多根导纱器上,一面进行纱交换,一面将纱卷绕在以规定的进给量在整经体上移动的传送带上整经竖纱图案的抽样整经机上,实施不同的纱支数(纱的粗细不同)的纱混在一起的竖纱的整经时,通过按照各自的纱的直径(粗细)控制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不同的纱支数的纱的直径无关而平坦地整理,进行整经。
本发明的整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将纱挂在1根或者多根导纱器上,一面进行纱交换,一面将纱卷绕在以规定的进给量在整经体上移动的传送带上整经竖纱图案的抽样整经机,实施不同的纱支数(纱的粗细不同)的纱混在一起的竖纱的整经时,通过按照各自的纱的直径控制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不同的纱支数的纱的直径无关而平坦地整理,进行整经。
通过在整经直径大的粗纱时,增大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传送带移动;在整经直径小的细纱时,减小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传送带移动地进行控制,能够使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纱的支数无关而被整理成平坦的无凹凸的状态。
本发明的整经过的纱组,其特征在于,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不同的纱支数的纱的直径无关而平坦地被整理。
下面对附图及其符号进行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整经的整经长度为6匝的情况下的与传送带的进给间距相应的纱组的卷绕姿态的剖面说明图。
图2为概略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整经的纱组的经纱间隔的1例的说明图。
图3为表示利用以前的方法整经的整经长度为5匝的情况下的与传送带的进给间距相应的纱组的卷绕姿态的1例的剖面说明图。
图4为表示利用以前的方法整经的整经长度为1匝的情况下的与传送带的进给间距相应的纱组的卷绕姿态的其它例的剖面说明图。
图5为概略表示利用以前的方法整经的纱组的经纱间隔的1例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利用以前的方法整经的采用相同支数的纱的整经长度为1匝的情况下的与传送带的进给间距相应的纱组的卷绕姿态的在此之外的其它例的剖面说明图。
图7为表示利用以前的方法整经的采用相同支数的纱的整经长度为5匝的情况下的与传送带的进给间距相应的纱组的卷绕姿态的在此之外的其它例的剖面说明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抽样整经机的1例的概略透视说明图。
在上述附图中,6——导纱器;22——纱;27——纱选择导杆;100——环形传送带;A——整经体;W——抽样整经机;Y——基座。
实施例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图示例为举例表示,自不必说可以进行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各种变形。
利用图1及图2,就本发明中的传送带的进给量的控制加以说明。例如在图2中表示了按照与图5相同的整经条件利用本发明中的新的传送带的进给整经的情况。
作为具体例,将10支(直径约0.3mm)的纱A以及B分别进行6匝整经,然后将40支(直径约0.15mm)的纱a~e分别进行6匝整经,再将10支(直径约0.3mm)的纱C以及D分别进行6匝整经的情况下,要使卷绕在整经体上的纱的卷绕姿态平坦,为图1中所示的Q1、Q2、P1、P2即可。也就是说,为Q1=4Q2、P1=4P2的条件。该Q1为上述纱A~D的经纱的间隔,在说明书中称为整经密度。Q2为上述纱a~e的经纱的间隔,在说明书中称为整经密度。P1为上述纱A~D的整经密度Q1÷整经匝数的值,P2为上述纱a~e的整经密度Q2÷整经匝数的值,在说明书中称为导纱器每转一周的传送带进给量。
根据图1,如果考虑上述纱的直径,那么Q1=0.6mm,Q2=0.15mm,P1=0.1mm,P2=0.025mm。
另外,卷绕在整经体上的纱A~D的厚度为0.3mm×3Py=0.9mm,纱a~e的厚度为0.15mm×6Py=0.9mm。
从以上可知,卷绕在整经体上的纱的厚度HN,如果以纱的直径为dmm,整经密度为Q,整经匝数为N,则能够用式2HN=d2×1/Q×N ……(1)计算。
使用上述公式(1)具体计算图1中卷绕的纱A~D部分的纱的厚度H6,则
式3H6=(0.3)2×1/0.6×6=0.9mm的值和计算出的上述的值一致。
另外,使用上述公式(1)具体计算纱a~e部分的纱的厚度H6,则式4H6=(0.15)2×1/0.15×6=0.9mm的值和计算出的上述的值一致。因而判断上述公式(1)的计算式正确。
并且,1匝的情况下的整经体上的纱厚度为H1,从公式(1),能够用式5H1=d2×1/Q ……(2)计算。另外,该1匝的情况下的整经体上的纱的厚度在说明书中称作纱一层的厚度来说明。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清楚,整经支数不同的纱的情况下,为了使整经体上的纱的卷绕姿态平整,必须改变整经密度Q。
在这里,说明使整经3种支数不同的纱A、B、C的情况下的整经体上的卷绕姿态平整的整经密度QA、QB、QC的计算公式。假如A纱的一层的厚度为HA,B纱的一层的厚度为HB,C纱的一层的厚度为HC,A纱的直径为dA,B纱的直径为dB,C纱的直径为dC,根据公式(2),为式6HA=dA2×1/QA,HB=dB2×1/QB,HC=dC2×1/QC因为上述的HA=HB=HC的条件,故上式构成式7dA2/QA=dB2/QB=dC2/QC的关系式,在上式中,为式8
但是,在抽样整经机中,全部整经根数终了时,整经体上的传送带必须移动相当于设定整经宽度的部分。为了满足此条件,假如在整经3种支数不同的纱A、B、C的情况下,以A纱的整经根数为NA根,B纱的整经根数为NB根,C纱的整经根数为NC根,A纱的整经密度为QA,B纱的整经密度为QB,C纱的整经密度为QC,整经宽度为W,则必须式9W=NA×QA+NB×QB+NC×QC……(4)如果用上式(4)求QA,式10W=NA×QA+NB×dB2/dA2×QA+NC×dC2/dA2×QA整理QA,则为式11W=QA(NA+NB×dB2/dA2+NC×dC2/dA2+…)QA用式12QA=W/(NA+NB×dB2/dA2+NC×dC2/dA2+…)……(5)公式(5)算出。
另外,如果用上式(4)求QB,式13W=NA×dA2/dB2×QB+NB×QB+NC×dC2/dB2×QB+…整理QB,则为式14W=QB(NA×dA2/dB2+NB+NC×dC2/dB2+…)QB用式15QB=W/(NA×dA2/dB2+NB+NC×dC2/dB2+…)……(6)公式(6)算出。
另外,如果用上式(4)求QC。
式16W=NA×dA2/dC2×QC+NB×dB2/dA2×QC+NC×QC+…这里整理QC,则为
式17W=QC(NA×dA2/dC2+NB×dB2/dA2+NC+…)QC用式18QC=W/(NA×dA2/dC2+NB×dB2/dA2+NC+…)……(7)公式(7)算出。
虽然上述计算出来的值,为整经密度QA、QB、QC,但是如果将该值用整经匝数除也能够简单地计算出导纱器每转一周的传送带的进给量PA、PB、PC。
在已经公开的专利第1529104号中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抽样整经机的传送带的进给用马达使用AC伺服马达,并且,根据整经宽度、整经根数、整经匝数计算出向马达传送的导纱器每转一周的脉冲数,将该脉冲数经位置控制板、驱动器来进行伺服马达的控制。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众所周知的导纱器每转一周的传送带进给量与纱的支数无关而进给相同间距的缺陷的计算式、计算方法,同时为预先将支数和直径的数据作为数据保存在设定器(例如微机等)中,并将纱种和支数以及整经宽度、整经根数、整经匝数以及花样数据输入到设定器中,计算出上述的各支数(各纱种)的使用根数,并且根据上述的计算式,用设定器算出导纱器每转一周的脉冲数,送至位置控制板,控制伺服马达的进给,在粗纱的情况下使整经密度变宽,细纱的情况下使整经密度变窄而整经的抽样整经机。并且,利用到现在所述的计算式,用计算机等计算出来,分别输入也一样,这自不必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达到了预先将纱的支数的直径作为数据输入并保存,输入整经的花样数据时同时输入纱的支数,与整经宽度、整经根数、整经长度(整经匝数)一起,计算出与纱的支数相应的导纱器每转一周的传送带的进给间距,通过按照纱的支数(粗细、直径)控制导纱器每转一周的传送带的进给间距、即传送带的进给量,能够使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纱的支数(粗细、直径)无关而被整理成平坦无凹凸的状态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抽样整经机,在将纱挂在1根或者多根导纱器上,一面进行纱交换,一面将纱卷绕在以规定的进给量在整经体上移动的传送带上整经竖纱图案,并且设置有控制该传送带的进给量的传送带进给量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实施不同的纱支数(纱的粗细不同)的纱混在一起的竖纱的整经时,通过按照各自的纱的直径(粗细)控制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不同的纱支数的纱的直径无关而平坦地整理,进行整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样整经机,其特征在于,在整经直径大的粗纱时,增大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传送带移动;在整经直径细的纱时,减小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传送带移动地进行控制。
3.一种整经方法,采用将纱挂在1根或者多根导纱器上,一面进行纱交换,一面将纱卷绕在以规定的进给量在整经体上移动的传送带上整经竖纱图案的抽样整经机,其特征在于,实施不同的纱支数(纱的粗细不同)的纱混在一起的竖纱的整经时,通过按照各自的纱的直径控制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不同的纱支数的纱的直径无关而平坦地整理,进行整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经直径大的粗纱时,增大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传送带移动;在整经直径小的细纱时,减小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传送带移动地进行控制。
5.一种整经过的纱组,其特征在于,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不同的纱支数的纱的直径无关而平坦地被整理。
全文摘要
一种抽样整经机及整经方法,在将纱挂在1根或者多根导纱器上,一面进行纱交换,一面将纱卷绕在以规定的进给量在整经体上移动的传送带上整经竖纱图案,并且设置有控制该传送带的进给量的传送带进给量控制机构的抽样整经机上,实施不同的纱支数(纱的粗细不同)的纱混在一起的竖纱的整经时,通过按照各自的纱的直径(粗细)控制所述传送带的进给量,使卷绕在整经体上的整经过的纱的卷绕表面与不同的纱支数的纱的直径无关而平坦地整理,进行整经。
文档编号D02H3/00GK1327096SQ0111824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1日
发明者田中义弘, 蓝原孝次 申请人:铃木整经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