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横机的导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0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横机的导纱器的制作方法
迄今,用于横机的导纱器均由一个在织针间距上方水平运动的导纱器滑架构成。在该导纱器滑架上布置有一个给织针供应针织纱线的向下伸出的导纱臂。在此,该导纱臂在其上端部具有一个第一环圈而在其下端部则具有一个第二环圈。在上环圈中,由纱线筒子供给的针织纱线沿着导纱臂从水平位置转过大约90°进入到垂直位置。该纱线在导纱臂顶端的环圈上从垂直方向继续转向进入到纱线的送出方向,该方向由导纱臂顶端相对于织针的相对位置确定。纱线在导纱臂的两个环圈中的两次转向使得针织纱线由于在环圈中产生的摩擦而具有了较高的纱线张力。这种张力的增加尤其取决于针织纱线的特性,也就是其弹性、其粗细及其表面性能,还取决于纱线在环圈上的接触长度,因此是很难控制的。特别是在弹性纱线情况下,通过导纱臂的两个转向环圈形成的纱线张力的增加可能在针织过程中导致一些问题。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导纱器,其中的纱线张力的增加与传统的导纱器相比明显减小。
所说任务是利用一种用于横机的导纱器完成的,该导纱器具有一个导纱臂,该导纱器的特征在于它具有一个用于纱线的纱线转向导辊,该纱线转向导辊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导纱器的垂直中心轴偏置,布置并且将针织纱线输送给一个布置在导纱臂顶端上的导纱环。
相对于传统的导纱器,在此还通过一个用于针织纱线的转向导辊取代了导纱臂上的上环圈,该转向导辊几乎不增加针织纱线的张力,因为在纱线和导辊之间实际上没有出现摩擦。
通过纱线转向导辊相对于导纱器中心轴的侧向偏置,还可以减小针织纱线在导纱臂顶端布置的导纱环上的摩擦。该转向导辊此外还最好可以将纱线如此地引向位于导纱臂顶端的导纱环,以致使引向导纱环的纱线线段与离开导纱环的纱线线段间形成一个平角。这与那些一次使针织纱线几乎转向90°的传统导纱器相比,减小了针织纱线在导纱环上的接触长度。
最好可以对纱线转向导辊相对于导纱器的垂直中心轴的的水平距离进行调节以调节出最佳角度。此外,为了实现最佳的纱线张力,有利的是可以将所说转向导辊布置在导纱器运动方向的前方,位于导纱器的中心轴之前。
可以借助一个机械装置将所说转向导辊与导纱器的驱动装置连接起来,这样可以根据导纱器的位置自动地调节转向导辊的最佳位置。此外,所说转向导辊还要尽量无摩擦。对此有利的是,将所说转向导辊以很小的滚动摩擦进行安装并且用一种轻材料制成。由于与针织纱线的缠绕长度无关,因此转向导辊几乎没有增加针织纱线的张力。
下面将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导纱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导纱器在向左的运动方向上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导纱器在向右的运动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1的现有技术的导纱器1具有一个导纱器滑架2和一个设置在其上的导纱臂3。在此,导纱器滑架2沿着箭头60向左运动。导纱臂3具有用于针织纱线10的一个上环圈4和一个下环圈5。针织纱线10在环圈4之前、在环圈4和5之间及在环圈5和织针100之间的各线段分别用10′、10″和10表示。上环圈4形成一个针织纱线10的转向点40,这样,针织纱线10从水平位置转了大约90°进入到垂直位置(纱线段10″)。在第二个环圈5上,针织纱线10在转向点50上再次转过大约90°。从环圈5到织针100的针织纱线线段10与水平线的夹角用20表示。针织纱线线段10与垂直线的夹角用30表示。由此可见,针织纱线10在转向点50上一共转过了由20和30组合成的一个总角度。
通过两个转向点40和50而在针织纱线10和环圈4和5之间所产生的摩擦使得纱线张力明显提高,这对针织结果是不利的,特别是在针织纱线有弹性情况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图2和3中描述了本发明导纱器11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同样具有一个导纱器滑架21和一个导纱臂31。然而,在此导纱臂31只在其顶端有一个环圈51。在上部区域不设环圈。为此,设置一个用于针织纱线10的转向导辊41。该转向导辊41在导纱器11的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其中心轴71侧向偏置了距离A。针织纱线10由此在线段10″和10之间形成一个平角,从而在环圈51的转向点150处,在针织纱线10和导纱环51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大大小于在图1的导纱器1的导纱环5的转向点50情况下的所产生的摩擦。转向导辊41距中心轴71的距离A是可调节的,这样就可以根据所使用的针织纱线10的情况将针织纱线线段10″和10之间的角度调节成一个最佳的角度。此外,转向导辊41还非常轻且以很小的摩擦安装在轴61上,这样,针织纱线10的纱线张力只有很小增加。
转向导辊41最好通过一个在此未详细示出的机械装置与导纱器11的驱动装置连接起来,以便在导纱器11的反向运动方向上能够自动地出现图3所示的转向导辊41的位置。这时它在导纱器11的运动方向70的前方相对于其中心轴71偏置了距离A。在此还在纱线线段10″和10之间重新出现了同样的角度。针织纱线10在转向导辊41上的接触长度比在图2转向导辊41的布置情况下要小一些,而这并不影响纱线张力,因为在转向导辊41上的摩擦与针织纱线10的缠绕长度无关。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横机的导纱器(11),它具有一个导纱臂(31),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用于纱线(10)的纱线转向导辊(41),该纱线转向导辊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导纱器(11)的垂直中心轴(71)偏置布置并且将针织纱线(10)输送给一个布置在导纱臂(31)顶端上的导纱环(5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导纱器(11),其特征在于所说纱线转向导辊(41)相对于导纱器(11)的垂直中心轴(71)的水平距离(A)是可调节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导纱器(11),其特征在于所说转向导辊(41)将纱线(10)如此地引向位于导纱臂(31)的顶端的导纱环(51),以致使引向导纱环(51)的纱线线段(10″)与离开导纱环(51)的纱线线段(10)形成一个平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导纱器(11),其特征在于所说转向导辊(41)可以布置在导纱器(11)运动方向(60,70)的前方,位于导纱器(11)的中心轴(71)之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导纱器(11),其特征在于所说转向导辊(41)借助一个机械装置与导纱器的驱动装置连接起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导纱器(11),其特征在于所说转向导辊(41)以很小的滚动摩擦安装在轴(6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导纱器(11),其特征在于所说转向导辊(41)用一种轻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横机的导纱器(11),它具有一个导纱臂(31)和一个用于纱线(10)的纱线转向导辊(41),该纱线转向导辊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导纱器(11)的垂直中心轴(71)偏置布置并且将针织纱线(10)输送给一个布置在导纱臂(31)顶端上的导纱环(51)。
文档编号D04B15/38GK1316560SQ0111734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4日
发明者F·施米德 申请人: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