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0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表面扣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具有稳定结构的、由底层针织体形成的表面扣件,该底层针织体的后表面无需使用热塑树脂而进行反面涂层。
一般来说,所谓反面涂层方法是众所周知的,它通过将底层针织物的整个后表面涂以诸如聚酯基树脂、聚氨酯基之类的树脂而将一接合体纬纱固定到底层针织体上。结果,织入由经纱和纬纱织成的底层针织物的接合体纬纱被牢固地连接到底层织物上,由此可产生一牢固的表面扣件。这种方法在第11-244010号日本公开专利中已有公开。
第7-289312号日本公开专利公开了另一方法。按照该方法,如

图11所示,表面扣件的底层针织体与一双重针织结构一同编织,诸如聚酯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丙烯之类的树脂浸透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或者,可将熔融树脂涂于双重针织体的后部底层针织体5’上,且通过一适当装置的挤压,熔融树酯可浸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内以通过热加固形成一较厚的底层针织体。
由于诸如聚酯树脂、聚氨酯之类的树脂作用于整个底层针织体的后表面,表面扣件底层针织体的后表面被硬化,由此上述受到反面涂层的表面扣件的表面质感很差。
另外,在图11所示表面扣件中,经熔融的树脂液浸入双重针织结构的后部底层针织体5’,该双重针织结构包括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施加一压力,树脂液浸入前部底层针织体4’。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一粗糙的编织密度而制成,然而树脂充分渗透至前部底层针织体4’仍然很困难,因此,加工完成一具有极好表面质量的、在其中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牢固地结为一体的表面扣件变得困难。另外,由于必须采用使树脂液渗透并受热凝固的附加加工步骤,因而制造时间变长且必须实施附加的、麻烦的加工步骤。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由双重织物制成的表面扣件,该双重织物通过使其相对面牢固地结合,并固定接合体的根部和躯干部,由此形成一具有极佳触感并具有较传统产品更易于生产的双重针织结构的高质量的表面扣件。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可简单地用于多种双重织物的、可简单地制造并由于具有双重针织结构而具有极好的质量的表面扣件。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表面扣件,其中位于双重织物内的热熔性纬纱可维持在一稳定状态,由此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被牢固地熔焊在一起,另外,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通过一缠绕纬纱被固结在一起,由此保证极佳的质量。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质量极好的表面扣件,其中接合体纬纱位于双重织物的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上或其中之一上,接合体的形成可植入并凸出表面扣件的表面,接合体的根部或躯干部被牢牢地固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主要方面,在一包括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的双重织物中,用来形成表面扣件的环状或钩状接合体的接合体纬纱被植入并凸出于针织面的表面。这样,具有比包括底层针织体和接合体纬纱的经纱和纬纱更低熔点的合成纤维被插入编织,由此介入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之间。
通过使热熔性纬纱受热熔解,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通过其内表面熔焊成一体,而接合体被牢牢地固定。
双重织物最好形成有一中空织物,热熔性纬纱纵向安置,由此插入并介入中空织物中。
或者,双重织物可形成一双重缝合织物,其中,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被缠在一起,热熔性纬纱可插入并介于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之间。
双重织物的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最好通过纵向安置的缠绕纬纱结合在一起,而缠绕纬纱的布置可介入纵向编织于前后底层针织体上的接合体纬纱之间。
另外,用来连接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的缠绕纬纱最好使前部底层针织体在一预定间距上纵向连接于后部底层针织体。
再有,用来形成接合体的接合体纬纱被织入双重织物的前部底层针织体,由此接合体被植入并凸出于其表面。
或者,用来形成接合体的接合体纬纱被织入双重织物的后部底层针织体,由此接合体被植入以凸出于前部底层针织体的表面,而不是后部底层针织体的表面。
或者,用于形成接合体的接合体纬纱被织入双重织物的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由此接合体被各自织入并向外凸出于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的表面。
图1是表示用来将接合体纬纱织入前部底层针织体的布局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所示纬纱布局的水平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将一接合体纬纱织入后部底层针织体的布局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所示纬纱的水平截面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用来将一接合体纬纱织入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的纬纱布局的水平截面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用来将一接合体纬纱织入双重织物的前部底层针织体的纬纱布局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如图6中所示纬纱布局的水平截面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用来将一接合体纬纱织入双重织物的后部底层针织体的纬纱布局的俯视图;图9是如图8中纬纱布局的水平截面示意图;图10是表示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通过缠绕纬纱而处于彼此相连状态下的纵向截面图;图11是一公知的表面扣件的纵向截面图。
随后将结合参阅附图对本发明的表面扣件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表面扣件是如图所示具有双重针织结构、并包括各自由经纱和纬纱编织成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纤维1。用来形成表面扣件接合体6的接合体纬纱7编织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内。双重织物1最好由导纬针织机编织而成。
双重织物1可由一包括单独位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经纱2的中空织物以及重复逆转于底层针织体4、5一端的普通纬纱3组成,或由一包括单独位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经纱2和纬纱3的经/纬双重结构组成。
在这些图中,为便于更好地理解,经纱和纬纱各自以相对的细线表示,而针织结构以粗线条表示。然而,事实上各经纱和纬纱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纱,而针织结构则因为考虑到作为表面扣件的功能而细致地形成,由此可完全发挥表面扣件的作用。
在如图1和图2所示表面扣件中,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合成树脂的经纱2以及由相同合成树脂构成的经双重投梭的纬纱3制成。用来形成表面扣件接合体6的接合体纬纱7编织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内。如果接合体6通过使用这种接合体纬纱7形成,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多丝状合成树脂被编织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内,然后对其进行修整和拂拭由此形成环状接合体6。如想要形成钩状接合体6,所述单丝状合成树脂编织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将环的一侧切除由此形成钩状接合体6。
就具体编织结构而言,无论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均由经过双重投梭的经纱2和纬纱3编织于平面针织结构上。接合体纬纱7以环状形式编织,由此在每经过若干投梭后横向跨过单层经纱2,由此接合体6的环状部分形成于表面上并凸出。同时,底层针织体4和5并不仅限于平面针织结构,它也可用于其他针织结构。
本发明表面扣件的特征是合成纤维的热熔纬纱8具有一比经纱2的熔点更低的熔点,纬纱3和接合体纬纱7被插入编织,由此如上所述介入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特别地,如果热熔性纬纱8相邻于接合体纬纱7而编织,这有利于将接合体纬纱7固定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例如聚酰胺尼龙66纤维用于组成底层针织体4、5的经纱2和纬纱3以及接合体纬纱7,而尼龙6纤维用来构成热熔性纬纱8。在编织完成后,热熔性纬纱8通过加热熔解从而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其内表面熔焊成一体,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合于接合体6的根部内表面,由此根部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热熔性纬纱8可使用具有较低熔点的聚酰胺共聚物或聚酯共聚物构成的合成纤维。当各热熔性纬纱8熔解从而熔焊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时,熔融树脂不会过多地渗透到表面上,结果可制造出具有极佳的手感表面扣件。
由于热熔性纬纱8的厚度可任意选择,从热熔解的角度看,较佳选择的是厚度大于包括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经纱2和纬纱3以及接合体纬纱7的厚度的合成纤维。
在图3和图4所示表面扣件中,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合成树脂的经纱2以及由相同合成树脂构成的经双重投梭的纬纱3在平面针织结构中编织。然后,用来形成环状接合体或钩状接合体6的接合体纬纱7编织于后部底层针织体内。接合体纬纱7由与经纱2和纬纱3相同构成的树脂构成。这种接合体纬纱7在每经过若干投梭后横向跨过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经纱2。同时,接合体6在其环状部分凸出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表面的情况下形成。
在该表面扣件中,具有一比经纱2、纬纱3和接合体纬纱7的合成纤维熔点更低熔点的合成纤维的热熔性纬纱8被插入编织,由此如上所述介入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例如,聚酰胺尼龙66纤维用于经纱2和纬纱3和接合体纬纱7,而尼龙6纤维则用于热熔性纤维8。在编织结束后,热熔性纬纱8受热熔解从而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其内表面熔焊成一体,然后,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合于接合体6的根部和躯干部,并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结果可制造出具有极佳的手感的牢固的表面扣件。
在图5所示的表面扣件中,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合成树脂的经纱2以及由与上述例子相同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经双重投梭的纬纱3在平面针织结构中编织。然后,接合体纬纱7编织于后部底层针织体4、5内,由此形成环状接合体或钩状接合体6。接合体纬纱7由与经纱2和纬纱3相同的合成纤维构成。这种接合体纬纱7在每经过若干投梭次数时横向地、交替地跨过各后部底层针织体5和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经纱2。结果,接合体6在其环状部分凸出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表面的情况下形成。
在该表面扣件中,具有比经纱2和纬纱3以及接合体纬纱7的合成纤维更低熔点的合成纤维被用作热熔性纬纱8并被插入编织,由此如上所述介入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在编织完成后,热熔性纬纱8受热熔解从而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其内表面熔焊成一体,然后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合于它们的根部内表面,由此根部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结果可制造出具有如此一种结实结构的牢固的表面扣件。
同时,当接合体纬纱7在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上编织时,被织入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接合体纬纱7的环状部分可从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表面凸出由此形成接合体6,而被编织成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接合体纬纱7的环状部分可凸出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表面,由此形成接合体6。热熔性纬纱8的连接部分牢牢固定于接合体6的根部和躯干部,由此可制造出一在两侧均具有接合体6的牢固的表面扣件。
在如图6和图7所示的表面扣件中,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合成树脂的经纱2以及由相同合成树脂构成的经双重投梭的纬纱3在平面针织结构中编织。用来形成环状接合体或钩状接合体6的接合体纬纱7编织于后部底层针织体内。至于接合体纬纱7的编织结构,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接合体纬纱7以在每经过若干投梭后横向跨过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经纱2的形式编织。接合体6在其环状部分凸出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表面的情况下形成,同时,如上所述的由相同合成纤维制成的单条缠绕纬纱9纵向延伸、在接合体纬纱7的中部纵向安置。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纬纱3在缠绕纬纱9下方绕过,而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经双重投梭的纬纱3在缠绕纬纱9之上绕过,由此对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进行编织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
编织时,由具有比各经纱2、纬纱3和接合体纬纱7的合成纤维更低熔点的合成纤维制成的热熔性纬纱8被插入并编织,由此介入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例如,聚酰胺尼龙66纤维用于经纱2、纬纱3以及接合体纬纱7,尼龙6纤维用来构成热熔性纬纱8。然后将热熔性纬纱8插入并编织以沿纵向介入。在编织完成后,热熔性纬纱8受热熔解从而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其内表面熔焊成一体,然后,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合于接合体6的根部内表面,由此根部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在具有如此结构的表面扣件中,编织成双重织物1的缠绕纬纱9将热熔性纬纱8可靠地固定在位以防止其偏向左边或右边。结果,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以稳定的状态被熔焊到一起,由此可制成一牢固的表面扣件。
在如图8和图9所示的表面扣件,如上面所述的实施例,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合成树脂的经纱2以及由相同合成树脂构成的经双重投梭而成的纬纱3在平面针织结构中编织。然后,同样的合成纤维用来制成接合体纬纱7,该接合体纬纱7用来形成环状接合体或钩状接合体6,而接合体纬纱7编织于后部底层针织体5中。
接合体纬纱7以在每经过若干投梭后横向地、交替地跨过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经纱2而编织。接合体6在其环状部分凸出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表面的情况下形成,同时,由合成纤维的缠绕纬纱9置于接合体纬纱7的中部由此纵向延伸。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经双重投梭的纬纱3在缠绕纬纱9下方绕过,而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经双重投梭的纬纱3在缠绕纬纱9之上绕过,由此对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进行编织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
编织时,由具有比各经纱2、纬纱3和接合体纬纱7的合成纤维更低熔点的合成纤维制成的热熔性纬纱8被插入并编织,由此纵向地介入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例如,聚酰胺尼龙66纤维用于经纱2、纬纱3以及接合体纬纱7,尼龙6纤维用来构成热熔性纬纱8。在编织完成后,热熔性纬纱8受热熔解从而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其内表面熔焊成一体。
在该实施例中的表面扣件中,热熔性纬纱8通过缠绕纬纱9被牢靠地固定在位。结果可获得不会偏向左边和右边的热熔性纬纱8以及双重织物1的稳定熔焊。熔融部分8的一熔解部分粘合于接合体6的根部和躯干部,由此接合体6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结果可制造出具有极佳的手感的牢固的表面扣件。
最后,如图10所示的表面扣件是一实施例的改进,其中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被结合在一起。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通过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构成的合成树脂的经纱2以及由相同合成树脂构成的经双重投梭的纬纱3在平面针织结构中编织。以合成纤维形成的接合体纬纱7以环状形式编织,由此经过若干投梭后横向地、交替地跨过经纱之上。结果形成接合体6,由此其环状部分从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表面凸出。
由具有比各经纱2、纬纱3和接合体纬纱7的合成纤维更低熔点的合成纤维制成的热熔性纬纱8被插入并编织,由此纵向地介入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同时,缠绕纬纱9纵向地位于接合体纬纱7中间,缠绕纬纱9与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双重投梭而成的纬纱3相交并缠绕。结果,可防止插入并置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的若干热熔性纬纱8水平偏向,由此热熔性纬纱8在稳定状态下熔解。接合体6的根部牢牢地熔焊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由此可制成一牢固的表面扣件。
同时在一类双重织物1中,其中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与缠绕纬纱9结合在一起,接合体6可设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上。
本发明的表面扣件具有上述结构,并可实现下列效果。
如本发明,这里提供一表面扣件,其中用来形成表面扣件一接合体6的接合体纬纱7编织于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上,由此接合体6被植入并凸出于针织面,具有低于经纱2、纬纱3和接合体纬纱7熔点的热熔性纬纱8编织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并由热熔解,由此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被熔焊成一体。结果,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均由热熔性纬纱被牢牢地熔焊在一起,同时,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结于接合体6的根部和躯干部,由此接合体6牢牢固定于底层针织体。因为底层针织体的表面并不涂有树脂,由此可制成一具有极好手感的、表面质量极好的表面扣件。另外,加厚的表面扣件可由非常简单的方法制成。
双重织物1可形成一中空织物,热熔性纬纱8可纵向置于中空织物中。结果由于底层针织体具有这样的中空织物,该表面扣件可用作一小宽度表面扣件或一单体表面扣件。
另外,双重织物1由一相双重缝合织物形成,热熔性纬纱8位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结果,由于底层针织体具有相双重缝合织物,由此可方便地生产出具有任意尺寸的宽的表面扣件。
再有,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由纵向安置的缠绕纬纱9相互连结,缠绕纬纱9位于纵向编织的接合体纬纱7之间,或位于缠绕纬纱9一预定间距上使一底层针织体连结于另一底层针织体。结果,借助位于纵向编织于底层针织体上的各接合体纬纱7之间的缠绕纬纱9可防止热熔性纬纱8的水平偏向,由此底层针织体4、5以稳定状态熔焊在一起。结果可产生一具有极佳质量的表面扣件。
再有,接合体纬纱7被织入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物4,由此接合体6被植入并突出于其表面。结果,可容易地产生一表面扣件,在该扣件中接合体6被植入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表面。
再有,接合体纬纱7被织入双重织物1的后部底层针织体5,由此接合体6被植入并由此凸出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表面。结果,接合体6的根部和躯干部被固定于一稳定状态,由此产生一牢固的表面扣件。
另外,接合体纬纱7被织入在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由此接合体6被分别植入以向外凸出于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表面。由于这个原因,可容易地产生一便于使用的表面扣件。另外,接合体可固定并形成一稳定状态,由此可产生一牢固的表面扣件。如上所述,实施本发明所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
权利要求
1.一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用来形成所述表面扣件一接合体(6)的接合体纬纱(7)被织入双重织物(1)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后部底层针织体(5),由此所述接合体(6)被植入并凸出于针织面,具有低于经纱(2)、纬纱(3)和所述接合体纬纱(7)熔点的热熔性纬纱(8)编织于所述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所述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并由热熔解,由此所述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所述后部底层针织体(5)被熔焊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织物(1)由一中空织物形成,而热熔性纬纱(8)纵向地位于所述中空织物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织物(1)由一双重缝合织物形成,而热熔性纬纱(8)位于所述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所述后部底层针织体(5)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织物(1)的所述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所述后部底层针织体(5)由纵向安置的缠绕纬纱(9)被连接在一起,所述缠绕纬纱(9)位于沿纵向编织的诸接合体纬纱(7)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用来连接所述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所述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所述缠绕纬纱(9)使所述前部底层针织体(4)在一预定间距上纵向连接于所述后部底层针织体(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体纬纱(7)被织入所述双重织物(1)的所述前部底层针织体(4),由此接合体(6)被植入以凸出于其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体纬纱(7)被织入双重织物(1)的后部底层针织体(5),由此接合体(6)被植入并凸出于的前部底层针织体(4)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体纬纱(7)被织入所述双重织物(1)的所述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所述后部底层针织体(5),由此接合体(6)被分别织入并向外凸出于所述前部底层针织体(4)和所述后部底层针织体(5)的表面。
全文摘要
一结构稳定的表面扣件,该表面扣件由双重针织结构组成。其中,前部底层针织体和后部底层针织体通过双重投梭而成的经纱和纬纱织于针织面上,由此接合体环状部分凸出于平面。然后,具有比经纱、纬纱和接合体纬纱更低熔点的合成纤维制成的热熔性纬纱被插入并编织,以介入底层针织体之间。通过使热熔性纬纱受热熔解,使底层针织体熔焊成一体,由于底层针织体无反面涂层结构,可保证表面扣件极佳的手感。
文档编号D03D1/00GK1321801SQ0111726
公开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8日
发明者大川光久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