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468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包括:第一爬升部,具有与固定基础活动卡接的第一卡接件;第二爬升部,具有与固定基础活动卡接的第二卡接件;其中,脚手架固定连接在第二爬升部上,第一爬升部的至少部分与第二爬升部的至少部分可上下滑动地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爬升部上,并与第二爬升部可驱动地连接;或者,设置在第二爬升部上,并与第一爬升部可驱动地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爬升部与第二爬升部相对运动;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能够使第一爬升部和第二爬升部交替爬升,进而实现脚手架的快速提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在升高过程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脚手架是建筑领域最常用的设备,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扣件式脚手架,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随着高度的升高,脚手架也需要随之升高,扣件式脚手架的升高非常麻烦,一般是将下方的脚手架拆除后再在上方重新搭建。该过程非常麻烦,极大地影响了高层建筑的建设效率。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在升高过程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在升高过程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包括:第一爬升部,具有与固定基础活动卡接的第一卡接件;第二爬升部,具有与固定基础活动卡接的第二卡接件;其中,脚手架固定连接在第二爬升部上,第一爬升部的至少部分与第二爬升部的至少部分可上下滑动地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爬升部上,并与第二爬升部可驱动地连接;或者,设置在第二爬升部上,并与第一爬升部可驱动地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爬升部与第二爬升部相对运动。
[0006]进一步地,第一爬升部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爬升部具有与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上下滑动地连接。
[0007]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分别包括:支撑杆,与第一爬升部和第二爬升部固定连接;活动杆,活动杆的第一端与支撑杆铰接;驱动杆,可伸长和缩短,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活动杆的第二端铰接,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支撑杆铰接,驱动杆伸长时驱动活动杆向靠近固定基础的方向转动,驱动杆缩短时驱动活动杆向远离固定基础的方向转动;其中,固定基础上具有支撑活动杆的支撑平台。
[0008]进一步地,活动杆的第二端下部具有定位凸起,支撑平台上具有定位凸起匹配的定位孔,定位凸起嵌入定位孔中将活动杆固定在支撑平台上。
[0009 ] 进一步地,驱动杆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液压缸、电缸和气缸。
[0010]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沿第一爬升部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卡接件设置在第一爬升部靠近固定基础的一侧的中部,第二卡接件沿第二爬升部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卡接件分别设置在第二爬升部靠近固定基础的一侧的两端。
[0011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齿条;齿轮变速装置,与第一齿条驱动连接;电动机,与齿轮变速装置驱动连接,用于通过齿轮变速装置驱动第一齿条相对运动;其中,第一齿条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爬升部或第二爬升部上;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爬升部上时,齿轮变速装置和电动机设置在第二爬升部上,以及,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二爬升部上时,齿轮变速装置和电动机设置在第一爬升部上。
[0012]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其中,液压缸的缸筒与第一爬升部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爬升部连接,液压缸工作时驱动第一爬升部和第二爬升部相对运动。
[0013]进一步地,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还包括:防坠器,设置在第一爬升部和第二爬升部之间,用于在第二爬升部出现下坠时将第二爬升部卡住。
[0014]进一步地,防坠器包括:防坠块,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爬升部上,防坠块的下端具有平衡部,平衡部使防坠块在初始状态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防坠块的上端具有止挡部,防坠块的侧方具有拨片,其中,第二爬升部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与止挡部对应的多个固定的限位杆,第二爬升部下坠时限位杆向下拨动拨片使防坠块由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止挡部卡在第二爬升部的其中一根限位杆下方将第二爬升部卡住。
[0015]进一步地,防坠器包括:制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爬升部上,制动齿轮的内部设置有可沿制动齿轮的径向自由移动的制动杆,绕制动齿轮的周向具有向制动齿轮的圆心方向延伸的多个凸起部;第二齿条,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爬升部上,其中,制动齿轮与第二齿条相互啮合;其中,第二爬升部下坠时带动制动齿轮转动,其中一个凸起部拨动制动杆的第一端,使制动杆的第二端卡入相邻的另外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中将制动齿轮卡住从而阻止第二爬升部下降。
[0016]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通过设置可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一爬升部和第二爬升部,第一爬升部具有与固定基础活动卡接的第一卡接件,第二爬升部具有与固定基础活动卡接的第二卡接件,在第一爬升部和第二爬升部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爬升部与第二爬升部相对运动,从而使第一爬升部和第二爬升部交替爬升,脚手架固定连接在第二爬升部上,从而跟随第二爬升部进行爬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在升高过程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另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另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两个爬升部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另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一种防坠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另一种防坠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横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第二爬升部上升时防坠器的工作示意图;
[0030]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第二爬升部下坠时防坠器的工作示意图;
[0031]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第二爬升部下坠时防坠器的另一工作示意图;
[0032]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另一种防坠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3]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的另一种防坠器的制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第一爬升部1、第二爬升部2和驱动装置3,第一爬升部I具有与固定基础4活动卡接的第一卡接件11;第二爬升部2具有与固定基础4活动卡接的第二卡接件21;其中,脚手架5固定连接在第二爬升部2上,第一爬升部I的至少部分与第二爬升部2的至少部分可上下滑动地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装置3设置在第一爬升部I上,并对应地与第二爬升部2可驱动地连接;或者,驱动装置3设置在第二爬升部2上,并对应地与第一爬升部I可驱动地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爬升部I与第二爬升部2相对运动。
[0036]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通过设置可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第一爬升部I具有与固定基础4活动卡接的第一卡接件11,第二爬升部2具有与固定基础4活动卡接的第二卡接件21,在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3驱动第一爬升部I与第二爬升部2相对运动,从而使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交替爬升,脚手架5固定连接在第二爬升部2上,从而跟随第二爬升部2进行爬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在升高过程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37]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保证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能够相互顺畅地滑动连接,同时保证相互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爬升部I具有第一连接部12,第二爬升部2具有与第一连接部12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相互卡接在一起实现上下滑动。
[0038]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均为“门”字形,第一连接部12具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部12位于第一爬升部I的两个头端,第二连接部22也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部22也位于第二爬升部2的两个头端,第一爬升部I的宽度小于第二爬升部2的宽度,使第一爬升部I的嵌入第二爬升部2的凹陷部中,第一连接部12为弯钩形,第二连接部22为与第一连接部12匹配的弯钩形,从而使两个第一连接部12与两个第二连接部22相互扣接在一起并能上下滑动。
[0039]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2也可以是向内部凹陷的滑槽,第二连接部22是与第一连接部12相匹配的滑轨,第二爬升部2上的两条滑轨分别卡入第一爬升部I上的两个对应的滑槽中,从而将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可滑动地连接。
[0040]为了在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爬升至预定高度时将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与固定基础4稳定地固定,如图1所示,第一卡接件11沿第一爬升部I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接件21沿第二爬升部2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第一卡接件11设置在第一爬升部I靠近固定基础4的一侧的中部,多个第二卡接件21分别设置在第二爬升部2靠近固定基础的一侧的两端。具体地,固定基础4借用建筑物的混凝土底板或者外墙,可选地,第一卡接件11沿第一爬升部I的竖直方向可以设置三个,每个第一卡接件11与一层建筑物的底板或外墙进行固定。第二卡接件21由于分布在第二爬升部2的两端,可选地,第二卡接件21可以设置六个,在第二爬升部2的两端各设置三个,每层建筑物的底板或外墙与两个第二卡接件2对应连接,从而与三个第一卡接件11对应。
[0041]第一卡接件11和第二卡接件21的具体结构相同,由于第一卡接件11需要承受更大的重量,因此,第一卡接件11的体积大于第二卡接件21。如图5所示,第一卡接件11和第二卡接件21分别包括:支撑杆13、活动杆14和驱动杆15,支撑杆13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上,活动杆14的第一端与支撑杆13铰接从而使活动杆14能够相对于支撑杆13分开和闭合;驱动杆15可伸长和缩短,具体地,驱动杆15可以采用以下其中之一,液压缸、电缸和气缸,驱动杆15的缸筒与支撑杆13铰接,驱动杆15的活塞杆与活动杆14的第二端铰接,从而使支撑杆13、活动杆14和驱动杆15围成一个三角形,提高稳定性,驱动杆15的活塞杆伸出时,驱动活动杆14与支撑杆13分开向靠近固定基础4的方向转动,驱动杆15的活塞杆缩回时,驱动活动杆14与支撑杆13闭合向远离固定基础4的方向转动;固定基础4上具有支撑活动杆14的支撑平台41,活动杆14与支撑杆13分开后,第一爬升部I或第二爬升部2略微下降,使第一卡接件11或第二卡接件21的活动杆14落在支撑平台41上从而将第一爬升部I或第二爬升部2托住。支撑平台41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建筑物的各层的底板上,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建筑的外墙上。为了防止活动杆14从支撑平台41上滑脱,如图5所示,活动杆14的第二端下部具有定位凸起16,如图6所示,支撑平台41上具有与定位凸起16匹配的定位孔42,第一卡接件11上的活动杆14的定位凸起16与支撑平台41中间的定位孔42对应,第二卡接件12上的活动杆14的定位凸起16与支撑平台41两端的两个定位孔42对应,定位凸起16在下落时嵌入定位孔42中将活动杆14卡住,防止活动杆14滑脱,起到稳定连接的作用。每层建筑物上的支撑平台41上由三个定位孔41,中间的一个定位孔42用于固定第一卡接件11,两端的两个定位孔42用于固定第二卡接件21。
[0042]作为驱动装置3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齿条31、齿轮变速装置32和电动机33;第一齿条3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爬升部I或第二爬升部2上的内侧壁上,第一齿条31设置在第一爬升部I上时,齿轮变速装置32和电动机33对应设置在第二爬升部2上,第一齿条31设置在第二爬升部2上时,齿轮变速装置32和电动机33对应设置在第一爬升部I上,齿轮变速装置32的动力输出齿轮34与第一齿条31啮合,从而与第一齿条31可驱动连接;电动机33与齿轮变速装置32连接用于将电动机33输出的较小的力矩转换为较大的力矩,驱动第一齿条31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第一爬升部I与第二爬升部2相对运动。在具体工作时,第一爬升部I首先通过第一卡接件11与固定基础4固定连接,第二卡接件21与固定基础4分离,然后电动机33按第一方向转动,将第二爬升部2向上提升至预设高度后,将第二爬升部2通过第二卡接件21固定在固定基础4上,之后将第一卡接件11与固定基础4分离,随后电动机33按第二方向转动,将第一爬升部I提升预设高度后通过第一卡接件11再次与固定基础4固定连接,再次将第二卡接件21与固定基础4分离,重复上述动作,使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交替爬升,从而实现脚手架5的快速提升。
[0043]作为驱动装置3可选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液压缸,在第一爬升部I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底座,液压缸的缸筒35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上,液压缸的活塞杆36与第二爬升部2的内侧壁连接,为了能够使液压缸与第二爬升部2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从而利于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之间相对运动,活塞杆36的上端朝向第二爬升部2—侧弯曲后与第二爬升部2的内侧壁连接。具体工作时,第一爬升部I首先通过第一卡接件11与固定基础4固定连接,第二卡接件21与固定基础分离,然后液压缸开始工作,活塞杆36向上顶起将第二爬升部2提升到预设高度,随后将第二爬升部2通过第二卡接件21固定在固定基础4上,然后将第一卡接件11与固定基础4分离,随后液压缸开始反向工作,即缸筒35与活塞杆36相对收缩,此时,由于活塞杆36已经被固定住,因此,缸筒35开始向上提升带动第一爬升部I提升预设高度,随后通过第一卡接件11将第一爬升部I再次与固定基础4固定连接,然后将第二卡接件21与固定基础4分离,重复上述动作,使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交替爬升,从而实现脚手架5的快速提升。液压缸反向作用的力矩较小,但是由于液压缸反向作用时,脚手架5已经相对固定,只需克服第一爬升部I的重力,因此,完全可以将第一爬升部I进行提升。
[0044]为了防止第二爬升部2和脚手架5提升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如图1和图7所示,在第一爬升部和第二爬升部之间还设置有防坠器6,如图8和图9所示,防坠器6包括:防坠块61,防坠块6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爬升部I上,防坠块61的下端具有平衡部62,平衡部62使防坠块61在初始状态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防坠块61的上端具有止挡部63,防坠块61的侧方具有拨片64,其中,第二爬升部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与止挡部63对应的多个固定的限位杆65,如图10所示,限位杆65由上至下具有多个,多个限位杆65平行设置,限位杆65的两端通过两个连接杆焊接在第二爬升部2的内侧壁上,如图11所示,位于防坠块61后端的第一爬升部I上具有限制防坠块61转动的横杆66,第二爬升部2相对第一爬升部I正常上升或下降时,由于相对移动速度较慢,第二爬升部2上的限位杆65向上或向下轻微拨动防坠块61的拨片64,防坠块61轻微转动将限位杆65避开,从而不会对第二爬升部2的正常上升或下降产生影响。另外,如图9所示,拨片64也可与防坠块61铰接在一起,拨片64相对于防坠块61只能朝向一个方向转动,拨片64被向上拨动时,只有拨片64转动,拨片64被向下拨动时,拨片64带动防坠块61—起转动。如图12所示,第二爬升部2正常上升时,限位杆65向上拨动拨片64,防坠块61不会转动,拨片64不会对第二爬升部2的上升产生影响。当第二爬升部2快速下降时,如图13和图14所示,其中一个限位杆65将拨片64快速压下,拨片64带动防坠块61—起转动较大的角度,使防坠块61的止挡部63位于上下两根限位杆65之间,防坠块61无法及时向回转动,已经被下降的另一根限位杆65继续向下压,防坠块61下端的平衡部62被后端的横杆66挡住,从而将下降的第二爬升部2卡住,阻止其继续下降。
[00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防坠器,如图15所示,具体包括:制动齿轮67和第二齿条68,制动齿轮67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爬升部I的内侧壁上,第二齿条68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爬升部2的内侧壁上,制动齿轮67与第二齿条68相互啮合;如图16所示,制动齿轮67的内部设置有可沿制动齿轮67的径向自由移动的制动杆69,具体地,在制动齿轮67内部为空心,在制动齿轮67内部的中心具有一个固定制动杆69的滑筒610,制动杆69位于滑筒610内部能够沿制动齿轮67的径向自由滑动,绕制动齿轮67的周向具有向制动齿轮67的圆心方向延伸的多个凸起部611,凸起部611具有制动杆69下端接触的斜面,第二爬升部2下坠时会带动制动齿轮67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制动齿轮67转动时,其中一个凸起部611拨动制动杆69的第一端将制动杆69快速向上顶起,制动杆69的第二端卡入对向相邻的另外两个凸起部611之间的凹陷部中,凸起部611卡住,从而将制动齿轮67进行制动,阻止第二爬升部2继续下降,避免脚手架5下坠。第二爬升部2正常下降时,制动齿轮67转动较慢,凸起部611将制动杆69顶起后,尚未卡在对向的相邻的另外两个凸起部611之间,制动杆69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又会下落,从而不会对第二爬升部2的正常的下降产生影响。本实施例的防坠器还可以安装在第一爬升部I和第二爬升部2的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或者直接安装在齿轮变速装置32中与齿轮变速装置32配合实现防坠。
[004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爬升部,具有与固定基础活动卡接的第一卡接件; 第二爬升部,具有与固定基础活动卡接的第二卡接件; 其中,脚手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爬升部上,所述第一爬升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爬升部的至少部分可上下滑动地连接; 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爬升部上,并与所述第二爬升部可驱动地连接;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二爬升部上,并与所述第一爬升部可驱动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爬升部与所述第二爬升部相对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爬升部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爬升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上下滑动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分别包括: 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爬升部和所述第二爬升部固定连接; 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 驱动杆,可伸长和缩短,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驱动杆伸长时驱动所述活动杆向靠近所述固定基础的方向转动,所述驱动杆缩短时驱动所述活动杆向远离所述固定基础的方向转动; 其中,所述固定基础上具有支撑所述活动杆的支撑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下部具有定位凸起,所述支撑平台上具有所述定位凸起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嵌入所述定位孔中将所述活动杆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液压缸、电缸和气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沿所述第一爬升部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卡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爬升部靠近所述固定基础的一侧的中部,所述第二卡接件沿所述第二爬升部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卡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爬升部靠近所述固定基础的一侧的两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齿条; 齿轮变速装置,与所述第一齿条驱动连接; 电动机,与所述齿轮变速装置驱动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齿轮变速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齿条相对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齿条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爬升部或所述第二爬升部上;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爬升部上时,所述齿轮变速装置和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爬升部上,以及,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爬升部上时,所述齿轮变速装置和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爬升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液压缸,其中,所述液压缸的缸筒与所述第一爬升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爬升部连接,所述液压缸工作时驱动所述第一爬升部和所述第二爬升部相对运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还包括: 防坠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爬升部和第二爬升部之间,用于在所述第二爬升部出现下坠时将所述第二爬升部卡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器包括: 防坠块,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爬升部上,所述防坠块的下端具有平衡部,所述平衡部使所述防坠块在初始状态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所述防坠块的上端具有止挡部,所述防坠块的侧方具有拨片,其中,所述第二爬升部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与所述止挡部对应的多个固定的限位杆,所述第二爬升部下坠时所述限位杆向下拨动所述拨片使所述防坠块由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所述止挡部卡在所述第二爬升部的其中一根所述限位杆下方将所述第二爬升部卡住。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脚手架自动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器包括: 制动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爬升部上,所述制动齿轮的内部设置有可沿所述制动齿轮的径向自由移动的制动杆,绕所述制动齿轮的周向具有向所述制动齿轮的圆心方向延伸的多个凸起部; 第二齿条,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爬升部上,其中,所述制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互啮合; 其中,所述第二爬升部下坠时带动所述制动齿轮转动,其中一个所述凸起部拨动所述制动杆的第一端,使所述制动杆的第二端卡入相邻的另外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中将所述制动齿轮卡住从而阻止所述第二爬升部下降。
【文档编号】E04G3/28GK205591522SQ201620218878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2日
【发明人】黄开友
【申请人】陕西开友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