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3799阅读:1705来源:国知局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使用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体系已有40多年历史,在此期间,还从国外先后引进了门式脚手架和碗扣式支架、以及自主开发了多种形式的支架,如插销式支架、CRAB模板支架、圆盘式支架、轮扣式支架等,但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仍作为主导支架使用。伴随着国家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住宅、超高层建筑、空间结构及大跨结构越来越多,扣件式模板支撑体系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这些工程中,预计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然将占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研究的一个软肋。由于扣件式模板支撑体系的构造特点,立杆与横杆之间是通过直角扣件相连、并同时通过设置剪刀撑进行固定,学术界通过试验研究表明这种连接属于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半刚性连接,架体中的节点很多,这种连接直接影响架体的整体刚度,进而降低了架体的极限承载力。因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改进以提高架体的整体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架体的整体刚度的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结构,包括立杆、水平杆以及斜撑杆,还包括铰座,所述铰座包括座体、下扣合盖和上扣合盖;所述座体包括底座和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下部与下扣合盖螺栓连接、且下扣合盖与底座的下部连接后形成十字形的四方通透的圆筒形凹槽;所述上扣合盖与转动体的上部螺栓连接、且上扣合盖与转动体的上部连接后形成圆筒形凹槽;所述立杆和水平杆分别插入到底座与下扣合盖所形成的圆筒形凹槽内、且立杆与水平杆呈十字形布置,立杆和水平杆位于一个平面上;所述斜撑杆插入到斜向相对的两个铰座的转动体、与上扣合盖所形成的圆筒形凹槽内。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在于:使用时,先将立杆穿过铰座上的底座与下扣合盖做形成的十字形的圆筒形凹槽内,然后依次将立杆排列好;再搭接水平杆,将水平杆穿过铰座上的底座与下扣合盖做形成的十字形的圆筒形凹槽内,使立杆与水平杆形成一个排架且水平杆和立杆同时位于一个平面上,由下至上依次搭接完水平杆和立杆。由于十字形通槽仅能供立杆或者水平杆单独穿过,因此在搭接立杆和水平杆时:可选择较短的水平杆,将水平杆的端头置于铰座内;或者是选择较短的立杆,将立杆的端头置于铰座内。在搭接立杆和水平杆的同时,通过铰座将斜撑杆穿过铰座上的转动体与上扣合盖所形成的圆筒形凹槽内。完成立杆、水平杆和斜撑杆的搭接后,旋拧铰座上的螺栓,可对立杆、水平杆和斜撑杆的连接节点进行二次紧固。由此,完成了脚手架架体的施工安装。

本方案施工简单,采用了铰座可将立杆与水平杆布置在一个平面上,与现有的钢管脚手架的搭接方式相比,节省了空间;由于铰座上所形成的十字形的圆筒形凹槽均为铰座上形成的整体结构,因此使得立杆、水平杆和斜撑杆的连接方式转化为了刚性连接,由此提高了钢管是脚手架架体的整体刚度。

进一步,底座与下扣合盖所形成的十字形的四方通透的圆筒形凹槽分为两个十字形的四方通透的半圆筒形凹槽,两个十字形的四方通透的半圆筒形凹槽分别设置于底座和下扣合盖上;所述转动体与上扣合盖所形成的圆筒形凹槽也分为两个半圆筒形凹槽,两个半圆筒形凹槽分别设置于转动体和上扣合盖上。将圆筒形凹槽拆分为半圆筒形凹槽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立杆、水平杆或者是斜撑杆的安装和拆卸。因为通过上述拆分,就可以直接将立杆、水平杆或者斜撑杆直接卡入铰座内并通过螺栓进行紧固。

进一步,铰座用于脚手架临边处时,铰座的转动体与上扣合盖形成一个不通透的圆筒形凹槽;铰座用于脚手架非临边处时,铰座的转动体与上扣合盖形成至少两个圆筒形凹槽。上述设置的目的在于用于临边处的铰座可以进一步防止斜撑杆沿其轴向滑动;而用于非临边处的铰座则可以同时连接多根斜撑杆以提高架体的整体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架体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边铰座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边铰座立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心铰座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立杆1、水平杆2、斜撑杆3、铰座4、边铰座41、中心铰座42、上扣合盖401、转动体402、底座403、下扣合盖404、圆筒形凹槽405。

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结构,包括立杆1、水平杆2以及斜撑杆3,立杆1与水平杆2交叉后形成十字形节点,十字形节点处设置有用以固定立杆1和水平杆2的铰座4。本实施例中,铰座4包括座体、下扣合盖404和上扣合盖401,座体包括转动体402和底座403,转动体402的下部形成有十字形的半圆筒形凹槽405,下扣合盖404上也形成有与底座403的下部相配合的十字形的半圆筒形凹槽405、且下扣合盖404与底座403的下部贴合后形成十字形的通透的圆筒形凹槽405,下扣合盖404的两侧沿半圆筒形凹槽405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螺栓孔,底座403的下部与下扣合盖404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转动体402与底座403转动连接,转动体402的上部也形成有半圆筒形凹槽405,上扣合盖401上也形成有与转动体402的上部相配合的半圆筒形凹槽405、且上扣合盖401与底座403的下部贴合后形成圆筒形凹槽405,转动体402的上部与上扣合盖401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使用时,将立杆1和水平杆2交叉呈十字形、并同时将立杆1和水平杆2插入到底座403与下扣合盖404所形成的圆筒形凹槽405内,然后通过螺栓将下扣合盖404锁紧至底座403的下部,立杆1和水平杆2通过铰座4连接后同时位于一个平面上。完成立杆1和水平杆2的搭接后,在上下交错的铰座4之间设置斜撑杆3。斜撑杆3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斜向相对的两个铰座4的转动体402与上扣合盖401所形成的圆筒形凹槽405圆筒形凹槽405内、并同时通过螺栓将斜撑杆3锁紧在铰座4上。由立杆1、水平杆2和斜撑杆3通过铰座4连接后形成脚手架的架体结构。

本优化的实施例中,铰座4分为边铰座41和中心铰座42:边铰座41即为转动体402与上扣合盖401形成一个不通透的圆筒形凹槽405;中心铰座42即为转动体402与上扣合盖401形成至少两个圆筒形凹槽405。边铰座41主要用于脚手架的临边处,因为在此处的边铰座41主要供一根支撑杆的一端插入,而不通透的圆筒形凹槽405还可以斜撑杆3沿其周向滑动;而中心铰座42上一般需要布置多根斜撑杆3,因此中心铰座42上设置的缘星童凹槽为至少两个,而中心铰座42上设置的圆筒形凹槽405可通透也可不通透。当然,转动体402与上扣合盖401所形成的圆筒形凹槽405的个数取决于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其圆筒形凹槽405的个数根据斜撑杆3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设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