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定位移动竿晾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84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定位移动竿晾衣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衣竿可平行移位的晾衣架,尤其是每根晾衣竿均可固定在最佳挂取衣被位置的可定位移动竿晾衣架。
目前,公知的晾衣竿与墙面平行的晾衣架,远竿距墙面太远以致双手难以触及,晾晒衣被极不方便,而且晾衣竿之间距离太小,影响光照和空气流通,降低了晾晒衣被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定位移动竿晾衣架,它不仅能使三根晾衣竿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远竿不受双手长度的限制可远距墙面,确保空气流动畅通,衣被受到充足的光照,而且能有三种状态,而使每一种状态下均有其中一根晾衣竿可固定在最佳挂取衣被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左右对称的二个三角形支架顶部轨道面上设置三根可平行移位的晾衣竿。相邻两根晾衣竿之间装有联杆连接,而且两根联杆的两端孔距有所不同,联杆位于支架顶部轨道面内两侧。支架轨道面中间设有定位装置,内挡及中挡采用园弧凹槽,外端采用限位柱。根据三根晾衣竿分别放入支架顶部轨道面中二个园弧凹槽的不同位置,共计有三种状态,而使每一种状态下均有其中一根晾衣竿可固定在最佳挂取衣被位置,其中一种状态兼作正常晾晒状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挡晾竿挂取位置兼正常晾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挡晾竿挂取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挡晾竿挂取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中 1.内挡晾衣竿 2.中挡晾衣竿 3.外挡晾衣竿4.内挡联杆5.外挡联杆 6.三角形支架 6a.内挡园弧凹槽6b.中挡园弧凹槽6c.外端限位柱在图中,三角形支架(6)顶部轨道面的外端略高于内端,在最佳挂取衣被位置设置中挡园弧凹槽(6b),在近墙面处设置内挡园弧凹槽(6a),凹槽园弧的内径略大于晾衣竿的外径,并在支架顶部轨道面最外端设置外端限位柱(6c)。相邻两根晾衣竿之间装有联杆连接,联杆位于支架顶部轨道面内两侧,联杆两端有二个内径略大于晾衣竿外径的园孔,使得晾衣竿之间保持固定的竿距。内挡联杆(4)两端孔距大于外挡联杆(5)两端孔距约5公分左右,外挡联杆(5)两端孔距大于内挡园弧凹槽(6a)与中挡园弧凹槽(6b)之间的距离约3公分左右,确保每一种状态下均只有一根晾竿落入园弧凹槽内。

图1,本实用新型外于正常晾晒状态,外挡晾衣竿(3)不受双手长度的限制可远距墙面,不受双手长度的限制,三根晾衣竿之间保持足够大的距离,确保空气流动畅通,被晒衣被受到充足的光照。当需收取衣被时,先将处于中挡园弧凹槽(6b)的内挡晾衣竿(1)上的衣被收取完毕后,然后将内挡晾衣竿(1)略向上提后,向内拉至内挡园弧凹槽(6a)内,如图2所示。
在图2中,中挡晾衣竿(2)处于中挡园弧凹槽(6b)略偏外处,可方便地收取此竿上的衣被,收取完毕后将内挡晾衣竿(1)上提并向内拉,使中挡晾衣竿(2)越过中挡园弧凹槽(6b)并继续移进入内挡园弧凹槽(6a)内,接着将内挡晾衣竿(1)翻转搁置于外挡晾衣竿(3)上,如图3所示。
在图3中,外挡晾衣竿(3)处于中挡园弧凹槽(6b)略偏外处,可方便地收取此竿上的衣被。至此,所有衣被全部收取完毕。
挂晒衣被原理同上,仅方向及顺序相反。先将衣被挂晒在外挡晾衣竿(3)上,如图3所示;第二步将衣被挂晒在中挡晾衣竿(2)上,如图2所示;最后将衣被挂晒在内挡晾衣竿(1)上,如
图1所示。
权利要求一种可定位移动竿晾衣架,它包括左右对称的二个三角形支架,支架顶部轨道面上三根可平行移位时晾衣竿等,其特征是相邻两根晾衣竿之间装有联杆连接,而且前后两根联杆的两端孔距离略有不同,联杆位于支架顶部轨道面的两侧;支架顶部轨道面中间设有定位装置,内档及中档采用定位凹槽,外档采用限位柱。
专利摘要可定位移动竿晾衣架,它包括左右对称的二个三角形支架,支架顶部轨道面上三根可平行移位的晾衣竿,相邻两侧晾衣竿之间装有联杆连接,而且两根联杆的两端孔距有所不同,联杆位于支架顶部轨道面内两侧。支架轨道面中间设有定位装置,内挡及中挡采用圆弧凹槽,外端有采用限位柱。根据三晾衣竿分别放入支架顶部轨道面中二个圆弧凹槽的不同位置,共计有三种状态,而使每一种状态下均有其中一根晾衣竿可固定在最佳挂衣取被位置,其中有一种状态兼作正常晾晒状态。
文档编号D06F57/12GK2512802SQ01245909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4日
发明者吴宝富 申请人:吴宝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