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79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箱、袋类等产品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
检视该以纺织品制作的沿革,早期是以单一纺织布直接裁缝加工制成,惟,该单一层面的纺织布并不具有防水的效果,因此其市场接受度不高;而为改善前述缺点,业者遂于纺织布的背面涂布一层背胶后再加工,由该背胶的设置以达到防水、固定纺织品组织、补强、调整手感及具有良好触摸感的功效,惟,传统上的背胶原料多为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但由于聚氯乙烯(PVC)在燃烧后会产生戴奥辛(Dioxin)等有毒气体,危害环境及人体甚钜,且聚氯乙烯(PVC)于背胶加工过程中的添加物含重金属成分亦将危害环境,因此,聚氯乙烯(PVC)逐渐被禁止使用,再者,聚氯乙烯(PVC)原料偏重,其比重约1.3,较不符合箱、袋类产品轻量化的诉求。
另有以聚乙烯(Polyethylenc,P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c-Vinyl-Acetatc Coploymer,EVA)或二者依各种比例的混炼作为背胶材料,惟,其等具塑胶性质,因此难脱硬度及刚性上的缺点,使得背胶处理后的纺织品的柔软度及回复性较差,更于受到折压之后容易有折痕产生,对此,上述原料鲜少被应用于箱、袋类产品的纺织品制作使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以苯乙烯是嵌段共聚物(SBC)做为背胶原料,取代高污染的聚氯乙烯(PVC)原料。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具有极佳的柔软度及回复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符合箱、袋类产品轻量化的诉求。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调整手感及良好的触摸感。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涂布于背胶层外部的保护层是可掺和不同的色料以获得所需的表层颜色。
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一种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包含有一纺织布,具有一正面与一背面;一背胶层,是以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Styrenic Block Copolymer,SBC)为主要原料涂布于该纺织布上而形成具有一贴合面与一背胶面的胶面,其中该贴合面是与纺织布背面贴设;一保护层,以聚胺酯(Urethane Polymer,PU)是为表面处理剂涂布于该背胶层上而形成具有一内接面与一表面的薄膜,其中该内接面是与背胶层的背胶面贴合;由此,当该纺织品应用于箱、袋类产品制作时,该纺织布正面是呈裸露于外部,而该保护层的表面朝产品内部设置。
其中还具有一接著层,该接著层是介于该纺织布与该背胶层之间。
其中该接著层由苯乙烯是嵌段共聚物(SBC)、增粘剂、添加剂、加工油或是丁酮等依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其中该纺织布主要是以尼隆(Nylon)或是特多隆(Polyester)为材料。
其中形成该背胶层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SBC)是选自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ock Cpoplymer,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ylc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Isopr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SI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ropyl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SEPS)原料择一或依比例掺混而制作。
其中该聚胺酯(Urethane Polymer,PU)是表面处理剂还可与色料一起调和。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以制作纺织品的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以共挤压淋膜方式做为背胶、接著处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工程序的最终表面处理步骤示意图。
图5的(A)、(B)是为本实用新型以挤压淋膜方式做为背胶及接著处理的示意图。
图6的(A)、(B)是为本实用新型以压延背胶及接著处理的示意图。
该接著层20是可依不同的加工方式(容后再述)而以若干配方依一定比例调和制成,上述配方如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SBC)、增粘剂、添加剂、加工油或是丁酮等;至此,以上述配方混合做为接著剂而均匀地涂布于该纺织布10上以形成具有一第一面21与一第二面22的薄膜,而该第一面21并与该纺织布10背面12粘合。
该背胶层30的胶层原料是由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Styrenc BlockCopolymer,SBC)、加工油、塑胶及添加剂依一定比例调和制成,又该SBC种类有四,分别如下(1)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cnc-Butadiene-StyreneBlock Copolymer,SBS);(2)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cnc-Ethylene-Butylene-Styrecn Block Copolymer,SEBS);(3)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erne-Isoprene-StyrencBlock Copolymer,SIS);(4)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Ethylene-Propylenc-Styrcne Block-Copolymer,SEPS)。
上述SBC原料是可择一或依比例掺混而与上述其他原料调和制作成胶层原料,该胶层原料并可经由不同的加工方式(容后再述)而于涂布在该接著层20上以形成具有一贴合面31与一背胶面32的胶面,其中该贴合面31是与该接著层20的第二面22粘合。
该保护层40主要以聚胺酯(Urethane Polymer,PU)是为表面处理剂涂布于该背胶层30上而形成有一内接面41与一表面42的薄膜,其中该内接面41是与背胶层30的背胶面32贴合;上述PU表面处理剂成份包含有聚胺基甲酸酯(PU Resin)、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 Formamidc,DMF)、丁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苯(Toluene,TOL)、二氧化硅(Silica)与硅利康(Silicone Oil)等,又,其更可视需求而与色料(Pigment)一起调和以获得具有颜色胶面的保护层。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1结构说明,而当该纺织品1应用于箱、袋类产品制作时,其纺织布10正面11是呈裸露于外部,而其保护层40的表面42以朝产品内部设置。
接着,再将上述结构的纺织品1优点整理如下(1)该纺织品1以SBC原料做为背胶处理的主要成分,其改善传统以PVC原料做为背胶而于燃烧时会产生戴奥辛(Dioxin)等有毒气体污染的问题。
(2)该SBC原料于背胶加工过程中为改变物性而添入的添加剂不含重金属成分,以便不致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其物性容易调整,便利加工。
(3)以SBC原料制成的背胶层具有极佳的柔软度与回复性,改善一般具塑胶性质的背胶材料(如PE、EVA)制得的背胶层于受到折压后容易有折痕产生的缺点。
(4)SBC原料比重约0.9,比PVC比重1.3为轻,因此其符合制成品轻量化的诉求。
(5)以SBC原料制成的背胶层具有防水、固定纺织品组织及补强的功效。
(6)该PU保护层可预防SBC背胶成品于运输中或使用上因温度上升而产生粘著现象,使得胶面干爽以便方便针车加工,且其表面具有极佳的触摸感,并可减少刮痕。
(7)该PU保护层可视需求而与色料调和以获得具有颜色胶面的保护层,可降低染色成本,反之,若要求透明胶面则不需添加该色料。
而用以制作获得该纺织品1的加工方式的步骤依序概可归纳为材料准备、背胶处理、接著成型、表面处理、最后为成品卷取,如图2的流程所示以下兹可制作获得该纺织品1的加工方式分别叙述如下请参阅图3所示的一种共挤压淋膜背胶、接著处理加工,其以一定比例的SBC(100PHR)、加工油(0-120PHR)、塑胶(0-100PHR)及添加剂(0-20PHR)混合成SBC胶层原料101,及以一定比例的SBC(100PHR)、加工油(0-25PHR)、增粘剂(0-120PHR)及添加剂(0-20PHR)混合成接著剂原料102,该SBC胶层原料101与接著原料102并于一淋膜机入料后以不同的温度加热及不同的螺杆为熔融、剪切、混炼后再各别输送至具有二流道的T型模103中,前者温度设定在80-200℃之间,尤以170-180℃之间为佳,以获得熔融指数在5-18g/10min内,以便具有较好的濡湿效果以提升接著度,后者温度设定在80-200℃之间,而以180-200℃之间为佳。
又,该SBC胶层原料101与接著剂原料102于距离T型模103出口约3mm至5mm处汇集,使得该二原料于汇集处熔接并挤压出成一SBC背胶薄膜104,该薄膜104厚度约在0.05mm-0.6mm之间,其均匀地涂布于由前段辊轮组105(包括有预热轮)输送过来且经预热的纺织布106背面,而当薄膜104与纺织布106于压合轮组107(包括有硅胶轮107a、压合轮107b)处压合后仍继续地往前输送,并再次经过后辊轮组108冷却而成型;前述以辊轮为预热或冷却,是于特定位置的辊轮处以增设加热装置或贯通冷冻水而达到目的,惟此一技术非本重点因此不赘述。
接着,如图4所示的表面处理,其将具有SBC背胶的纺织半成品穿设于一导轮401与一滚轮402之间,并由该二轮体的带动而往前导送,其中,该滚轮402底部是浸泡于一以聚胺酯(Urethane Polymer,PU)是为表面处理剂403的溶液中,其沾附该PU表面处理剂403并于滚动时将之涂布于纺织布106上的SBC背胶薄膜104外部,该PU表面处理剂403部分的溶剂将会均匀轻微侵蚀该SBC背胶薄膜104,以增加PU与SBC的接触面积及附著力,而该已涂布有PU表面处理剂403的纺织布106再穿过一烤箱404,由加热以对PU表面而处理剂403中所含的溶剂予以挥发去除,而保留PU部分的固成分附著于SBC背胶薄膜104外部以形成PU保护层,其各层结构如前所述,于此不再赘述;最后,以一卷收轮405卷取该已完成所有加工步骤的纺织品,该纺织品并可应用于箱、袋类产品加工制作使用。
上述PU表面处理剂403的成分是包含有聚胺基甲酸酯(PU Resin5-15PHR)、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 Formamide,DMF20-40PHR)、丁酮(Mcthyl Ethyl Ketone,MEK20-40PHR)、甲苯(Tolucne,TOL20-40PHR)、二氧化硅(Silica0-5PHR)及硅利康(Silieonc Oil0-3PHR);而前述可被挥发的溶剂成分包括有二甲基甲醯胺(DMF)、丁酮(MEK)及甲苯(TOL),其余的固成分则有聚胺甲酸酯(PU Resin)、二氧化硅(Silica)及硅利康(Silieonc Oil),另外,该PU表面处理剂403更可添加色料(Pigment)以做为改变胶面颜色,其含量有0-15PHR之间。
请再参阅图5所示的一种挤压淋膜背胶、接著处理加工方式,如图5(A)所示,是先将纺织布201欲背胶处理的一面经至少一滚轮202沾附接著剂203而涂布,且滚轮202经一刮刀202a而将过多的接著剂203挡下,而该接著剂203是由一定比例的SBC(100PHR)、增粘剂(0-120PHR)、添加剂(0-20PHR)及丁酮(100-500PHR)混合而成,其并经烤箱204加热使溶剂挥发再卷取备用。
之后,如图5(B)所示,是将一定比例的SBC(100PHR)、加工油(0-120PHR)、塑胶(0-100PHR)及添加剂(0-20PHR)混合而成的SBC胶层原料205于一淋膜机内经170-180℃的温度加热以使其溶融指数在5-18g/10min内,同时利用螺杆进行熔融、剪切及混练后自一T型模206出口挤压出SBC背胶薄膜207,该薄膜207并均匀地涂布于由前段辊轮组208输送过来且经预热的纺织布201具接著剂203的一面,当薄膜207与纺织布201经压合后再由后段辊轮组209为冷却成型;至此,即可获得具有SBC背胶的纺织半成品,尔后的表面处理,即PU胶面加工同前所述,见于图4,于此不再赘述。
又请参阅图6(A)的一种压延背胶处理,是先将纺织布301欲背胶处理的一面经至少一滚轮302沾附接著剂303而为涂布,且滚轮302经一刮刀302a而将过多的接著剂303挡下,而该接著剂303是由一定比例的SBC(100PHR)、增粘剂(0-120PHR)、添加剂(0-20PHR)及丁酮(100-500PHR)混合而成,其并经烤箱304加热使溶剂挥发再卷取备用。
接着,将一定比例的SBC(100PHR)、加工油(0-120PHR)、塑胶(0-100PHR)及添加剂(0-20PHR)混合而成的SBC胶层原料305经由螺杆搅动成熔融状态后(其溶融指数大于3g/10min即可),再经过温度控制在90-160℃之间且辊轮相对间隙依序递减的加温辊轮组306而压延成一SBC背胶薄膜307,如图6(B)所示,尔后,该SBC背胶薄膜307再于压合轮组308处与该已涂布有接著剂303且经预热的纺织布301压合,之后,其并经一冷却辊轮组309而冷却定型,至此,即可获得具有SBC背胶的纺织半成品,尔后的表面处理加工同前所述,见于图4,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同类产品中实具有新颖与进步性而符合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纺织布,具有一正面与一背面;一背胶层,是以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为主要原料涂布于该纺织布上而形成具有一贴合面与一背胶面的胶面,其中该贴合面是与纺织布背面贴设;一保护层,以聚胺酯是为表面处理剂涂布于该背胶层上而形成具有一内接面与一表面的薄膜,其中该内接面是与背胶层的背胶面贴合。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具有一接著层,该接著层是介于该纺织布与该背胶层之间。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著层由苯乙烯是嵌段共聚物、增粘剂、添加剂、加工油或是丁酮等依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纺织布主要是以尼隆或是特多隆为材料。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该背胶层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是选自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原料择一或依比例掺混而制作。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聚胺酯是表面处理剂还可与色料一起调和。
专利摘要一种箱、袋类产品应用的纺织品结构,依序由一纺织布、一接著层、一背胶层与一保护层所组成,其中该背胶层以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SBC)为主要原料制成,以便不具有如PVC原料易危害环境的缺点,且其比重较轻而符合产品轻量化的诉求,而该保护层以聚胺酯系(PU)为表面处理剂制成,具有保护背胶层的效用,由此,当该纺织品应用于箱、袋类产品制作时,该纺织布正面呈裸露于外部,而该保护层的表面朝产品内部设置。
文档编号D06N3/00GK2495462SQ0126424
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8日
发明者林俊伟 申请人:毅宸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