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染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32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染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染设备,特别是一种复合式染布机。
如图9所示,早期的染布机大体上系由带布轮1R1带动布匹1C1在预定的通道中循环行进,并经由染布缸筒1H1内的染液通过,以进行染布程序。因其只藉由单一带布轮1R1带动布匹1C1实现行进动作,而该带布轮1R1与布匹1C1间的接触充其量最大只在90°范围内,加上布匹1C1经过染液后除重量增加外,更会降低其表面摩擦力,致使在带布轮1R1与布匹1C1间产生滑动现象(Slip),此为明显的缺失。为此专利号为9211155(公开号为2681615)及9112018(公开号为2681616)的法国专利揭露如


图10所示的染布机,其主要系藉由两带布轮2R2、2R20分别位于顶面两端以同时带动布匹2C2行进。此种染布机的两带布轮2R2、2R20虽看似较如图9所示的单一带布轮1R1为优,但其实带动布匹2C2上升的主要动作系由位于左边的带布轮2R2担任,故带布轮2R2与布匹2C2间的接触角度未变时,亦常有滑动现象(Slip)存在于其间,此仍因其带动布匹2C2上升的切线力矩(Tang Entail Torque)不足之故。故纵然改变为两个带布轮2R2、2R20结构,实际上亦有改进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供两种以上布料染色、占用厂房少、经济效益高的复合式染布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的染布缸筒、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的C形导布管组及染料供输结构;C形导布管组对应设置有上染布行程机构及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下方的下染布行程机构;C形导布管组两端伸出染布缸筒上方并对应设置前、后罩。
其中上染布行程机构包括分别位于前、后端并固定枢设于C形导布管组前、后罩上的第一、二带布轮、位于第一带布轮下方的第三带布轮、设置于第一带布轮后方液态喷嘴结构、衔接于第一、二带布轮之间的衔接结构、设置于第三带布轮下方的导布结构及设置于第二带布轮下方与C形导布管组后端相对应的摆动结构;第三带布轮系呈可在某一适当范围内前、后调整移动定位状设置;导布结构系以转动轴设方式固定在第三带布轮下方,其构成呈中空矩开口状限制区隔欲染布匹的导布口及延设转柄;摆动结构系设在第二带布轮下方,并面向C形导布管组后端开口,其具有向布匹进行喷洒染液的喷水孔。
下染布行程机构包括与上染布行程机构共用的导布结构、第一带布轮,并包括独立设置于衔接结构由第一带布轮导入布匹的端口处的液态喷嘴结构、衔接于第一带布轮及摆动结构之间的衔接结构及摆动结构;摆动结构具有向布匹进行喷洒染液的喷水孔。
上、下染布行程机构液态喷嘴结构液态管路的喷嘴孔方向系为形成辅助布匹前进的斜向朝后方向;上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喷水孔方向系为形成辅助带动布匹下移的斜向朝下方向;下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喷水孔方向系为形成辅助带动布匹后移的斜向朝后方向。
上、下染布行程机构的衔接结构包括供布匹通过的衔接管及可导正限制布匹通过进而使其具有平整效果的导布框架,导布框架具有可限制布匹宽度及高度的导布框口。
上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的下方系轴设可被控制前、后摆动的摆件;下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的后方系轴设可被控制上、下摆动的摆件及相对摆件的导引壁。
染料供输结构包括供暂存由染布筒内流出的染液的循环暂存筒、原料供应结构及具有液压泵的循环输出结构;原料供应结构包括原料筒及可将原料筒内染液输出的液压泵;于液压泵输出端分别设有回流入原料筒内的回流管及与循环输出结构液压泵进水端管路相通的衔接管,且在回流管及衔接管的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循环输出结构的液压泵同时与循环暂存筒的出水口端相通;循环输出结构液压泵出水端依序经过滤器、加热器与上、下染布行程机构的液态喷嘴结构及摆动结构的喷水孔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的染布缸筒、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的C形导布管组及染料供输结构;C形导布管组对应设置有上染布行程机构及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下方的下染布行程机构;C形导布管组两端伸出染布缸筒上方并对应设置前、后罩。使用时,可在共用一组C形导布管组的情况下,分别以上、下染布行程机构对两种不同质地的布匹进行染整作业,可确实符合各不同布料,并使带动布匹确实有效,避免发生染整不佳、色牢固度差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可依布质不同达到染程短、效益高、成本低的优点,对于提高纺织工业染布机的竞争产能有极大的功效增进。不仅可供两种以上布料染色、占用厂房少,而且经济效益高,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行上染布过程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行下染布过程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部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为图2中C部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为图2中D部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2中E部局部放大图。
图9、为习知的单一带布轮染布机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10、为习知的两个带布轮染布机结构示意剖视图。
染布缸筒1系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
C形导布管组2系依染布缸筒1的容积大小而装设,装设时,其前、后两端伸出于染布缸筒1的上方,并以对应的前、后罩21、22罩设。
C形导布管组2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20,以使位于染布缸筒1内的染液达到均匀分散效果。

图1、图2所示,上染布行程机构3系对应于C形导布管组2设置,其包括分别位于前、后端并固定枢设于C形导布管组2前、后罩21、22上的第一、二带布轮31、32、位于第一带布轮31下方的第三带布轮3A、依序设置于第一带布轮31后方液态喷嘴结构33、衔接结构34、设置于第三带布轮3A下方的导布结构35及设置于第二带布轮32下方与C形导布管组2后端相对应的摆动结构36。
第三带布轮3A系呈可在某一适当范围内前、后调整移动定位状设置。
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第三带布轮3A系被调整至后死点而定位转动的状态,此时,第一、三带布轮31、3A间可因卷绕布匹10A而共同将布匹10A夹持住,使第一带布轮31与布匹10A间的接触角度达180°左右,故第一带布轮31对布匹10A的带动行进作用能确实有效,不会产生滑动现象。
如图3所示,假想线表示第三带布轮3A系被调整至前死点而定位转动的状态。
如图2、图4所示,液态喷嘴结构33其液态管路的喷嘴孔方向系如箭头所示斜向朝后方向对为可被拉伸材质的布匹10A,如针织布的布匹喷洒,由于喷孔的斜向朝后喷射方向相对于布匹10A系作为可辅助布匹10A前进的动力,因此,当启动液态喷嘴结构33时,布匹10A除了被第一、二、三带布轮31、32、3A带动前进外,亦可被液态喷嘴结构33所喷出的为染液的液体产生的辅助推动而行进的效果。
如图2、图5所示,衔接结构34系提供衔接通过第一、二带布轮31、32之间的布匹10A,其包括供布匹10A通过的衔接管341及可导正限制布匹10A通过进而使其具有平整效果的导布框架342。导布框架342具有可限制布匹10A宽度及高度的导布框口3420,使经过的布匹10A可产生平整效果,避免发生纠结现象。
如图2、图6所示,导布结构35系以转动轴设方式固定在第三带布轮3A下方,其构成呈中空矩开口状限制区隔欲染布匹10A的导布口350,使经过导布口350的欲染布匹10A具有良好的平整性,为了防止尚未经过导布口350的布匹10A发生纠结在一起的缺失,于导布结构35外侧延设转柄351,使得一旦发生布匹10A纠结现象时,可利用转动转柄351将布匹10A先行卷绕在导布结构35上,直到将纠结的布匹10A拉开之际时,再将转柄351反转放松,布匹10A即可受导布结构35上方的机构带动,顺利进行染布制程。
如图2、图7所示,摆动结构36系设在第二带布轮32下方,并面向C形导布管组2后端开口,其具有向布匹10A进行斜向喷洒染液的喷水孔361,喷水孔361因以斜向朝下对应布匹10A设置,故具有辅助带动布匹10A下移的力量。在摆动结构36的下方系轴设可被控制前、后摆动的摆件362,布匹10A藉由摆件362进行前、后摆动位移,令布匹10A可在C形导布管组2内产生规律性堆叠均染效果。
如图3所示,下染布行程机构4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3下方并与其共用C形导布管组2。它包括与上染布行程机构3共用的导布结构35、第一带布轮31,并包括独立的液态喷嘴结构41、衔接结构40及摆动结构43。
如图2、图4所示,液态喷嘴结构41设置于衔接结构40由第一带布轮31导入布匹10B的端口处邻近并面向布匹10B。液态喷嘴结构41的喷水孔方向系如箭头所示可导引布匹10B前进位移的斜方向。
如图3、图8所示,衔接结构40系提供仅由第一带布轮31带动行进并为不易被拉伸材质的布匹10B,如平织布的布匹通过,第三带布轮3A则调整移位至前死点而停止对布匹10B的夹持作用,故布匹10B仅由第一带布轮31带动行进。衔接结构40包括供布匹10B通过的衔接管401及可导正限制布匹10B通过进使其具有平整效果的导布框架42。导布框架42具有可限制布匹10B宽度及高度的导布框口420,使经过的布匹10B可产生平整效果,避免发生纠结现象,相向导布框口420处设有导引壁44。
摆动结构43系设置于导布框架42导布框口420与导引壁44之间,其具有向布匹10B进行斜向喷洒染液的喷水孔430,喷水孔430以斜向朝后对应布匹10B设置,故具有辅助带动布匹10B后移的力量。在摆动结构43的后方系轴设可被控制上、下摆动的摆件431,布匹10B藉由摆件431进行上、下摆动位移,令布匹10B撞及导引壁44而下降,以达到规律性进入C形导布管组2内堆叠,以使布匹10B达到均染效果。
如图2所示,染料供输结构5包括循环暂存筒50、原料供应结构51及具有液压泵520的循环输出结构52。
循环暂存筒50系供暂存由染布筒1内流出的染液。
原料供应结构51包括原料筒510及可将原料筒1内染液输出的液压泵511。于液压泵511输出端分别设有回流入原料筒510内的回流管5111及与循环输出结构52液压泵520进水端管路相通的衔接管5112,且在回流管5111及衔接管5112的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5113、5114,以可选择原料循环或供输使用。
循环输出结构52的液压泵520进水端除与衔接管5112相通外,同时与循环暂存筒50的出水口端相通,因此,循环输出结构52所使用的染液除了可利用循环暂存筒50内的染液使用外,亦可选择再加入原料筒510内的染液,使其具有循环再利用及补充染液的使用功能。
循环输出结构52液压泵520出水端依序经过滤器521、加热器522后,再将染液分别供应给上、下染布行程机构3、4的液态喷嘴结构33、41及摆动结构36、43的喷水孔361、431向相应的布匹10A、10B喷洒,以使其具有循环效果。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染布制程可供选择,以分别适用于不同质料的布匹。
若布匹10A的质料属于较柔嫩或具弹性的针织布料时,染布的制程则不易太快,可将第一、二、三带布轮31、32、3A转速调慢,以免破坏布匹10A上的纤维成份,从而,如图2所示,选择上染布行程机构3,并将第三带布轮3A调整至后死点定位转动状态;在染布制程中,布匹10A系藉由第一、三带布轮31、3A共同夹持而带动,使布匹10A与第一带布轮31之间的接触角度为180°;然后,经过液态喷嘴结构33对布匹10A进行染液喷洒;再进入衔接结构34,并藉由导布框架342将布匹10A导正,以使其具平整性;最后,布匹10A经过第二带布轮32的带动引导并经摆动结构36喷洒前进,使布匹10A以前、后摇摆方式进入C形导布管组2内堆叠前进,以受到染布缸筒1内染液均染。在上述的染布制程中,染布缸筒1内的染液皆藉由过滤器521重复过滤染液以循环使用,因此,具良好的均染性。
若布匹10B的质料属于不易拉伸的一般平织布料时,则选择如图3所示的下染布行程机构4的另一染布制程,在染布制程步骤中,系先将上染布行程机构3的第二、三带布轮32、3A关掉,并将第三带布轮3A调整至前死点定位;而将第一带布轮31的转速调快,因此,当进行在染布制程中,布匹10B会同样先经过液态喷嘴结构41对布匹10B进行染液喷洒;然后再藉由第一带布轮31将布匹10B导引进入衔接结构40,并藉由导布框架42将布匹10B导正,以使其具平整性;最后,布匹10B经摆动结构43的喷洒前进及使布匹10B以上、下摇摆方式并撞及导引壁44后下降的作用进入C形导布管组2内,使布匹10B同样在C形导布管组2内产生堆叠均染的效果。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在共用一组C形导布管组2的情况下,从而设计出供两种不同布匹染整之用,对于改善习知单一种染布机功能的缺失已具有显著的功效进步性,尤其,如图2、图4所示,在以上染布行程机构3进行染布制程时,因布匹10A系经过第一带布轮31及调整至后死点定位转动状态的第三带布轮3A的共同夹持而带动,使布匹10A与第一带布轮31之间的接触角度为180°左右,明显大于习知的布匹与第一带布轮之间的为90°的接触角度,因此,其带动布匹10A行进的切线力矩明显增加许多,对于带动布匹10A行进的动作明显确实,从而避免产生滑动现象。而如图3所示,在以下染布行程机构4进行染布制程时,因第一带布轮31的位置明显高于下染布行程机构4衔接结构40的入口端,且布匹10B系由下往上经过第一带布轮31的带动再向下进入衔接结构40内,故第一带布轮31与布匹10B之间的接触角度亦接近180°,带动布匹10B行进的切线力矩明显增加许多,对于带动布匹10B行进的动作明显确实,故亦能避免产生滑动现象。即本实用新型可分别以上、下染布行程机构3、4进行适用于不同布料印染的两种不同的染布制程,可确实符合各不同布料,并使带动布匹确实有效,避免发生染整不佳、色牢固度差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可依布质不同达到染程短、效益高、成本低的优点,对于提高纺织工业染布机的竞争产能有极大的功效增进。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式染布机,它包括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的染布缸筒、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的C形导布管组及染料供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导布管组对应设置有上染布行程机构及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下方的下染布行程机构;C形导布管组两端伸出染布缸筒上方并对应设置前、后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染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染布行程机构包括分别位于前、后端并固定枢设于C形导布管组前、后罩上的第一、二带布轮、位于第一带布轮下方的第三带布轮、设置于第一带布轮后方液态喷嘴结构、衔接于第一、二带布轮之间的衔接结构、设置于第三带布轮下方的导布结构及设置于第二带布轮下方与C形导布管组后端相对应的摆动结构;第三带布轮系呈可在某一适当范围内前、后调整移动定位状设置;导布结构系以转动轴设方式固定在第三带布轮下方,其构成呈中空矩开口状限制区隔欲染布匹的导布口及延设转柄;摆动结构系设在第二带布轮下方,并面向C形导布管组后端开口,其具有向布匹进行喷洒染液的喷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染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染布行程机构包括与上染布行程机构共用的导布结构、第一带布轮,并包括独立设置于衔接结构由第一带布轮导入布匹的端口处的液态喷嘴结构、衔接于第一带布轮及摆动结构之间的衔接结构及摆动结构;摆动结构具有向布匹进行喷洒染液的喷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式染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染布行程机构液态喷嘴结构液态管路的喷嘴孔方向系为形成辅助布匹前进的斜向朝后方向;上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喷水孔方向系为形成辅助带动布匹下移的斜向朝下方向;下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喷水孔方向系为形成辅助带动布匹后移的斜向朝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式染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染布行程机构的衔接结构包括供布匹通过的衔接管及可导正限制布匹通过进而使其具有平整效果的导布框架,导布框架具有可限制布匹宽度及高度的导布框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式染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的下方系轴设可被控制前、后摆动的摆件;下染布行程机构摆动结构的后方系轴设可被控制上、下摆动的摆件及相对摆件的导引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染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料供输结构包括供暂存由染布筒内流出的染液的循环暂存筒、原料供应结构及具有液压泵的循环输出结构;原料供应结构包括原料筒及可将原料筒内染液输出的液压泵;于液压泵输出端分别设有回流入原料筒内的回流管及与循环输出结构液压泵进水端管路相通的衔接管,且在回流管及衔接管的管路上分别设有控制阀;循环输出结构的液压泵同时与循环暂存筒的出水口端相通;循环输出结构液压泵出水端依序经过滤器、加热器与上、下染布行程机构的液态喷嘴结构及摆动结构的喷水孔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式染布机。可供两种以上布料染色、包括为卧式扁长圆筒状缸筒的染布缸筒、下方部位系布设网孔的C形导布管组及染料供输结构;C形导布管组对应设置有上染布行程机构及位于上染布行程机构下方的下染布行程机构;C形导布管组两端伸出染布缸筒上方并对应设置前、后罩。
文档编号D06B3/00GK2546473SQ0220797
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5日
发明者亚伦 申请人:亚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