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锡林针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075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锡林针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针布。具体说是用于梳理大豆蛋白纤维的锡林针布。
背景技术
2000年,我国开发成功了大豆蛋白纤维,为人类的衣着又提供了一种优质的天然纺织材料。为适应大豆纤维的大批量生产,就必需研制并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对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梳理和转移的锡林针布。
目前,纺织行业所用的梳棉机锡林针布,如瑞士格拉夫公司生产的R-2815型锡林针布,其前角较小仅为15°,齿深较深达0.8mm。这种锡林针布,只能用于梳理纯棉纤维或普通化学纤维,对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梳理和转移就会发生缠绕难点。因此,适用范围不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锡林针布。这种针布,适用于对大豆蛋白纤维等难转移纤维的梳理和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由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锡林针布,由基部和处于基部之上的针齿构成,其中的针齿呈等间距布置;其结构特点是针齿的齿底与齿尖间呈圆弧过渡,齿底角采用14~16°的负角;其齿前角α为18~22°,工作角δ为68~72°,齿尖角β为20~30°,齿深h1为0.45~0.6mm。
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锡林针布的针齿前角较大(18~22°),且针面集合形状采用超浅齿深(0.45~0.6mm),再加齿底角为14~16°的负角与圆弧连结,既有效保证了大豆蛋白纤维在针面上得到较强的分梳,又可避免其下沉至针底而不参加梳理和转移,解决了摩擦系数较小的大豆蛋白纤维在分梳过程中不易被握持和易下沉的矛盾,确保了梳理质量。既能用于梳理纯棉纤维或普通化学纤维,又能对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梳理和转移,适用范围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锡林针布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锡林针布由基部和针齿构成。其中的齿部由若干呈等间距布置的针齿组成,其齿底与齿尖间成圆弧过度,其齿底角α1采用14°的负角,齿前角α为19°,工作角δ为72°,齿尖角β为25°,齿背角γ为40°,总高度h为2.6mm,齿深h1为0.6mm,基部厚度b为0.6mm。其齿尖两侧的圆弧半径R1和R2分别为0.9mm和0.25mm。
实施例二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锡林针布由基部和针齿构成。其中的齿部由若干呈等间距布置的针齿组成,其齿底与齿尖间成圆弧过度,其齿底角α1采用15°的负角,齿前角α为22°,工作角δ为68°,齿尖角β为30°,齿背角γ为45°,总高度h为2.8mm,齿深h1为0.55mm,基部厚度b为0.5mm。其齿尖两侧的圆弧半径R1和R2分别为1.1mm和0.30mm。
实施例三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锡林针布由基部和针齿构成。其中的齿部由若干呈等间距布置的针齿组成,其齿底与齿尖间成圆弧过度,其齿底角α1采用16°的负角,齿前角α为18°,工作角δ为70°,齿尖角β为20°,齿背角γ为50°,总高度h为2.5mm,齿深h1为0.45mm,基部厚度b为0.7mm。其齿尖两侧的圆弧半径R1和R2分别为0.7mm和0.35mm。
权利要求1.一种锡林针布,由基部和处于基部之上的针齿构成,其中的针齿呈等间距布置;其特征在于针齿的齿底与齿尖间呈圆弧过渡,齿底角(α1)采用14~16°的负角;其齿前角(α)为18~22°,工作角(δ)为68~72°,齿尖角(β)为20~30°,齿深(h1)为0.45~0.6mm。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梳理大豆蛋白纤维的锡林针布。它由基部和处于基部之上的针齿构成,其中的针齿呈等间距布置。针齿的齿底与齿尖间呈圆弧过渡,齿底角采用14~16°的负角。其齿前角α为18~22°,工作角δ为68~72°,齿尖角β为20~30°,齿深h1为0.45~0.6mm。这种锡林针布,既能用于梳理纯棉纤维或普通化学纤维,又能对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梳理和转移,适用范围宽。
文档编号D01G15/00GK2576731SQ0226436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2日
发明者王兟, 章国兴 申请人:章国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