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面复合斜纹组织的织物的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247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双面复合斜纹组织的织物的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作为抗拉层的织物的带。
本发明中的“带”系传动带、输送带和过程控制带等的上位概念。
带的抗拉层,尤其是传动带的抗拉层通常由单层或多层热塑塑料构成,或者由单层或多层纺织产品,尤其是织物构成。采用橡胶对抗拉层加以覆层。
在采用热塑塑料制成的抗拉层时,所述抗拉层例如由聚酰胺-挤压薄膜制成。这种抗拉层的特征在于抗弯曲强度高和乃压力应力低。
纺织品,尤其是织物的纱线由合成原材料制成,例如聚酰胺、芳族酰胺、聚酯、聚烯烃等,也可以由天然原材料制成,例如由棉花、韧皮纤维(亚麻或大麻)、羊毛、蚕丝或苎麻等制成。另外也可以采用矿物原材料,例如玻璃或碳制成纱线。最后也可以采用上述所有原材料的混合物。织物可由所有已知种类的纱线,复丝、单丝、短纤维纱或单捻合或多捻合股线制成。
在工作时,带,尤其是传动带的抗拉层将承受很大的应力。由热塑塑料制成的抗拉层柔韧性较差(如上所述),并且因此需要所述带在其上被导向或换向的大的滚和轮(pulleys),因此对驱动能量消耗相应较大(对滚或轮的自重也必须进行驱动)。在采用由纺织品制成的抗拉层时,与此相反由于柔韧性高,因而有时动力传递不足,所以常常需要将这种纺织抗拉层相互粘接在一起。其缺点在于,一方面在制作时需要进行附加的工步,即需要将纺织抗拉层相互粘接在一起,另一方面由于需要采用两个或多个纺织抗拉层,因而增大了材料消耗。首先因此从整体上抗将对柔韧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发明将提出一种补救措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尤其是传动带,所述带一方面可以实现大的动力传递,同时仍然能保持柔韧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定义的带得以实现,另外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发明的特别有益的设计。
本发明的本质在于,在具有作为抗拉层的织物的带中,所述织物具有双面的复合斜纹组织。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所述带在传递大的动力的同时仍能保持柔韧性。由于双面具有复合斜纹组织(织物在两面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可以对两面进行使用,不管哪一面朝上或哪一面朝下,都一样。由于在一复合斜纹组织中具有多种凸起条纹(如名称所述),在浮纱之间(即在仅另一根纱线的上面或下面的纱线交织)具有固定交织的不同长度的浮纱(延伸的纱段)。纱段延伸较长意味着纱线实际的力更为直接的动力传递,这是因为延伸的纱线并未马上重新换向和交织。当然伴随这种浮纱也会使织物失去微量的防滑性能,但从整体上讲几乎影响不大。
如果还需要对织物进行增强,可以设计另一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与具有双面复合斜纹组织的织物层交织连接。而且织物还包括有导电的纱线,当带在工作时由于摩擦静电充电时,此点是有益的。此时导电的纱线将把电荷导出。
下面对照本发明的带的实施例以传动带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的设计加以说明。图中示出

图1示出本发明传动带抗拉层的织物的组织循环的实施例,和图2示出具有图1的组织循环的织物的截取部分近似于实际的视图。
在下面的说明中采用“组织循环”和“织纹组织图案”概念。组织循环表示最小的重复出现的组织单位,通过所述组织单位的重复出现形成织物。织纹组织图案示意示出水平的纬纱和垂直的经纱的交织。用小方格表示交叉点(在本例中为正方形)。填充的格子或正方形表示有关的经纱在纬纱的上面,空心的格子或正方形表示有关的经纱在纬纱的下面。在一个织纹组织图案可以表示只有一个组织循环、多个完整的组织循环,或一个循环和多个部分循环,以便对组织循环的连接形象地加以说明。在下面加以说明的附图中分别对组织循环做了表述,但也可以将所述组织循环称作织纹组织图案。
图1示出一种组织循环或一种织纹组织图案P1,具有根据本发明传动带抗拉层的织物G(参见图2)的实施例的唯一一种循环。在织纹组织图案P1中各列中分别表示经纱K1-K8,各行分别表示纬纱S1-S8。
织纹组织图案分别从左下角开始(图1中箭头)分经。据此经纱K1在纬纱S1和S2的上面,在纬纱S3和S4的下面,在纬纱S5和S6的上面,在纬纱S7的下面,和在纬纱S8的上面。经纱的两个相邻的在上面的或在下面的区段,例如经纱K1在纬纱S5和S6上面的区段称作(经)浮纱组织,这是因为此时经纱K1延伸并不立即弯曲和与纬纱交织。从经纱K1的伸展中还可以看出,在经纱K1位于纬纱S5和S6上面的位置处的双纱浮纱组织后接着还有一个双纱浮纱组织,在此处经纱K1位于纬纱S3和S4下面(从织物另一面观察,经纱K1相应在纬纱S3和S4上面)。接着的是三纱浮纱,即经纱K1在纬纱S1、S2和S8的上面。由于所示的织纹组织图案P1与循环相同,所以它接着反复出现。在形成三纱浮纱后,接着被交织,这是因为经纱然后在纬纱S7下面引过。
据此,经纱K2在纬纱S1和S2下面,在纬纱S3和S4上面,在纬纱S5下面,和在纬纱S6-S8上面。经纱K3在纬纱S1和S2上面,在纬纱S3下面,在纬纱S4-S6上面,最后在纬纱S7和S8下面。经纱K4在纬纱S1下面,在纬纱S2-S4上面,在纬纱S5和S6下面,和重新在纬纱S7和S8上面。
此时观察经纱K5-K8的伸展,实际上涉及的是在轴A上的迄今所述的经纱K1-K4伸展的镜像。此外在镜像对称的半边(图1中右半部)的经纱的上升和下降正好与另半部(左半部)互换,类似于正/反关系。这意味着,在织物两面的在上面或在下面的经纱的数量是相等的。
因此从与经纱K1至K4相同的面观察(即如图1所示),经纱K5的伸展如下在纬纱S1上面,在纬纱S2-S4下面,在纬纱S5和S6上面,在纬纱S7和S8下面。经纱K6在纬纱S1和S2下面,在纬纱S3上面,在纬纱S4-S6下面,和重新在纬纱S7和S8的上面。经纱K7在纬纱S1和S2上面,在纬纱S3和S4下面,在纬纱S5上面,和重新在纬纱S6-S8下面。最后经纱K8在纬纱S1和S2下面,在纬纱S3和S4上面,在纬纱S5和S6下面,在纬纱S7上面,和在纬纱S8下面。
从图2可看到织物G的一个截取部分,所述织物属于对照图1所述的织纹组织图案P1。从中可以看出,与图1情况相同,在图2中既示出相应的经纱K1-K8,也示出相应的纬纱S1-S8。
图1中所述的织纹组织图案P1是针对一个种复合斜纹组织的。从中可以看出首先织纹组织图案的左半部,第一凸起条纹由具有区段K1/S8、S1、S2;K2/S6-S8;K3/S4-S6;K4/S2-S4的三纱浮纱组形成。就区段K1/S8、S1、S2而言,其中要考虑到,该织纹组织图案作为循环(最小的重复的组织单位)在织物的各侧上重复出现。因此在左半部构成四个上述的三纱浮纱组构成第一个凸起条纹。
另外在图1中的织纹组织图案P1的左半部可以看到第二个凸起条纹。第二凸起条纹由具有区段K1/S5、S6;K2/S3、S4;K3/S1、S2;K4/S7、S8的双纱浮纱组形成。其中考虑到,该织纹组织图案作为虚幻(最小的重复的组织单位)在织物的各侧上重复出现。因此在左半部构成四个上述的双纱浮纱组构成第二个凸起条纹。
就织纹组织图案P1的右半部而言,可以看到相应的第三和第四个凸起条纹,当然由于织纹组织图案的右半部镜像对称,所以这些条纹的方向相反。
与此相应在右半部中的织纹组织图案P1第三个凸起条纹(在织物的另一面伸展)由三纱浮纱组K5/S2-S4;K6/S4-S6;K7/S6-S8;K8/S8、S1、S2形成。
第四凸起条纹同样位于织纹组织图案的右半部并由双纱组K5/S7、S8;K6/S1、S2;K7/S3、S4;K8/S5、S6形成。
在织纹组织图案的两个半部分中分别有两种的凸起条纹(一种包括三纱浮纱组凸起条纹和一种包括双纱浮纱组的凸起条纹),这就是为什么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涉及的是一种复合斜纹组织的原因。复合斜纹组织是一种斜纹组织,所述斜纹组织具有多个凸起条纹(斜纹组织以其凸起条纹线形成织物的对角图案)。另外,织物的两面的结构相同,即不分正面和反面。因此所述的实施例中涉及的是一种双面复合斜纹组织。
当然,凸起条纹不必非得以上述方式形成,也不一定非得形成凸起条纹的斜纹组织的双纱和三纱浮纱组。但织物面的结构应使在织物两面上形成多个凸起条纹的斜纹组织并且织物的两面必须结构相同。
另外,该织物可以与另一织物层交织连接。特别是在与另一织物层交织后形生一双面织物实现此点。采用此方式可以对双面复合斜纹组织进一步增强。
此外,织物可以具有导电的纱线,考虑到为了实现驱动,传动带和其它带将持续地在驱动件(金属轮)表面产生摩擦,此点是特别有益的。其中会产生静电充电。在两个摩擦体空间分离位置上,即传动带与金属轮离开接触的位置,会产生火花放电。导电的纤维将避免火花的产生,其中电荷被传导到传动带与电接地的部件或面(例如在金属轮上)的位置,从而使电荷不会形成火花,被导出。
就经纱或纬纱可以采用如下纱线长丝纱(单丝、复丝),或者短纤纱,或者一次捻合或多次捻合股线(股线是两根相互捻合的纱线,多此捻合的股线是多根相互捻合的股线)。
经纱以及纬纱的纱线支数取决于每厘米纱线的数量,可在大约3特(tex)至300特范围内变化。
织物的经纬密度取决于纱线支数,可在大约4/cm至4000/cm范围内变化。其中织物在经向上和纬向上具有相同的或甚至不同的密度。
纤维原材料可以是天然原料,例如棉花、韧皮纤维(例如亚麻、大麻)、羊毛、蚕丝以及苎麻等,也可以是合成材料,例如聚酯、聚酰胺、聚烯烃、芳族酰胺等,也可以是矿物材料,例如玻璃和碳(Karbon)等,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混合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包括作为抗拉层的织物(G),所述织物具有双面复合斜纹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中织物(G)的最小的织纹单位(P1)以如下图形构成 其中列分别表示经纱(K1-K8),和行分别表示纬纱(S1-S8),并且在所述图形中的黑色区表示经纱(K1-K8)在纬纱(S1-S8)上面,和白色区表示经纱(K1-K8)在纬纱(S1-S8)下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中抗拉层的织物除了具有双面复合斜纹组织的织物层外还具有至少另一织物层,所述织物层组织上与具有双面复合斜纹组织的织物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中织物(G)包含有导电的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为传动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为输送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为过程控制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尤其是传动带,建议所述带包括作为抗拉层的织物(G),所述织物具有双面复合斜纹组织。本发明提出的带在传递大的动力时仍能保持柔韧性。由于具有双面复合斜纹组织,因而对织物的两面都可以使用。
文档编号D03D1/00GK1513092SQ02811251
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4日
发明者玛丽昂·贝塞拉, 玛丽昂 贝塞拉 申请人:哈伯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