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28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钉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男士、女士上衣等布料上通过锁缝进行钉钮扣绕线结的钉扣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绕线结缝制时能防止由导线器引起跳线的钉扣机。
背景技术
绕线结钉扣机,如日本专利申请文本特开平3-5895号、特开平6-296775号、特开平6-327859号各公报中所公开的类型,是能进行一系列循环缝制的钉扣机,启动钉扣机使保持钮扣的保持部件沿X-Y移动,形成规定缝针数的基部缝线(在布料上缝钮扣的缝制)后自动停止,随后,立起钮扣后再次启动钉扣机,形成规定缝针数的绕线结(绕入基部缝线进行缝制)后自动停止。
这种钉扣机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1-19361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类型,设置有导线装置。图14~图17是表示现有技术中导线装置的视图,机针1与钉扣机驱动马达(图中未示)连动上下运动并进行左右摆针运动。被缝制物2能随着图中未示的布料导板沿左右方向移动。
特开平3-589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6-296775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6-327859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平11-19361号公报旋梭4与上述钉扣机驱动马达连动,到达上下运动的机针1在刚通过下死点的位置时,捕捉缝线5a、5b。设置有V字形导线部6a和位于其最深处的棱线6b的导线器6,在上述机针1经过下死点而上升并再次到达下死点之前,更详细地如图15及图16所示,机针1的前端部在接近就要通过导线器6上面位置时,向在正面看导线器6时的左方(图15中箭头X所示方向)移动,从而由其前端的导线部6a挂住跨过上述被缝制物2和旋梭4间的缝线5a、5b,使缝线5a、5b沿导线部6a的倾斜面移动并聚集在棱线6b中。通常,该导线器6随着与钉扣机驱动马达连动而被驱动的凸轮从动,进行上述动作。
这时如图15所示,被聚集的两条缝线5a、5b相对针1的上下运动路径倾斜,退到机针1上下运动路径的侧方(X方向),两条缝线5a、5b的上方部分成相互靠拢的状态,同时利用导线部6a的倾斜,在机针1上下运动路径的侧方(图14中Y1方向)位移,从而能防止机针1在两条缝线5a、5b之间下落。
在上述绕线结钉扣机中,在绕线结钉扣时,使机针穿过钮扣孔,把钮扣缝在布料上后,对跨在该钮扣和布料间的基部缝线(钉钮扣线)以绕卷缝线的方式形成针脚,进行绕线结缝制。
图17是表示绕线结缝制的视图,相对于上下移动的针1以及导线时向图中左方移动的导线器6,使钮扣BT与二折布料5e一体相对移动,机针1在每一针脚中一边横缝基部缝线2a一边形成沿基部缝线2a延长方向的数个针脚(绕线结缝制口),由绕线结线5c绕入基部缝线2a形成绕线结。
把绕线结缝制时的输送间距设定为绕线结线5c能密集的小输送间距。这时,由导线器6向上述左方移动,以导线部6a前端侧挂住的缝线5a、5b沿导线部6a的斜面向Y1方向引导,在绕线结缝制时绕线结缝制形成方向沿着Y1方向移动,即,在从钮扣侧向布料侧进行绕线结缝制时,如图17所示,机针在上述被引导缝线5a、5b间下落,会产生跳线的不良现象。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钉扣机,在进行绕线结缝制时,绕线结缝制形成方向沿着引导线的方向,即,在从钮扣侧向布料侧进行绕线结缝制时,机针不会在被引导的线间下落,不会跳线,能进行良好的缝制。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1所述的钉扣机,具有上下运动的机针、在该机针到达下死点并开始上升时刻捕捉缝线线圈的旋梭、在上述机针就要到达下死点时把横跨在布料和上述旋梭间的两条缝线的中途部分向规定的引导方向(X方向)引导并从上述机针往复路径退出的导线器10、保持布料和钮扣的保持体、在每一针中使上述机针及上述导线器和上述保持体在X-Y上相对移动的驱动装置(X向马达22、Y方向马达23、针摆马达25);在上述布料和钮扣的钮扣孔间进行缝制钉扣缝后,驱动上述驱动装置,在由钉钮扣缝制的上述布料和钮扣间横跨的基部缝线的两侧依次落针,在该落针位置沿上述基部缝线延长方向按规定输送间距往复移动进行绕线结缝制;这种钉扣机还具有控制装置,在上述绕线结缝制中,在从布料侧向钮扣侧进行绕线结和从钮扣侧向布料侧进行绕线结缝制时,该控制装置能以改变每一针输送间距的方式对驱动装置进行驱动。
本发明之1所述的钉扣机,由于在上述绕线结缝制中,在从布料侧向钮扣侧进行绕线结和从钮扣侧向布料侧进行绕线结缝制时,能以改变每一针输送间距的方式对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所以,在钮扣和布料间进行往复绕线结时,在有可能产生跳线不良的沿引导缝线方向落针的情况下,调整输送间距就能防止跳线不良,相反,在与引导缝线方向相反方向落针的情况下,由于不可能产生跳线不良,所以按通常基本绕线结缝制的输送间距形成针脚,从而,具有形成美丽绕线结的效果。
本发明之2所述的钉扣机,在沿上述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往复落针位置时的绕线结缝制的缝制方向、是沿由上述导线器引导缝线方向的情况下,将其输送间距设为上述机针越过由上述导线器引导缝线的移动量。
本发明之2所述的钉扣机,绕线结缝制时,在沿由上述导线器引导缝线方向落针的情况下,可将其输送间距以设为上述机针越过由上述导线器所引导缝线的移动量,以此能完全消除跳线不良现象。
本发明之3所述的钉扣机,在沿上述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往复落针位置时的绕线结缝制的缝制方向、是沿上述导线器引导缝线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变更其输送间距。本发明之3所述的钉扣机,可对应缝线种类把其输送间距调整到越过由上述导线器所引导缝线的最小移动量,以此具有能提高绕线结缝制外观美观性的效果。
本发明之4所述的钉扣机,沿上述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往复移动落针位置、进行多次绕线结缝制。本发明之4所述的钉扣机,能多次往复移动进行绕线结缝制,即使基部缝线的线头从第一次绕线结缝制针脚间伸出,因在绕线结缝制中进行多次往复移动,也完全能把该伸出的线有绕入针脚中,具有非常高质量的绕线。
本发明之5所述的钉扣机,在上述绕线结缝制中,在沿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往复移动落针位置时,多次使机针在布料端部下落。因此,因绕线结线缝入布料侧,绕线结线不会宿存在钮扣侧,具有能长期维持外观良好绕线结的效果。
本发明之6所述的钉扣机,具有能自动变更设定夹线值的夹线器,并在上述绕线结缝制时,沿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往复移动落针位置,能多次变更该夹线器。因此,随着在绕线结缝制的进行,能加强夹线(线张力)、牢固地进行绕线结缝制。
本发明之7所述的钉扣机,在上述绕线结缝制中,在沿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多次往复移动落针位置时,在基部缝线两侧落针时的摆幅按第一次与第二次不同的幅度进行驱动。因此,通过能尽量减小摆幅的幅度,能获得美丽的绕线结缝制。
本发明之8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绕线结缝制中,在沿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多次往复而形成绕线结时,根据上述多次中的次数采用不同的速度,驱动钉扣机的缝制速度。
本发明之9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能自动变更设定夹线值的夹线器,并对应于上述绕线结缝制形成位置能变更该线的张力。从而能获得难脱线的绕线结缝制。
本发明之10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根据绕线结缝制形成位置而采用不同的速度来驱动钉扣机的缝制速度。通过这样调节缝制速度,具有减少发生跳线的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钉扣机主要部分的立体图,表示绕线结缝制中机针1在基部缝线2a左侧落针的位置。
图2是表视图1所示钉扣机导线器的导线部视图。
图3是表视图1所示钉扣机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表视图1所示钉扣机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控制框图。
图6是表示通过输送间距M、相对被引导的缝线B的落针位置的视图。
图7是表示按输送间距MB形成绕线结缝制形状的视图。
图8是本发明动作程序。
图9是表示进行绕线结缝制之前钮扣和布料的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向Y方向的缝制方向中按大输送间距形成绕线结缝制形状的视图。
图11是表示在上述图7的绕线结缝制后落针方向返回使输送间距变小的视图。
图12是表示在上图11的缝制后按大输送间距形成第二次的重叠缝的视图。
图13是表示在上图12的缝制后返回形成第二次小输送间距针脚的视图。
图14是表示现有技术中钉扣机导线器的导线部的视图。
图15是表示现有技术中钉扣机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现有技术中钉扣机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绕线结缝制的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操作面板上显示内容的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程序。
图20是后续图19的程序。
图21是后续图20的程序。
图22是后续图21的程序。
图23是后续图22的程序。
图中1-机针,2-被缝制物,2a-基部缝线,4-旋梭,5a、5b-缝线,5c-绕线结线,5d-钮扣,5e-布料,10-导线器,11-导线部,12-最深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钉扣机实施例进行说明。
其中,图2中省略了钮扣BT和布料5e。
在图1中,机针1与由钉扣机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转动的钉扣机主轴(未图示)连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同时,如后述那样沿X、-X方向中进行针摆运动。
虽未图示,但与以往的这种钉扣机相同,用于保持钮扣BT的保持体被设置为能在钮扣BT和缝钮扣BT的布料5e的针摆方向(X,-X)以及与针摆方向交叉的方向(Y,-Y)中移动。
与钉扣机主轴连动转动且由旋梭轴(未图示)支撑的旋梭4,具有前端成爪状的第一挂线部4a、外周面被形成为曲面状的第二挂线部4b以及固定在上述旋梭轴前端部上的轴部4c。在针1通过下死点稍微到达上升位置的时刻,该旋梭4为了捕捉缝线5a、5b线圈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运动,与上述机针1协调动作形成针脚。
沿上下方向在未图示的钉扣机针板和上述旋梭4之间配置的导线器10与钉扣机主轴连动,并在上述机针1将要到达下死点时,其最深部(与现有技术中的棱线相对应)12按图2所示平面观察近似三角形的移动轨迹进行移动。即,从点A起按箭头α方向(+X方向) 向点B移动,从点B起按箭头β的方向(-X方向与+Y方向的合成方向)向点C移动,从点C起按γ方向(-Y方向)向点A移动而进行运动。
在机针1下降时,向上述α方向前进,把在布料和上述旋梭4间横挂的两条缝线5a、5b(线圈部分)由成V字形的导线部11的前端部挂住,通过向上述X方向的移动,引导到线保持部11的倾斜面后移动到最深部12,同时,在机针1的下降位置侧方(Y方向)起引导作用,而在上述机针1上升时能退向箭头β方向。从而,两条缝线5a、5b沿着钮扣和布料间横挂的基部缝线2a在Y方向上移动。
用图5的程序图说明本发明的控制电路。20是根据有本发明作用的程序驱动后述各种马达的CPU(相当于控制装置)。21是保持体驱动器,该驱动器将定位在保持体上的钮扣BT和布料5e,在后述钉钮扣缝制时相对机针1决定钉钮的位置,并在绕线结缝制时决定绕线结缝制的位置。
相对内置于钉扣机底板内的X-Y输送机构(未图示),上述保持体能由X向马达22、Y方向马达23支撑,进行X-Y输送驱动。机针1由主马达24支撑成能上下运动,同时,由针摆马达25作用能在X、-X方向上移动。在从检测由主马达24旋转的主轴转动角度位置的主轴传感器26输出信号的同时,各马达22、23、25(相当于驱动装置)由各自的驱动电路驱动。
27是设定开关(相当于设定装置),用于设定涉及钉钮扣缝制及绕线结缝制的缝制式样的选择、引导方向的输入、被选择钉钮扣缝制数据,至少能设定绕线结缝制时的针摆量、绕线结缝制时钮扣BT和布料5e间的长度、从布料5e向钮扣BT缝制方向(Y方向)时的输送间距、从钮扣BT向布料5e缝制方向(-Y方向)时的输送间距。
尤其是,可将其中的朝向引导缝线方向的缝制方向(Y方向)的输送间距设定为密集缝制的输送间距M1,将朝向与引导缝线方向相反的缝制方向(-Y方向)的输送间距设定为比该密集缝制大的M2。进而还能设定绕线结缝制的重复缝制次数。
28是指示利用踏板等操作装置的操作开始缝制的启动开关。
29是存储器,用于储存含有预定的钉钮扣缝制数据和绕线结缝制数据的多种钉钮扣式样的缝制数据,并且能临时保存由上述设定开关27设定的上述数据。
在缝制时,读出各种钉钮扣缝制数据和绕线结缝制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驱动上述驱动装置22、23、25,并在每一针中使上述机针1和保持体相对移动,进行钉钮扣缝制和绕线结缝制。
在上述保持体上将钮扣BT和布料5e定位后,如果操作启动开关28,则钉扣机就执行钉钮扣缝制,随后,由上述保持体驱动装置21移动保持体相对机针1在绕线结位置(使钮扣立起)中定位,开始绕线结缝制。在此,详细说明由具有上述结构的导线器的钉扣机形成绕线结缝制针脚的过程。
在图1及图3中,根据绕线结一针脚前右侧落针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绕线结基部缝线2a的右侧落针,在到达针杆下死点位置并稍微开始上升运动时,在机针1的前端部里侧制作缝线线圈,旋梭4的第一挂线部4a的前端进入该线圈。这时, 在第一挂线部4a和第二挂线部4b之间为由前次的落针(基部缝线2a左侧落针)而形成的缝线5a、5b的线圈部的状态,并且,导线器10以引导前次落针形成的线圈部的方式沿箭头α所示方向移动。
随后,当机针1从基部缝线2a左侧上升时,上述旋梭4由第一挂线部4a扩大缝线5a、5b的线圈,同时,从第一挂线部4a的后侧向外引导出前次的线圈部。这时,随着机针1的上升,导线器10沿箭头β所示方向移动。
接着,当机针1从针杆上死点下降时,保持钮扣BT和布料5e的保持体,在由X向马达22、Y方向马达23驱动输送1个间距的同时,利用针摆马达25的作动,如图1、图3所示,机针1移动到基部缝线2a左侧。这时,旋梭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把在基部缝线2a右侧落针的上述缝线5a、5b的线圈部从第一挂线部4a移向第二挂线部4b侧,与此同时,导线器10挂住线圈部的中间部沿箭头α所示方向移动。
这时,利用导线器10的导线部11,缝线5a和5b在Y方向和-X方向被引导而到达最深部12。
接着,机针1下降,随着在基部缝线2a的左侧下降,在基部缝线2a右侧落针的前次缝线5a、5b的线圈部打结形成线结(针脚)。与此同时,基部缝线2a的上述右侧缝线5a、5b的线圈部从旋梭4的第一挂线部4a移向第二挂线部4b,成为从基部缝线2a下方经导线器10向斜方向受拉的状态。
随后,在基部缝线2a左侧落针的机针1从下死点开始稍微上升时,在该机针1前端部的里侧形成新的下次的线圈部,之后,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缝制。
在进行这种绕线结缝制时,上述导线器10,把在基部缝线2a和上述旋梭4间横挂的两条缝线(线圈部)5a、5b的中间部分由V字形插入部12挂住并移动到其最深部,从而在图2所示Y方向起引导作用。
如图6所示,在绕线结缝制中,从钮扣BT向布料5e在-Y方向进行缝制时,输送间距是绕线结线密集量M,而从布料5e向钮扣BT在Y方向进行缝制时,即,沿由上述导线器10引导缝线5a、5b的引导方向进行缝制时,输送间距是比该间距大的间距MB。
通过设定越过被引导的前次落针的缝线5a、5b的输送间距MB,机针1不会在被引导的前次落针的缝线5a、5b之间下降,能防止跳线。
图7是表示在绕线结缝制中按上述输送间距MB从布料5e向钮扣BT在Y方向移动落针位置的情况下形成的针脚形状的视图。由此在Y方向进行绕线结缝制时,机针1可以不在被引导的前次落针缝线5a、5b之间下降,完全能防止跳线。另外,2b是基部缝线2a的线头,是断线时残留的线。
下面,用图8所示的程序说明由具有上述结构的钉扣机完成钉钮扣缝制后进制后、进行图9至图13所示绕线结缝制时的作用。
由设定开关(设定装置)27预先把在绕线结缝制时从针脚形成方向向导线方向的Y方向的情况下的输送间距设定为MB,把向反向-Y方向移动情况下的通常输送间距设定为M作为初期值,并把它们储存在存储器29中。
从将图9所示的钉钮扣缝制结束、开始绕线结缝制前的状态起,一旦开始绕线结缝制,在读取的绕线结缝制数据(S1)的落针方向为Y方向时(S2),设定上述输送间距MB(S3),由XY驱动装置(马达22、23、25)在每一针中驱动针摆进行绕线结缝制(S5),当达到设定的绕线结长度时,判断是否结束缝制(S6),在还没有结束缝时(S2),读出-Y方向时的上述输送间距M(S4),在每一针脚驱动驱动装置(S5)。
在这样往复绕线结缝制后,若判断是结束缝制(S6),则在重叠缝制时(S7),再次往复上述绕线结缝制,如设定的次数例如为二次往返,则切断线(S8),结束绕线结缝制。上述S1~S8的控制,构成控制方式。
图10表示出在绕线结缝制中按上述输送间距MB在Y方向移动落针位置情况下形成针脚的形状。
图11表示按绕线结线密集的上述输送间距M、在从钮扣BT向布料5e沿与导线方向相反的-Y方向移动落针位置情况下形成针脚的形状。因在与导线方向的反方向落针,所以机针1不会下降在被引导的前次落针的缝线5a、5b之间。
所以,能按绕线结线密集的上述输送间距M进行绕线结缝制。但是,因缝入线头2b的适当输送间距M的绕线结必须是单面针脚,因此不能完全把线头2b缝入,存在一部分线头2b的前端部从绕线结缝制针脚中跳出的状态。
因此,使再次往复进行绕线结缝制,图12是表示二次绕线结缝制的视图。即,因沿从布料5e向钮扣BT的导线方向的Y方向移动落针位置,所以按上述输送间距MB形成针脚。
再返回形成图13所示的绕线结缝制。即,因从钮扣BT向布料5e的与导线方向的反向-Y方向移动落针位置,所以按绕线结线密集的上述输送间距M形成针脚。从而能把一部分线头2b的前端部缝入绕线结缝制的针脚中。
另外,在把线头绕入前,也可以在绕线结缝制中往复三次或四次重复绕线。所以,设置有往返次数设定装置,也可以采取计算往复绕线结缝制所设定的往返次数的余数并在为零之前进行往返的形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有能任意设定输送间距MB和输送间距M的设置装置,检测出在绕线结缝制中所读取的绕线结缝制数据的方向,读取沿导线方向的Y方向情况下设定的输送间距MB,以及沿导线方向反向的-Y方向情况下设定的输送间距M,对每一针脚驱动驱动装置,也可以在缝制数据中预先储存与缝制方向相应的不同输送间距。
在多次往复绕线结缝制的情况下,在布料侧返回时,也可以制作在布料上落针的缝制数据并由驱动装置执行。如果这样,即使绕线结的缝线不形成密集的输送间距MB的针脚,也能防止绕线结缝制的针脚在基部缝线上移动,能稳定针脚。
进而,对于上述钉扣机,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0-300882号公报中记载的类型,配置有自动夹线装置,该夹线装置带有能产生线张力的螺线管,同时,把如图18所示图形配置在液晶显示操作面板上,从而使绕线结缝制时的线张力,能相对基部缝线钮扣侧端部与布料侧端部中基部缝线中间部分加强线的张力。
也就是说,通过操作同操作面板上的数据键或文字键(未图示)的输入操作,能对布料侧端部缝制区(第一区E1)、中间部缝制区(第二区E2)、钮扣侧端部缝制区(第三区E3)各区的长度(沿基部缝线方向长度)L1~L3以及绕线输送间距P1~P3和线张力T1~T3进行设定。在图18A表示的状态中,把输入的第一区E1的设定长度L1显示在显示部301上,同样把第二区E2、第三区E3的设定长度L2、L3分别显示在显示部302、303上。将输入的第一区E1设定绕线输送间距P1显示在显示部304上,同样把第二区E2、第三区E3设定的绕线输送间距P2、P3分别显示在显示部305、306上。
如图18B所示,把切换时输入的第一区E1的设定线张力T1显示在显示部307中,同样,把第二区E2、第三区E3的设定线张力T2、T3分别显示在显示部308、309中。
另外,在同图18B中,能设定各E1~E3钉扣机驱动速度。即,当用上述数字键输入速度时,把第一区E1的设定速度显示在显示部310中,同样,把第二区E2、第三区E3的设定速度分别显示在显示部311、312中。
另外,在从布料侧端部的第一区E1起开始绕线结缝制至钮扣侧端部的第三区E3结束绕线结后,再反向从第三区E3起返回到布料侧端部的第一区E1进行绕线结的情况下,通过操作上述操作面板记录指示键(未图示)储存上述设定值后,同样能用操作面板分别设定返回各区E1、E2、E3的绕线输送间距、线张力、钉扣机驱动速度。
而且,在多次往返上述往复绕线结缝制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操作上述操作面板上的指定键(未图示)和上述记录指示键,可在各次往复绕线结缝制中用操作面板分别设定各区绕线输送间距、线张力、钉扣机驱动速度。
在对上述各区En的设定操作中,把预定值储存在ROM等中,利用数字键的数字输入,指定ROM的数据,从ROM读出设定值并记录在RAM中,或者也可以把数字键输入的数值原样记录设定在RAM中。
用图19至图23说明绕线结缝制。利用操作面板在操作面板上把各区En的绕线长度设定为Ln1,在上述操作面板中从布料侧开始绕线结缝制时Y方向的输送间距设定为Pn1,返回时-Y方向的输送间距设定为Pn1r(步骤S10),同样,设定各区En的Y方向缝制时的线张力为Tn1、-Y方向缝制时的线张力为Tn1r(步骤S11),同样,设定各区En的Y方向缝制时缝制速度为Vn1、-Y方向缝制时缝制速度为Vn1r(步骤S12)。
为了多次进行往复绕线,在操作上述次数指定键时(步骤S13),设定第二次各区E1、E2、E3中Y方向和-Y方向的输送间距为Pn2和Pn2r、线张力为Tn2和Tn2r、缝制速度为Vn2和Vn2r(步骤S14~S16)。
随后,判断由上述操作面板上的确认开关(未图示)的操作的[再设定]或[设定结束]的信号有无(步骤S17),当为[再设定]时返回到步骤S10,当为[设定结束]时对各区En由所设定的各区长度Ln1及输送间距Pn1计算求出Y方向缝制时的缝针数Nn1,由各区长度Ln1及输送间距Pn1r计算求出-Y方向缝制时的缝制针数Nn1r,同时,在设定多次时,用第二次各区长度Ln2和输送间距Pn2计算求出Y方向缝制时的缝制针数Nn2,用各区长度Ln2r和输送间距Pn2r计算求出-Y方向缝制时的缝制针数(步骤S18)。
随后,在用踏板操作等产生启动信号时(步骤S19),驱动针摆马达25能按上述同样设定的针摆量进行绕线结(步骤S20)。接着驱动X向马达22和Y方向马达23、获得第一区E1的输送间距P11,同时线张力螺线管施加力,给第一区E1设定线张力T11,按第一区E1的设定缝制速度V11驱动钉扣机(步骤S21),形成布料侧的第一区E1中的绕线结缝制。
在驱动钉扣机后,由周知的针数计数器对缝制针数进行计数,当该计数值N成为由上述计算获得的第一区E1的针数N11时(步骤S22),与上述步骤S21相同设定第二区E2的输送间距P21、线张力T21和速度V21,并驱动X向、Y向马达22、23、线张力螺线管TS以及钉扣机马达,形成第二区E2的绕线结缝制(步骤S23)。
与上述步骤S22相同,在对第三区E3的规定针数N21进行计数时(步骤S24),设定第三区E3的输送间距P31、线张力T31和速度V31,形成第三区E3的绕线结缝制(步骤S25)。
当第三区E3的绕线结缝制达到规定针数N31时(步骤S26),绕线结缝制到达钮扣侧一端,接着,设定向第三区E3的向布料侧的反方向(-Y方向)的输送间距P31r、线张力T31r和缝制速度V31r,向布料一端进行绕线结缝制(步骤S27)。
当针数达到规定数N21r时(步骤S28),设定第二区E2的-Y方向的输送间距P21r、线张力T21r、缝制速度V21r(步骤S29)。
当针数达到规定数N21r时(步骤S30),设定第一区E1的-Y方向的输送间距P11r、线张力T11r、缝制速度V11r,在布料端一侧进行结束绕线(步骤S31)。一旦计数了规定数N11r的针数(步骤S32),不设定这种绕线结缝制为多次时(步骤S33),则由缝制结束子程序(步骤S34)的处理停止缝制;当设定为多次时,进入步骤S35。
从步骤S35到步骤S48,第二次绕线结缝制在各区E1~E3中分别依次设定输送间距P12、P22、P32、P32r、P22r、P12r和线张力T12、T22、T32、T32r、T22r、T12r以及缝制速度V12、V22、V32、V32r、V22r、V12r,并分别从步骤S20至步骤S32执行同样的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绕线结缝制整体设定为多次,也可以按每个区E1~E3进行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操作面板上的键对步骤S10至步骤S12进行多次设定就能达到。特别是在进行布料侧端部区E1进行多次绕线结的情况下,因把绕线结线缝入布料端侧,所以绕线结线不会靠钮扣侧,具有能长期维持绕线结良好外观的效果。
另外,从上述步骤S10至步骤S14的设定在实施例中表示的是在钉钮扣缝制(基部缝线的缝制)后进行设定的,但也可以在基部缝线的缝制开始之前进行设定。
另外,在根据各区E1、E2、E3变更绕线的针摆幅、或根据缝制方向变更针摆幅、或以第一次和第二次变更针摆幅的情况下,可以用上述操作面板上的键输入来分别设定针摆幅,可以在各区缝制开始前或变换缝制方向前或者在第二次绕线结缝制前变更针摆幅。
例如,第一次向Y方向绕线结缝制和向-Y方向绕线结缝制采用不同针摆幅时,进行设定处理就能在步骤S26后实现被设定的针摆幅。
也可以采用对各区E1~E3设定上述线张力,例如随着绕线结缝制的进行,如从E1到E2、E3设定为逐渐加强线张力的话,就能进行牢固地绕线结缝制。
另外,也可以控制为能预先保存第一次针摆量和第二次针摆量进行变更的绕线结缝制数据,在绕线结缝制中读取这些数据,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缝制中自动变更针摆马达的驱动量。
而且,在进行多次绕线结缝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为每次都能变更各区En的线张力Tn、速度Vn、输送间距Pn,另外,在不设定各区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为在全区中按方向单位或次数单位对线张力Tn、速度Vn和输送间距Pn进行变更。
而且,具有对第一次针摆量和第二次针摆量分别进行设定的设定装置,也可以控制为对绕线结缝制中的往复次数计数,判断第一次和第二次绕线结缝制,用设定装置设定各自的输送间距,对输送间距进行自动变更。
采用这种方式,由于针摆能达最小限度,所以不但线结良好,而且能减少在导线器引导的上述缝线间落针的危险,所以输送间距更小,能实现美丽的绕线结缝制。
(发明效果)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之1记载的钉扣机,因不必摘线,所以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
此外,由于能防止沿导线器的导线方向落针移动时变大输送间距,且能防止在导线器引导的两条线间落针,所以能防止产生跳线,能稳定高效地进行钉钮扣。
由于能进行多次往复绕线结缝制,且把基部缝线的线端卷入绕线结缝制针脚中,所以能进行外观良好的绕线结缝制。
由于进行了往复二次或多次重复绕线结缝制,所以能使浮动的钮扣牢固竖起,进行高品质的绕钮扣的线结缝制。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用粗线绕线结时手感虽好,但存在结点明显的问题,而用细线绕线结时难显出结点,手感不好。本发明中即使采用细线绕线结,能多次重复绕线结,即,无结节还能显出与用粗线绕线结相同的手感,具有边缘美观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钉扣机,具有上下运动的机针、与机针动作连动且在该机针到达下死点、开始上升的时刻捕捉缝线线圈的旋梭、与机针连动且在上述机针就要到达下死点之前把横挂在布料和上述旋梭之间的两条缝线向规定的引导方向引导、从上述机针往复路径退出的导线器、保持布料和钮扣的保持体、在每一针中使上述机针及上述保持体沿X-Y相对移动的驱动装置;在上述布料和钮扣的钮扣孔间进行钉钮扣缝制后,驱动上述驱动装置,利用钉钮扣缝制在上述布料和钮扣间横挂的基部缝线的两侧依次落针,同时沿上述基部缝线的横跨方向按规定输送间距往复移动该落针位置,进行绕线结缝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控制装置,在上述绕线结缝制中,在从布料侧向钮扣侧进行绕线结和从钮扣侧向布料侧进行绕线结缝制时,能以改变每一针的输送间距的方式对驱动装置进行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沿上述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往复落针位置时的绕线结缝制的缝制方向是在沿由上述导线器引导缝线方向的情况下,将其输送间距设为上述机针越过由上述导线器引导缝线的移动量。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沿上述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往复落针位置的绕线结缝制缝制方向是在沿由上述导线器引导缝线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变更其输送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沿基部缝线横跨方向进行数次往复绕线结缝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绕线结缝制中,在沿基部缝线横跨方向进行往复绕线结缝制时,在布侧端部进行多次往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能自动变更设定夹线值的夹线器,根据绕线结缝制的次数,改变该缝线张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绕线结缝制中、沿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多次往复而形成绕线结时,在基部缝线两侧落针时的摆幅、根据上述多次的次数而采用不同的幅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绕线结缝制中、沿基部缝线横跨方向多次往复而形成绕线结时,按与上述多次中的次数采用不同的速度驱动钉扣机的缝制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能自动变更设定夹线值的夹线器,根据绕线结缝制的形成位置,变更该缝线的张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根据绕线结缝制形成位置采用不同速度驱动钉扣机的缝制速度。
全文摘要
一种钉扣机,当在布料和钮扣之间往复进行绕线结时,在沿会发生跳线的引导缝线方向落针的情况下,以调整输送间距来防止产生跳线不良,相反,由于在沿与引导缝线方向的反方向落针时不会产生跳线不良,因此,可通过以一般的绕线结缝制的输送间距形成针脚,能得到外观良好的绕线结。这种钉扣机,在布料和钮扣之间往复进行绕线结时,在落针位置的移动方向是沿引导缝线的方向时,使机针不在被引导的缝线之间下降,能够进行不产生跳线的、良好的绕线结缝制。
文档编号D05B3/00GK1497087SQ0312727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30日
发明者坂本真一, 椎名隆行, 小野安志, 小田洋, 吉田文彦, 彦, 志, 行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