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641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洗衣机,特别涉及的是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更详细地说是有关洗衣机的上侧设置烘干机的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从烘干机滴落到外槽上侧的水能够引导到外槽内部的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洗衣机是利用电提供的机械作用除去衣物上粘的污渍的机器。即衣物上粘的污渍在放入洗涤液内时,由洗涤剂的化学作用从纤维上掉落,但是单纯洗涤剂的作用是需长时间才能完成去污,因此附加利用强制发生水流而产生的摩擦或震动等机械作用时,能够更容易更快速地去除污渍。
图1是现有技术洗衣机的侧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洗衣机的外槽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形成外轮廓的壳2,设置在壳2内侧完成洗涤物洗净的内槽4a及外槽4b构成的洗涤槽4,在内槽4a的底面上设置可旋转的且形成洗涤水的旋转水流的搅拌器6,在外槽4b的下部与内槽4a及搅拌器6有选择的连接,提供旋转力的离合器8及电机9构成。
在外槽4b的下侧形成有为了能够排出洗涤水的排水孔4b’,在排水孔4b’上连接有排水软管12,在排水软管12和排水孔4b’之间安装有调节洗涤水排放的排水阀组件14。
特别最近有烘干洗涤物的烘干机20设置在洗衣机的上侧,同使用一个空间,如图1所示,在烘干机20上排出的水引导到壳2内侧进而掉一点,落到外槽4b的上侧形成流路。
如图2所示,外槽4b是在上侧形成接收从烘干机20上掉落的水的储水槽16,并且为了排出集聚在储水槽16上的水,在储水槽16下侧和排水软管12之间连接的连接管18向外槽4b的长度方向延长形成。
根据现有技术的洗衣机的洗涤槽,是从烘干机20掉落的水被接收的储水槽16和排水软管12之间连接的连接管18向长度方向反面延长形成,外槽4b的注塑成形时,外槽4b的注塑方向是半径方向,因此为了注塑成形连接管18,不仅需要单独的模具,而且外槽4b和连接管18时注塑的情况下,模具变得复杂,并且外槽4b的上侧形成的储水槽16和与外槽4b的下部连接的排水软管12之间连接形成连接管18,进而存在材料费用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外槽的一侧上形成循环装置的洗衣机洗涤槽结构,为了能使从烘干机掉落的水引导到外槽内部后排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烘干机设置在洗衣机的上侧,烘干机排出的水掉落到洗衣机的外槽上侧,外槽上侧形成有储水槽,在洗衣机外槽上形成有循环装置,使储水槽上积存的水流入外槽内侧,进而被排出。
循环装置包括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循环软管,第1连接部在储水槽上向半径方向突出,第2连接部在第1连接部的下侧外槽上向半径方向突出,循环软管设置在第1、2连接部之间。
上述第1、2连接部是圆筒形状,在外槽的上侧面上下有一定距离间隔形成;上述第1、2连接部是与循环软管的一端或者另一端能够装配,而形成同一的直径;上述循环软管为了能与第1、2连接部连接,而使一端和另一端具有与第1、2连接部的外径相同的内径,且形成圆筒管形状,并且在其之间为了能够曲折设置,而形成皱纹管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是从烘干机掉落的水聚集的储水槽下侧向半径方向突出而形成的第1连接部,在上述第1连接部的下侧外槽上向半径方向突出而形成的第2连接部,其之间连接循环软管而设置,因此在上述外槽注塑时能够同时注塑第1、2连接部,进而有使模具结构变得简单,同时减少制造费用的优点。
另外,上述第1、2连接部在上下邻近的位置形成,在其之间连接循环软管而设置,因此有减少材料费用的优点。


图1是现有技术洗衣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洗衣机的外槽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洗衣机的侧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洗衣机的外槽示意图。
图中52壳54洗涤槽54a内槽 54b外槽54b’排水孔 66储水槽68排水软管 69排水阀组件70烘干机72烘干机的排水软管82第1连接部 84第2连接部86循环软管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3是本发明洗衣机的侧剖面图,图4是发明洗衣机的外槽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形成外轮廓的壳52,设置在壳52内侧悬挂设置的外槽54b及可旋转的设置在外槽54b的内侧的内槽54a而构成的洗涤槽54,在内槽54a的底面上可旋转的设置,且形成洗涤水的旋转水流的搅拌器56,在外槽54b的下部与内槽54a及搅拌器56有选择的连接,进而提供旋转力的离合器58及电机59构成。为了能使设置在洗衣机上侧的烘干机70上掉落的水供给到外槽内部,而在外槽54b的一侧上形成有循环装置。
另外,洗涤槽54为了不使内槽54a倾斜旋转,在内槽54a的上部安装有协调平衡的自动平衡机构55a,而且在外槽54b的上部安装有桶盖55b,由离心力,为了使洗涤水沿着外槽54b的内壁上升,又重新流入到外槽54b的上侧。
具体的说,壳52包括上面开放的壳本体52a,可开闭壳本体52a的盖52b,设置在盖52b的前方,而调解洗衣机的动作或者显示洗衣机的动作状态的显示板52c,设置在盖52b的后方,内藏有向洗涤槽54的内部,同时供给洗涤剂及洗涤水的洗涤剂盒组件62及给水阀组件64的背面板52d构成。
为了能引导从烘干机70上排出的水,背面板52d上连接有烘干机的排水软管72,通过排水软管72排出的水,为了能使掉落到外槽54b的上侧而使排水软管72的末端位于外槽54b的上侧而设置。
外槽54b的一侧形成的循环装置,如图4所示,为了能使从烘干机的排水软管72的末端掉落的水聚集,而在桶盖55b的外侧上形成区划的空间的储水槽66,在储水槽66的一侧突出形成第1连接部82,在第1连接部82的下侧外槽54b上突出而形成第2连接部84,在第1、2连接部82、84之间设有循环软管86,为了能引导水而连接。
这时,上述第1、2连接部82、84是圆筒管形状,而第1连接部82在储水槽66的下侧上向外槽54b的半径方向突出形成,第2连接部84比第1连接部82下侧的外槽54b上向外槽54b的半径方向突出,第1、2连接部82、84是为了能使循环软管86无方向性的连接而直径相同的形成。
为了能使第1、2连接部82、84向外槽54b的半径方向突出,在模具上流入注塑树脂,外槽54b注塑成形时,第1、2连接部82、84的注塑方向和外槽54b的注塑方向与外槽54b的半径方向形成,进而模具结构变得简单。
循环软管86为了能与第1、2连接部82、84连接,而使一端和另一端具有与第1、2连接部82、84的外径相同的内径,且形成圆筒管形状,并且在其之间为了能够曲折设置而形成皱纹管形状。
储水槽66的大小及第1、2连接部82、84和循环软管86的管径是由烘干机70的排水速度,而决定储水槽66的储水容量及循环软管86的排水速度后,为了不使从烘干机70上排出的水从储水槽66溢出,而考虑决定储水槽66的储水容量及循环软管86的排水速度。
第1连接部82位于第2连接部84的上侧,从而在储水槽66上聚集的水,通过第1连接部82及循环软管86和第2连接部84,而流入外槽54b内侧。
当然,外槽54b下部形成排水孔54b’,为了能够排出洗涤水,进而在排水孔54b’上连接设置排水软管68,并在排水孔54b’和排水软管68之间设置有调节洗涤水排水的排水阀组件69。
因此,在烘干机70上排出的水,通过外槽54b的一侧上形成的循环装置,流入外槽54b内侧,聚集在外槽54b内侧上的水由排水阀(图中未示出)的调节排出到外部。
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动作过程如下。
首先,随着烘干机70的动作,水被排出的情况下,水顺着烘干机的排水软管72引导到洗衣机的背面板52d,且从烘干机的排水软管72的末端上掉落的水,聚集在外槽54b的上部一侧的储水槽66上。
然后,储水槽66上聚集的水通过第1连接部82,顺着循环软管86流入第2连接部84,顺着外槽54b的内壁流下,进而聚集在外槽54b的水,通过排水孔54b’及排水软管68向外部引导。
这时,烘干机70通常完成所有的洗涤过程之后动作,在烘干机70动作时,能使排水阀开放的控制或者感知储水槽66上流入的水,控制排水阀开放。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烘干机(70)设置在洗衣机的上侧,烘干机(70)排出的水掉落到洗衣机的外槽(54b)上侧,其特征是,外槽(54b)上侧形成有储水槽(66),在洗衣机外槽(54b)上形成有循环装置,使储水槽(66)上积存的水流入外槽(54b)内侧,进而被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其特征是,循环装置包括第1连接部(82),第2连接部(84),循环软管(86),第1连接部(82)在储水槽(66)上向半径方向突出,第2连接部(84)在第1连接部(82)的下侧外槽(54b)上向半径方向突出,循环软管(86)设置在第1、2连接部(82、8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1、2连接部(82、84)是圆筒形状,在外槽(54b)的上侧面上下有一定距离间隔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第1、2连接部(82、84)是与循环软管(86)的一端或者另一端能够装配,而形成同一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其特征是,上述循环软管(86)为了能与第1、2连接部(82、84)连接,而使一端和另一端具有与第1、2连接部(82、84)的外径相同的内径,且形成圆筒管形状,并且在其之间为了能够曲折设置,而形成皱纹管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洗衣机的洗涤槽结构,烘干机设置在洗衣机的上侧,烘干机排出的水掉落到洗衣机的外槽上侧,外槽上侧形成有储水槽,在洗衣机外槽上形成有循环装置,使储水槽上积存的水流入外槽内侧,进而被排出。循环装置包括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循环软管,第1连接部在储水槽上向半径方向突出,第2连接部在第1连接部的下侧外槽上向半径方向突出,循环软管设置在第1、2连接部之间。进而有使模具结构变得简单,同时减少材料费以及减少制造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D06F25/00GK1600958SQ03144430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7日
发明者裵钟得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