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卷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00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卷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布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供极佳稳定性之卷布作业,以利于将已编织完成之布匹,来卷收成良好品质之布卷成品的改进型卷布机。
背景技术
一般圆编织机所编织完成之布匹,必须经由一卷布机之相对拉布滚筒予以适当的拉张作业,使布匹可顺利展开,且配合卷布滚筒之卷收作业,使已编织完成之布料,可卷收为一布卷成品,以利后续作业的进行,而传统卷布机之运作方式,主要系藉由齿轮变速箱之作动,来带动拉布滚筒及卷布滚筒运转,以达到上述卷收布匹之目的,且通常齿轮变速箱本身具有可多段式调整其整体传动速度之变速功能,而可获得不同松紧密度与码重的布卷成品。
如图17所示,传统卷布机主要系由回转支撑架91及齿轮变速箱92所组成,其中,回转支撑架91之相对机架911内侧上方,设置有拉布滚筒组912,并于拉布滚筒组912之下方处设有支架913,也可供齿轮变速箱92固定其上,另于相对机架911之一侧延伸出二固定杆914,并于固定杆914间设置一卷布滚筒915。
而传统卷布机之齿轮变速箱92,如图18所示,系有包含有动力装置921、粗调传动装置922、细调传动装置923及微调传动装置924所组成,其中,动力装置921系以伞齿轮间之配合,来提供上述各传动装置922、923、924之动力来源,且各传动装置922、923、924之侧边处,皆设置有可控制各传动装置922、923、924进行变速功能之控制装置925,又,细调传动装置923及粗调传动装置924本身,系藉数双连齿轮组及传动齿轮之配合作动,来达到调整变速功能之目的,而粗调传动装置922本身,则是以齿轮组来达到调整变速的功能。
藉此设计,该齿轮变速箱92之动力输出,系以其二侧之拉布传动轴926及卷布传动轴927,来分别控制拉布滚筒组912及卷布滚筒915旋转作动如图17所示,以分别进行拉张作业及卷布作业,并使已编织完成之布匹可卷收为布卷成品,且使用者亦可依自身之需求,来旋动各传动装置922、923、924侧边之控制装置925,以控制各传动齿轮横向移动,也与双连齿轮组或齿轮组中之任一齿轮配合作动并相互啮合,以达到可调整其齿轮变速箱92之整体传动速度的功能,进而获得不同松紧密度与码重的布卷成品。
上述传统之卷布机虽可达到卷收布匹之目的,以及调整齿轮变速箱92之整体传动速度,以获得不同松紧密度与码重的布卷成品,但仍具有如下所述之诸多缺点存在1、该齿轮变速箱92系以拉布传动轴926及卷布传动轴927,来分别控制拉布滚筒组912及卷布滚筒915旋转作动,因此容易导致拉布滚筒组912及卷布滚筒915之旋转速度不一致,使拉布滚筒组912的拉张作业,无法与卷布滚筒915的卷收作业相互配合,进而使卷收后之布卷成品的品质不佳。
2、其拉布滚筒组912之拉布滚筒皆为一光滑面,当拉布滚筒组912对已编织完成之布匹进行拉张作业时,其布匹本身容易因打滑而形成有位移现象,且由于布匹本身具有弹性,故在拉张作业进行时,其布匹会存在有向中间挤压之作用力,因而造成布匹无法顺利向外展开,而获得品质不佳之布卷成品。
3、由于相对拉布滚筒组912与卷布滚筒915两者间之转速比必须完全一致,才可获得优良的布卷成品,然而,当卷布滚筒915所卷收之布卷的直径愈来愈大时,其相对拉布滚筒组912与卷布滚筒915两者间之转速比即会逐渐产生差距,然上述之卷布机本身,则并未见有于上述情形之下,可使相对拉布滚筒组912与卷布滚筒915两者间之转速比再次趋为一致之设计,又,另于业界经常使用的,即为利用摆臂结构以产生调速的效果,然由于摆臂结构系以上、下摆动作用来达到调速之功能,于长期间使用下,则极可能对相关构件造成损害。
4、由于传统卷布机之回转支撑架91并无提供适当的缓冲装置,因此当回转支撑架91于瞬间激活旋转或瞬间停止旋转时,容易因惯性作用的影响,而产生有反作用力来对相关构件造成冲击,并使机台本身产生震动,于长期间的使用下,极可能会对相关构件及机台本身造成一定的损害。
5、该齿轮变速箱92之细调传动装置923及微调传动装置924,系以双连齿轮组所构成,由于双连齿轮组本身已较为占空间,如再配合粗调传动装置922之齿轮组,于单一传动杆上串连形成一塔状之外形设计,则传统齿轮变速箱92于组成之后,其整体长度及体积亦会相对变大,使齿轮变速箱92在旋转运作时极不稳定,并会造成其周遭工作环境的空间使用率变小。
6、由于齿轮变速箱92之细调传动装置923及微调传动装置924,主要由若干双连齿轮组所构成,因而导致传统齿轮变速箱92之整体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7、其齿轮变速箱92之动力装置921系以伞齿轮间之配合,来达到传送动力的功能,然而,由于伞齿轮间之配合作动,会产生有极大的噪音,故导致其周遭之工作环境较为吵杂,进而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情绪。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所列缺点,可生产出品质极佳的布卷成品的改进型卷布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型卷布机它包括一回转支撑架,在二机架间设置一拉布滚筒组,该拉布滚轮组是由相对拉布滚筒及传动滚筒所组成,且相对机架一侧设置有与拉布滚筒组相互配合转动的卷布滚筒;一可输出动力供拉布滚筒组转动的齿轮变速箱,主要由动力装置、粗调传动装置、微调传动装置、细调传动装置,以及可控制各传动装置进行变速功能的粗调定位装置、微调定位装置与细调定位装置所组成,其中动力装置设置于动力室内;粗调传动装置是在第一容置空间内设置一与动力装置相连结的主动轴,其一侧设置有第一、二传动轴,主动轴及第一传动轴分别设有齿轮组,且齿轮组由若干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的齿轮所构成,第二传动轴设有一可与第一传动轴齿轮组中的任一齿轮相互啮合及可于第二传动轴上横向来回移动的传动齿轮;微调传动装置是在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三传动轴设置一齿轮组件,齿轮组件的正齿轮套设于第三传动轴上,而正齿轮的周边设有可相互啮合的第一、二导向齿轮,其正齿轮、第一、二导向齿轮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使上述齿轮可在其中相互转动的相对固定块,该相对固定块本体周边形成有与第一导向齿轮及第二导向齿轮相配合的相对接合端,且一固定块的一接合端周边设有一拨动杆,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四、五传动轴,分别设置有二齿轮组,二齿轮组是由若干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的齿轮所构成,而二齿轮组中任一齿轮皆可分别与齿轮组件的第一、二导向齿轮相互啮合,推抵组件的推板是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两侧壁端面,推板表面开设有供齿轮组件的一固定块的拔动杆穿设的斜向导孔,推板上方设置有可控制该推板位移的旋控件;细调传动装置是在第三容置空间内的第三传动轴设置一齿轮组件,齿轮组件的正齿轮套设于第三传动轴上,而正齿轮的周边设有可相互啮合导向齿轮,其正齿轮及导向齿轮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使上述齿轮可于其中相互转动的相对固定块,该相对固定块本体周边形成有与导向齿轮相配合的接合端,且一固定块的一接合端周边设有一拨动杆,第三容置空间内的第五、六传动轴,分别设置有二齿轮组,二齿轮组是由若干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的齿轮所构成,而二齿轮组中任一齿轮皆可分别与齿轮组件的正齿轮及导向齿轮相互啮合,推抵组件的推板是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两侧壁端面,推板表面开设有供齿轮组件的一固定块的拨动杆穿设的斜向导孔,推板上方设置有可控制该推板位移的旋控件;粗调定位装置是设置在粗调传动装置一侧,其旋控件本体一端延伸出一固定杆,固定杆一端固定有齿轮,齿轮周边设置有可相互啮合的排齿条,排齿条的本体一端设置一与粗调传动装置相互连结的拔叉;微调定位装置是设置于微调传动装置一侧,其旋控件本体一端延伸出一固定杆,固定杆一端固定有齿轮,齿轮周边设置有可相互啮合的排齿条,排齿条的本体一端设置一与微调传动装置相互连结的拨叉;细调定位装置是设置于细调传动装置一侧,其旋控件本体一端延伸出一固定杆,固定杆一端固定有齿轮,齿轮周边设置有可相互啮合的排齿条,排齿条的本体一端设置一与细调传动装置相互连结的拔叉。
所述的拉布滚筒组的一拉布滚筒的轴杆两侧,分别设置有右旋调节套筒组及左旋调节套筒组,该左、右旋调节套筒组是由若干具左、右旋向的螺纹部的套筒所组成。
所述的传动滚筒的轴杆一端设置有皮带轮,该皮带轮两侧分别设有二耐磨片及二刹车挡片,且于一刹车挡片的一侧,设置有可顶抵住刹车挡片的平面弹簧、该平面弹簧一侧则套固有使上述构件于皮带轮两侧形成紧密固定的固定套筒。
所述的二机架端面分别设置座体,座体的本体两侧延伸出相对承接座,其相对承接座分别供一固定栓穿设固定,而固定栓的一端皆设有一抵制头部,且一承接座土的固定栓本体设置有弹性组件。
所述的粗调定位装置的拨叉一侧延伸出可夹固住粗调传动装置的传动齿轮两侧的相对夹持端。
所述的微调定位装置的拨叉一侧延伸出一卡掣端,而微调传动装置齿轮组件的相对固定块周边凹设有供卡掣端卡设的相对滑槽。
所述的细调定位装置的拨叉一侧延伸出一分叉端,而细调传动装置齿轮组件的相对固定块周边形成有供分叉端夹持的相对滑槽。
所述的动力装置是由相互啮合的主动螺旋齿轮及螺旋齿轮所组成。
所述的微调传动装置及细调传动装置的推板本体两侧形成相对导引片,而斜向导孔一侧设有沟孔,而旋控件周边突伸出手把,且其底部轴杆固接连接块,连接块一端设有穿设于推板的沟孔中的推抵杆。
由于本实用新型卷布机的回转支撑架具有单一动力输出轴,以有效控制拉布滚筒组及卷布滚筒两者之旋转速度,且其拉布滚筒组的左、右旋调节套筒组设计,可使布匹于拉张作业时予以有效定位及顺利向外展开,而本身所具有的自动调速装置及缓冲装置,亦是兼具有调整拉布滚筒组与卷布滚筒两者间的转速比,以及使回转支撑架于瞬间激活旋转及瞬间停止旋转时获得极佳的缓冲效果,又,齿轮变速箱本身由一般齿轮所构成,且组成后的整体长度及体积可达到最小,藉此以有效减少成本,并使齿轮变速箱于旋转运作时,提高其稳定性,因而可获得品质极佳的布卷成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回转支撑架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速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齿轮变速箱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齿轮变速箱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微调传动装置的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微调传动装置齿轮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微调传动装置齿轮组件的立体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细调传动装置的立体外观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细调传动装置齿轮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细调传动装置齿轮组件的立体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粗调定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微调定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细调定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侧示图;图17为公知卷布机的立体图;图18为公知卷布机齿轮变速箱的立体图。
组件代表符号1回转支撑架11机架111支撑杆 12拉布滚筒组121拉布滚筒122拉布滚筒123传动滚筒124轴杆125右旋调节套筒组 126左旋调节套筒组127皮带轮 128轴杆13卷布滚轮 131固定架132皮带轮 14自动调速装置141耐磨片 142刹车挡片
143平面弹簧144弹簧固定块145固定套筒15缓冲装置151座体152承接座153固定栓 154抵制头部156螺纹部 157弹性组件158螺母16主动杆161第一传动杆 162第二传动杆163第三传动杆 164第四传动杆165第五传动杆 166第六传动杆2齿轮变速箱20动力装置21动力室 22主动螺旋齿轮23从动螺旋齿轮 24连结器30粗调传动装置 31第一容置空间32齿轮组 33齿轮组34传动齿轮 40微调传动装置41第二容置空间 42齿轮组件421齿轮422第一导向齿轮423第二导向齿轮424固定套筒425旋接孔 426接合端427滑槽428拨动杆43传动组件 431齿轮组44推抵组件 441推板442斜向导孔443沟孔444导引片 445旋控件446连接块 447推抵杆50细调传动装置 51第三容置空间52齿轮组件 521正齿轮522导向齿轮523固定套筒524固定块 525接合端526衔接端 527滑槽528拔动杆 53传动组件531齿轮组 54推抵组件541推板542斜向导孔543沟孔544导引片545旋控件 546连接块547推抵杆 60粗调定位装置61旋控件 611本体612套头613固定杆
614环圈 62齿轮621固定孔 63排齿条631凸齿部 64拔叉641连接块 642固定块643夹持端 70微调定位装置71旋控件 711本体712套头 713固定杆714环圈 72齿轮721固定孔 73排齿条731凸齿部 74拨叉741连接块 742固定块743卡掣端 80细调定位装置81旋控件 811本体812套头 813固定杆814环圈 82齿轮821固定孔 83排齿条831凸齿部 84拨叉841连接块 842固定块843分叉端91回转支撑架 911机架912拉布滚筒组 913支架914固定杆 915卷布滚筒92齿轮变速箱 921动力装置922粗调传动装置 923细调传动装置924微调传动装置 925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进型卷布机,主要系由回转支撑架1及齿轮变速箱2所组成,其中,该回转支撑架1包括有二机架11,系于相对机架11间以数支撑杆111相互连结之。
一拉布滚筒组12,系设置于二机架11之内侧上方处,该拉布滚筒组12系由相对拉布滚筒121、122及一传动滚筒123所组成,且上述各滚筒皆可于二机架11间旋转作动,其中,一拉布滚筒122之轴杆124两侧,分别套设有右旋调节套筒组125及左旋调节套筒组126,该左、右旋调节套筒组126、125系由若干具左、右旋向之螺纹部的套筒所组成,又,传动滚筒123一端之轴杆128上,设置有一皮带轮127,轴杆128之另一端则设置有一齿轮如图16所示。
一卷布滚筒13,主要系于二机架11之一侧,分别凸设有固定架131,其相对固定架131之本体,系供卷布滚筒13直接穿设,并可于其中旋转作动,且卷布滚筒13之一端设置有一皮带轮132,该皮带轮132则利用一皮带133与拉布滚筒组12之传动滚筒123的皮带轮127相互连结。
一自动调速装置14,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系于拉布滚筒组12之传动滚筒123的皮带轮127两侧,分别依序套设有二耐磨片141及二刹车挡片142,而一刹车挡片142之一侧,则依序套设有平面弹簧143、弹簧固定块144及固定套筒145,且固定套筒145系可直接固定于传动滚筒123一端之轴杆128上,使上述自动调速装置14之各构件,可于皮带轮127之两侧形成紧密固定的状态。
二缓冲装置15,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系于二机架11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座体151,该座体151之本体两侧向上延伸出相对承接座152,其相对承接座152分别可供一固定栓153穿设其中,且固定栓153之一端设置有一抵制头部154,另一端则形成有螺纹部156,又,其中一固定栓153之本体上设置有一弹性组件157,且相对承接座152上所穿设之固定栓153,系可分别以螺母158予以锁固于其螺纹部156表面,使二缓冲装置15可完全固定于二机架11之端面上。
而回转支撑架1于实际使用时,其拉布滚筒组12之相对拉布滚筒121、122及传动滚筒123系可相互配合旋转作动,且该传动滚筒123之轴杆128本身,可带动二耐磨片141及二刹车挡片142转动,而二耐磨片141系卡掣住皮带轮127之两侧表面,也可使皮带轮127本身亦可随之转动,且由于该皮带轮127与卷布滚筒13一端之皮带轮132系为相互连结状态,故上述之传动滚筒123旋转时,亦可使传动卷布滚筒13随之旋转作动,藉此设计,其拉布滚筒组12与卷布滚筒13间,可相互配合运转,以将编织完成之布匹卷收成一布卷成品。
且藉由上述之结构设计,其左、右旋调节套筒组126、125之具左、右旋向之螺纹部的套筒,系可配合已编织完成之布匹的实际宽度,予以位移至拉布滚筒122之两侧边,使拉布滚筒13其两侧接邻之套筒的整体长度,可与已编织完成之布匹的实际宽度相等,此举,有利于拉布滚筒组12之拉张作业的进行,且由于左、右旋调节套筒组126、125之套筒本身所具有的螺纹部,分别为向外扩张之左、右旋向的设计,除本身可于进行拉张作业时,有效增加左、右旋调节套筒组126、125与布匹间的摩擦力,以产生极佳的定位效果外,亦可使布匹顺利向外展开,使拉布滚筒组12可稳定的进行拉张作业,以利于卷布滚筒1 3的卷收作业。
且当卷布滚筒13所卷收之布卷的直径愈来愈大,导致拉布滚筒组12与卷布滚筒13两者间的转速比产生差距时,则传动滚筒123在转动时之作用力,系大于该平面弹簧143侧端之顶抵时的作用力,故导致平面弹簧143本身无法有效的顶抵住其侧端之刹车挡片142,因而使耐磨片141亦无法继续卡掣住皮带轮12一侧,进而造成皮带轮12本身开始空转,使卷布滚筒13无法再继续转动,此时,则必须俟拉布滚筒组12与卷布滚筒13两者间之转速比再趋于一致时,其平面弹簧143之侧端的作用力,才可有效的顶抵住其侧端之刹车挡片142,使二耐磨片13本身可继绩卡掣住皮带轮127,进而再使卷布滚筒13开始旋转作动,藉此,来达到有效控制拉布滚筒组12与卷布滚筒13两者间之转速比的目的。
又,其回转支撑架1二机架11顶面之缓冲装置15的设计,系分别于回转支撑架1瞬间激活旋转及瞬间停止旋转时,有效的消除其反作用力所产生的冲击力,使相关构件不会因机台的震动而造成损害。
而本实用新型之齿轮变速箱2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所示,主要系由动力装置20、粗调传动装置30、微调传动装置40、细调传动装置50、以及可控制各传动装置来进行变速功能的粗调定位装置60、微调定位装置70与细调定位装置80所组合而成,其中动力装置20系设置于动力室21内,主要系由相互啮合的一主动螺旋齿轮22及一从动螺旋齿轮23组合而成,而动力室21一侧则设有一使第二传动轴162及第四传动轴164相互连结之连结器24。
粗调传动装置30系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31内,主要于第一容置空间31之相对侧壁间,穿设有一主动轴16,该主动轴16系与动力装置20之从动螺旋齿轮2 3相互连结,而主动轴16之一侧,依序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61及第二传动轴162,其中,主动轴16及第一传动轴161上,分别设置有齿轮组32、33,该齿轮组32、33系分别由若干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之齿轮所构成,且彼此之间为相互啮合状态,而第二传动轴162上,则设置有一传动齿轮34,且传动齿轮34本身系可于第二传动轴152上横向来回移动,并与第一传动轴161上齿轮组33中之任一齿轮相互啮合。
请配合参阅第六、七、八及九图所示,微调传动装置40系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41内,其包括有一齿轮组件42,系在穿设于第二容置空间41及第三容置空间51中之第三传动轴163上,设置有一正齿轮421,而正齿轮421之周边设置有可相互啮合之第一导向齿轮422及第二导向齿轮423,并于上述各齿轮之本体中央处分别穿设有固定套筒424,而第三传动轴163之轴杆本身,俾可供正齿轮421之固定套筒424直接套固其上,且使正齿轮421可于固定套筒424上旋转作动,另于正齿轮421、第一导向齿轮422及第二导向齿轮423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固定块425,而相对固定块425之本体皆概呈一圆形状,且其本体周边皆凸设有可与第一导向齿轮422及第二导向齿轮423相互配合之接合端426,又,相对固定块425之本体中央及其周边接合端426表面,皆分别贯穿有通孔,且其相对接合端426间,则分别凹设有滑槽427,并于一固定杆445之一接合端426周边,凸设有一拨动杆428,藉此设计,当相对固定块425固设于正齿轮421、第一导向齿轮422及第二导向齿轮423两侧时,则可利用本身之通孔设计,分别与正齿轮421、第一导向齿轮422及第二导向齿轮423之各固定套筒424二端的周边表面相互套合,并可以螺栓穿设于相对固定块425之接合端426表面的通孔,且配合螺丝予以配合锁固,使齿轮组件42之各构件可完成组装。
一传动组件43,请再参阅图6及图7,系在穿设于第二容置空间41中之第四传动轴164,以及穿设于第二容置空间41及第三容置空间51中之第五传动轴165上,分别设置有齿轮组431,而齿轮组431本身系分别由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之齿轮所构成,且其中任一齿轮皆可分别与齿轮组件之第一导向齿轮422及第二导向齿轮423相互啮合。
一推抵组件44主要系于第二容置空间41之两侧壁端面处,设置一可于端面上滑行移动之推板441,该推板441之本体表面依序开设有一斜向导孔442及沟孔443,并于斜向导孔442两侧,分别形成有与第二容置空间41之两侧壁端面相互衔接的相对导引片444,而推板441上方设置一旋控件445,该旋控件445周边突伸出手把,且其底部之轴杆固接一连接块446,而连接块一端446设置一可穿设于沟孔443之推抵杆447。
而藉由上述已完成组装之微调传动装置40的结构设计,其齿轮组件42之一固定块425的拨动杆428,系可穿过推板441之斜向导孔442中,且由于旋控件44底部之推抵杆447,则穿设于推板441之沟孔443中,因此,当旋转旋控件44之把手时,其推抵杆447可直接推动该推板441于第二容置空间41之两侧壁端面上移动,且由于齿轮组件42之拨动杆428系穿设于推板441之斜向导孔442中,因此,该齿轮组件42可于第三传动轴163上旋转作动,以使第一导向齿轮422及第二导向齿轮423,可脱离与相对传动组件43之齿轮组431中的任一齿轮的相互啮合状态,反之亦可再次相互啮合。
请参阅图6、10、11及12所示,一细调传动装置50系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51内,其包括有一齿轮组件52,系在穿设于第二容置空间41及第三容置空间51中之第三传动轴163上,设置有一正齿轮521,而正齿轮521之周边设置有可相互啮合之导向齿轮522,并于正齿轮521之本体中央处穿设一固定套筒523,而第三传动轴163之轴杆本身,俾可供正齿轮521之固定套筒523直接套固其上,且使正齿轮521可于固定套筒523上旋转作动,另于正齿轮521及导向齿轮522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对固定块524,而相对固定块524之本体皆概呈一圆形状,且其本体周边皆凸设有可与导向齿轮522相互配合之接合端525,以及与连接套筒529相互配合之衔接端526,又,相对固定块524之本体中央及其周边接合端525与衔接端526表面,皆分别贯穿有通孔,且其接合端525及衔接端526间,则分别凹设有滑槽527,并于一固定杆524之一接合端525周边,凸设有一拨动杆528,藉此设计,当相对固定块524固设于正齿轮521及导向齿轮522两侧时,则可利本身之通孔设计,与正齿轮521之固定套筒523二端的周边表面相互套合,并可以螺栓穿设于相对固定块524之接合端525与衔接端526表面的通孔,且配合螺丝予以配合锁固,使齿轮组件52之各构件可完成组装。
一传动组件53,请再参阅图6及图10,系在穿设于第三容置空间51及第三容置空间51中之第五传动轴165,以及穿设于第三容置空间51之第六传动轴166上,分别设置有齿轮组531,而齿轮组531本身系分别由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之齿轮所构成,且其中任一齿轮皆可分别与齿轮组件52之正齿轮521及导向齿轮522相互啮合。
一推抵组件54主要系于第三容置空间51之两侧壁端面处,设置一可于端面上滑行移动之推板541,该推板541之本体表面依序开设有一斜向导孔542及沟孔543,并于斜向导孔542两侧,分别形成有与第三容置空间51之两侧壁端面相互衔接的相对导引片543,而推板541上方设置一旋控件545,该旋控件545周边突伸出手把,且其底部之轴杆固接一连接块546,而连接块一端546设置一可穿设于沟孔543之推抵杆547。
而藉由上述已完成组装之细调传动装置50的结构设计,其齿轮组件52之一固定块524的拨动杆528,系可穿过推板541之斜向导孔542中,且由于旋控件54底部之推抵杆547,则穿设于推板541之沟孔543中,因此,当旋转旋控件54之手把时,其推抵杆547可直接推动该推板541于第三容置空间51之两侧壁端面上移动,且由于齿轮组件52之拨动杆528系穿设于推板541之斜向导孔542中,因此,该齿轮组件52可于第三传动轴163上旋转作动,以使正齿轮521及导向齿轮522,可脱离与相对传动组件53之齿轮组531中,其任一齿轮的相互啮合状态,反之亦可再次相互啮合。
如图5及图13所示,粗调定位装置60系设置于粗调传动装置30一侧,其包括有一旋控件61,其本体611概为一圆杆状,其一端设置有一套头612,另一端则延伸出一固定杆613,且穿设于第一容置空间31之一侧通孔中,并可于其中旋转作动,又,该固定杆613与本体611之接合处,形成一扩大状之环圈614。
一齿轮62,其本体之中央表面处,开设有一固定孔621,藉此,可直接套固于旋控件61之固定杆613一端。一排齿条63,其本体概呈一长条状,且本体之底面,形成有等间距排列之凸齿部631,该排齿条63底面之凸齿部631系与齿轮62之周边上缘相互啮合。
一拨叉64,系由一连接块641及固定块642结合而成,其中,固定块642系以螺丝固定于排齿条63侧面,而连接块641之一侧则延伸出相对夹持端643。
而藉由上述已完成组装之粗调定位装置60的结构设计,其拔叉64之相对夹持端643恰可直接夹固住粗调传动装置30之传动齿轮34两侧,当旋转旋控件61之套头612时,可使固定杆613前端之齿轮62开始旋转,并连动啮合于齿轮62周边上缘之排齿条63随之位移,进而带动拨叉64本身开始横向移动,且由于拔叉64之相对夹持端643系夹固住粗调传动装置30之传动齿轮34两侧,故亦可有效的带动传动齿轮34横向移动至所需之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的任一齿轮组33中之齿轮的相对位置处并相互啮合之,以达到粗调齿轮变速箱2之传动速度的主要目的。
如图5及图14所示,微调定位装置70系设置于微调传动装置40一侧,其包括有一旋控件71,其本体711概为一圆杆状,其一端设置有一套头712,另一端则延伸出一固定杆713,且穿设于动力室21之一侧通孔中,并可于其中旋转作动,又,该固定杆713与本体711之接合处,形成一扩大状之环圈714。
一齿轮72,其本体之中央表面处,开设有一固定孔721,藉此,可直接套固于旋控件71之固定杆713一端。
一排齿条73,其本体概呈一长条状,且本体之底面,形成有等间距排列之凸齿部731,该排齿条73底面之凸齿部731系与齿轮72之周边上缘相互啮合。
一拔叉74,系由一连接块741及固定块742结合而成,其中,固定块742系以螺丝固定于排齿条73侧面,而连接块741之一侧则延伸出一卡掣端743。
而藉由上述已完成组装之微调定位装置70的结构设计,其拨叉74之卡掣端743恰可直接卡设于微调传动装置70之齿轮组件42的相对滑槽427之间,并藉由上述微调传动装置40之推抵组件44的作用,使齿轮组件42可脱离与相对传动组件43之齿轮组431中,其任一齿轮的相互啮合状态,随即可旋转旋控件71之套头712时,使固定杆713前端之齿轮72开始旋转,并连动啮合于齿轮72周边上缘之排齿条73随之位移,进而带动拔叉74本身开始横向移动,且由于拨叉74之之卡掣端743系卡设设微调传动装置40之齿轮组件42的相对滑槽427之间,故亦可有效的带动齿轮组件42横向移动至所需之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之齿轮组431中的齿轮相对位置处,再藉由上述微调传动装置40之推抵组件44的作用,使齿轮组件42可再次与所需之齿轮相互啮合,以达到微调齿轮变速箱2之传动速度的主要目的。
如图5及图15所示,细调定位装置80系设置于微调传动装置50一侧,其包括有一旋控件81,其本体811概为一圆杆状,其一端设置有一套头812,另一端则延伸出一固定杆813,且穿设于第三容置空间51之一侧通孔中,并可于其中旋转作动,又,该固定杆813与本体811之接合处,形成一扩大状之环圈814。
一齿轮82,其本体之中央表面处,开设有一固定孔821,藉此,可直接套固于旋控件81之固定杆813一端。
一排齿条83,其本体概呈一长条状,且本体之底面,形成有等间距排列之凸齿部831,该排齿条83底面之凸齿部831系与齿轮82之周边上缘相互啮合。
一拨叉84,系由一连接块841及固定块842结合而成,其中,固定块842系以螺丝固定于排齿条83侧面,而连接块841之一侧则延伸出一分叉端843。
而藉由上述已完成组装之微调定位装置80的结构设计,其拔叉84之分叉端843恰可直接夹持住细调传动装置50之齿轮组件52的相对滑槽527内侧,并藉由上述细调传动装置50之推抵组件54的作用,使齿轮组件52可脱离与相对传动组件53之齿轮组531中,其任一齿轮的相互啮合状态,随即可旋转旋控件81之套头812时,使固定杆813前端之齿轮82开始旋转,并连动啮合于齿轮82周边上缘之排齿条83随之位移,进而带动拔叉84本身开始横向移动,且由于拨叉84之分叉端843系夹持住细调传动装置50之齿轮组件52的相对滑槽527内侧,故亦可有效的带动齿轮组件52横向移动至所需之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之齿轮组531中的齿轮相对位置处,再藉由上述细调传动装置50之旋控件54的作用,使齿轮组件52可与所需之齿轮相互啮合,再藉由上述微调传动装置50之推抵组件54的作用,使齿轮组件52可再次与所需之齿轮相互啮合,以达到细调齿轮变速箱2之传动速度的主要目的。
而齿轮变速箱2于实际使用时,如图6及图16所示,该齿轮变速箱2其动力输出,系由动力装置20之主动螺旋齿轮22及从动螺旋齿轮23的作动,进而带动主动轴16转动,且藉由粗调传动装置30、微调传动装置40及细调传动装置50之设计,可使各传动轴161、162、163、164、165、166间可相互配合传动,使最终由第三传动轴163来单一输出动力,而如图16所示,第三传动轴163之一端设置有一齿轮,本身系可藉由一传动链条与拉布滚筒组12之传动滚筒123另一端的齿轮相互连结,使该齿轮变速箱2所输出之动力,可有效带动拉布滚筒组12与卷布滚筒13转动,以达到卷收布匹之目的。
且当使用者欲获得不同松紧密度与码重的布卷成品,而必须多段式调整齿轮变速箱2之整体传动速度时,则依自而身之实际需求,来予以旋动粗调定位装置60、微调定位装置70及细调定位装置80,此举,即可有效的控制粗调传动装置30、微调传动装置40及细调传动装置50之传动速度,且藉由上述各传动装置30、40、50间的搭配组合设计,以达到多段式变速的功能,藉此设计,使用者可极为精密的调整轮变速箱2之整体传动速度,来获得品质极佳的布卷成品。
由上述结构特征及组合方式,本实用新型设计之特点在于1、该齿轮变速箱2系由第三传动轴163来单一输出动力,使拉布滚筒组12与卷布滚筒15间可相互配合旋转作动,且藉由齿轮变速箱2本身之设计,即可有效控制拉布滚筒组12及卷布滚筒5之旋转速度,以防止两者间之旋转速度不同,藉此,使拉布滚筒组12的拉张作业与卷布滚筒15的卷收作业,可有效的相互配合,进而获得品质极佳之布卷成品。
2、其拉布滚筒组12之左、右旋调节套筒组126、125之套筒本身所具有的螺纹部,分别为向外扩张之左、右旋向的设计,除在本身可于进行拉张作业时,有效增加左、右旋调节套筒组126、125与布匹间的摩擦力,以产生极佳的定位效果外,亦可使布匹于拉张作业时顺利向外展开。
3、其自动调速装置14之设计,可于因卷布滚筒15所卷收之布卷的直径愈来愈大,使拉布滚筒组12与卷布滚筒15两者间之转速比产生差距时,有效的使拉布滚筒组12与卷布滚筒15两者间之转速比再次趋于一致。
4、回转支撑架1二机架11顶面之缓冲装置15的设计,可于该回转支撑架1瞬间激活旋转及瞬间停止旋转时,有效的消除其反作用力所产生的冲击力,提供极佳的缓冲效果,使相关构件不会因机台的震动而造成损害。
5、该细调传动装置50及微调传动装置40系以一般齿轮所构成,相较于传统齿轮变速箱92主要以双连齿轮组所构成,本实用新型明显不占空间,且传统齿轮变速箱92之粗调传动装置922的齿轮组,乃于单一传动杆上串连形成一塔状的外形设计,而本实用新型之粗调传动装置30则是于并列之主动杆16及第一、二传动杆161、162上,分别设置有齿轮组32、33及传动齿轮34,此举无疑使本实用新型之粗调传动装置30的所占空间,较之传统粗调传动装置922减少许多,故本实用新型之齿轮变速箱2于组成之后,其整体长度及体积亦会达到最小,于齿轮变速箱2在旋转运作时,可有效提高其稳定性,且亦使其周遭工作环境的空间使用率变大。
6、由于细调传动装置50及微调传动装置40,主要系由一般齿轮所构成,相较于传统齿轮变速箱92以双连齿轮组为主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齿轮变速箱2之整体制造成本亦相对较低。
7、其动力装置20系以主动螺旋齿轮22及从动螺旋齿轮动23间之配合,来达到传送动力的功能,且由于螺旋齿轮配合,其产生的噪音极小,故亦使周遭之工作环境较为安静,而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情绪。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进型卷布机的设计,可有效改善传统卷布机所存在之诸多缺点,使卷收后之布卷成品的品质达到最佳,其确为一相当优异之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卷布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回转支撑架,在二机架间设置一拉布滚筒组,该拉布滚轮组是由相对拉布滚筒及传动滚筒所组成,且相对机架一侧设置有与拉布滚筒组相互配合转动的卷布滚筒;一可输出动力供拉布滚筒组转动的齿轮变速箱,主要由动力装置、粗调传动装置、微调传动装置、细调传动装置,以及可控制各传动装置进行变速功能的粗调定位装置、微调定位装置与细调定位装置所组成,其中动力装置设置于动力室内;粗调传动装置是在第一容置空间内设置一与动力装置相连结的主动轴,其一侧设置有第一、二传动轴,主动轴及第一传动轴分别设有齿轮组,且齿轮组由若干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的齿轮所构成,第二传动轴设有一可与第一传动轴齿轮组中的任一齿轮相互啮合及可于第二传动轴上横向来回移动的传动齿轮;微调传动装置是在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三传动轴设置一齿轮组件,齿轮组件的正齿轮套设于第三传动轴上,而正齿轮的周边设有可相互啮合的第一、二导向齿轮,其正齿轮、第一、二导向齿轮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使上述齿轮可在其中相互转动的相对固定块,该相对固定块本体周边形成有与第一导向齿轮及第二导向齿轮相配合的相对接合端,且一固定块的一接合端周边设有一拨动杆,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四、五传动轴,分别设置有二齿轮组,二齿轮组是由若干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的齿轮所构成,而二齿轮组中任一齿轮皆可分别与齿轮组件的第一、二导向齿轮相互啮合,推抵组件的推板是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两侧壁端面,推板表面开设有供齿轮组件的一固定块的拨动杆穿设的斜向导孔,推板上方设置有可控制该推板位移的旋控件;细调传动装置是在第三容置空间内的第三传动轴设置一齿轮组件,齿轮组件的正齿轮套设于第三传动轴上,而正齿轮的周边设有可相互啮合导向齿轮,其正齿轮及导向齿轮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使上述齿轮可于其中相互转动的相对固定块,该相对固定块本体周边形成有与导向齿轮相配合的接合端,且一固定块的一接合端周边设有一拨动杆,第三容置空间内的第五、六传动轴,分别设置有二齿轮组,二齿轮组是由若干不同直径大小及齿数的齿轮所构成,而二齿轮组中任一齿轮皆可分别与齿轮组件的正齿轮及导向齿轮相互啮合,推抵组件的推板是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两侧壁端面,推板表面开设有供齿轮组件的一固定块的拨动杆穿设的斜向导孔,推板上方设置有可控制该推板位移的旋控件;粗调定位装置是设置在粗调传动装置一侧,其旋控件本体一端延伸出一固定杆,固定杆一端固定有齿轮,齿轮周边设置有可相互啮合的排齿条,排齿条的本体一端设置一与粗调传动装置相互连结的拔叉;微调定位装置是设置于微调传动装置一侧,其旋控件本体一端延伸出一固定杆,固定杆一端固定有齿轮,齿轮周边设置有可相互啮合的排齿条,排齿条的本体一端设置一与微调传动装置相互连结的拨叉;细调定位装置是设置于细调传动装置一侧,其旋控件本体一端延伸出一固定杆,固定杆一端固定有齿轮,齿轮周边设置有可相互啮合的排齿条,排齿条的本体一端设置一与细调传动装置相互连结的拨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布滚筒组的一拉布滚筒的轴杆两侧,分别设置有右旋调节套筒组及左旋调节套筒组,该左、右旋调节套筒组是由若干具左、右旋向的螺纹部的套筒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布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自动调速装置,该自动调速装置是在传动滚筒的轴杆一端设置有皮带轮,该皮带轮两侧分别设有二耐磨片及二刹车挡片,且于一刹车挡片的一侧,设置有可顶抵住刹车挡片的平面弹簧、该平面弹簧一侧则套固有使上述构件于皮带轮两侧形成紧密固定的固定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机架端面分别设置座体,座体的本体两侧延伸出相对承接座,其相对承接座分别供一固定栓穿设固定,而固定栓的一端皆设有一抵制头部,且一承接座上的固定栓本体设置有弹性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调定位装置的拔叉一侧延伸出可夹固住粗调传动装置的传动齿轮两侧的相对夹持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定位装置的拔叉一侧延伸出一卡掣端,而微调传动装置齿轮组件的相对固定块周边凹设有供卡掣端卡设的相对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调定位装置的拔叉一侧延伸出一分叉端,而细调传动装置齿轮组件的相对固定块周边形成有供分叉端夹持的相对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卷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是由相互啮合的主动螺旋齿轮及从螺旋齿轮所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改进型卷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传动装置及细调传动装置的推板本体两侧形成相对导引片,而斜向导孔一侧设有沟孔,而旋控件周边突伸出手把,且其底部轴杆固接连接块,连接块一端设有穿设于推板的沟孔中的推抵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卷布机,它主要是由回转支撑架及齿轮变速箱所组成,其中,回转支撑架的相对机架间设有具左、右旋调节套筒组的拉布滚筒组,该拉布滚筒组是可藉由一自动调速装置,与卷布滚筒间相互配合作动,而相对机架顶面则分别设有缓冲装置,又,齿轮变速箱本身是由数传动装置及控制传动装置进行变速功能的定位装置所构成,其构成后的整体长度及体积可达到最小,以提高其稳定性,并达到多段式变速的功能,藉此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卷布机可有效改善传统卷布机所存在的诸多缺点,以获得品质极佳的布卷成品。
文档编号D04B15/00GK2607354SQ0322537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7日
发明者颜英雄 申请人:庆祥铭齿轮(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