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183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是对现有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对于编织横机,三角机构的结构对编织针织物的花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它确定着织针的运行轨迹。传统的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如

图1所示,它由安装在三角底板1上的人字三角2、挺针三角3、成圈三角4、4′、起针三角5、5′构成,假设以图中箭头所指作为机头运动方向,以 表示织针,则由此可见织针的表现方式仅为二种,即退出工作织针和成圈工作织针,左方为退出工作织针,右方为成圈工作织针。这种三角结构不能满足人们目前所追求的针织物花型变化要求的编织,因为它无法在编织过程中任意变化织针的暂停工作和任意地恢复织针的编织工作,无法在同一行编织中变化线圈组织。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可编织任意花型的选编织横机,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的结构表现方式与传统的编织横机是不同的,其结构如图2所示由安装在三角底板1上的人字三角2、2′、挺针三角3、成圈三角4、4′、起针三角5、5′、选编针复原三角6,可见它是将图1所示的人字三角2分开形成人字三角2、2′和选编针复原三角6,而且对成圈三角4、4′也作了图示之相应改变。这种形式的三角机构改变了传统的编织横机对编织花型的局限性,可编织出丰富的花型。然而,申请人发现,人字三角2被分开后,变为了人字三角2、2′和选编针复原三角6,人字三角2、2′之间的距离变大,极易出现撞针。因为人字三角2、2′实质上所起的作用是左、右导向三角的作用,用于导引织针,在导引织针的过程中,织针易在H点部位发生撞击。而且,当用于控制选编针复原三角6的推拉开关向里推或向外拉,使选编针复原三角6下落/上提的过程中,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织针还会撞击C点部位。一旦产生撞击既会引发致损织针,又会损及三角,影响到三角功能的发挥和编织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避免撞针的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由人字三角2、2′、选编针复原三角6、挺针三角3、成圈三角4、4′、起针三角5、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人字三角2、2′之间镶设有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该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背部与一中档三角固定板8相固定,中档三角固定板8的二端分别搁置在人字三角2、2′的背面上,在中档三角固定板8的背部垂固一对导柱9、9′,导柱9、9′的柱体上分别套设弹簧10、10′,一对导柱9、9′的上端部与一固定座11固定,固定座11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两侧面分别与人字三角2、2′的各一个侧面形成无缝滑配,其中央凹腔部位的两侧面与选编针复原三角6的两侧侧面无缝滑配,其正面构成有一对用于供织针行进的台阶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形状近乎于蝴碟形。
本实用新型由于作了上述改进,即在原一对人字三角2、2′之间增设了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消除了先前存在于两人字三角2、2′的间距,附图及图面说明图1所示为已有技术中传统的针织横机的三角机构在三角底板1上示意图。
图2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用以编织任意花型的选编横机的三角机构在三角底板1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选编横机的三角机构在三角底板1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选编横机的三角机构所述的且相对于图3所示的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后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选编横机的三角机构的诸三角的在三角底板1上安装结构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3,在申请人给出的该图中,诸三角的设置与已有技术图2所示的诸三角的设置无大异,故不再作过细的复述。所不同的是作为申请人的发明点在于一对人字三角2、2′之间镶入了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增设,不仅消除了人字三角2、2′之间先前存在的间距,还消除了选编针复原三角6与两人字三角2、2′之间的间距,以使织针能沿着三角导行。
请见图4并结合图5,图4中示意出了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两侧面S1、S2和中央凹腔部位的两侧面S3、S4以及正面上的台阶面S5、S6。结合到图5,侧面S1、S2分别与人字三角2、2′的各一侧面贴触,形成无缝滑配,而侧面S3、S4与选编针复原三角6的两侧侧面贴触,形成无缝滑配,且台阶面S5、S6构成了导引织针的针道。在图5中示意的三角底板1上分别开设有人字三角孔12、12′、成圈三角孔13、13′、起针三角孔14、14′,在前述的三角孔中分别设置相应的三角。其中挺针三角3被用螺钉固定于三角底板1上,图5中应其处于背面而未见。一对人字三角2、2′各固定在人字三角固定板15上,在各人字三角固定板15上分别垂固人字三角导柱16,各人字三角导柱16上分别套设弹簧17,各人字三角导柱16的上端分别贯过设于选编横机的机头18上的拨盘座19之导孔20后继而贯过带拨把24的拔盘21上的拨槽22,并将一对调整夹块23夹置其上。挺针三角3由固定螺钉旋入三角底板1上的预置的螺孔25而与三角底板1相固定。成圈三角4、4′分别固定在成圈三角固定板上,在成圈三角固定板上垂固有成圈三角柱26,成圈三角柱26上连接拉簧27的一端,拉簧27的另一端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的拉簧固定座28上。成圈三角柱26还对应于选编横机的机头18上的导柱槽29,供其与相应部件连接。起针三角5、5′也各自固定在其固定板上,并各具导柱30,导柱30与导柱连接件连接(因其属已有技术,故图中未予示出)。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对应于人字三角12、12′之间的空穴中。当人字三角2、2′及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分别安装到三角底板1上的相应孔中时,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二个侧面S1、S2分别与人字三角2、2′相互贴合,形成无缝滑配。选编针复原三角6固定在选编针复原三角固定板31上,并对应于三角底板1上的选编针复原三角孔。在选编针复原三角固定板31上垂固导柱32,其柱体上套设弹簧33,导柱32的上部贯入并贯过拨盘座19的导柱孔34,拨把的拨盘座19上还配以一个螺母35,用以对拨盘21的限位。在图5中还示意出了推杆开关36、37,推杆开关36可插拨地于三角底板1之一侧,其上的铲口38可作用于选编针复原三角固定板31,当铲及该选编针复原三角固定板31,致选编针复原三角6上提,反之则在弹簧33的作用下下落;推杆开关37为左、右各一,图中仅示意出一个,分别起到对起针三角5、5′的上提作用。在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凹槽部位的两个侧面能与选编针复原三角6的两个侧面贴触,形成无缝滑配。而且无论是人字三角2或人字三角2′上提,均可带动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上提,因为这是由于中档三角固定板8二端分别搁置于人字三角2、2′上。
见图6,图中申请人还以N1、N2、N3、N4、N5分别表示选出织针、复原织针、暂停织针、成圈织针、工作织针区域而且假设为机头的运动方向为向左。再结合到申请人在对图4、图5的描述可知人字三角2、2′和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可上、下运动,当向左或向右拨动拨把24,人字三角2或人字三角2′抬起而退出工作,因人字中档顺针角7属于随动三角,因此不论人字三角2或人字三角2′被抬起,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便随之抬起。当选编针复原时,织针沿着选编针复原三角6滑入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即进入到由图4所示的台阶面S5、S6形成的导针槽内,这时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自动退下,织针进入编织状态。当推杆开关36向左即向里推起选编针复原三角6,选编针复原三角6被上提,反之则复原。选针编织时,本实用新型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表现为五种状态下的作用形式,分别为(一)织针被选出暂停编织;(二)退出暂停织针复原;(三)织针自动上引;(四)选针编织;(五)选出织针中的部分织针复原。上述五种状态的作用形式因由已有技术图2的结构所能带来,故申请人不再对其作过于详细的叙述。所不同的是,在编织过程中,由于申请人对机构加设了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消除了先前存在于两人字三角2、2′之间的间距,避免织针在先前的由图2中示意的H部位处出现撞针的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由人字三角(2)、(2′)、选编针复原三角(6)、挺针三角(3)、成圈三角(4)、(4′)、起针三角(5)、(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人字三角(2)、(2′)之间镶设有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该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背部与一中档三角固定板(8)相固定,中档三角固定板(8)的二端分别搁置在人字三角(2)、(2′)的背面上,在中档三角固定板(8)的背部垂固一对导柱(9)、(9′),导柱(9)、(9′)的柱体上分别套设弹簧(10)、(10′),一对导柱(9)、(9′)的上端部与一固定座(11)固定,固定座(11)固定在三角底板(1)上,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两侧面分别与人字三角(2)、(2′)的各一个侧面形成无缝滑配,其中央凹腔部位的两侧面与选编针复原三角(6)的两侧侧面无缝滑配,其正面构成有一对用于供织针行进的台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字中档顺针三角(7)的形状近乎于蝴碟形。
专利摘要一种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是对现有选编织横机的三角机构的改进。它由人字三角、选编针复原三角、挺针三角、成圈三角、起针三角组成,特点是在人字三角之间镶设有人字中档顺针三角,该人字中档顺针三角的背部与一中档三角固定板相固定,中档三角固定板的二端分别搁置在人字三角的背面上在中档三角固定板的背部垂固一对导柱,导柱的柱体上分别套设弹簧,一对导柱的上端部与一固定座固定,固定座固定在三角底板上,人字中档顺针三角的两侧面分别与人字三角的各一个侧面形成无缝滑配,其中央凹腔部位的两侧面与选编针复原三角的两侧侧面无缝滑配,其正面构成有一对用于供织针行进的台阶面。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避免撞针的优点。
文档编号D04B15/00GK2679186SQ20032012325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2日
发明者金永良, 赵建生 申请人: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