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7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洗衣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把洗用水渗入衣物的方式来进行洗涤的渗透式洗衣机、这种渗透式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及其所用的桶盖。
背景技术
通过把能量,如冲击能,作用于衣物的方式来清除脏物的设备,根据所利用的能量类型的不同有振动洗衣机、滚筒洗衣机、搅拌洗衣机等。衣物的洗涤是利用振动器或搅拌机把冲击能作用于衣物来进行的,或通过滚筒的旋转洗涤衣物的。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振动式洗衣机的一个剖面图,参照这幅附图来描述这种振动式洗衣机。
有一个内桶3可旋转地安装在外桶2的内部,内桶3上有许多洗涤孔5,外桶2用于储存洗用水,其内的内桶3安装有一个可旋转的振动器4。在外桶2的下面设有一个排水阀9,用于把洗用水排到洗衣机外。一个旋转力从安装在外桶2底面上的马达8传送到与内桶3相连的脱水轴6a及与振动器4相连的洗涤轴6,使内桶3与振动器4旋转。通过联轴器7使洗涤轴6与脱水轴6a相互连接或相互脱离。
在外桶2上有一个桶盖11,下面将会参照图2对这个桶盖11进行描述。桶盖11大致呈环形的,它具有一个上表面部分11a,位于外桶盖2与内桶盖3的顶端;一个紧贴部分11b,从上表面部分11a的一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用于与外桶2的一内表面紧密地贴合;一个连接部分11c,从紧贴部分11b沿大致垂直方向突出,通过螺钉14与外桶2相连。所设置的桶盖11用于防止噪音和泡沫的溢出,也防止杂物渗入内桶与外桶之间的空间。
下面将参照图1和图2,对前面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振动式洗衣机的操作进行描述。
这种洗衣机的操作过程有洗涤过程、漂洗过程及脱水过程,通过依次操作每个过程,就可以完成洗涤。在洗涤过程中,当把衣物放入内桶3后,启动洗衣机时,洗用水就被注入,直到达到内桶3和外桶2的一定水位。当供水结束时,在内桶3静止的情况下,马达8就在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上作间歇性转动,这就使振动器4在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上转动,从而对衣物进行洗涤。也就是说,振动器4重复地进行正转和反转,从而转动内桶3内的衣物,同时也使水发生流动。于是,通过振动器4与水流的冲击、与内桶3的摩擦以及洗涤剂的软化等进行洗涤衣物。当洗涤过程执行一个预定时间后,排水阀9就打开,把污水排出洗衣机。然后,向内桶3内注入干净的洗用水,振动器4发生旋转,进行一个预定时间的漂洗。在脱水过程期间,洗涤轴6与脱水轴相连,内桶3与振动器4在一个方向上一起高速旋转。因此,洗用水通过洗涤孔5被排到外桶2内,并通过排水阀9排出洗衣机。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洗衣机在洗涤时,主要采用象振动器或搅拌器这样的机械能,这种洗衣机为了洗涤充分,就需要具备一定速度的旋转力,这样就造成衣物缠绕或对衣物造成损害。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洗衣机在洗涤时,水被注入内桶和外桶,因此这种洗衣机在洗涤过程中洗用水及洗涤剂的用量都很大,同时,也由于供水时间及排水时间加长,而这些供水时间及排水时间与洗涤时间没有直接关系,从而使整个洗涤过程加长。
因此,在这个方面已作了一些研究,使洗涤时无需摩擦衣物,也不需对衣物进行冲击,其中的一个方案就是采用渗透式洗衣机。也就是说,已经研究出,如果从衣物纺织纤维之间穿过的水的相对流速大于一定数值,水就能进行洗涤,而不对衣物产生摩擦,也不会使衣物产生缠绕。采用这个原理的洗衣机被叫做渗透式洗衣机。如USP 5191667中所公开的那样,现有技术中的渗透式洗衣机通常设有一个洗用水喷嘴,用于向内桶内的衣物以一预定速度进行喷射洗用水,还设有一个单独的泵,用于向洗用水喷嘴泵送洗用水。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渗透式洗衣机存在一些问题,即为了获得洗涤所需的喷射力,就会使系统变得很复杂,而且泵的尺寸也很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渗透式洗衣机主要用作振动式洗衣机的补充装置。
虽然在JP S51-13416中公开了一种洗衣机,这种洗衣机通过旋转内桶来进行渗透洗涤,但是它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由于内桶只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因此,洗用水渗透进衣物的固定位置,这造成洗涤方面的差别,即发生衣物上有的地方被洗净了,但有的地方却没被洗净。
第二,由于只采用渗透洗涤,使得洗涤效率低。虽然渗透式洗涤能防止对衣物造成损害,并能防止衣物发生缠绕,但是总地来说,与振动式洗衣机相比,这种只采用渗透洗涤的效率还是较低的。
第三,由于这种洗衣机在向位于内桶与外桶之间的上部泵送洗用水并流入内桶时,没有提供一个导向装置来把洗用水导入内桶的内表面。且该洗衣机的泵水效率低。
现有技术中渗透式洗衣机所使用的桶盖在喷射洗用水时会漏水。即,如图2所示,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桶盖11是仅用螺钉14连接到外桶2上的,因此,洗用水通过桶盖11的紧贴部分11b与外桶之间的间隙以及连接部分11c与外桶2顶部之间的间隙发生泄漏。此外,被泵送的洗用水从桶盖内侧飞溅到外桶2的外面,并由于这种飞溅的洗用水撞击外壳,从而产生噪音。由于这种飞溅会造成洗用水的损失,从而使洗涤性能及漂洗性能降低。而且,泄漏和飞溅出的洗用水流到外桶102的外面,把洗衣机的各种电器元件弄湿,这就容易造成洗衣机发生故障或失常。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就针对一种渗透式洗衣机、这种渗透式洗衣机的控制方法、以及这种洗衣机所用的桶盖,本发明基本上避免由于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和缺点所造成的几个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渗透式洗衣机以及这种洗衣机的控制方法,这种洗衣机结构简单,而且能提高洗涤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渗透式洗衣机所使用的桶盖,这种桶盖能提高泵送效率及洗涤效率。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进行描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从这些描述中看得很清楚,或通过实施本发明就可以知道。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的优点可以通过这里的书面描述、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所指出的技术特征来实现。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优点及其它优点,以及实现本发明所描述的发明目的,如概括和概要所描述的,用于控制全自动洗衣机的方法包括一个洗涤过程、一个漂洗过程和一个脱水过程,其中的洗涤过程或漂洗过程包括这样一个步骤,即以一个大于预定速度的速度在一个方向上转动内桶,该预定速度设定为使得由高速旋转的内桶产生一离心力,把衣物推压在内桶的壁面上,使内桶内的洗用水以大于所需速度的速度穿透衣物,完成洗涤并将那些透入衣物及向上排入外桶的洗用水再泵入内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洗衣机,包含一个外桶,安装在洗衣机主体内,用于储存洗用水;一个内桶,可旋转地安装在外桶内,在内桶壁面上具有许多洗涤孔,用于把洗用水向外桶排放;一个振动器,可旋转地安装,并与内桶形成一个整体;一个马达,直接与内桶及振动器相连;一个桶盖,安装在外桶的顶部,在马达高速旋转使洗用水从内桶经外桶又流回内桶时,该桶盖用于把洗用水导入内桶;其中,在马达的驱动下,内桶以一个大于预定速度的高速度以正向或反向旋转,内桶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洗用水以一个大于所需速度的速度穿透衣物,并经过内桶与外桶之间的空间又流回内桶,且由内桶旋转方向的改变所产生的惯性使衣物下落(dropped),从而实现洗涤。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个桶盖,该盖安装在洗衣机外桶的顶端,用于防止噪音及泡沫的溢出。这种桶盖包括一个上桶盖和一个下桶盖,上桶盖用于与外桶相连,下桶盖位于上桶盖的下面,并相互间隔开,用于与上桶盖相连,从而在上桶盖与下桶盖之间形成洗用水通道。
应当知道,前面所作的概述与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它们旨在对如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在这里提供一些附图,它们作为描述的一部分,以便进一步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它们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发明原理。
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振动式洗衣机的一个剖面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3A~3C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渗透式洗衣机的剖面图,其中图3A表示一渗透洗涤过程,图3B表示一个搅拌洗涤过程,图3C表示一个恢复流动洗涤过程;图4~6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桶盖的剖面图;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桶盖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8表示图7所示桶盖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其中具有部分零件剖面图;图9表示从图8进行变化的一桶盖的组装剖面图;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中的桶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1表示装配到洗衣机上的图10中所示桶盖的剖面图;图12表示图10中所示桶盖的操作原理;图13表示对图10中所示桶盖进行变型所得桶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4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中桶盖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5表示图14所示桶盖的分解剖面图;图16表示图15中“B”部分的放大的剖面图;图17表示图14所示的桶盖的分解图;图18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的桶盖的连接结构的一个变型的剖面图;图19~22表示图14所示桶盖的不同变型的剖面图;图23表示图14所示桶盖的另一改型的剖面图;图24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中的桶盖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5表示一个部分被切除的示意图,用于说明图24所示桶盖的运作情况;图26表示图24所示桶盖的一种变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7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中桶盖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8表示沿图27中I-I线的剖面图;图29表示沿图27中II-II线的剖面图;图30表示图27所示桶盖的一种变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1表示沿图30中III-III线的剖面图;图32表示图27所示桶盖的另一种变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3表示沿图32中IV-IV线的剖面图;图34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例中桶盖的底视图;图35表示图34所示桶盖的底视图;图36表示图34所示桶盖的纵向剖面图;图37A和37B中的每一图表示图34所示桶盖一种变型的底视图。
图38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优选实施例中桶盖的底视图;图39表示图35所示桶盖的底视图;
图40和41分别表示图38所示桶盖的一种变型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的例子在附图中进行说明。下面就参照图3A-3C来描述渗透式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对照图3A-3C,这种渗透式洗衣机有一个可旋转的安装在外桶102内且具有许多洗涤孔104的内桶103,带有一个与内桶103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振动器105。在内桶103的顶部设有一个流体平衡器108,用于在旋转期间对内桶103进行平衡。此外,在外桶102的顶端有一个桶盖400,用于防止噪音,防止泡沫形成,并对洗涤过程进行引导。在外桶102和一排水阀109的下面设有一个马达107,用于提供旋转动力。马达107采用可变速马达更佳,马达具有一根直接与单一驱动轴106相连的转轴,驱动轴转动内桶103和振动器105,而无需采用附加的动力传动装置。本发明的上述渗透式洗衣机通过改变马达107的旋转速度就能很方便地进行渗透洗涤、搅拌洗涤及恢复流动洗涤。
下面将对照图3A-3C来描述本发明上述渗透洗衣机的操作情况。
渗透式洗涤将对照图3A来描述。当启动洗衣机时,马达107就高速旋转。然后,使与马达107相连的驱动轴106发生旋转,也使振动器105及与驱动轴相连的内桶103高速旋转。正如在对现有技术中所作的描述的那样,渗透式洗涤要求流体穿过衣物的洗用水的相对流速大于一定的数值,且这个流速应该能足够产生一个能使洗用水从内桶流向外桶的离心力,然后又流到内桶。当振动器105与内桶高速旋转时,就会产生一个离心力,把内桶103内的衣物推向内桶103的壁面,并把内桶103内的洗用水通过内桶103上的洗涤孔104推向外桶102,当洗用水从衣物的织物纤维之间穿过时,就能进行渗透洗涤。被推向外桶102的洗用水和外桶102底面上的洗用水沿着位于内桶103与外桶102之间的空间由这个离心力来进行向上泵送,直到这些洗用水冲击到桶盖400,洗用水冲击到桶盖400后又回流到内桶103内。由于内桶103的高速旋转,从而产生一个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使流入内桶103的洗用水具有一个很高的压力。因此,通过由离心力及洗用水的重力所形成的压力,使洗用水对衣物有一个冲击力,从而对衣物有一种击打效果,这就使洗涤效率得到提高。
同时,正如在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那样,当内桶只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洗涤差别,这种洗涤差别的程度取决于衣物的各部分,因为衣物在桶内的位置一直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内桶在正向方向上旋转一个预定时间后,内桶就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旋转。然后,当内桶的旋转方向从正向变为反向时,被推向内桶壁的衣物就会聚集在内桶的中央,并且随着内桶的加速,衣物会重新被推向壁面。于是,由于洗用水所穿过的衣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能防止洗涤差别。
同时,正如所说的那样,本发明的渗透式洗衣机通过改变马达的速度和旋转方向,不仅可以进行渗透式洗涤,而且还能进行搅拌式洗涤及恢复流动洗涤。图3B表示一个搅拌洗涤过程,下面参照图3B来描述搅拌洗涤过程。
通过把旋转速度设定为低于一定的数值,就可以获得搅拌洗涤。也就是说,如果马达的旋转速度被设定得相对低,那么振动器和内桶103也就以一个低的速度进行旋转,使离心力降低,从而不能把位于内桶103与外桶102之间的洗用水往上推,而是使洗用水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被推向内桶103壁面的衣物落到内桶103的底部,从而被浸入洗用水内。在这种情况下,由内桶103的旋转所造成的水流有利于搅拌洗涤,其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振动式洗衣机的原理相同。既能渗透洗涤,又能搅拌洗涤,从而具有很好的洗涤效率。
图3C表示恢复流动洗涤(restoration circulation washing)过程,下面将参照图3C来描述恢复流动过程。
如果在渗透洗涤过程中以一个很高速度旋转的内桶103停下来或降低速度,那么,由于惯性而被推到内桶103的内壁的衣物就聚集在内桶103的中央部分、且衣物相互碰撞。也就是说,衣物之间的相互碰撞或衣物与振动器105之间的碰撞就能对衣物进行洗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行恢复流动洗涤,虽然内桶103的旋转可以停止,但是,仍可以进行恢复流动洗涤,而无需分别限制。由于内桶在渗透洗涤过程中不断地在正向和反向上旋转,因此,无论旋转方向何时改变,都能使恢复流动洗涤自动地连续地进行。
当渗透洗涤、搅拌洗涤、恢复流动洗涤结束时,就进行脱水过程。当脱水过程结束时,就执行再供水过程,以便进行随后的漂洗过程。虽然本发明中的渗透式洗衣机可以只进行渗透式洗涤,但是优选的情况是根据衣物的肮脏程度及衣物数量,使这种渗透式洗衣机适当地对渗透式洗涤、搅拌式洗涤及恢复流动洗涤进行组合。正如所描述的那样,可以把一个洗涤过程或一个漂洗过程分成小间隔,以便在这些间隔内重复进行渗透洗涤和搅拌洗涤,或者采用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在完成渗透洗涤之后,使再供水来执行搅拌洗涤。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渗透式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的一些优点。
由于本发明中的渗透式洗衣机主要进行渗透式洗涤,因此与振动式洗衣机相比,本发明中的渗透式洗衣机就减小了对衣物的损害,减小衣物的缠绕。在渗透式洗涤过程中,洗用水的再供给内桶使所消耗的洗用水的量减小,所用的洗涤剂的量也减小,且供水和排水都加快,这就减小了洗用水的供水时间和排水时间。此外,在振动式洗衣机中,外桶内的洗用水没什么用,它只会干扰内桶103的旋转,这是因为当内桶旋转时,外桶内的洗用水产生一种摩擦,虽然内桶内的洗用水起一个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洗涤是通过内桶内的洗用水与衣物相接触来进行的。因此,为了使旋转平稳,使内桶尽可能地与外桶内的洗用水少接触,这是很重要的。顺便说一下,本发明中的渗透式洗衣机,向内桶与外桶内所供的洗用水的量不大(约50%),并且在进行洗涤时把洗用水重新泵入内桶。也就是说,外桶内的洗用水的量越小,内桶的旋转就越平稳。与现有技术中的渗透式洗衣机不同,本发明中的渗透式洗衣机不需要单独的泵送装置,因此系统简单,通过对渗透洗涤、搅拌洗涤及恢复流动洗涤进行适当的组合使用,就能获得满意的洗涤效果,同时还可防止对衣物造成损害,防止衣物缠绕。本发明中的渗透式洗衣机利用高压把内桶103内的水经内桶103与外桶102之间的空间泵送到内桶顶端,然后又回流到内桶103。因此,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桶盖,那么所泵送的洗用水的高压会造成泄漏。虽然可以通过在外桶102的上表面设置一个垫圈来防止这种泄漏,但是要使垫圈与一个大直径的外桶102精确的配合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优选的方案是,对渗透式洗衣机的桶盖结构进行适当地改变。下面将对本发明中的桶盖进行描述。
下面将参照图4~6,对本发明中的桶盖的第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桶盖与现有技术中的桶盖大体相同,只是在这第一实施例中,另外设置了一个防漏装置。
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相似,第一实施例中的桶盖400包括一个上表面部分411、一个紧贴部分413和一个连接部分412。然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连接部分412在大致中央处有一个向下突起,这个突起与紧贴部分413平行,在外桶102的顶部有一条槽,用于插入这个突起415。此外,在紧贴部分413与突起415之间的空间内有一个密封元件417,用于防止泄漏。
参照图5,突起415的长度也可以做得短一些,以便把密封元件417设置在突起415下面的空间内。
参照图6,密封元件可以设置在外桶102的顶端。更详细地说,密封元件417安装到外桶102的顶端,一个支撑件102b从外桶102的顶端部分102a的下面一处朝外的径向突出。在桶盖400上表面411的外周上形成一个水平部分441,水平部分441的一端向下弯曲,形成一个与外桶102内的支撑件102b的内表面相配合的紧贴部分413,而无需设置连接部分。为了使组装容易,优选的方案是用粘胶452把密封元件417与桶盖的水平部分441相连。优选的方案是把外桶102上的支撑件102b所突出的位置位于外桶102顶端的下面,以便在外桶102的顶端102a和支撑件102b之间提供一个空间。因为尽管设置了密封元件417,但如果发生洗用水泄漏,那么泄漏的洗用水就可以收集在这个空间内。收集在这个空间内的洗用水通过溢流管(图中未示)被排出,这条溢流管与一条通气管相连。第一实施例中的桶盖,即使在高压状态下洗用水经密封元件417被泵送到桶盖400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洗用水的泄漏。由于桶盖400与外桶102相配合只需把桶盖上的突起415插入外桶102的槽内即可,因此,装配简单。此外,由于槽用作导向,使桶盖400精确地与外桶102配合,从而在洗衣机的洗涤过程期间可防止震动的发生。
同时,即使第一实施例中的桶盖400能防止洗用水的泄漏,但是不能防止由于洗用水冲击桶盖所造成的洗用水的喷洒,也不可能把洗用水精确的导向内桶103内。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二至第七实施例中提供了改进的桶盖。下面将参照图7和图8来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桶盖。
第二实施例中的桶盖200包括一个上桶盖201和一个下桶盖203。上桶盖201与外桶102相连,下桶盖203安装在上桶盖201的下面,上桶盖201与下桶盖203之间有一个空间,在上桶盖与下桶盖之间的这个空间内形成洗用水导向通道P1、P2。上桶盖201具有一个上表面部分211、一个紧贴部分214和一个连接部分215。所说的上表面部分211大致呈环形,所说的紧贴部分214从上表面部分211的外端竖直地突出,用于紧密地与外桶102的内壁相贴合,所说的连接部分215从紧贴部分214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与外桶的顶端相连,形成一个大致呈“L”形的断面。下桶盖203具有一个上表面部分221和一个竖直部分225。该竖直部分225从上表面部分221的外端向下突出,且设有许多加强筋条224,这些加强筋条连接在上表面部分与竖直部分之间。每隔一定的间距设置了许多高度调节元件222。为了把上桶盖201与下桶盖203相连,优选的做法是在高度调节元件222上设置一内螺纹223,并在上桶盖201的上表面部分221上设置许多连接孔212,这些连接孔212的位置与高度调节元件222相对应。
下面将参照图8,对连接状态进行描述。上桶盖201与下桶盖203通过螺钉213相连,上桶盖203通过螺钉与外桶盖102的顶端相连。因此,如图8所示,洗用水被泵送到桶盖200后,由位于上桶盖与下桶盖之间的导向通道P1和P2进行导向,把这些洗用水平稳地导入内桶103,这样就提高了泵送效率。而且可以防止洗用水的喷溅。由于桶盖200是可以调节的,所以可以通过调节上桶盖与下桶盖之间的空间S,即调节高度调节元件222的高度,使得从桶盖200喷射到内桶103的洗用水的压力是可以调节的。顺便说一下,有可能洗用水通过上桶盖201的连接孔与螺钉之间的间隙发生泄漏,如图8所示。因此,优选的方案是如图9所示那样把高度调节元件222a设置在上桶盖201上,而把通孔设置在下桶盖203上。由于从桶盖200流向内桶103的洗用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是沿内桶103内径的切线方向上前进的。
为此,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桶盖克服了这个缺陷,下面将参照附图10~11来描述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桶盖。
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桶盖300包括一个上表面部分301和一个紧贴部分303,并且在上表面部分301的下侧设有许多偏转器302,用于使洗用水的流向发生偏转。偏转器302沿径向设置,使沿切线方向前进的洗用水偏转到中间方向。以固定的间距设置许多偏转器,对流动通道进行划分。如图12所示,这种结构允许被泵送并流入桶盖300的洗用水撞击这些偏转器302,从而改变流向,使洗用水不是沿着切线方向前进,而是朝着基本位于中间的位置前进。如图13所示,可以在偏转器302上设置一个导向肋305,用于减小洗用水的摩擦。最好是在偏转器302的底部设置一个防滴板304,用于防止洗用水的水滴由于重力作用流入桶盖,防止流入内桶103与外桶102之间的空间,而使这些水滴流入内桶103。当然,可以设置大面积的防滴板304,也可以设置第二实施例中的下桶盖。在第二实施例中的高度调节元件222和222a可以设置成偏转器302的形式,以便高度调节元件222和222a同时又用作一个偏转器,这样来联合使用它。
由于在第一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桶盖中,洗用水通道P2的出口大致是水平的,因此,洗用水也都沿大致水平方向流出。与此相反,下面的第四实施例到第七实施例中的桶盖均设有一个可调喷射角,且组装方便。
下面将参照图14~16来描述第四实施例中的桶盖。
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桶盖相似,第四实施例中的桶盖也包括一个上桶盖501和一个下桶盖503,用于形成一条洗用水通道。上桶盖501具有一个上表面部分521、一个紧贴部分522和一个连接部分523。下桶盖503除了具有许多导向元件505以外,也具有一个上表面部分512和一个竖直部分511。下桶盖503上的这些导向元件505在上桶盖与下桶盖之间以一定的间距设置,它们既用作高度调节元件,又用作前面实施例中所说的偏转器。导向元件505最好是从流体通道的入口到出口延伸形成,以便把整个洗用水通道都罩住。在这个实施例中,水平通道P2被用于对内桶103的下部进行导向,上桶盖501和下桶盖503都设有向下的弯曲部分,从而提供一个流线型的水平通道P2,使摩擦减小。下桶盖503安装成与流体平衡器108相隔一个预定的距离T1,平衡器108内的腔室507的形状与通道P2的形状相适应。由于这种结构能够防止流体平衡器108与桶盖500发生碰撞。为了防止流体平衡器108与外桶102和503之间发生碰撞,可以在流体平衡器108与外桶102及503之间再设一第二间隙T2。距离孔最好大致等于流体平衡器108和外桶102之间的间距T2。
下面将参照图17,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桶盖的连接结构进行描述。
与前面的实施例相似,如果用螺钉来连接上桶盖、导向元件及下桶盖,那么洗用水就会发生泄漏。因此,最好是分别制造上桶盖501、导向元件505及下桶盖503,然后通过焊接或类似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当然,也可以把上桶盖501与导向元件505做成一个整体,然后把下桶盖503焊接到这个整体上,或者是把下桶盖503与导向元件505做成一个整体,然后把上桶盖501焊接到这个整体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组装方便及防止上桶盖501沿朝外的径向方向突出,在下桶盖503的一侧设置一个台阶部分532,用于接住上桶盖501的底端。如图18所示,利用螺钉来连接也是可能的,尤其是,考虑到防漏,利用螺钉把下桶盖503连接到导向元件505上是有效的。与前面的实施例相似,本实施例中的桶盖可以对洗用水进行平稳地导向、可以防止洗用水的喷溅及泄漏。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桶盖还能进一步提高泵送性能和洗涤性能,因为洗用水通道具有预定的弯曲部分,是流线型的,这就减小了摩擦造成的损失,从而能有效地把洗用水导入内桶103的下部。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例中,上桶盖501和下桶盖503的前端,即洗涤洗用水出口的宽度W可以被调节,从而可调节洗用水的压力。也就是说,洗用水出口的宽度越小,洗用水的压力就越高。调节宽度W最好把上桶盖501的前端向下桶盖503的前端方向增大或减小一个θ角。此外,如图20和图21所示,上桶盖501的前端可以相对于下桶盖503的前端延长或缩短,从而可以调节洗用水的喷射角。也就是说,如果上桶盖相对于下桶盖503的前端缩短一个距离H1,那么,洗用水就向上喷,如果延长一个距离H2,那么洗用水就向下喷。总之,本实施例允许对喷射压力和喷射角进行适当地调节。此外,如图23所示,由上桶盖501的前端所形成的半径R1和由下桶盖503前端所形成的半径R2最好做成不相等,以便提高洗用水的供给效率。
同时,由于导向元件505不是弯曲的,因此洗用水就会成一个直角地撞击导向元件505,这样就造成摩擦,并使泵送效率因此降低。此外,洗用水流向的突然改变会因撞击而产生噪音。由于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桶盖具有偏转器,这些偏转器与洗用水的流向垂直,因此,一部分洗用水会撞击到偏转器上,使流向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是使流向转向内桶,而是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后转向与洗用水流向相反的方向。此外,在偏转器的外周与紧贴部分所形成的空间内会产生涡流。这些是造成泵送效率降低的原因。因此,下面的实施例是桶盖的一种变型,以便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五个实施例中的桶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将参照图24来对这个实施例进行解释。
本实施例中的导向元件505具有一个弯曲部分,用于平稳地对洗用水进行导向,使导向元件505处的摩擦最小。由于内桶103要在正向和反向上旋转,因此最好分别设置正向导向元件505a和反向导向元件505b。由于其它部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因此在此不作出重复说明。根据这个实施例,如图25所示,由于通过内桶103的高速旋转进行泵送的洗用水可以平稳地流入内桶103,摩擦力达到最小,因此,提高了泵送效率。然而,如图24所示,如果正向导向元件505a和反向导向元件505b被做成一个整体,那么,前端505c就没有弯曲部分,这会造成很大的摩擦。因此,优先的情况是,使前端505也具有一个弯曲部分。为了做到这一点,如图26所示,正向导向元件505a和反向导向元件505b最好在整个长度上都设置成弯曲的,使它们的前端与一个弯曲部分507c相连。于是,由于在内桶103正向旋转期间,被泵送的洗用水由正向导向元件507a进行导向,使摩擦减小,在内桶103作反向旋转期间,被泵送的洗用水由反向导向元件507b进行导向,使摩擦减小,因此,弯曲的导向元件507a和507b可以提高泵送效率。
同时,即使前面所提的本发明中的桶盖能有效防止洗用水的喷溅,但是,一旦发生喷溅,洗用水就会流出外桶102。因此,下面的第六实施例可以有效防止洗用水喷射到外桶102外。下面将参照附图27来描述第六实施例中的桶盖。
与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的桶盖相似,第六实施例中的桶盖700包括具有一弯曲部分的一个上桶盖701和一个下桶盖703以及一个导向元件705。上桶盖701具有一个上表面部分714、一个紧贴部分715和一个连接部分711。下桶盖也具有一个上表面部分722和一个竖直部分721。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上桶盖701的紧贴部分715向上突出,形成一条突边715a,在外周与突边715a之间形成一条槽712,用于收集喷出的洗用水。然后,被收集在槽712内的洗用水通过洗用水排放装置720排入内桶103。洗用水排放装置720是一些倾斜的流体通道713,它们凹入上桶盖的上表面上,并以一定间距设置,在通道713的两侧有壁面713a和713b。倾斜的流体通道713是朝内下方倾斜的。
在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只在竖直流体通道705上设置导向元件705,这是因为倾斜的流体通道713的壁面713a和713b充当了水平流体通道P2上的导向元件。因此,如图28所示,喷出的洗用水被收集在上桶盖701的槽712内,并沿着倾斜地流体通道713流入内桶103。此外,如图29所示,当壁面713a和713b切分通道时,被泵送的洗用水通过上桶盖701与下桶盖703之间的流体通道流向内桶103。壁面713a与713b设有弯曲部分,在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用于对洗用水进行导向,使摩擦减小。
洗用水排放装置如图30和图31所示。也就是说,在上桶盖701的槽内以一定间距设置许多排放孔725。此外,用于把洗用水从排放孔725导入内桶103的导向元件最好设置在下桶盖703上。因为如果没有导向元件,那么通过排放孔排出的洗用水将又流入内桶103与外桶102之间的空间,从而因下桶盖703也具有一弯曲部分而阻碍洗用水的流通。导向元件具有一对壁面726和727,这对壁面垂直于下桶盖703的上表面,其宽度稍大于排放孔725的宽度,一条倾斜通道728连接壁面726和727,这条倾斜通道沿内径方向向下倾斜。壁面726和727同时还用作高度调节元件。此外,在壁面726和727的前面还可设置带有供水孔724的前部723。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运作情况。被泵送的洗用水收集在上桶盖701的槽712内。槽712内所收集的洗用水通过排放孔725流入下桶盖703,并沿着倾斜通道728流入内桶103。因此,可以防止洗用水溅出外桶102。同时,如图32和图33所示,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洗用水排放装置,而把上桶盖701的上表面做成具有一倾角α,使被溅到上桶盖701上的洗用水沿上桶盖701的上表面自然地流入内桶103。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把导向元件705延伸到水平通道,即形成一竖直部分705a和一水平部分705b。
第二到第六实施例中的桶盖结构复杂,成本高,这是因为这些桶盖包括上桶盖、下桶盖和导向元件。这样组件相对较多,使组装困难。因此,下面第七和第八实施例所提供的桶盖结构简单,且与前面所提到的实施例中的桶盖具有相同的效果。与前面第二至第六实施例中的桶盖不同,下面实施例中的桶盖具有一个单独的桶盖(与现有技术中的上桶盖相对应)。此外,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桶盖不同,在这些实施例中的桶盖都在桶盖的底表面设有用于把洗用水导入内桶的装置。由于下面将要描述的原因,被泵送的洗用水只利用相当于上桶盖的一个桶盖就能把洗用水导入内桶,不需采用下桶盖。渗透洗涤要求马达快速旋转,以便对洗用水进行泵送。也就是说,在渗透洗涤过程中,洗用水应被向上泵送,使洗用水克服洗用水自身的重力而向上流动。因此,虽然设置下桶盖,朝桶盖泵送的洗用水也不会下落,即使不用下桶盖,也可以形成洗用水通道。此外,在搅拌洗涤的情况下,由于洗用水不循环流动,桶盖只用于防止噪音和降低泡沫,因此也可以省去下桶盖。下面将参照图34和36来描述第七实施例中的桶盖。
第七实施例中的桶盖800包括一个用于紧贴在外桶顶端内表面的紧贴部分810、一个从紧贴部分810以一个角度向上延伸的并被用于对洗用水进行导向的上表面部分811、以及一个从紧贴部分810沿水平方向突出并通过螺钉与外桶相连的连接部分。上表面部分811最好具有一弯曲部分,而不是与紧贴部分成直角,用于减小与洗用水之间的摩擦。此外,具有一竖直偏转器813,该竖直偏转器813朝下设置在上表面部分811的前端,用于把洗用水向下导向内桶的下部,并且最好在上表面811的外周上设置一竖直保护器811a,用于保护洗用水喷向外桶的外侧。在上表面部分811上以一定间距设置许多主偏转器812,用于使泵送到桶盖上的洗用水的流向朝内桶的中间方向偏转。主偏转器812被设置成连接桶盖上表面的内径和外径,并与桶盖的径向成θ1角。此外,还可设置一些辅助偏转器814,用于使洗用水的导向更平稳。辅助偏转器814具有一个前端和一个后端。所述前端从内径开始,沿着与桶盖大致同心的圆延伸。所述后端位于主偏转器812的一个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偏转器的前端最好与主偏转器812的前端间隔一个预定的距离L2。因此,桶盖800被主偏转器812以一定间距S分隔,其中,间隔S之间的空间具有一条主流体通道W1和一条辅助通道W2,主流体通道是由主偏转器812与辅助偏转器814形成的,辅助通道W2是由辅助偏转器814与竖直偏转器813形成的。
下面将对本实施例的运作进行描述。
被泵送到桶盖800的洗用水以最小摩擦由桶盖800导向内桶。更具体地说,洗用水向上升起,并使之与桶盖800的底表面相接触。然后,通过主偏转器812和辅助偏转器814对洗用水进行导向,使洗用水的流向从切线方向偏转到内桶的中间方向。由主偏转器812与辅助偏转器814所形成的主通道W1使洗用水的流向发生改变,这些流向发生改变的洗用水又撞击到竖直偏转器813上,使流向从水平方向偏转到竖直向下的方向,从而使洗用水流入内桶的下部。大部分被泵送的洗用水由主流体通道进行导向,并喷入内桶103内,但是,有一部分被泵送的洗用水直接从辅助流体通道W2流入内桶103。由于大部分的洗用水是由主流体通道进行导向的,每条主流体通道W1的出口P具有一个很小的宽度L2,且出口的数量有限,这就使洗用水的压力增大,于是洗用水就从出口集中地被喷射,提高了洗涤效率。与此相比,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洗用水是从桶盖的整个内径上被喷射的,因此洗涤效率较低,这是由于喷射压力分散了。虽然在水平方向流动并撞到竖直偏转器813上的洗用水改变其流向,使洗用水向下流入内桶,但是一部分洗用水由于撞击的冲击作用而被分散掉。但是,本实施例中桶盖可以使洗用水的分散达到最小,使所产生的噪音最小,形成泡沫最少,这是因为洗用水在撞击竖直偏转器813之前撞击了辅助偏转器814。此外,通过桶盖800上的突边811a可以防止仍然散开的洗用水漏出外桶102的外壁。如图37A所示,在主通道W1的出口P最好设置一个缓冲元件815,从而洗用水事先撞击到这块缓冲元件815上,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当洗用水撞击竖直偏转器813时发生洗用水的分散。缓冲元件815大致与洗用水的流向垂直设置,即,从辅助偏转器814的前端连接到主偏转器812的前端,其高度小于主偏转器812和辅助偏转器814的高度。如图37B所示,也可以不设置这种缓冲元件,而是在主流体通道的出口P设置一倾斜部分817。
下面第八实施例中的桶盖是第七实施例中桶盖的一种变型,它适合于两个方向上的情况,即适合于内桶103在正向和反向上旋转的情况。下面将参照图38对第八实施例中的桶盖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
与第七实施例中的桶盖相似,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的桶盖800除了第一主偏转器812和第二主偏转器812a是根据两个方向的旋转来设置的,以及对辅助偏转器814a的结构作了改变之外,它也包括主偏转器、辅助偏转器,以及竖直偏转器。更具体地说,第一主偏转器812是以一定间距设置在桶盖800上表面部分的下侧,第二主偏转器812a与第一主偏转器812对称设置。辅助偏转器814a具有一个前端和一个后端,该前端从内外圆周开始沿桶盖的一个同心圆延伸,而后端与桶盖的内圆周相连。也就是说,辅助偏转器814a的前端设置在与第一主偏转器812的前端间隔的位置,而辅助偏转器814a的后端设置在与第二主偏转器812a的前端间隔的位置。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第一主偏转器与第二主偏转器812a之间设置许多肋条,以防止变形,且最好是与桶盖的周边同心。此外,可以切去一部分外肋。设置肋条818的原因如下所述。流经主偏转器812和812a的洗用水在第一主偏转器812和第二主偏转器812a之间会形成涡流,或者是会流向主流体通道的出口,从而妨碍洗用水在主流体通道内的流动。因此,设置这些肋条818可一定程度地限制第一主偏转器812与第二主偏转器812a之间的洗用水,以便防止对主流体通道内洗用水的干扰。于是,桶盖被第一主偏转器812和第二主偏转器812a分成固定的间隔S。间隔S之间的空间具有一条由主偏转器812和一正前的辅助偏转器812a所形成的主流体通道W1,以及一条由辅助偏转器812a和竖直偏转器813所形成的辅助流体通道W2。并由第一主偏转器812和一相邻的第二主偏转器812a形成一个空间。因此,当内桶在正向方向上(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被泵送到桶盖的大部分洗用水由桶盖进行导向,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从而使这些洗用水经正向出口P3以最小摩擦喷入内桶。相反,当内桶在反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被泵送到桶盖的大部分洗用水由桶盖进行导向,如图中虚线所示,从而使这些洗用水经反向出口P4以最小摩擦喷入内桶。因此,第八实施例中的这个桶盖能有效地处理正向和反向上的旋转。
同时,如图39所示,正向出口P3与反向出口P4的一部分可被切除,使形成一个开口816,从而减小因洗用水撞击竖直偏转器813所造成的洗用水分散。同时,如图40和图41所示,与第七实施例相同,设置缓冲元件815或设置倾斜部分817,以便有效地防止洗用水发生分散。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桶盖与外桶之间设置一个密封元件。
正如所描述的那样,这种渗透式洗衣机、这种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及其桶盖具有如下的优点。
第一,这种渗透式洗衣机能够对渗透洗涤、搅拌洗涤和恢复流动洗涤进行适当的组合来进行洗涤。因此,洗涤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减小了对衣物的损害,减少了衣物的缠绕。此外,洗涤只需少量的洗用水就能进行,从而减小了水与洗涤剂的用量,使排水时间减小,缩短了整个洗涤时间。
第二,本发明中的桶盖能提高洗用水的泵送效率,因为洗用水的泄漏和分散被有效地防止了,而且能够把洗用水导入内桶内而不会有摩擦损失。此外,还减小了在内桶高速旋转时由流动的洗用水所造成的噪音和泡沫。
第三,由于本发明中的桶盖有利于被泵送的洗用水向内桶的中央喷射,从而使洗涤效率得到了提高。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及发明的构思下,可以对本发明中的渗透式洗衣机、这种渗透式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及其桶盖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因此,本发明包括本发明的各种改变和各种变型,只要它们落在权利要求书以及它们的一些等同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在洗衣机外桶顶部的桶盖,用于防止噪音和泡沫溢出,所述桶盖包含一个上表面部分,其大致呈环形,位于外桶的顶部;一个紧贴部分,其从上表面部分的外周沿上下方向突出,用于与外桶的内表面紧紧贴合;一个连接部分,其从紧贴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与外桶相连;一个朝下的突起,其位于紧贴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一个密封元件,其用于插入紧贴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盖,其中所述的突起比紧贴部分短,以便在突起的下面插入所述密封元件。
3.一种安装在洗衣机顶部的桶盖,用于防止噪音和泡沫溢出,所述桶盖包含一个上桶盖,用于与外桶相连;一个下桶盖,位于上桶盖的下面,并与上桶盖相间隔开,用于与上桶盖相连,从而在上桶盖与下桶盖之间形成洗用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桶盖,其中,所述上桶盖包括一个大致呈环形的上表面部分,一个紧贴部分,从上表面部分外周沿上下方向突出,以便与外桶的顶部的内壁紧密贴合,一个连接部分,从紧贴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与外桶的顶端相连;所述下桶盖包括一个大致呈环形的上表面部分,一个竖直部分,从上表面部分的外端向下突出,高度调节元件,固定在上表面部分上,用于保持上桶盖与下桶盖之间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桶盖,其中高度调节元件被做成连接上桶盖上表面部分的外周和内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桶盖,其中上桶盖包括一个大致呈环形的上表面部分,一个紧贴部分,从上表面部分的外周沿上下方向突出,用于紧密地与外桶顶部的内壁相连,一个连接部分,从紧贴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连接外桶的顶端;下桶盖包括一个大致呈环形的上表面部分,一个竖直部分,从上表面部分的外端向下突出,其中在上桶盖与下桶盖之间的空间内设有许多导向元件,以固定的间距把洗用水流体通道进行划分,并对洗用水进行导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桶盖,其中上桶盖的上表面部分和下桶盖的上表面部分都具有预先确定的弯曲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桶盖,其中下桶盖上的竖直部分与内桶顶部的平衡器的外径相隔一个预定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桶盖,其中上桶盖的前端比下桶盖的前端短或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桶盖,其中导向元件包括一个具有一预定弯曲部分的正向导向元件;一个反向导向元件,设置在正向导向元件的对面,且具有一预定弯曲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桶盖,其中还包括洗用水排放装置,用于允许使溅射到上桶盖上表面部分的洗用水流入内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桶盖,其中所述的洗用水排放装置就是以一定间距设置在上桶盖上表面部分上的多个倾斜的流体通道,这些倾斜的流体通道沿向内的径向方向向下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桶盖,其中所述的洗用水排放装置包括多个排放孔,其以固定间距设置在上桶盖上表面部分的外周上,多个倾斜流体通道,其设置在下桶盖的上表面部分上,所设置的位置与排放孔的位置相对应,并在朝内的径向方向上向下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桶盖,其中所述的洗用水排放装置是通过使上桶盖的上表面部分沿着朝内的径向方向向下倾斜所形成的。
15.一种安装在洗衣机顶部的桶盖,用于防止噪音和泡沫溢出,所述桶盖包含一个大致呈环形的上表面部分;一个紧贴部分,用于与外桶紧密地贴合;一个连接部分,从紧贴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与外桶相连接;洗用水导向装置,设置在上表面部分的底侧,用于对洗用水进行导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桶盖,其中导向装置包括多个主偏转器,每个主偏转器都以一定间距连接上表面部分的内周和外周,以及多个辅助偏转器,每个辅助偏转器都从上表面部分的内周开始,沿着与桶盖的一同心圆延伸,并连接在主偏转器的一个预定位置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桶盖,其中位于主偏转器前端与辅助偏转器前端之间的空间小于位于竖直部分与辅助偏转器之间的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桶盖,其中所述桶盖还包括一个从桶盖上表面前端向下弯曲的竖直偏转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桶盖,其中在主偏转器前端与辅助偏转器前端之间的空间内设置一缓冲元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桶盖,其中洗用水导向装置包括多个第一主偏转器,每个第一主偏转器与上表面部分的外周及内周相连,多个第二主偏转器,每个第二主偏转器都与第一主偏转器对称设置,多个辅助偏转器,从与第一主偏转器的前端相隔开的内周上的一个位置开始,沿着与桶盖同心的一圆延伸,并与另一位置相连,所述另一位置位于与主偏转器前面的第二辅助偏转器的前端相隔开的内周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桶盖,其中所述桶盖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偏转器与一相邻的第二主偏转器之间的多个加强元件。
全文摘要
一种安装在洗衣机外桶顶部的桶盖包括一个上表面部分,其大致呈环形,位于外桶的顶部;一个紧贴部分,其从上表面部分的外周沿上下方向突出,用于与外桶的内表面紧紧贴合;一个连接部分,其从紧贴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与外桶相连;一个朝下的突起,其位于紧贴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一个密封元件,其用于插入紧贴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空间内。
文档编号D06F33/02GK1512002SQ200410002978
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8日
发明者柳在哲, 赵成珍, 柳亨垈, 姜昌植, 金知孟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