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筒形缝纫机下线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94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柱筒形缝纫机下线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柱筒形缝纫机下线保持装置,尤指一种使下线保持压力的调整更加简单,可适用于更多的缝制材质,提高缝制效率。且,该线保持部与加压部是分离设置,使装置更加轻巧,可以执行更小的立体缝制。
背景技术
图1是具有水平旋梭的柱筒式缝纫机的外观构造图,图2是习知釜台座上视平面的构造说明图。
车头1具有针棒机构、天秤机构、送料机构等,其固定于底座2上,柱筒状的釜台座7具备与车头各构造同步运转的水平旋梭机构、送料机构等。可开关的釜盖6安装于釜台座7。针板5安装于固定在底座2的釜台座7侧面的针板土台9上面。
水平旋梭11固定于安装在釜台座7中央的釜轴23上并可转动。牛角(opener)13是与安装于釜轴23上的偏心凸轮连锁运转的。梭壳12安装于旋梭11中,其中的大釜止12a与在针板5底面未图示的肋条相接触以阻止其转动。
活动刀15能够以安装于釜台座上的轴15c为中心转动,其呈垂直突出曲面的端部的内周面15a,与固定在旋梭侧面的固定刀承座16上的弹簧板14接触,以达到保持下线的目的,并在垂直突出的外周面15b的宽度中央具有一沟槽15d,并在该突出面上形成圆形角度。
固定刀17是呈90角度,固定于承座16上,其与在活动刀15外周面15b形成的刃部相接触。
接着说明动作。图2是习知技术的釜台座的切线装置,下线保持压力的大小是以松开螺丝14a变更弹簧板14位置加以控制的,上下方向是可以利用承座16未图标的螺丝调整。固定刀17是以松开安装于承座16的螺丝17a的方式调整其水平位置。以这样的方式将固定刀17与线保持用弹簧板14安装于承座16上所形成整组装置,其必须安装在水平旋梭侧面,从旋梭轴心起至其外端的距离A约31mm,旋梭的半径约是19mm,致从旋梭外周起的突出距离约有12mm(=31mm-19mm),形成立体缝制上的转动阻碍物。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术的缺失,创作人兹改变设计为使旋梭外周起的突出物距离为最小,缩小旋梭的釜盖形状,以扩大立体物缝制范围为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筒形缝纫机下线保持装置,使旋梭外周起的突出物距离为最小,缩小旋梭的釜盖形状,以扩大立体物缝制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柱筒形缝纫机下线保持装置,包括具有针棒机构、送料机构而固定在底座上的车头,以及固定在底座上且具有水平旋梭机构与送料机构的釜台座,该车头各机构与釜台座各机构是同步运转的;下线保持装置包含有一活动刀,是以螺丝固定在安装于底座的安装块上,并以其轴为中心而可自由转动,在其端部形成具有曲面的刃部;一固定刀,是安装于旋梭下面的土台的垂直面上,以螺丝固定而可向水平方向移动,其端部与活动刀的外周面接触;压制杆,是安装于固定刀与活动刀的外周面之间,其前端部得与活动刀的曲面上具有的沟槽接触,由其轴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插装在固定于旋梭外周的土台的承座上;止动器,是以螺丝固定于压制杆的轴下方,并与安装于旋梭下方具上下移动空间的承座的缺口部接触,为可设定压制杆的上下位置,一弹簧夹在止动器与土台之间;另由弹簧的抗弯曲弹力推动该压制杆产生转动,其前端部推入活动刀的沟槽的底面;据上述构造的线保持部与加压部是以上下分离的方式组成,并利用一轴连结分离部,所以从旋梭中心到装置边缘的距离可以尽量地缩小,以增加其缝纫物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柱筒形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上的线保持器是位于旋梭上,可以执行曲率较小的立体物缝制,提高生产效能。


图1柱筒形缝纫机的外观说明图。
图2习知技术的线保持构造说明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线保持构造说明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构造说明图。
图5A、5B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构造说明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斜视说明图。(图中,同一符号表示同一或是相等的构造部分)。
1车头 2底座5针板 6釜盖7釜台座 9针板土台11 旋梭 12 梭壳13 牛角 14 弹簧板15 活动刀 16、19 承座
17固定刀 18压制杆20止动器 21弹簧22土台23釜轴24、29、30、14a、17a 螺丝25安装块26、27、15c、18a 轴 12a 大釜止15a 内周面 15b 外周面15d 沟槽18b 前端部19a 缺口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图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是柱筒形缝纫机的整体构造说明图,图2是习知技术,图3、图4、图5A、图5B是本新型的构造说明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说明图。
活动刀15以螺丝29固定在安装于土台22的安装块25上,并以其轴26为中心而可自由转动,在其端部形成具有曲面的刃部。
固定刀17安装于旋梭下面的土台22的垂直面上,以螺丝30固定而可向水平方向移动,其端部并与活动刀15的外周面15b相接触。
压制杆18安装于固定刀17与活动刀15的外周面15b之间,其前端部18b与活动刀15呈曲面的外周面15b上的沟槽15d接触,轴18a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插置在固定于水平旋梭11外周的土台22的承座19上。
止动器(Stopper)20以螺丝24固定于轴18a下方,并与安装于旋梭11下方具上下移动空间的承座19的缺口部19a相对应,可设定压制杆18的上下位置,并将弹簧21夹在其与土台22之间;依据弹簧21的抗弯曲弹量让该压制杆18产生转动,使其前端部18b推入活动刀5的沟槽15d内。
如上述,因为其中的线保持部与加压部是上下分离的装置,所以从旋梭11中心到装置边缘的距离B可保持约25mm,相对于旋梭的半径22.2mm只有约2.8mm的突出量,所以可尽量地缩小针板5与釜盖6的宽度。
接着说明动作,从图3到图6是表示设于水平旋梭11上的切线装置,其中活动刀传动方式是采取与习知技术相同的摆动往复运动。利用未图示的切线驱动装置使轴27摆动传达到轴26,进而使活动刀15摆动。当活动刀为向外开动作时,压制杆18的前端部18b得从沟槽15d内离开,又因固定在轴18a上的止动器20与承座19的缺口19a接触,致使弹簧21产生阻止回转的力量。活动刀15为向内回复动作时,以安装于未图示面的爪钩捕捉上下线,压制杆前端部18b则以弹簧21的抗弯曲弹力确实地夹住位于沟槽15d内的上下线,由此活动刀的摆动以及固定刀17与活动刀的外周面15b上的刃部将线切断,并使下线保持为夹住状态。
接着说线保持装置的个别动作。下线的保持压力的调整是由松开安装于旋梭11下面的止动器20的螺丝24,转动压制杆位置以变更弹簧21的弯曲量来完成。要对准活动刀沟槽15d的上下位置也可以松开止动器20的螺丝24,使压制杆18可上下移动来完成。固定刀17安装在位于旋梭11下面的土台22的垂直面,并可利用螺丝30调整其水平位置。
综上述的新型构造,该线保持装置是安装于水平旋梭外周的,其机械零件中的线保持部与加压部采取上下分离的方式设置,致使该柱筒形缝纫机的立体缝制范围可大幅地增加,得以提高缝纫的生产效能。
权利要求1.一种柱筒形缝纫机下线保持装置,包括具有针棒机构、送料机构而固定在底座上的车头,以及固定在底座上且具有水平旋梭机构与送料机构的釜台座,该车头各机构与釜台座各机构是同步运转的;其特征在于下线保持装置包含有一活动刀,是以螺丝固定在安装于底座的安装块上,并以其轴为中心而可自由转动,在其端部形成具有曲面的刃部;一固定刀,是安装于旋梭下面的土台的垂直面上,以螺丝固定而可向水平方向移动,其端部与活动刀的外周面接触;压制杆,是安装于固定刀与活动刀的外周面之间,其前端部得与活动刀的曲面上具有的沟槽接触,由其轴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插装在固定于旋梭外周的土台的承座上;止动器,是以螺丝固定于压制杆的轴下方,并与安装于旋梭下方具上下移动空间的承座的缺口部接触,为可设定压制杆的上下位置,一弹簧夹在止动器与土台之间;另由弹簧的抗弯曲弹力推动该压制杆产生转动,其前端部推入活动刀的沟槽的底面。
专利摘要一种柱筒形缝纫机下线保持装置,使梭壳上面产生摆动运动的活动刀垂直面内具有一沟槽,在该沟槽中与以轴为中心转动的线保持压制杆前端接触的下线保持装置,以达到缩小该柱筒形缝纫机的釜盖的半径,进而可扩大立体缝制物的范围。
文档编号D05B63/00GK2705480SQ20042000710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2日
发明者小关胜美 申请人: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