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人造毛皮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9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薄型人造毛皮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条喂入式针织人造毛皮织物—一种薄型人造毛皮织物。
背景技术
毛条喂入式针织人造毛皮织物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才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纺织面料,由于其织物风格多样,且有较强的仿真性,因而被大量应用于玩具和服装领域,但是人造毛皮织物也有其缺点,特别作为服装面料,由于其织物结构是绒毛纤维纱挂在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上,形成绒状,显得十分厚重,只能作为秋冬季面料使用,因而企业的生产组织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产的不均衡,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目前也开发了一些薄型人造毛皮织物品种,但是由于原料单耗过高,经济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将挂在针织基布针织环上的绒毛,缠绕在针织基布的针织环上,使织物平面成绒毡状,在保持较低的原料单耗的基础上,实现人造毛皮织物薄型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以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为芯,将绒毛纤维纱线围绕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缠绕在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上,绒毛纤维纱线将针织基布的针织纤维纱线环包覆,织物平面成绒毡状。
本薄型人造毛皮织物结构简单,制作工艺也十分简单,它是毛条喂入式针织人造毛皮织物,在后处理工序,经针刺整理而成的织物平面成绒毡状织物,其前道工艺(指织物从染色工序至编织工序)与人造毛皮织物生产工艺完全相同,在后整理工艺中,经上胶热定型和剪毛工序后,采用针刺工艺,通过针刺机高速针刺加工(针刺频率600-1200次/分),将绒毛完全包覆在针织基布的针织环上。传统的人造毛皮织物为单面绒织物,经各种整理加工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织物风格,如仿真兽皮,仿羊羔皮等,但均属于绒毛织物。本薄型人造毛皮织物结构是经针刺整理后,绒毛将针织基布的针织环包覆,形成绒毡状织物。
本薄型人造毛皮织物成品质量稳定,与其他薄型人造毛皮织物比较,原料单耗明显下降,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材料使用广泛,晴纶、涤纶、羊毛、棉和黏胶都可以使用,织物风格多样,具备纺织流行面料的特性,与其他毡状织物的组织结构不同,使其具备其他毡状织物不具备的服用性,同时在作为春秋季服装面料时,与传统人造毛皮织物作为秋冬季面料形成季节性互补,可减少人造毛皮织物生产中的季节性趋向,适用范围很广,可用做服装面料,鞋帽面料,及工业用布。


图1本薄型人造毛皮织物针刺整理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薄型人造毛皮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薄型人造毛皮织物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叙述。
它是毛条喂入式针织人造毛皮织物在后处理工序,经针刺整理而成的,平面成绒毡状织物,其前道工艺(指织物从染色工序至编织工序)与人造毛皮织物生产工艺完全相同,在后整理工艺中,经上胶热定型和剪毛工序成图1所示的结构,绒毛纤维纱线(1)钩挂在针织基布的针织纤维纱线环(2)上,然后采用针刺工艺,通过针刺机高速针刺加工,针刺频率600-1200次/分,成图2所示的结构,将绒毛纤维纱线(1)完全包覆在针织基布的针织纤维纱线环(2)上。加工成的成品,厚度一般在2-4mm,织物单位重量为300-700g/M,织物幅宽为152-168cm,原料成分为晴纶、涤纶、羊毛、棉和黏胶。
权利要求1.一种薄型人造毛皮织物,其特征在于以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为芯,绒毛纤维纱线围绕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缠绕在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上,绒毛纤维纱线将针织基布的针织纤维纱线环包覆,织物平面成绒毡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条喂入式薄型针织人造毛皮织物,其特征是以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1)为芯,绒毛纤维纱线(2)围绕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缠绕在针织基布的针织纱线环上,绒毛纤维纱线将针织基布的针织纤维纱线环包覆,织物平面成绒毡状,产品质量稳定,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材料使用广泛,晴纶、涤纶、羊毛、棉和黏胶都可以使用,具备纺织流行面料的特性,与其他毡状织物的组织结构不同,具备其他毡状织物不具备的服用性,与传统人造毛皮织物形成季节性互补。
文档编号D04B1/02GK2725329SQ200420072670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钢 申请人:南京海欣丽宁长毛绒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