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机的纱长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80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横机的纱长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横机的纱长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在具有前后针床的横机中交替地使用织针而编织筒状的针织制品时,对在针织物的编织中不使用的织针上设置挂圈而编织的脱散毛圈的纱长进行控制。
背景技术
通常在横机中使走车沿着在齿口相对的前后针床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通过搭载在走车上的编织三角使织针相对齿口进退,并通过与走车连动的导纱器向织针供给针织纱而编织针织物。通过实测编织时被吸收到针织物的针织纱的长度,并且通过编织三角修正下拉织针的成圈三角的线圈密度位置而能够进行纱长控制,以使线圈毛圈的纱长成为预先指定的值(例如,参照特许第3085638号公报和特开平8-120548号公报)。这样的纱长控制,也可通过供给针织纱的喂纱装置进行(例如,参照特开2002-227064号公报)。
以往的纱长控制,分为使用在同一针床上邻接的织针来编织的平针组织、和交替地使用相对的针床的织针来编织的罗纹组织来进行。这是由于罗纹组织中必须包含经过针床之间的齿口的部分的针织纱。从多个导纱器选择并供给用于编织的针织纱。由于每个导纱器中针织纱本身不同,或者供给针织纱的路径不同,因而每个导纱器根据不同的修正数据来进行纱长控制。并且在走车上,至少在前后针床上分别设有向长度方向的一方移动时进行编织的成圈三角、和向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移动时进行编织的成圈三角。因此,分别修正共计四个成圈三角的线圈密度位置而调整为使用任何一个进行编织都能得到相同线圈毛圈的纱长。在走车上有时也搭载多组编织三角,以使向针床的长度方向移动一次就能够进行多次编织动作。这种情况下对于各组编织三角,修正四个成圈三角的线圈密度位置。
作为横机编织的目标物的针织制品是针织套衫等的衣料,具有可立体地覆盖人体的筒状形状。开发有在具有前后针床的横机中将最终筒状的针织制品分成例如前身片、后身片等主要部分的针织物而分别进行编织,并将各部分用多种组织或花纹进行编织的手法。但是如果不缝合个别编织的部分的针织物就不能得到最终的筒状针织制品。例如可以在前针床编织筒状针织制品的前侧部分针织物,在后针床编织筒状针织制品的后侧部分针织物,并在编织宽度的两端侧连接并使针织纱回转而一体地编织成筒状的针织制品。但是针织物组织只形成正面线圈。与单独编织各部分针织物的情况大致相同的使用前后针床的针织物组织,能够使用将筒状针织物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交替地分配于各针床的织针的手法进行编织(例如,参照特公平3-75656号公报)。
图8表示在具有前后针床的横机中将织针交替地分配在筒状针织物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的例子。各针床上沿着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距排列有多个织针。将各织针从长度方向的一侧端依次编号,在其中分成奇数和偶数,并将用大写字母表示的一方分配于前侧部分,将用小写字母表示的另一方分配于后侧部分的针织物编织。通过如上所述的织针的分配,分别对用实线表示的前侧针织物和用虚线表示的后侧编织物进行抽针编织时,在例如C位置等的任意位置上,能够在前侧部分的编织中使用后针床的织针。对于后侧部分也相同,对于任意织针均可使用前侧针床的织针。
这样,虽然可以用具有以AaBbCc…的间距排列织针的针床的横机来一体地编织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但对于各部分与用具有以ABC…和abc…的间距排列织针的针床的横机来分别编织的情况等同。横机中一般用25.4mm(1英寸)上的针数的隔距表示织针的排列间距。因此根据图8所示的手法,例如使用5隔距的横机能够一体地编织与用相当于2.5~3隔距的横机编织各部分的情况等同的筒状针织物。
图9中,在(a)中表示利用每隔一根使用织针的抽针编织中织针所引入的针织纱,在(b)中表示在使用全部织针的总针编织中织针所引入的针织纱,(b)中织针的间距与(a)的抽针编织所实现的情况等同。即,在如(a)的编织中,作为与在该针床上进行总针编织作为前提而估计的隔距不一样的不同隔距的针床进行编织。如(a)的每隔一根的抽针编织中实际上是交替地进行编结编织和空编织。编结编织动作中,针织纱引入到在各织针的两侧用单点划线表示的弯纱片之间。(a)的各针床中分配在各织针两侧的弯纱片之间的宽度,由于邻接的织针的存在,因而小于如(b)所示的2倍大小间距的不同隔距的针床中分配在各织针两侧的弯纱片之间的宽度。例如在织针B进行编结编织时,由于邻接的不是织针A、C而是织针a、b,因而弯纱片之间的宽度变窄。因此对于织针设定同一引入量时,在抽针编织中线圈毛圈的纱长会变短。该线圈毛圈的纱长不同导致针织制品的质量风格不同。在抽针编织中为了实现与等同的不同隔距的编织同等的线圈毛圈,虽然考虑过增加经编织三角的成圈三角的织针的引入量,但是由于存在针织纱的强度或三角的形状等限制,因而很难充分地将其引入。
图10表示在每隔一根的抽针编织中形成脱散毛圈的方案,能够形成与与通过如图9(b)所示的相当于不同隔距的横机进行总针编织而得到的线圈毛圈同样的纱长。首先如(a)所示,例如以前针床的织针abc…保持针织物的后侧部分的线圈毛圈时,暂时移动到后针床侧而成为不保持线圈毛圈的状态,用织针ABC…编织前侧部分的针织物,并且在前针床的织针abc…也引入针织纱。如(b)所示,通过织针abc…引入的针织纱使织针abc…再次进行编织动作,并从织针abc…消除后被吸收到在邻接的织针ABC…上形成的线圈毛圈。根据这样的暂时形成挂圈后消除线圈的脱散编织,与交替地反复进行编结编织和空编织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容易地增加线圈毛圈的纱长。
进行使用如图10所示的脱散毛圈的编织时,能够使对筒状针织物进行抽针编织等情况下编织的针织物的质量风格与以不同隔距编织的针织物的质量风格等同或近似。但是由于所形成的脱散毛圈与只进行编结编织的线圈毛圈的情况相比,纱长只增加消除挂圈而被吸收的针织纱的量,因而通过以往的以平针组织或罗纹组织作为对象的纱长控制,不能进行使其以足够的精度成为均匀的纱长的编织。并且在抽针编织中邻接的织针分开于前后针床时,需要从挂圈至另一方针床的织针而跨越齿口的量的多余的针织纱。由于该多余的针织纱在消除挂圈后吸收到脱散毛圈中,因而以相同条件进行编织时,产生跨越部分时的脱散毛圈的纱长比不产生跨越部分时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于包含脱散毛圈的筒状针织物能够恰当地控制纱长而与有无跨越部分无关的横机的纱长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横机的纱长控制方法,在具有在齿口相对的前后针床的横机中,对沿着各针床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根织针交替地进行分配,以在基本上在前针床编织的前侧针织物和基本上在后针床编织的后侧针织物上分别进行抽针编织,搭载有使各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编织三角的走车沿着该长度方向移动,而编织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在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相连接的筒状的针织制品时,控制用于形成线圈毛圈的纱长,其特征在于,以分配于各针织物的织针进行编结编织时,使在前侧针织物中在前针床与进行该编结编织的织针邻接的织针、以及在后侧针织物中在后针床与进行该编结编织的织针邻接的织针,为不保持线圈毛圈的状态而进行挂圈,并消除该挂圈,使进行编结编织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毛圈成为脱散毛圈,区分为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并进一步根据隔着挂圈而邻接的编结编织的织针属于同一针床还是属于不同针床而进行区分,分别控制在脱散毛圈的编织中使用的纱长以使其成为预先设定的相同纱长。
而且,本发明是一种横机的纱长控制装置,在具有在齿口相对的前后针床的横机中,对沿着各针床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根织针交替地进行分配,以在基本上在前针床编织的前侧针织物和基本上在后针床编织的后侧针织物上分别进行抽针编织,搭载有使各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编织三角的走车沿着该长度方向移动,而编织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在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相连接的筒状的针织制品时,控制用于形成线圈毛圈的纱长,其特征在于,包含纱长设定装置,以分配于各针织物的织针进行编结编织时,使在前侧针织物中在前针床与进行该编结编织的织针邻接的织针、以及在后侧针织物中在后针床与进行该编结编织的织针邻接的织针,为不保持线圈毛圈的状态而进行挂圈,并消除该挂圈,使进行编结编织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毛圈成为脱散毛圈,设定该脱散毛圈的纱长;和纱长控制装置,在编织包含脱散毛圈的筒状针织制品中,区分为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并进一步根据隔着挂圈而邻接的编结编织的织针属于同一针床还是属于不同的针床而进行区分,控制在脱散毛圈的编织中使用的纱长,以使其成为纱长设定装置所设定的纱长。
而且,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纱长控制装置,对应于进行形成挂圈或消除挂圈的编织动作的针床而区别所述前侧针织物和所述后侧针织物。
而且,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车能够以多个路径向所述齿口供给针织纱,并且对于每个路径还包括用于执行毛圈长度程序的纱长调整装置,该毛圈长度程序,相对所述前侧针织物和所述后侧针织物调整编织所述脱散毛圈时使用的针织纱的长度,以使其成为所述纱长设定装置所设定的纱长。
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能够明确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脱散毛圈进行纱长控制的织针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进行图1的纱长控制的横机1的外观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简略表示搭载在图2的走车6上的编织三角中的三角配置的图。
图4是表示进行图1的纱长控制的电结构的方块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纱长控制中进行脱散毛圈用的毛圈长度程序的大致顺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4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的例子的图表。
图7是表示图1的纱长控制中对于编织组织使用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的对应关系的例子的图表。
图8是表示以往的抽针编织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手法的图。
图9是比较表示以同等的间距进行抽针编织和总针编织的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脱散毛圈的编织顺序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机的纱长控制的方案。(a)表示使用前针床并只以脱散毛圈的正面线圈来编织筒状针织制品的前侧针织物的情况,(b)表示使用前针床的同时还使用后针床而编织包含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前侧针织物的情况。如图8~图10所示,前后针床中,预先将用大写字母ABC…表示的一方分配于前侧针织物,用小写字母abc…表示的另一方分配于后侧针织物。实际上在形成线圈毛圈的织针ABC…上进行编结编织,在织针ABC…之间的织针abc…上进行挂圈编织。对于两侧针床的织针,从齿口的长度方向的一方开始编号,分成奇数或偶数号,并使一方为大写字母ABC…,另一方为小写字母abc…。
进行挂圈编织的abc…分配于筒状针织制品的后侧针织物,前针床的织针abc…也可能用于后侧针织物的反面线圈的编织。当前针床的织针abc…上挂有后侧针织物的线圈毛圈时,在编织前侧针织物之前,在后针床上在相对的织针abc…上预置线圈毛圈,在前针床的织针abc…上不预先挂住线圈毛圈。使这样的不保持有线圈毛圈的织针abc…进行编织动作并供给针织纱时,如实线所示,针织纱通过织针abc…而引入并形成挂圈。对引入针织纱的织针abc…再次进行选针而进行编结编织动作时,针织纱由于脱圈而从织针脱离。由于织针abc…上未保持其他线圈毛圈,因而脱圈的针织纱不能形成新的线圈毛圈并且挂圈消除,用于挂圈的针织纱如虚线所示,被吸收到两端的织针ABC…的线圈毛圈中。
如(b)中实线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以后针床的织针对前侧针织物进行编结编织时的针织纱的引入量,修正为小于前针床上编结编织的针织纱的引入量。因此跨越部分的针织纱的长度被吸收到反面线圈的线圈毛圈中,能够编织与设定的纱长一致的脱散毛圈,并且如虚线所示避免使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纱长不同。
此外由于形成挂圈的织针abc…只要能够引入在齿口供给的针织纱即可,因而选针状态不仅可以是编结,也可以是集圈。编织筒状针织制品的后侧针织物时,除了在后针床的织针ABC…上形成挂圈、编结编织使用前后针床的织针abc…,其余与前侧针织物相同地进行。
图2表示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编织的横机1的外观结构。横机1具有前针床2和后针床3。前针床2和后针床3,其长度方向与横机1的正面平行地配置,并且沿着长度方向等间距地形成有针槽,各针槽内可滑动位移地配置有织针4。前针床2和后针床3在中间的齿口5相对,并在齿口5的部分变高,前针床2的前方变低,后针床3的后方变低,侧看倾斜成山形地配置。织针4相对齿口5其前端进退而进行编织动作。织针4的编织动作随着可在前针床2和后针床3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的走车6的移动而进行。走车6上搭载有编织三角,所述编织三角通过三角作用选择性地驱动织针4而使其进行编织动作。走车6使织针4进行编织动作,并且沿着架设在齿口5上方的导纱轨7选择性地使称为导纱器等的喂纱部件连动,而可以向织针4的前端供给针织纱10。
针织纱10从卷绕在锥体11上的状态开始供给。从锥体11经过顶部弹簧装置12或侧向张力装置13而调整张力,并在纱长测量装置14实测纱长后导入到导纱轨7的喂纱部件。纱长测量装置14通过旋转编码器等测量供于编织的纱长。控制器15对搭载在走车6上的编织三角的成圈三角或针织纱10在供给机构的送给量进行控制,以使通过纱长测量装置14实测的纱长成为预先设定的纱长。
图3简略表示可进行纱长控制的编织三角20的结构。图2所示的走车6上设有可以分为前针床2用和后针床3用而使织针4分别选择性地进行编织动作的编织三角或选针机构。统称为成圈三角21的弯纱三角决定织针4在编结编织或集圈编织中引入针织纱的量。编织三角20上最少设有四个成圈三角21FR、21FL、21BR、21BL。走车6从正面看向右侧和左侧移动而进行编织时,成圈三角21FR、21FL分别引入前针床2的织针4。走车6从正面看向右侧和左侧移动而进行编织时,成圈三角21BR、21BL分别引入后针床3的织针4。有时也在走车6上搭载多组这样的编织三角20。成圈三角21的位置通过利用步进电动机等机构的位移而可进行数字控制。
图4大致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纱长控制的电结构。图2所示的控制器15中包含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横机1的整体控制的CPU25。CPU25通过总线26与对话型输入输出装置27、编织数据输入装置28、成圈三角调整电动机29、存储装置30以及纱长测量装置14连接。对话型输入输出装置27包括利用横机1编织针织物的操作者对横机1输入各种指示的键式开关或指示装置、以及显示横机1提供的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等。编织数据输入装置28通过将编织的针织物的数据通过记录在软磁盘(FD)或光盘(CD)、磁光盘(MO)、小型磁盘(MD)等记录介质中的方式、或者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的信息通信方式而输入。成圈三角调整电动机29进行驱动,用于分别调整图3所示的各成圈三角21FR、21FL、21BR、21BL的位置。
存储装置30通过硬盘或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等实现,用于存储包含毛圈长度程序31、成圈三角数据32和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的程序代码或数据。毛圈长度程序31是用于以指定的针织纱的纱长对包含脱散毛圈的线圈毛圈进行编织的执行用程序。成圈三角数据32表示与所设定的毛圈长度对应的标准的成圈三角的位置。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是用于消除伴随毛圈长度程序31或实际编织动作的纱长测量装置14中的纱长的实测值、与由编织数据计算出的纱长的预测值之间误差的修正数据。毛圈长度程序31在编织针织制品之前进行。继续编织时如果只编织预先设定的数量的针织制品,可以预先执行毛圈长度程序31。也可以是作业者通过手工操作来执行毛圈长度程序31。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执行的脱散毛圈用的毛圈长度程序的大致顺序。从步骤s0开始进行顺序,在步骤s1输入脱散毛圈长度并设定纱长。根据隔距等预先确定缺省值,并在没有输入时也可以设定该缺省值。在步骤s2,根据成圈三角数据32设定与所输入的脱散毛圈长度对应的成圈三角的位置,执行编织如图1(a)所示的没有跨越部分的脱散毛圈的毛圈长度程序。在毛圈长度程序中,对走车6每次移动时用于编织的针织纱的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并求出实测值与理论值一致或处于一定范围内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在步骤s3,将相对前针床2求出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作为F的数据,将相对后针床3求出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作为B的数据,分别设定于存储装置30。在步骤s4,执行具有跨越部分的脱散毛圈的毛圈长度程序。在步骤s5,将在前针床2编织挂圈、在后针床3编织反面线圈而得到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作为B’的数据,将在前针床2编织反面线圈、在后针床3编织挂圈而得到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作为F’的数据,而分别存储于存储装置30。在步骤s6结束相对脱散毛圈的毛圈长度程序。
以往的用于单独的针织物编织的纱长控制中,对于平针组织和罗纹组织执行毛圈长度程序而得到对应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优选的是,使用前针床2和后针床3编织筒状针织物时,也预先准备相对抽针编织的平针组织和罗纹组织的毛圈长度程序或成圈三角修正数据。如上所述,抽针程序的平针组织交替地包含编结编织和空编织。另外抽针程序的罗纹组织必须要调整跨越齿口的部分的针织纱的长度。
图6表示图4所示的脱散毛圈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的例子。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分为相对正面线圈而如(a)所示的F,B的没有跨越部分的成圈三角修正表、和相对反面线圈而如(b)所示的F’,B’的有跨越部分的成圈三角修正表来进行管理。各数据分为从正面看走车6向左移动时的L、和向右移动时的R。对于各L、R,存储基于对每个导纱器执行毛圈长度程序的结果的数据。图3所示的编织三角20为多个系统时,例如为四系统时从S1至S4分别单独地管理数据。以左侧列纵向排列的1,2,3,4,…的数值表示导纱器的编号。对每一个编号的导纱器设定成圈三角修正数据33,并且正负符号分别对应针织纱的引入量的增减。反面线圈的成圈三角修正表F’,B’的修正值为-15~-25,小于正面线圈的成圈三角修正表F,B。即,使编结编织的线圈毛圈的纱长变短。
如上所述,虽然通过执行毛圈长度程序来更新上述成圈三角修正表,但是在编织中,例如也可以对每个线圈横列比较纱长的实测值和理论值来对每个线圈横列更新成圈三角修正表。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相对编织组织使用的成圈三角修正数据的对应关系。首先检查是否有脱散编织指令,如果有脱散编织指令就判断为进行脱散编织。接着判断前针床2或后针床3任一针床是正面线圈还是反面线圈,而选择成圈三角修正表。即挂圈设在前针床2时可以自动地判断为前侧针织物;设在后针床3时自动地判断为后侧针织物。另外为了判断前针床2或后针床3任一针床是正面线圈还是反面线圈,也可以预先手动设定控制数据。在前针床2和后针床3分别以只是正面线圈的平针组织编织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而进行筒状编织的“平针筒”中,在前针床2和后针床3分别交替地进行编结和挂圈,并分别使用成圈三角修正表F,B。在各种阔幅罗纹编织等中,对于正面线圈分别使用成圈三角修正表F,B;对于反面线圈则分别使用成圈三角修正表B′,F′。通过这样区分使用成圈三角修正表,能够以同一纱长编织脱散毛圈的线圈。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下(1)式的关系定义1脱散毛圈的纱长。
1脱散毛圈长度=1编结毛圈长度+1挂圈长度 …(1)由此可使1脱散毛圈长度>1编结毛圈长度。并可以确认,为了使脱散毛圈长度与相当于总针编织的不同隔距的编结毛圈长度相等,所需要的(1)式的挂圈长度为1编结长度的60~30%左右,其中,所述总针编织与抽针编织等同。由于1集圈长度为1编结长度的约90~80%左右,1空编织长度为1编结长度的约10%左右,因而以下(2)式的关系成立。
1编结长度>1集圈长度>1挂圈长度>1空编织长度…(2)因此挂圈长度或脱散毛圈长度中的至少一方不能以作为基本线圈毛圈的编结长度、集圈长度以及空编织长度代替,而必须要独立地进行设定。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通过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所以前述实施方式只是所有方案中的其中一个例示,本发明的范围是发明内容所示的范围,并不受到说明书的约束。并且属于发明内容范围的变形或变更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利用分配于筒状的针织制品的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的织针分别进行抽针的编结编织时,前侧针织物在前针床、后侧针织物在后针床利用邻接的织针进行挂圈,消除挂圈而形成线圈毛圈,使该线圈毛圈成为脱散毛圈,进行纱长控制,因而对于脱散毛圈也能够以稳定的纱长对线圈毛圈进行编织。另外由于进行挂圈的针床是前针床的话就判断为前侧针织物,如果是后针床就判断为后侧针织物,并根据隔着挂圈而邻接的编结编织的织针属于同一针床还是属于不同的针床进行区分,由此进行控制而得到预先设定的同一纱长,因而能够与有无跨越部分无关地以高精度编织脱散毛圈。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纱长控制装置控制纱长以使通过纱长设定装置设定的脱散毛圈的纱长与所编织的脱散毛圈的纱长一致,可以组合编结编织和挂圈而编织脱散毛圈。由于纱长控制装置根据进行挂圈的织针所属针床是前针床还是后针床来区分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并以隔着挂圈而邻接的编结编织的织针属于同一针床还是属于不同的针床而进行区分,进行控制以得到由纱长设定装置所设定的纱长,因而能够与有无跨越部分无关地以高精度编织脱散毛圈。
另外根据本发明,如果在前针床进行挂圈的形成或挂圈消除的话,就可以判断为前侧针织物,如果针床是后针床,就容易判断为需要进行包含跨越部分的修正。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对于将针织纱供给到齿口的多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综合各种要素而通过纱长调整装置调整脱散毛圈,以使其成为纱长设定装置设定的纱长,因而能够使脱散毛圈的纱长与设定值一致地进行编织。
权利要求
1.一种横机的纱长控制方法,在具有在齿口相对的前后针床的横机中,对沿着各针床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根织针交替地进行分配,以在基本上在前针床编织的前侧针织物和基本上在后针床编织的后侧针织物上分别进行抽针编织,搭载有使各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编织三角的走车沿着该长度方向移动,而编织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在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相连接的筒状的针织制品时,控制用于形成线圈毛圈的纱长,其特征在于,以分配于各针织物的织针进行编结编织时,使在前侧针织物中在前针床与进行该编结编织的织针邻接的织针、以及在后侧针织物中在后针床与进行该编结编织的织针邻接的织针,为不保持线圈毛圈的状态而进行挂圈,并消除该挂圈,使进行编结编织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毛圈成为脱散毛圈,区分为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并进一步根据隔着挂圈而邻接的编结编织的织针属于同一针床还是属于不同针床而进行区分,分别控制在脱散毛圈的编织中使用的纱长以使其成为预先设定的相同纱长。
2.一种横机的纱长控制装置,在具有在齿口相对的前后针床的横机中,对沿着各针床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根织针交替地进行分配,以在基本上在前针床编织的前侧针织物和基本上在后针床编织的后侧针织物上分别进行抽针编织,搭载有使各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编织三角的走车沿着该长度方向移动,而编织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在编织宽度方向的两端相连接的筒状的针织制品时,控制用于形成线圈毛圈的纱长,其特征在于,包含纱长设定装置,以分配于各针织物的织针进行编结编织时,使在前侧针织物中在前针床与进行该编结编织的织针邻接的织针、以及在后侧针织物中在后针床与进行该编结编织的织针邻接的织针,为不保持线圈毛圈的状态而进行挂圈,并消除该挂圈,使进行编结编织的织针上形成的线圈毛圈成为脱散毛圈,设定该脱散毛圈的纱长;和纱长控制装置,在编织包含脱散毛圈的筒状针织制品中,区分为前侧针织物和后侧针织物,并进一步根据隔着挂圈而邻接的编结编织的织针属于同一针床还是属于不同的针床而进行区分,控制在脱散毛圈的编织中使用的纱长以使其成为纱长设定装置所设定的纱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机的纱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长控制装置,对应于进行形成挂圈或消除挂圈的编织动作的针床而区别所述前侧针织物和所述后侧针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横机的纱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车能够以多个路径向所述齿口供给针织纱,并且对于每个路径还包括用于执行毛圈长度程序的纱长调整装置,该毛圈长度程序,相对所述前侧针织物和所述后侧针织物调整编织所述脱散毛圈时使用的针织纱的长度,以使其成为所述纱长设定装置所设定的纱长。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对包含脱散毛圈的筒状针织物能够恰当地控制纱长,而与有无跨越部分无关。前后针床在奇数或偶数中,预先将用大写字母ABC…表示的一方分配于前侧部分,用小写字母abc…表示的另一方分配于后侧部分。实际上以形成线圈毛圈的织针ABC…进行编结编织,以织针ABC…之间的织针abc…进行挂圈编织。如虚线所示,消除挂圈,用于挂圈的针织纱被吸收到两端的织针ABC…的线圈毛圈中。在(b)中如实线所示,预先使反面线圈的长度变短,并使跨越部分的针织纱的长度吸收于反面线圈的线圈毛圈中,从而可以编织与设定的纱长一致的脱散毛圈,并且不会使纱长在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上不同。
文档编号D04B15/48GK1759213SQ20048000625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7日
发明者小村善幸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