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低副电子提花机提刀开口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5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低副电子提花机提刀开口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全低副电子提花机提刀开口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提花织机因采用提花纹板(花本)控制机械装置实现提花织造,所以产品更新速度慢(即使采用先进的纺织CAD/CAM系统操作,也需12小时~8天时间),生产成本高(一本花本需上千元),生产效率低(车速只能达到120~180rpm),而产品质量直接受到花本质量的影响,并且很难生产五千针以上密度的提花产品。
电子提花机采用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装置代替纹板控制机械装置,因此节省了制作纹板的大量劳动与时间,电子提花机几秒钟到几分钟即可更新花型,车速可达>260rpm~400rpm,并且能做到上万针的提花密度,受到纺织厂家的极大重视。
国外电子提花机的应用从80年代初就开始普及。到目前已形成品种齐全的纺织设备门类,电子提花机品种繁多,性能各异,比较具代表性的有德国Grosse公司、英国Bonas公司和瑞士Staubli公司的产品。
以上三种风格各异的电子提花机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电子提花机的生产和应用水平,它们大大地推动了提花织物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提花机的发展研制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目前在国内,有不少单位开始研究,走消化、吸收、仿制的路线。经过大量的技术人员的努力,已经开发出了几种类型的提花系统西安德高电子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高速电子提花龙头;常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GT511型电子提花机;杭州奇汇电子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电子提花龙头。国内研发电子提花龙头多数应用在低密度的300针左右织造(如商标)方面。但在二千针以上密度织造应用方面较少。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纺织新型设备引进的较多,纺机制造行业对这些设备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明显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低副电子提花机提刀开口控制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偏心轮内圈通过胀套与主轴固定,偏心轮外圈通过轴承与第一连杆相连接,第一连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一摆杆相连接,第一摆杆内圈通过胀套与从动轴固定;2)第二摆杆内圈通过胀套与从动轴固定,第二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二连杆相连接,第二连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三摆杆相连接,第三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固定轴相连接;3)第二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三连杆相连接,第三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四连杆相连接,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通过销轴和轴承与前提刀横梁相连接,前提刀横梁通过销轴与N根链条或连杆相连接,N根链条或连杆通过销轴分别与N把提刀相连接;前提刀横梁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四摆杆相连接,第四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一支点相连接;4)第二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五连杆相连接,第五连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五摆杆相连接,第五摆杆通过轴承与固定轴相连接;5)第五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一连杆相连接,第六连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六摆杆相连接,第六摆杆通过轴承与从动轴相连;6)第五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七连杆相连接,第六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八连杆相连接,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分别通过销轴和轴承与后提刀横梁相连接,后提刀横梁通过销轴与M根链条或连杆相连接,M根链条或连杆通过销轴分别与M把提刀相连接;后提刀横梁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七摆杆相连接,第七摆杆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二支点相连接。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该机构采用全低副机构的型式,开口成型好,并适用于各种大小的开口,机构简单,加工精度易保证,安装调试方便。该机构可适合于1344~12288针的织造。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主轴,2、偏心轮,3、连杆,4、摆杆,5、从动轴,6、摆杆,7、连杆,8、连杆,9、摆杆,10、连杆,11、连杆,12、连杆,13、摆杆,14、摆杆,15、连杆,16、连杆,17、固定轴,18、提刀,19、支点,20、支点,21、摆杆,22、摆杆,23、提刀,24、链条或连杆,25、链条或连杆,26、提刀横梁,27、提刀横梁,28、固定导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1)偏心轮2内圈通过胀套(或键联接、焊接)与主轴1固定(或整体制作),偏心轮2外圈通过轴承与第一连杆3相连接,第一连杆3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一摆杆4相连接,第一摆杆4内圈通过胀套与从动轴5固定;2)第二摆杆6内圈通过胀套(或键联接、成形连接)与从动轴5固定,第二摆杆6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二连杆7相连接,第二连杆7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三摆杆13相连接,第三摆杆13通过销轴和轴承与固定轴17相连接;3)第二摆杆6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三连杆10相连接,第三摆杆13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四连杆15相连接,第三连杆10和第四连杆15分别通过销轴和轴承与前提刀横梁27相连接,前提刀横梁27通过销轴与N根链条或连杆24相连接,N根链条或连杆24通过销轴分别与N把提刀23相连接;前提刀横梁27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四摆杆22相连接,第四摆杆22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一支点20相连接;4)第二摆杆6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五连杆8相连接,第五连杆8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五摆杆14相连接,第五摆杆14通过轴承与固定轴17相连接;5)第五摆杆14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一连杆11相连接,第六连杆11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六摆杆9相连接,第六摆杆9通过轴承与从动轴5相连;6)第五摆杆14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七连杆16相连接,第六摆杆9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八连杆12相连接,第七连杆16和第八连杆12分别通过销轴和轴承与后提刀横梁26相连接,后提刀横梁26通过销轴与M根链条或连杆25相连接,M根链条或连杆25通过销轴分别与M把提刀18相连接;后提刀横梁26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七摆杆21相连接,第七摆杆21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二支点19相连接。
所述的提刀数量N=9~17、M=N-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图1、图2所示,偏心轮2的转动即主轴1转动,通过连杆3推动摆杆4摆动,即从动轴5的摆转;从动轴5的摆转带动摆杆6摆动,摆杆6的摆动分别通过连杆7、8,带动摆杆13、14绕固定轴17摆动,摆杆14绕着固定轴17的摆动,通过连杆11带动摆杆9绕着从动轴5摆动。
摆杆6与摆杆13的摆动,通过连杆10与连杆15带动前提刀横梁27绕着摆杆22向上与向下运动,而摆杆22绕着支点20摆动;前提刀横梁27的向上与向下运动,通过链条或连杆24带动提刀23沿着固定导轨28向上与向下移动。
摆杆9与摆杆14的摆动,通过连杆12与连杆16带动后提刀横梁26绕着摆杆21向下与向上运动,而摆杆21绕着支点19摆动;后提刀横梁26的向下与向上运动,通过链条或连杆25带动提刀18沿着固定导轨28向下与向上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全低副电子提花机提刀开口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1)偏心轮(2)内圈通过胀套与主轴(1)固定,偏心轮(2)外圈通过轴承与第一连杆(3)相连接,第一连杆(3)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一摆杆(4)相连接,第一摆杆(4)内圈通过胀套与从动轴(5)固定;2)第二摆杆(6)内圈通过胀套与从动轴(5)固定,第二摆杆(6)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二连杆(7)相连接,第二连杆(7)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三摆杆(13)相连接,第三摆杆(13)通过销轴和轴承与固定轴(17)相连接;3)第二摆杆(6)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三连杆(10)相连接,第三摆杆(13)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四连杆(15)相连接,第三连杆(10)和第四连杆(15)分别通过销轴和轴承与前提刀横梁(27)相连接,前提刀横梁(27)通过销轴与N根链条或连杆(24)相连接,N根链条或连杆(24)通过销轴分别与N把提刀(23)相连接;前提刀横梁(27)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四摆杆(22)相连接,第四摆杆(22)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一支点(20)相连接;4)第二摆杆(6)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五连杆(8)相连接,第五连杆(8)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五摆杆(14)相连接,第五摆杆(14)通过轴承与固定轴(17)相连接;5)第五摆杆(14)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一连杆(11)相连接,第六连杆(11)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六摆杆(9)相连接,第六摆杆(9)通过轴承与从动轴(5)相连;6)第五摆杆(14)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七连杆(16)相连接,第六摆杆(9)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八连杆(12)相连接,第七连杆(16)和第八连杆(12)分别通过销轴和轴承与后提刀横梁(26)相连接,后提刀横梁(26)通过销轴与M根链条或连杆(25)相连接,M根链条或连杆(25)通过销轴分别与M把提刀(18)相连接;后提刀横梁(26)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七摆杆(21)相连接,第七摆杆(21)通过销轴和轴承与第二支点(1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低副电子提花机提刀开口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刀数量N=9~17、M=N-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低副电子提花机提刀开口控制机构。该机构采用全低副机构的型式,摆杆的摆动,通过连杆带动提刀横梁绕着摆杆向下与向上运动,而摆杆绕着支点摆动;提刀横梁的向下与向上运动,通过链条或连杆带动提刀沿着导轨向下与向上移动。两提刀的上、下运动实现每根经纱的上、下运动,即经纱的开口。本发明采用全低副机构的型式,开口成型好,并适用于各种大小的开口,机构简单,加工精度易保证,安装调试方便。该机构可适合于1344~12288针的织造。
文档编号D03C3/00GK1676703SQ200510049650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5日
发明者詹建潮, 章维明, 陈宗农, 徐振华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