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圈针织物编织用沉降片及其三角和具有其的圆型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57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毛圈针织物编织用沉降片及其三角和具有其的圆型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圈针织物编织用沉降片与沉降片三角及具有它们的圆型针织机。尤其涉及一种在毛圈长度为2.2mm以下的针织物的编织中使用的沉降片与沉降片三角及具有它们的圆型针织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用于毛圈针织物的沉降片,例如,以承担沉降弧的形成的正包(Plating)毛圈用沉降片为例,有本申请的申请人自己所申请的“单面针织物圆型编织机中的正包毛圈用沉降片”(下述专利文献1)。另外,还有在由本申请的申请人自己所申请的“正包毛圈针织物的制造方法以及所使用的沉降片”(下述专利文献2)中所涉及的沉降片,这种沉降片,在使沉降片片鼻(sinker nose)部分倾斜于与沉降片的倾斜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沉降片中,毛圈位置限制部几乎是水平的,并且沉降片片颚(sinker top)部具有向下倾斜的角度。
专利文献1实开昭60-3709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2-242953号公报在所述专利文献1(实开昭60-37094)的发明中,在使用了沉降片片颚部与沉降片片鼻上缘之间的距离、即沉降片高度F为2.2mm以下的沉降片时,由于供纱张力的变化等而使得地纹纱线振动,若该振动幅度高于沉降片片鼻,则会以跨到沉降片片鼻上部的状态(地纹纱线跨到沉降片片鼻上)来供给本应向沉降片片喉供纱的地纹纱线。若这样来供纱,则在关闭织针的针舌时,地纹纱线被针舌夹入,因此会产生因地纹纱线的断线导致的编织的损伤。为了防止该“地纹纱线跨到沉降片片鼻上部的状态”,通常必须增强牵拉卷取张力,但是若增强牵拉卷取张力,则在地纹纱线与毛圈线被供给到织针的针钩内时,地纹纱线与毛圈线的位置关系发生混乱,而成为针织物的添纱性变差的原因。
进而,如图6所示,旧线圈,从针钩到脱圈(knock over)位置k,在沉降片三角的轨迹为横向行走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沉降片片鼻的突起部垂直壁i对在沉降片片鼻的突起部垂直壁i上形成的毛圈线圈施加足够的张紧力。因此,与毛圈线圈结合的由毛圈线圈与地纹纱线圈构成的旧线圈,在从针上进行脱圈时,从线圈松弛了的毛圈旧线圈的下面,地纹旧线圈先脱圈,接着,毛圈旧线圈脱圈,以和通常相反的顺序脱圈,添纱性变差(参考图7)。
在上述专利文献2(特开平2-242953)的发明中,沉降片被安装于针筒的上端部并使其倾斜运动,沉降片圆环(sinker rest ring)在针筒的内侧向下倾斜。该装置,由于需要复杂的机械加工,所以制造成本比通常的沉降片圆环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制造毛圈长度为2.2mm以下的针织物时,防止地纹纱线跨到沉降片片鼻上部,并且在地纹纱线与毛圈线的位置关系被分离的状态下编织稳定的正包毛圈针织物。
本发明的用于正包毛圈的编织的沉降片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结构(1)沉降片片鼻的长度B是从沉降片喉部的里端部到沉降片片鼻前端部的距离,为3.8~4.5mm;(2)位于沉降片片喉部的下部的第一水平部的长度C为3.0~4.0mm;(3)沉降片片鼻的长度B比第一水平部的长度C长;(4)从第一水平部向外侧延伸的朝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D为10°~20°;(5)沉降片的高度F,是从第一水平部到上端部的距离,且2.2mm>F;(6)从沉降片片喉部的里端部到沉降片片鼻的突起部垂直壁的距离G为沉降片的高度F的+0.15mm~-0.15mm。
本发明的用于正包毛圈的编织的沉降片三角,其控制在沉降片片鼻上具有突起部垂直壁与L字形拐角的沉降片,其特征在于从“旧线圈从针钩脱圈之前的位置”K到“已脱圈的旧线圈稳定的位置”M,作用于所述沉降片,对形成于所述L字形拐角上的毛圈线圈施加张紧力,并具有能够缓缓地推出的三角形状。
本发明的毛圈针织物编织用圆型针织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沉降片和所述沉降片三角。
(发明效果)本发明的沉降片,供地纹纱线时不跨到沉降片片鼻上,如通常那样对沉降片片喉部供纱,不会产生编织损伤,能够编织良好的针织物。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沉降片三角,在旧线圈脱圈时也对旧线圈施加适度的张紧力,能够消除毛圈线圈的松弛。由此,与毛圈线圈结合的由毛圈线圈和地纹线圈构成的旧线圈,在从针脱圈时,毛圈旧线圈首先脱圈,接着,地纹旧线圈脱圈。其结果是地纹纱线与毛圈线的位置关系稳定,编织物的添纱性变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由于可以调整通常性的牵拉卷取张力,所以在向织针的钩内供给地纹纱线与毛圈线时,地纹纱线与毛圈线的位置关系稳定,编织物的添纱性变好。
本发明的沉降片的形状所带来的效果如表1所示。编织条件是使用(株)福原精机制作所的毛圈圆型针织机(30英寸、20机号、总针数1860枚),按照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地纹纱线使用聚酯110分特48丝,毛圈线使用30支棉线,线圈密度是每1英寸39.5只横列线圈(course),目付(日本纺织物单位面积重量,合4.356克/平方米)为250克/m2,编织宽度为191厘米,来编织针织物。在实施例1中,使用本发明的沉降片,在比较例1中使用现有的沉降片(图3)。


对于由本发明的沉降片三角的形状所引起的线圈密度的变化的添纱性的效果如表2所示。编织条件是使用(株)福原精机制作所的毛圈圆型针织机(30英寸、20机号、总针数1860枚),按照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地纹纱线使用聚酯110分特48丝,毛圈线使用30支棉线,编织毛圈针织物。在实施例2中使用本发明的沉降片三角,在比较例2中使用现有的沉降片三角(图3)。而且,实施例2、比较例2都使用实施例1的沉降片。


CPI表示每1英寸的横列线圈数


图1是本发明的沉降片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设置了沉降片片鼻的沉降片的侧视放大图;图3是现有技术(比较例1)的沉降片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沉降片三角(实施例3)的编织过程的针以及沉降片的动作线图;图5是图4的K部截面图;图6是表示使用了现有的沉降片三角的比较例2的编织过程的针以及沉降片的动作线图,其中,此处使用的沉降片是本申请发明的沉降片;图7是图6的k部截面图;图8是使用沉降片的变形例(实施例2)的织机的编织部截面图。
图中1-沉降片,2-沉降片后部,2a-片踵,3-沉降片前部,3a-上端部,3b-突起部,3c-垂直部,3d-L字拐角,3e-沉降片片鼻,3f-第一水平部,3g-沉降片片喉部,3h-沉降片片喉部的里端部,3i-第一倾斜部,3k-第二倾斜部,3L-隆起部,4-针织物提升环,H-本发明的沉降片三角的轨迹,I-沉降片片鼻突起部垂直壁,J-沉降片片鼻突起部垂直壁I的轨迹,K-旧线圈从针钩脱圈之前的位置,L-脱圈位置,M-已脱圈的旧线圈稳定的位置,N-毛圈线圈,α-推出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关于所述沉降片,进而设置有从第一倾斜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二水平部;从第二水平部向外侧延伸的向上倾斜的第二倾斜部;以及与第二倾斜部连续地形成沉降片的前端部的隆起部,优选该隆起部的高度比第一水平部的高度高。
关于上述沉降片凸轮,优选从“旧线圈自针钩脱圈之前的位置K”到“已脱圈的旧线圈稳定的位置M”,沉降片三角的推出角度α为5~15°,最优选的是5~9°。
本发明的沉降片与沉降片三角,虽然在分别独立时也有效,但通过将两方进行组合,可以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相乘结果。
注(1)是添纱性 (2)是跨到沉降片片鼻上(实施例1)(沉降片的形状)图1是本发明的沉降片1的侧视图,图2是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1、2所示,沉降片1具有滑动于沉降片槽(未图示)的后部2和插入在沉降片圆环(未图示)上的参与编织物编织的前部3。
后部2具有与沉降片三角配合并控制沉降片1的片踵2a。
在前部3的沉降片上端部3a的前端,具有如肿块那样突出的突起部3b,从突起部3b起,垂直壁3c向下方延伸,到达L字拐角3d。从该L字拐角3d,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有沉降片片鼻3e。沉降片片鼻3e的上缘,有稍微向下方下降的倾向,沉降片片鼻的下缘,与位于下方的沉降片片颚第一水平部3f平行。在沉降片片鼻的下缘与沉降片片颚第一水平部之间,形成有沉降片片喉部3g。沉降片片喉部的里端部3h,为近似圆弧的鼓起部。
沉降片片颚第一水平部3f,经过下降的第一倾斜部3i,到达第二水平部3j,然后经过上升的第二倾斜部3k,到达隆起部3L。由于通过该隆起部3L能够提高编织物的高度,所以能够容易地向沉降片片鼻将在前一过程形成的毛圈线圈捞上来。
该沉降片具有如下的结构上的特征。
(1)沉降片片鼻3e的长度B,是从沉降片片喉部的里端部3h到沉降片片鼻前端部的距离,为3.8~4.5mm。
(2)位于沉降片片喉部3g的下部的第一水平部3f的长度C为3.0~4.0mm。
(3)沉降片片鼻的长度B比第一水平部3f的长度C长。
(4)从第一水平部3f向外侧延伸的朝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3i的倾斜角度D为10°~20°。
(5)还具有从第一倾斜部3i向外侧延伸的第二水平部3j;从第二水平部3j向外侧延伸的向上倾斜的第二倾斜部3k;以及从第二倾斜部3k连续地形成沉降片的前端部的隆起部3L,该隆起部3L的高度F比第一水平部3f的高度高。
(6)沉降片的高度F是从第一水平部3f到上端部3a的距离,且2.2mm>F。
(7)从沉降片片喉部的里端部3h到沉降片片鼻的突起部垂直壁3c的距离G为沉降片的高度F的+0.15mm~-0.15mm。
(实施例2)图8是使用沉降片的变形例(实施例2)的编织机的编织部的截面图。为了作图方便,没有画出织针。在该实施例2中,在上述的沉降片的构成要素之中,不具备第(5)点。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支撑脚(未图示)将针织物提升环4安装于针筒5的内侧,通过将编织的编织物6提升到高于第二水平部的位置,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沉降片三角的形状)基于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图4的从“旧线圈从针钩脱圈之前的位置K”到“已脱圈的旧线圈稳定的位置M”,通过由沉降片片鼻的突起部垂直壁I,可将形成在L字拐角3d上的毛圈线圈缓缓地推出,由此,对毛圈线圈施加张紧力,消除毛圈线圈的松弛(图5)。以此,与毛圈线圈结合的由毛圈线圈和地纹线圈构成的旧线圈,在从针上脱圈时,毛圈旧线圈首先脱圈,接着,地纹旧线圈脱圈。如果不对毛圈线圈施加张紧力,则该顺序变反,添纱性变差。
优选的是,从“旧线圈从针钩脱圈之前的位置K”到“已脱圈的旧线圈稳定的位置M”,沉降片三角的推出角度α为5~15°,最优选的是5~9°。
(实施例4)具有配备了实施例1的沉降片1与实施例2的沉降片三角的编织部的圆型针织机,在实施例2中已经进行了说明。此处没有说明的圆型针织机的其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能够使用例如(株)福原精机制作所的毛圈圆型针织机。
权利要求
1.一种沉降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1)~(6)的结构(1)沉降片片鼻(3e)的长度(B)是从沉降片喉部的里端部(3h)到沉降片片鼻前端部的距离,为3.8~4.5mm;(2)位于沉降片片喉部(3g)的下部的第一水平部(3f)的长度(C)为3.0~4.0mm;(3)沉降片片鼻(3e)的长度(B)比第一水平部(3f)的长度(C)长;(4)从第一水平部(3f)向外侧延伸的朝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3i)的倾斜角度(D)为10°~20°;(5)沉降片的高度(F),是从第一水平部(3f)到上端部(3a)的距离,且2.2mm>(F);(6)从沉降片片喉部的里端部(3h)到沉降片片鼻的突起部垂直壁(3c)的距离(G)为沉降片高度(F)的+0.15mm~-0.15mm。
2.一种沉降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1)~(7)的结构(1)沉降片片鼻(3e)的长度(B)是从沉降片片喉部的里端部(3h)到沉降片片鼻前端部的距离,为3.8~4.5mm;(2)位于沉降片片喉部(3g)的下部的第一水平部(3f)的长度(C)为3.0~4.0mm;(3)沉降片片鼻(3e)的长度(B)比第一水平部(3f)的长度(C)长;(4)从第一水平部(3f)向外侧延伸的朝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3i)的倾斜角度(D)为10°~20°;(5)还具有从第一倾斜部(3i)向外侧延伸的第二水平部(3j),和从第二水平部(3j)向外侧延伸的向上倾斜的第二倾斜部(3k),以及与第二倾斜部(3k)连续的形成沉降片的前端部的隆起部(3L);该隆起部(3L)的高度比第一水平部(3f)的高度高;(6)沉降片的高度(F),是从第一水平部(3f)到上端部(3a)的距离,且2.2mm>(F);(7)从沉降片片喉部的里端部(3h)到沉降片片鼻的突起部垂直壁(3c)的距离(G)为沉降片的高度(F)的+0.15mm~-0.15mm。
3.一种沉降片三角,其控制在沉降片片鼻上具有突起部垂直壁(I)与L字形拐角的沉降片(1),其特征在于,从“旧线圈从针钩脱圈之前的位置”(K)到“已脱圈的旧线圈稳定的位置”(M),作用于所述沉降片(1),对形成于所述L字形拐角(3d)上的毛圈线圈施加张紧力,并具有能够缓缓地推出的推出角度(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片三角,其特征在于,从“旧线圈从针钩脱圈之前的位置”(K)到“已脱圈的旧线圈稳定的位置”(M),沉降片三角的推出角度(α)为5~15°。
5.一种毛圈针织物编织用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或2的沉降片(1)和权利要求3或4的沉降片三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可得到添纱性良好的编织物的新沉降片以及沉降片三角。沉降片的特征是,具有如下的(1)~(6)的结构(1)沉降片片鼻的长度(B)为3.8~4.5mm。(2)位于沉降片片喉部的下部的第一水平部的长度(C)为3.0~4.0mm。(3)沉降片片鼻的长度(B)比第一水平部的长度(C)长。(4)从第一水平部向外侧延伸的朝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D)为10°~20°。(5)沉降片的高度(F)是从第一水平部到上端部的距离,且2.2mm>(F)。(6)从沉降片片喉部的里端部到沉降片片鼻的突起部垂直壁的距离(G)为沉降片高度(F)的+0.15mm~-0.15mm。
文档编号D04B9/00GK1876923SQ20061008869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6日
发明者菅野金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