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9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属针织圆机辅助设备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纬编针织圆机生产的坯布是圆筒形的,用安装在针织圆机下部的卷布器将其压平后卷成一定直径的布卷,然后,用人工将布卷从圆筒上剪下,这道工序就是通常所说的下布工序。由于针织品的各向异性及编织过程中每根纱线的张紧力不同,从针织圆机下布后的针织坯布在自然状态下都存在卷边及收缩变形现象,这给裁剪及使用都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针织坯布的卷边及收缩变形问题,针织坯布从针织圆机下布后,一般需要经过定型工序将其内应力消除,特别是对于提花针织品及圈绒图案针织品更是如此。因为这些图案的几何形状一旦改变,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严重的变形将导致后道工序无法展开,从而使整匹布报废。针织坯布在自然无外力状态下的变形一直是困扰许多针织品生产企业的一个难题,也是许多有特色的针织技术无法进行商业推广的主要原因。
目前,针织坯布的热定型工序是针织品从针织圆机下布后在单独设置的专用定型机上完成的。这种定型机的主体部分是一条输送带,在输送带的两侧安装有针板,用来固定针织坯布的两侧边缘。输送带的外面罩有外壳及保温材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用专用的加热装置对该空间加热,达到不同纱线材料的定型温度后,将要定型的针织坯布经输送带传送,从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针织坯布经过一定温度及时间的加热处理后,其内应力基本被消除,为后道工序的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具体的操作工艺有两种一,下布后的布卷不经过剪开直接送入定型机定型。这种工艺对于一些薄的、门幅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的针织坯布是可行的。除下布时剪断处有不同程度的卷边影响,其它收缩变形量较小,可以直接裁剪、染整或其它工序。这样做的缺点是布卷两边经定型工序后,都会形成明显的折痕而无法利用,降低了利用率,对于一些幅面要求较大的场合,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二,下布后的针织坯布先沿指定的路线剖开、铺平,再送入定型机定型。针织坯布一经剖开,在内应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卷边及变形现象,在送入定型机之前,必须进行人工校正,这样会大大降低定型机的定型速度并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效果不甚理想,或多或少地还会存在变形问题。对于有规则线条的针织品,如矩形块毯或有圆形图案的针织品等,将明显影响外观质量。
针织坯布从针织圆机下布后的涂胶定型、底布复合及喷胶和压花等加工工艺的情况与上述基本相同,也普遍存在着在内应力的作用下可能发生的卷边及变形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与针织圆机联机的,同步同向旋转的,直接对针织坯布进行热定型、涂胶定型、底布复合及针织品喷胶和压花等加工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
本实用新型为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针织圆机的针筒传动齿轮上带工作平台的连动机构,置于工作平台上的送布机构,加热器,电脑控制箱和卷布机构。使用时,通过加热器和送布机构的作用,对由针织圆机编织的针织坯布在下布前,在针织坯布与针织圆机的编织系统一块同步旋转的同时,直接进行后处理加工。
所述的工作平台上还可设有定型胶涂布机构,可通过定型胶涂布机构、加热器、送布机构等的作用,用于对由针织圆机编织的针织坯布不经下布而直接进行涂胶定型的加工。
所述的工作平台上还可设有带上胶机的喷胶机构,涂胶机构,带复合布卷架的复合机构,可通过送布机构、喷胶机构、涂胶机构、复合机构、加热器等的作用,用于对由针织圆机编织的针织坯布不经下布而直接进行复合底布的加工。
所述的工作平台上还可设有带上胶机的喷胶机构,涂胶机构,压花机构和加热器,可通过送布机构、喷胶机构、涂胶机构、加热器、压花机构、加热器等的作用,用于对由针织圆机编织的针织坯布不经下布而直接进行喷胶和压花的加工。
所述的工作平台上还可依次设有定型胶涂布机构,带上胶机的喷胶机构,涂胶机构,带复合布卷架的复合机构,压花机构,加热器。可根据后处理加工的要求,有选择地对由针织圆机编织的针织坯布不经下布而直接进行热定型或涂胶定型、底布复合及喷胶和压花等的加工。
所述的送布机构上还可设有压针轮和压针毛刷轮。
所述的送布机构和卷布机构之间还可设有张紧辊,用于对针织坯布提供一定的预紧张力,防止处理过程中针织坯布产生不应有的变形。
所述的加热器可为红外线加热器。所述的加热器上还可分别设有红外线测温仪。
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部还可设有主轴,所述与针织圆机的针筒同中心线上的地面上还设有带平面推力球轴承和超越离合器的安装底座,主轴置于平面推力球轴承上,以承受工作平台的所有重量并防止其倒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针织圆机联机的,同步同向旋转的,能同时对由针织圆机编织的针织坯布直接进行热定型、涂胶定型、底布复合及针织品喷胶和压花等加工工艺的设备。因为在自然状态下,从针织圆机取下的针织坯布一般都会发生卷边和变形。而本实用新型在进行针织坯布后处理时,针织坯布还没有从圆机上取下,仍然受针织圆机编织系统及本实用新型所述送布机构的牵拉,不是自然松驰状态,卷边及变形现象基本不发生。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针织坯布与编织系统一起同步旋转的同时,根据针织品的热定型、涂胶定型、底布复合及喷胶和压花等工艺要求,结合针织圆机编织系统的进度,对针织坯布的同步同向旋转状态下的热定型、涂胶定型、底布复合及喷胶和压花等工艺中的加工机构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满足了与针织圆机联机的针织坯布进行热定型、涂胶定型、底布复合及喷胶和压花等后处理加工的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针织圆机联机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作平台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针织圆机,2为台架,3为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4为纱架,5为上传动座,6为上传动齿轮,7为针筒传动齿轮,8为盖头驼,9为上针盖,10为针筒,11为主电机,12为机脚,13为拉布器,14为针织坯布,15为连动机构,16为导向辊,17为工作平台,18为电脑控制箱,19为上胶机,20为液压油缸,21为安装底座,22为电刷,23为制动盘,24为超越离合器,25为平面推力球轴承,26为布卷,27为卷布机构,28为主轴,29为测速机构,30为联接板,31为传动机构,32为导向辊,33为压针轮,34为定型胶涂布机构,35为导向辊,36为喷胶机构,37为压针毛刷轮,38为涂胶机构,39为复合布卷,40为复合布卷架,41为复合机构,42为红外线测温仪,43为红外线加热器,44为压花机构,45为红外线加热器,46为红外线测温仪,47为送布机构,48为张紧辊,49为导向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固定于针织圆机1的针筒传动齿轮7上带工作平台17的连动机构15,置于连动机构15上的导布辊16和32,依次置于工作平台17上的电脑控制箱18、导布辊35、定型胶涂布机构34、导布辊49、带压针轮33和压针毛刷轮37的送布机构47、带上胶机19的喷胶机构36、涂胶机构38、带复合布卷架40的复合机构41、带红外线测温仪42的加热器43、压花机构44、带红外线测温仪46的加热器45、张紧辊48、卷布机构27等构成。
工作平台17的底部设有带联接板30的主轴28,与针织圆机1的针筒10同中心线上的地面上设有带平面推力球轴承25和超越离合器24的安装底座21,主轴28置于平面推力球轴承25上,以承受工作平台的所有重量并防止其倒车。
针织圆机1的机脚12安装在一个有足够强度的固定台架2上,台架2中部开一个圆形的孔,孔的中心正对针织圆机1上针筒10的中心。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3的安装底座21中心位于针织圆机1上针筒10中心线的延长线上,支承整个工作平台17的重量及提供回转中心,用地脚螺钉固定于地面的坚固基础上。工作平台17由固定于针织圆机1的针筒传动齿轮7上连杆机构15的两个对称连杆提供旋转扭矩,实现与针织圆机1作同步逆时针旋转,而自身无需配备动力装置。
针织圆机1工作前,需要按一定顺序在纱架4上配置不同颜色的纱线,纱线通过喂线器输后到达编织系统上相应位置的梭嘴。针织圆机1工作时,主电机11启动,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到针织圆机1上部的上传动座5中安装的上传动齿轮6及针筒10下部的针筒传动齿轮7,并由这两只齿轮分别带动安装于盖头驼8上的上针盖9及针筒10作同向同角度逆时针转动,在编织系统三角键的作用下,上针盖9及针筒10中的各种织针按三角键确定的走针轨迹进行往复运动,完成挺针、压针及成圈等针织编织工艺。随着编织圈数的增加,圆筒形的针织坯布14越积越长,到达拉布器13处后,在拉布器13的拉力作用下被张紧且继续下行。
圆筒形针织坯布14被安装在拉布器13上的刀片从拉布器13下方剖开,经展布装置一边展开一边通过台架2的台面圆孔。完全展开的针织坯布14按顺序依次经过导布辊16、32、35,进入工作平台17进行后处理工序。这三道导布辊16、32、35还具有纠偏的功能。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几种典型加工工艺过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热定型工艺过程该工艺过程是指直接加热针织坯布14背面针织组织到一定温度,在高温作用下,使针织品消除内应力,以达到定型效果的一种处理过程。
从导布辊16和32、35下落的针织坯布14直接到达导布辊49,被送布机构47依次牵引着经过压针轮33、压针毛刷轮37、红外线加热器43后被加热定型。送布机构47由与主轴28联动的传动机构31拖动,带动针织坯布14前进。传动机构31的速度是可调的。在送布机构47的前端有两组压轮,即压针轮33和压针毛刷轮37,将导入的针织坯布14的边缘压至针板链条的钢针底部,从而紧紧扎住针织坯布14的边缘向前运动。红外线加热器43位于压针毛刷轮37后方,红外线加热器43设定的温度是开机前,根据纱线材质和特性需要而设定的。经过热定型后的针织坯布14经送布机构47牵引通过张紧辊48,到达卷布机构27后,被卷成布卷26。当布卷26直径达到规定大小时,由操作工人按传统的操作方法下布,并将送布机构47上松驰的布头压进卷布机构27继续卷取。至此,完成整个热定型工艺。
2、涂胶定型工艺过程该工艺过程是指将胶液均匀涂抹到针织坯布背面后再在一定温度下烘干,在胶液粘合力及高温作用下,使针织品消除内应力,以达到定型效果的一种处理过程。
在该工艺过程进行前,需要进行如下操作将涂胶机构38、复合机构41及压花机构44的上辊筒提起到各自的最高点位置,即不参与工作。红外线加热器45、喷胶机构36及上胶机19也不参与工作。
从导布辊16和32、35下落的针织坯布14来到定型胶涂布机构34处,定型胶涂布机构34上的涂胶辊由独立的动力装置拖动并与针织坯布14同向旋转(涂胶辊表面的线速度是针织坯布14下落速度的4~6倍),这样,胶槽中的定型胶水就被涂胶辊源源不断地均匀涂抹到针织坯布14的背面。涂上定型胶水的针织坯布14向导布辊49方向继续运动,经过导布辊49后被导入送布机构47。胶水经红外加热器43加热,其中的水份完全蒸发,同时针织坯布14的背面也被加热到设定的定型温度(这个温度值是根据不同纱线的特性设定的,其数值是在编织前由指定人员输入到电脑控制箱18中的),从而达到定型目的。经过涂胶定型后的操作方法与经过热定型后的工序相同,不再赘述。
3、底布复合工艺过程该工艺过程是用指定牌号的胶液,将一层复合用材料紧密粘合到针织坯布14的背面,再烘干,以达到定型及为后道工序做准备的工艺过程。需要进行涂胶、复合底布、压实、烘干、下布等工序。
在进行该工艺过程前,需要进行如下操作清空定型胶涂布机构34胶槽中的胶液,保持涂胶辊与针织坯布14同向转动;提起压花机构44的上辊筒到最高点位置;调节涂胶机构38及复合机构41的上辊筒到合适位置;将复合布卷39安装到复合布卷架40上;上胶机19的盛胶桶中加注一定容量的胶液。红外线加热器45在此工艺过程中不参与工作。
从导布辊16和32、35下落的针织坯布14经过定型胶涂布机构34时,没有被涂抹定型胶水,经过导布辊49导向后,被送布机构47依次牵引着经过压针轮33、压针毛刷轮37,到达喷胶机构36。这时,上胶机19中的螺杆泵在电脑控制箱18控制下启动,通过送胶管将胶液送至喷胶机构36,针织坯布14的背面在此处被喷上胶液。经过涂胶机构38时,针织坯布14背面的胶液被涂胶机构38的上辊筒均匀抹平。复合布卷39在送布机构47的牵拉作用下被压入复合机构41的上下辊筒间。在复合机构41处,复合布卷39与针织坯布14在上下辊筒挤压下,被紧密粘合到一起。复合后的针织坯布14继续前进,到达红外线加热器43处,胶水被烘干。经过复合后的操作方法与经过热定型后的工序相同,不再赘述。
4、喷胶和压花工艺过程上胶工艺也称背胶工艺。即将经过上胶机生产的发泡胶或者其它底胶均匀涂在针织坯布的背面,再经烘干定型处理(有时还要在胶面上压上花纹),从而为后道加工工序作准备的一种织物处理工艺过程。
在进行该工艺过程前,需要进行如下操作清空定型胶涂布机构34胶槽中的胶液,保持涂胶辊与针织坯布14同向转动;提起复合机构38的上辊筒到最高点位置;调节涂胶机构38及压花机构44的上辊筒到合适位置;上胶机19的盛胶桶中加注一定容量的胶液。
从导布辊16和32、35下落的针织坯布14经过定型胶涂布机构18时,没有被涂抹定型胶水,经过导布辊49后,被送布机构47依次牵引着经过压针轮33、压针毛刷轮37,到达喷胶机构36时,喷胶机构36将上胶机19送来的发泡胶液均匀喷到针织坯布14底面后,发泡胶液经涂胶机构38刮到一定厚度的胶层。该胶层在红外线加热器43处被烘至表面结皮(即没有完全老化,还有一定塑性)后,被送布机构47牵引,在经过压花机构44时,被压花辊压出相应图案的花纹。压过花纹的针织坯布14继续向前运动,在红外线加热器45处再次被加热,直至发泡胶液完全被烘干老化。上好胶的针织坯布经过张紧辊48后,被送到卷布机构27处卷成规定直径的布卷26后,按传统方法下布即可。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具备的四种针织坯布后处理工艺的过程说明。以上四种后处理工艺过程的实现,都受到电脑控制箱18的实时控制。电脑控制箱18是根据测速机构29传递的机器转速信号对各机构的温度、转速及出胶量进行实时控制的。针织坯布14表面的温度由红外线测温仪42及46实时监视,由电脑控制箱18调节红外线加热器43及45的电流来达到加热温度的高低变化。
红外线加热器43、45及电脑控制箱18等的电能由安装在主轴28及底座21上的三相四线制电刷22提供。
在安全保护方面,本实用新型也采取了相应措施。针织圆机1事故停机或突然断纱时,由于针织圆机1的编织系统及本实用新型自身惯性较大,会出现不能及时停车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会使针织坯布产生较大的缺陷。为此在主轴28及安装底座21上加装有制动盘23,通过两组液压油缸20与制动盘23相互作用及时停车。
再有,连杆机构15本身有弹性。在机组高速运转时,由于针筒10阻力较大,会先于本实用新型停止转动,而本实用新型的惯性较大,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会发生针筒10倒转现象,容易导致针织圆机1发生撞针事故。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主轴28下端装有超越离合器24,防止针筒10倒转导致撞针事故。
第三,当红外线加热器43或45的加热温度过高,针织坯布14底面温度超过警戒值(一般为170摄氏度)时,电脑控制箱18会自动跳闸,切断除电脑控制箱18以外的所有供电电源,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针织圆机(1)的针筒传动齿轮(7)上带工作平台(17)的连动机构(15),置于工作平台(17)上的送布机构(47),加热器(43),电脑控制箱(18)和卷布机构(27)。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17)上还设有定型胶涂布机构(34)。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17)上还设有带上胶机(19)的喷胶机构(36),涂胶机构(38),带复合布卷架(40)的复合机构(41)。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17)上还设有带上胶机(19)的喷胶机构(36),涂胶机构(38),压花机构(44)和加热器(45)。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平台(17)上还依次设有定型胶涂布机构(34),带上胶机(19)的喷胶机构(36),涂胶机构(38),带复合布卷架(40)的复合机构(41),压花机构(44),加热器(45)。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布机构(47)上还设有压针轮(33)和压针毛刷轮(37)。
7.按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布机构(47)和卷布机构(27)之间还设有张紧辊(48)。
8.按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43)、(45)为红外线加热器。
9.按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43)、(45)上还分别设有红外线测温仪(42)、(46)。
10.按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17)的底部还设有主轴(28),所述与针织圆机(1)的针筒(10)同中心线上的地面上还设有带平面推力球轴承(25)和超越离合器(24)的安装底座(21),主轴(28)置于平面推力球轴承(25)上。
专利摘要一种旋转式针织圆机同步后处理机,属针织圆机辅助设备的制造技术领域,主要由固定于针织圆机(1)的针筒传动齿轮(7)上带工作平台(17)的连动机构(15),依次置于工作平台(17)上的电脑控制箱(18)、定型胶涂布机构(34)、带压针轮(33)和压针毛刷轮(37)的送布机构(47)、带上胶机(19)的喷胶机构(36)、涂胶机构(38)、带复合布卷架(40)的复合机构(41)、带红外线测温仪(42)的加热器(43)、压花机构(44)、带红外线测温仪(46)的加热器(45)、张紧辊(48)、卷布机构(27)等构成。能与针织圆机联机,同步同向旋转的同时,对由针织圆机编织的针织坯布直接进行热定型、涂胶定型、底布复合及针织品喷胶和压花等加工。
文档编号D03J1/06GK2878429SQ20062010196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4日
发明者归继东 申请人:归继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