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8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属于纱线络筒用的零件。
背景技术
在筒子纱的染整加工中,筒装原纱需经络筒机卷绕在染色筒管上成为松软筒子纱才能染色。通常,络筒机由多锭组合,锭距为30cm左右。络筒的过程为原纱退离筒管后经过纱线张力架,然后卷绕在转动的染色筒管上,达到规定容量后取下络成的筒子纱。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筒装原纱容量较大,其直径也相对较大,而锭距是一定的,这样,相邻的纱线在卷绕过程中会相互缠绕、碰撞、断线,当其中一锭络成换筒时,此锭上的纱线就会被邻近一锭上的纱线缠上变成双纱卷绕,造成质量事故。特别是一些粗支纱,由于质量大,纱线沿筒管周向退绕时其惯性也相对大,这样更易使相邻的纱线互缠。为此,通常采取间隔一锭的络筒方法来解决,但产量几乎减少了一半。因此,已有技术存在着产量低、成本大、效益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由一根钢丝和位于钢丝轴线两侧分别与钢丝的两端相接的第一环形圈和导纱环形圈构成。
钢丝可以是具有弹性的不锈钢丝,也可以是其他耐磨、光滑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圈通过第一环形圈套在张力架的螺杆上与络筒机固定,导纱时,将需退绕的筒管上的原纱穿过导纱环形圈卷绕在转动的染色筒管上,这样可使纱线在退绕过程中被定位并经导纱圈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是使导纱环形圈的平面与钢丝轴线略有倾斜,即使得导纱环形圈的平面与钢丝的夹角呈钝角,以避免纱线与钢丝平行行走,保证纱线在退绕过程中不发生与钢丝碰撞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可使纱线张力稳定,在退绕过程中被定位在导纱环形圈中行走,避免相邻锭上的纱线相互缠绕、碰撞,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参照图1,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由一根钢丝1和位于钢丝1轴线两侧分别与钢丝1的两端相接的第一环形圈2和导纱环形圈3构成。其中第一环形圈2用于套在张力架螺杆上,使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圈与络筒机固定,第一环形圈2与钢丝1的夹角可以是直角或是钝角。导纱环形圈3是光滑耐磨材料制成的封闭式圈,为避免纱线与钢丝1平行行走,防止相互间碰撞摩擦,可使导纱环形圈3的平面与钢丝1具有钝角的夹角。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其特征是由一根钢丝(1)和位于钢丝(1)轴线两侧分别与钢丝(1)的两端相接的第一环形圈(2)和导纱环形圈(3)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其特征是导纱环形圈(3)的平面与钢丝(1)的夹角呈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其特征是第一环形圈(2)的平面与钢丝(1)的夹角呈直角或钝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络筒机上的导纱圈,由一根钢丝和位于钢丝轴线两侧分别与钢丝的两端相接的第一环形圈和导纱环形圈构成。该导纱圈通过第一环形圈套在张力架的螺杆上与络筒机固定,导纱时,将需退绕的筒管上的原纱穿过导纱环形圈卷绕在转动的染色筒管上,可使纱线在退绕过程中被定位并在导纱环形圈中行走,避免相邻锭上的纱线相互缠绕、碰撞,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D01H13/00GK2876117SQ20062010182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0日
发明者金国周, 金黄锦 申请人:金国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