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纹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747013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罗纹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插入垫纱而抑制伸縮性的罗纹针织物。
技术背景在罗纹针织物中插入垫纱,抑制纵行方向(从起针处朝编织结束 处的方向)的伸縮性是公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由插入 垫纱的罗纹针织物构成的袜子。但是,垫纱(插入纱)仅通过针织物 的中间,而不是固定在罗纹的线圈上。因此,如果沿横向(编织的线 圈横列方向)拉伸针织物,则垫纱会从罗纹线圈之间出来而变得显眼。 而且一旦露出到外部的垫纱就不能回到原处,因而外观不好。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88511号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罗纹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其中1) 通过垫纱抑制罗纹针织物的伸缩性;2) 由罗纹线圈固定垫纱,即使拉伸针织物,垫纱也不会相对罗 纹线圈移动3) 垫纱显现于针织物的正反两面,设计性高;本发明的罗纹针织物,具有由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构成的罗纹组 织、和插入该罗纹组织中的垫纱,其中,上述垫纱与连接罗纹组织的 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过渡纱交叉而跨越上述罗纹组织的正反 侧,且上述垫纱包围上述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垫纱部分地露 出于罗纹组织的正反两外侧。优选的是,通过包围上述正面线圈的部分上的正面线圈与垫纱之间的摩擦以及包围上述反面线圈的部分上的反面线圈与垫纱之间的摩 擦,来抑制罗纹针织物的伸缩,并将垫纱限制在罗纹组织上。并且优选的是,垫纱和罗纹组织的针织纱的色彩不同。优选的是,上述罗纹组织具有在罗纹组织的正面侧被垫纱包围 的正面线圈、在罗纹组织的反面侧被垫纱包围的反面线圈、以及未被 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特别优选的是,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总线圈数与未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总线圈数之比为3:1 1:3。本发明的罗纹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通过横机编织罗纹针织物,该 横机设有前后一对相对的针床,且线圈可以在横机的前后间自由移动, 所述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如下线圈横列的编织通过罗纹编织 来编织罗纹组织的线圈横列;在罗纹组织的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中使相 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移动的线圈横列;插入垫纱的 线圈横列;和使上述移动后的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移回原针床 的线圈横列,通过进行上述线圈横列编织得到如下所述的罗纹针织物 上述垫纱与连接上述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过渡纱交叉而跨越 上述罗纹组织的正反侧,且上述垫纱包围上述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 线圈,由此垫纱部分地露出于在罗纹组织的正反两外侧。优选的是,仅使罗纹组织的线圈的一部分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移动, 在插入垫纱后移回原来的针床,且不移动罗纹组织剩余的正面线圈和 剩余的反面线圈,由此在上述罗纹组织中设置在罗纹组织的正面侧被 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在罗纹组织的反面侧被垫纱包围的反面线圈、 以及未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在本说明书中,线圈横列是在横机上的一连串的编织操作,在设有三角座滑架的横机的情况下,有时1个线圈横列与三角座滑架的一 次移动对应,有时多个线圈横列与三角座滑架的一次移动对应。进而, 三角座滑架的线圈横列是指三角座滑架的一次移动。线圈横列方向表 示线圈沿横向连接的列,纵行方向表示与其垂直的方向。对于罗纹针织物的1X1、 2X3等的标记表示l个正面线圈与l个 反面线圈的模式重复(1X1的罗纹)、2个正面线圈和3个反面线圈 重复(2X3的罗纹)。罗纹组织可以认为是正面线圈的面与反面线圈的面相对的结构。 因此,将正面线圈的面与反面线圈的面之间称为罗纹组织或罗纹针织 物的内侧,将其以外的面称为罗纹组织或罗纹针织物的表面或外侧等。 垫纱包围线圈是指在针织物的表面,垫纱通过正面线圈或反面线圈的 外侧。由于垫纱在其周围通过针织物的内部,因而垫纱与被包围的线 圈之间有摩擦力作用。在本说明书中,与罗纹针织物有关的记载可以直接适用于罗纹针 织物的编织方法,相反,与罗纹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相关的记载也可以 直接适用于罗纹针织物。与第一实施例有关的记载,除了特别指出之 外以外,也可以直接适用于其他实施例或变形例。由于使线圈在针床 间移动,因而在实施例中主要利用移圈,但是也可以使用持圈(holding) (日本特许2946325、 USP6047569)等代替移圈。而且,代替在针床 间使线圈移动,也可以使线圈在针床和移圈针床(日本特许3408735 号、EP924327B)之间移动。即,使线圈沿横机的前后方向以通过针床 间的齿口的方式移动即可。有时也不区分移圈和持圈等其他的线圈移 动,而它们整体称为移圈。发明效果在本发明中,垫纱与罗纹针织物的相邻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之间 的过渡纱交叉而跨越罗纹组织的正反侧,在上述交叉位置的两侧包围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而且垫纱由于与上述相邻的正面线圈、 反面线圈之间的摩擦而被罗纹组织限制。因此,即使拉伸罗纹针织物, 垫纱也不会从罗纹组织浮起等,而仍然为与罗纹组织一体的状态。而 且,被垫纱包围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或反面线圈的移动被限制,可 以得到伸縮性被抑制的针织物。并且由于是罗纹组织,因而与平针织 物相比成为具有厚度且有结实感的针织物。由于垫纱出现在针织物的 正反侧,并且罗纹组织原本是可以翻转的,因而也可以用于针织物的 反面可见的场所。进而使垫纱相对罗纹组织的纱线改变色彩,例如将 金银线等装饰性高的纱线用作垫纱的话,可以得到设计性高的针织物。罗纹针织物的伸縮性由垫纱所包围的线圈的数量与垫纱不包围的 线圈的数量的比例决定,垫纱所包围的线圈的比例越高,越抑制伸縮 性,显示柔软的与厚布帛相近的性质,垫纱不包围的线圈的比例越高, 伸缩性越增加。例如垫纱包围罗纹针织物的大致所有线圈时,形态稳 定性增加,形成结实的针织物,可以用于衣服的整体。该比例为3: 1~1: 3,优选为2: 2,特别优选大致为l: 1时,与垫纱包围全部线圈的情况相比更厚,更具有伸縮性,可以成为适用于开襟绒线衫的门襟、 短裤或裙子的腰部、衣襟等的针织物。这种情况下,被垫纱包围的线 圈和没有包围的线圈呈现斑点状。在本发明中,在罗纹组织的针织物的至少一部分上使相邻的正面 线圈和反面线圈沿横机的前后方向移动,插入垫纱,接着使移动后的 线圈移回。相对于移动后的线圈,垫纱不是通过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 之间,而是通过线圈的外侧。然后使线圈移回时,垫纱则包围移动后 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


图l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编织的针织物的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罗纹线圈与垫纱的配置的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线圈构造的标记的图。 图5是表示现有例的罗纹针织物的伸縮模型的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线圈构造的图。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编织方法的图。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图。图IO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线圈构造的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中的针织物的伸縮模型的图。标号说明2、 22、 32、 42罗纹针织物4正面线圈纵行5正面线圈6反面线圈纵行7反面线圈8过渡纱10垫纱11、 12露出部13、 14过渡纱15未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17未被垫纱包围的反面线圈25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27被垫纱包围的反面线圈30罗纹组织的左端的线圈30f、 b持圈的线圈51、 Sll、 S15罗纹编织52、 S12、 S16移圈53、 S13、 S17垫纱54、 S14、 S18移圈 S21、 S27罗纹编织S22、S28持圈S23、S29持圈S24、S30垫纱S25、S31解除持圈S26、S32解除持圈S42、S47罗纹编织S41、S45、 S46移圈S44、S49垫纱编织S46、S48、 S50移圈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实施例图1~图11表示实施例及其变形。在图1 图4表示第一实施例, 为了罗纹针织物的编织使用横机,其设有前后一对的针床且可以在针 床间自由进行移圈。编织操作虽然由三角座滑架操作针床上的织针而 进行,但是也可以对于针床的各织针分别设置线性马达以操作织针。 图1的编织组织是1X1的罗纹,设想开襟绒线衫等的门襟,左端的平 针编织的部分是门襟的端部的组织,在步骤1中例如编织1线圈横列 罗纹,在步骤2中除了罗纹组织的两端部之外,正反侧的各线圈向相 对的针床移圈。接着在步骤3中插入垫纱,例如在门襟的右端的部分 通过集圈等固定于罗纹线圈上。接着在步骤4中,将移圈后的线圈移 回到原针床。通过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图2 图4所示的罗纹针织物2。4表示正面线圈纵行,6表示反面线圈纵行,5表示每个正面线圈, 7表示每个反面线圈,8表示正面线圈5和反面线圈7之间的过渡纱。 IO表示垫纱,通过正面线圈5的外侧和反面线圈7的外侧,以具有露 出部ll、 12的方式包围正面线圈5和反面线圈7的外侧,它们之间由 过渡纱13连接。在罗纹针织物2中如图3所示,由正面线圈5的集合所构成的面与由反面线圈7的集合所构成的面靠近,作为罗纹针织物形成较薄的针织物。正面线圈5或反面线圈7与垫纱10的露出部11、 12接触,在其间有摩擦力作用,因而抑制伸縮,形成比平针编织时稍 厚的结实的针织物。进而,罗纹针织物2是正反对称的。图5表示现有例的1X1的罗纹针织物。正面线圈5的面与反面线 圈7的面分离,比图3的罗纹针织物2具有厚度。通过过渡纱8的变 形,线圈5、 7的间距变化,可以如图5的下部所示进行拉伸,具有伸 縮性。与此相对,在实施例的罗纹针织物2中,线圈5、 7间的间距被 垫纱10保持为大致一定,产生与布帛相近的性质。为了方便说明,将 图3的罗纹针织物2如图4那样表示。以下用虚线表示垫纱IO,表示 成包围正面线圈5或反面线圈7的部分,是垫纱10通过正面线圈5、 反面线圈7的外侧的部分。图6、 7中表示用垫纱包围1X1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 圈大致各1/2的实施例。在图6的步骤11中进行1线圈横列的罗纹编 织,在步骤12进行移圈。此时对罗纹线圈的约1/2进行移圈,在步骤 13插入垫纱,在步骤14移回。以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分别由垫 纱包围的方式对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进行移圈。在步骤15~步骤 18中,进行与步骤11 步骤14相同的处理,但是移圈的线圈25、 27 与不移圈的线圈15、 17与步骤U 步骤14相反。由此,例如对于每一 个线圈横列由垫纱包围的线圈25、 27和不由垫纱包围的线圈15、 17 反转,罗纹针织物的外观成为斑点状。得到的罗纹针织物表示于图7, 15是未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17是未被垫纱包围的反面线圈,25是 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27是被垫纱包围的反面线圈。14是通过线圈 15、 17之间的过渡纱。在图4、图7中,由于沿着线圈横列方向截面 表示针织物2、 22,因而过渡纱13、 14和过渡纱8在相同高度交叉可 见,但是实际上在它们之间存在高度差。例。在持圈中作为织针采用具有针钩且包括针主体和具有针舌的导针 片的复合针,利用针钩保持线圈的复合针利用针舌暂时放置其他线圈的动作称为持圈。在图8的步骤21、 27中涂黑的线圈是通过持圈而暂时放置的线圈。在步骤21中例如进行1线圈横列的罗纹编织,在步骤22、步骤 23中进行持圈,此时,保持相邻的正面线圈30f和反面线圈30b这一 对。在步骤24中插入垫纱。接着在步骤25、步骤26中解除持圈,使 线圈移动回原来的织针。其结果,在罗纹编织部分的左端的线圈30的 右侧,得到具有例如以每4个线圈中1线圈的比例被垫纱包围的线圈 25、 27的罗纹组织。而且,被垫纱IO包围的是相邻的正面线圈25和 反面线圈27。改变被垫纱IO包围的线圈的位置进行同样的编织。例如 进行步骤28 步骤32,在此,相对于步骤21 步骤26使被垫纱包围的 线圈25、 27的位置移动2个线圈量。以4个线圈中l线圈的比例利用 垫纱包围线圈25、 27,因而改变被垫纱包围的线圈25、 27的位置而重 复4次与步骤21~步骤26同样的编织作为一个周期的话,可以使被垫 纱包围的线圈25、 27均匀地分布在罗纹针织物中。在图9、图IO表示与筒状编织相关的实施例,在此,由垫纱包围 1X1的罗纹针织物的大致全部的线圈25、 27。作为横机例如使用在前 后分别设有上下2个针床的四针床横机,在步骤41~步骤45中编织后 针织物。在步骤41中将线圈从后下针床移动到前上针床,在步骤42 中进行1线圈横列的罗纹编织,在步骤43中进行后下针床与前上针床 之间的移圈,在步骤44中插入垫纱,在步骤45中从前上针床向后下 针床进行移圈。在步骤46~步骤50中对前针织物进行同样的处理,则 得到图9的罗纹针织物32'。将与此同样的罗纹针织物32表示于图 10中。由于成为抑制了伸縮性且较薄而结实的罗纹针织物,因而例如 可以在无缝制衣料的编织中,作为基本组织而使用。在图11中表示针织物的伸縮模型。以在针床上编织时的针织物的宽度(编织宽度)为基准,表示完成后的针织物的宽度,相对编织宽 度的收縮越显著,针织物越容易拉伸。在平针织物中,如图11的第2 段所示稍微收縮。如果相对平针织物以与实施例的罗纹针织物2类似 的方式由垫纱包围线圈,则形成使原来伸縮性被抑制的针织物进而变 得坚硬的针织物。在图1~图4的罗纹针织物的情况下,由于大致全部 的线圈被垫纱包围,因而伸縮性被抑制。如图7所示,若设有由垫纱 包围的线圈25、 27和未包围的线圈15、 17,则伸縮性增强。在没有使 用垫纱的现有例的罗纹针织物中,完成品的宽度相对针床上的编织宽 度显著收縮,残留更大的伸縮性。在实施例中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1) 由于垫纱包围罗纹相邻的正面线圈或反面线圈,因而垫纱被罗 纹组织强力地限制,可以抑制罗纹组织的伸展。而且垫纱不会从罗纹 组织之间伸出。2) 得到的罗纹针织物具有通常的罗纹针织物与布帛中间的性质, 由垫纱包围的线圈25、 27的数量与未包围的持圈15、 17的数量的比 例可以调整伸縮性,还可以调整针织物的厚度。由于比以往的平针织 物具有厚度,因而具有结实感。3) 罗纹针织物可以用于正反任意一侧均可以从外部看到的场所。4) 改变垫纱和罗纹组织的针织纱的种类,特别是改变色彩时,可 以得到设计性高的针织物。这种情况下,如果仅将罗纹组织的线圈的 一部分以垫纱包围,则得到斑点状的外观。
权利要求
1.一种罗纹针织物,具有由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构成的罗纹组织、和插入该罗纹组织中的垫纱,其中,上述垫纱与连接罗纹组织的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过渡纱交叉而跨越上述罗纹组织的正反侧,上述垫纱包围上述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垫纱部分地露出于罗纹组织的正反两外侧。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罗纹针织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包围上述正面线圈的部分上的正面线圈与垫纱之间的摩擦以及包围上述反面线 圈的部分上的反面线圈与垫纱之间的摩擦,来抑制罗纹针织物的伸縮, 并将垫纱限制在罗纹组织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罗纹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垫纱和罗纹组 织的针织纱的色彩不同。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罗纹针织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罗纹组织具有在罗纹组织的正面侧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在罗纹组织的反面侧被垫纱包围的反面线圈、以及未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 圈。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罗纹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被垫纱包围的 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总线圈数与未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 圈的总线圈数之比为3:1 1:3。
6. —种罗纹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通过横机编织罗纹针织物,该横 机设有前后一对相对的针床,且线圈可以在横机的前后间自由移动, 所述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如下线圈横列通过罗纹编织来编织罗纹组织的线圈横列;在罗纹组织的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中使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 向相对的针床移动的线圈横列; 插入垫纱的线圈横列;和使上述移动后的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移回原针床的线圈横列,通过进行上述线圈横列编织得到如下所述的罗纹针织物上述垫 纱与连接上述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过渡纱交叉而跨越上述罗 纹组织的正反侧,且上述垫纱包围上述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 由此垫纱部分地露出于在罗纹组织的正反两外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罗纹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仅 使罗纹组织的线圈的一部分线圈向相对的针床移动,在插入垫纱后移 回原来的针床,且不移动罗纹组织剩余的正面线圈和剩余的反面线圈, 由此在上述罗纹组织中设置在罗纹组织的正面侧被垫纱包围的正面线 圈、在罗纹组织的反面侧被垫纱包围的反面线圈、以及未被垫纱包围 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
全文摘要
对进行罗纹编织而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进行移圈,接着插入垫纱,再次进行移圈以返回原来的线圈配置。重复该过程,形成将垫纱插入了各线圈横列的罗纹针织物。垫纱通过罗纹线圈的外侧,在相邻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之间跨越针织物的中间。在罗纹线圈中没有移圈的线圈增多时,垫纱与罗纹线圈之间的摩擦减少,针织物的伸缩性增加。由于垫纱与罗纹线圈间的摩擦较大,因而即使拉伸针织物,垫纱也不会伸出,而且罗纹组织的伸缩被限制。而且,垫纱显现于针织物的正反侧,如果使用外观与地纱不同的纱线则可以提高设计性。
文档编号D04B1/00GK101248228SQ20068003095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
发明者奥野昌生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