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23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横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底 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可完成一个完整衣片的编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衣
片主要由废纱、拆线、起底、空转、罗紋、大身等部分组成;因针织 物在成圈退圈后的牵拉输出过程,是将成形的针织物从成圈区域中牵 引出来,给织物一定的张力后送出,牵拉对成圈过程和产品质量影响 很大,应具备下列基本要求由于成圈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应要求牵 拉运动也连续不断地运行;作用在每一线圈的牵拉张力要稳定、均匀、 一致;且牵拉张力、单位时间内的牵拉量与成圈工艺需同步进行,因 针织横机中针床口与牵拉装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衣片编织 下来时不可能马上就被牵拉装置所夹持,此时若直接进行衣片的正常 编织,则刚编织下的衣片(即未#1罗拉所夹持住的衣片)由于缺乏均 匀的拉力而不平整,因此影响了衣片的整体编织效果;此外,当机器 需连续编织V领或圆领等衣片时,由于衣片起始幅宽不同而需重新编 织废纱才可进^f亍下一衣片的编织,由此可知,开始编织前必须借助于 废纱来实现衣片的整体编织,这样不仅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而且还 大大浪费了纱线的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已经用一种起口针和相应的起底装置来
实现织物的近距离牵拉及起底作用,如中国专利CN1023906公开了一 种起口针,它由推片和针杆组成,推片置于针杆的槽内,并可在该槽 内上下滑动,推片和针杆上各带有一钩状部位,使用时推片钩住纱线, 再利用针杆的上下滑动令纱线脱离。该推片和针杆的头部均带有一定 的弧度,且推片的钩也是带有弧度的,这种起口针不易加工,对精度 要求高,同时由于推片的厚度很小,其头部的钩于纱线的接触面也很 小,容易发生纱线脱钩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更方便实用的起底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包括起底板、驱动装置和起口针,起口针安装在起底板上,由驱动装 置带动运动,其特征在于起口针由钩针和退纱杆组成,退纱杆为细 长的片状,钩针在其纵向带有通透的槽,与退纱杆相配合,退纱杆置 于钩针的纵向槽中并可在该槽中上下滑动,退纱杆的下端带有将其与 退纱升降装置固定的接合部;钩针和退纱杆在其前端带有方向相同的 缺口,所述缺口至少由两个面组成;其中靠近钩针顶端缺口处的面为 向上的斜坡状;而靠近退纱杆顶端缺口处的面为钩状;当起口针处于 挂纱状态时,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斜面隐藏在钩针头部内;当起口 针处于退纱状态时,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斜面从钩针头部的缺口中 露出。
进一步地,起底板上带有退纱升降装置,所述的退纱升降装置为
板状,退纱杆通过其下端的接合部固定在退纱升降装置上;退纱升降 装置置于起底板通槽内,与起底板通过销槽配合,并由马达带动上下 运动。
起底板及退纱升降装置整体安装在横机两侧车壁的滑杆上,由马 达、链轮带动作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起始状态是起底板和退纱升降装置处于原 位,即较低的位置,退纱升降装置相对于起底板处于较高的位置,此 时退纱杆相对于钩针也处于较高的位置,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向上 的斜坡面隐藏在钩针头部内不可见;开始工作后,起底板、起口针整 体上升,待钩针挂住纱线后再整体下降,即挂纱过程;当到达预定位 置后,起底板停止,退纱升降装置相对于起底板下降,从而退纱杆也 相对于钩针下降,当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斜坡面从钩针头部的缺口 中露出时,该斜坡面即将纱线从钩针中脱出,即退纱过程;然后起底 板整体继续下降,而退纱升降装置相对于起底板上升,回到原位,等
待下一个工作周期。
本实用新型在编织的起始阶段減少了纱线浪费,提高了利用率和 工作效率;同时起口针的形状特征多由直线构成,结构简单,加工方 便,成本也较低,并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其传动装置整体设计结 构较为筒单,安装方便,使用性能比较稳定。


图1为起底针板部分各部件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1-1为图l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起底板进行桂纱工作时各部件运动位置示意图
图2-1为图2示图的向视放大示意图(即起口针挂纱时钩针与退 纱杆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起底板进行脱纱时各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1为图3示图的向视放大示意图(即起口针脱纱时钩针与退 纱杆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退纱杆外形示意图
图5为钩针外形及其剖视图
图6为起口针脱纱时钩针与退纱杆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7为起口针挂纱时钩针与退纱杆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8为起口针挂纱与退纱时退纱杆运动行程示意图
图9为起底板上升时其传动部分及起底板部分各组件运动关系、 位置示意图
图10为起底板初始位置时其传动部分及起底板部分各组件位置 关系示意图
图11为起口针挂纱时起底板部分与罗拉之间运动关系示意图
图12为起底板部分牵拉下降时与罗拉之间运动关系示意图
所附图中起底板及起口针部分主要由以下各项组成
1、摆杆马达 2、马达座 3、摆杆凸轮 4、摆杆
5、连杆 7、连接板 8、控制板 9、起底针板
10、钩针 11、退纱杆 15、中轴
起底针板传动部分主要由以下各项组成 30、力矩马达 31、传动轴 32、拉杆 35、曲杆36、滑杆 41、线性轴承套 50、带4仑 57、同步
带 58、活动板 60、起底板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横机起底装置由起底板、起口针及传动部分组成,而 起底板部分主要由摆杆马达l、摆杆凸轮3、摆杆4、连杆5、连接板 7、控制板8、起底针板9、钩针IO、退纱杆ll等组成,起底板装置 中摆杆马达1安装在摆杆马达座2上,以图2所示为起底板装置正面, 马达座2则固定安装在起底针板9背面,摆杆马达1 一端轴部安装有 摆杆凸轮3,凸轮3通过轴承与摆杆4滑动连接,当摆杆马达1运转 时,摆杆4以中轴15为轴心运动,同样的,摆杆4一端长圆孔E内 置有一轴承与连杆5固定连接,与之对应的针板9上还有一长圆凹槽 F以便轴承在其范围内运动,从而推动连杆5在起底针板9的针板通 槽A内左右移动。在起底针板9上沿中心对称设有四个凹槽C以放置 连接板7,控制板8与连接板7销钉固定连接,连接板7由连杆5带 动在针板凹槽C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控制板8运动,其中控制板8 置于针板通槽B上,其与针板通槽B接触的一面设有的横向通槽L与 退纱杆11的G处卡合,从而带动退纱杆11在钩针槽内纵向滑动。如 图1所示,当马达1运行时,摆杆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到一定位置时 而停止运动,此时连杆5向右滑动,使轴承处于连杆5上的长槽孔最 高位置,从而牵动连接板7、控制板8及退纱杆11同时上升,此时 退纱杆11与钩针IO位置关系如图2-1所示,即为起底针板挂纱状态。 由图2、图3可以看出,摆杆4处于图2所示位置时为起底钩 十挂纱 状态,处于图3位置时则为退纱状态,其工作原理与挂纱相同,现不 多加缀述,不同的是挂纱与脱纱时摆杆4所处的位置刚好相反。所述的起口针主要由钩针10及退纱杆11组成,钩针10固定于 起底针板9的起口针槽9a内,钩针10的另一侧面设有两凸出部分 10a、 10b处便于钢丝穿过,进而对起底钩针IO起到更好的固定限位 作用。而退纱杆11则置于钩针10的钩槽105内,且退纱杆11尾部 一凸出端lla与控制板8上的纵向通槽8a卡合,并在控制板8的带 动下使退纱杆11在钩针10的钩槽内上下运动(图4、 6所示)。
如图5所示,钩针头部103处斜面及b尺寸设计便于起底针顺利 通过针床齿口间的间隙,而向下的钩状面102及凹面101可以较好地 握持住起底钩针所桂的线纱。图4所示退纱杆向上的斜坡面112与起 底钩针的钩状面102方向相反,此向上的斜」皮面112可将线纱脱掉, 凹面110与钩针凹面101作用相同可将纱线持牢,因此,只有当起底 钩针与退纱杆相互配合工作时才可很好的实现衣片的挂纱及脱纱功 能。
起底板传动装置主要由力矩马达30、带轮50、拉杆32、曲杆35、 滑杆36、同步带57、活动板58、线性轴承套41、起底板支撑60等 组成;图9、图10为才几器剖i见图(右视图),如图所示,力矩马达 30安装在机器一侧车壁上,马达30 —轴端靠近右车壁一侧安装有一 主动链轮(图中未示出),被动链轮安装在传动轴31上靠近主动链 轮,其中传动轴31可转动地安装在左右车壁上,传动轴31两端均安 装有带轮50,其由安装在车壁右侧的力矩马达30及链轮所带动。压 板40固定在同步带57靠近滑杆36—侧,其分别与同步带57、线性 轴承套41固定连接(图9、图10中所示压板40及同步带57为其侧 视图),其目的是当力矩马达30带动同步带57上下运动时可带动线 性轴承套41同步运动,线性轴承套41与滑杆36配合安装,压板40、
轴承座38分别固定安装在线性轴承套41的两侧面,而安装在轴承座 38背面的轴承与拉杆32及曲杆35垂直相对应,其作用是当起底板 部分下降到最低端位置时其对拉杆32施加一定的压力而带动活动板 58向里运动,有利于布片的下落;其中拉杆32—端固定在车壁上, 另一端与曲杆35连接,活动板58内侧一凸出块部分有一轴(图中未 示出)穿过曲杆35顶端的长圆孔在其范围内运动,也就是活动^反58、 拉杆32、曲杆35等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同步运动,当^立杆32、曲杆 35在外力驱动及外力撤消的情况下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活动板58也随 &动。
起底板部分与其传动装置由起底板支撑60连接.当机器运行开 始头行起头编织时,起底板部分开始上升,同时罗拉62向外张开(图 11中箭头方向为罗4立打开方向),以便起底板部分顺利通过两主动 杆之间的V型间隙将纱线挂住;起底板装置与其传动装置工作原理 为力矩马达30带动连接链轮(图中未示出)及带轮50运动,由同 步带57所带动的压板40、线性轴承套41、轴承座38、起底板支撑 60及起底针板部分随之上升,此时拉杆32因失去轴承座38等所施 加的压力及压簧的伸缩力作用下开始向S方向运动,活动板58在曲 杆35带动下向外打开(向L方向)以利起底板上升;罗拉62打开后 会将信号传递到起底板部分,起底板部分接收到系统所传递的信号后 开始上升并到达一定位置时停止,此时起口针部分开始工作,即钩针 10开始挂纱;当起底钩针10挂到纱线后起底板部分会随同机器编织 速度将衣片慢慢拉下,且当起底板部分下降到一定位置时(衣片已被 罗拉62所夹持)由系统控制的起底板部分开始进行脱纱工作,起底 板部分则继续下降至原初始位置,此时固定在轴岸义座38上的轴承对 拉杆施加一定的压力,活动板58在受到拉杆32等所施加的力后随曲 杆35向里(L方向)运动一段距离而停止,此时机器所编织下来的 衣片便可沿着活动板58落下(图10所示)。
由此可知,当起口针进行挂纱时,起底板部分由其传动装置驱动 上升,此时罗拉62及活动板58均需打开一定的空间便于起底针板部 分顺利上升方可挂纱,而当起底板部分挂到纱线后开始下降,直至到 起底钩针下降到完全通过罗拉时,罗拉62在系统控制下开始闭合(罗 拉闭合方向如图12所示),当起底板完全脱纱后将继续下降到原来位 置,此时活动板向R方向运动,衣片便可沿活动板顺利落下(图12 所示)。
权利要求1.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包括起底板、驱动装置和起口针,起口针安装在起底板上,由驱动装置带动运动,其特征在于起口针由钩针和退纱杆组成,退纱杆为细长的片状,钩针在其纵向带有通透的槽,与退纱杆相配合,退纱杆置于钩针的纵向槽中并可在该槽中上下滑动,退纱杆的下端带有将其与退纱升降装置固定的接合部;钩针和退纱杆在其前端带有方向相同的缺口,所述缺口至少由两个面组成;其中靠近钩针顶端缺口处的面为向上的斜坡状;而靠近退纱杆顶端缺口处的面为钩状;当起口针处于挂纱状态时,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斜坡面隐藏在钩针头部内;当起口针处于退纱状态时,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斜坡面从钩针头部的缺口中露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其特征在于起底 板上带有退纱升降装置,所述的退纱升降装置为板状,退纱杆 通过其下端的接合部固定在退纱升降装置上;退纱升降装置置 于起底板通槽内,与起底板通过销槽配合,并由马达带动上下 运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其特征在于起底 板及退纱升降装置整体安装在针织横机两侧的滑杆上,由马达、 链轮带动作上下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它包括起底板、驱动装置和起口针,起口针安装在起底板上,由驱动装置带动运动,其特征在于起口针由钩针和退纱杆组成,退纱杆为细长的片状,钩针在其纵向带有通透的槽,与退纱杆相配合,退纱杆置于钩针的纵向槽中并可在该槽中上下滑动,钩针的下端带有将其固定在起底板上的接合部,退纱杆的下端带有将其与退纱升降装置固定的接合部;钩针和退纱杆在其前端带有方向相同的缺口,所述缺口至少由两个面组成;其中靠近钩针顶端缺口处的面为向上的斜坡状;而靠近退纱杆顶端缺口处的面为钩状;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减少了纱线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D04B15/00GK201062299SQ200720112579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5日
发明者孙平范 申请人:孙平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