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分梳纤维的带有可活动盖板的梳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03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以分梳纤维的带有可活动盖板的梳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可活动盖板的梳棉机。
技术背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通过带盖板的梳棉机 (Deckelkarde)获得产品的生产工艺己经从5kg/小时提高到精梳质 量下约60kg/小时和分梳质量下约80kg/小时。并且在最差质量的情 况下,超过200kg的纤维通过量也变得可能。这种生产上的发展是通 过使用全钢针布,改善针布的几何构造,分梳组件以及喂条和成巻的 改善得以实现的。然而近几年却没有出现再进一步的生产进展。这可 归溯于梳棉机的核心部分不同于梳理装置,即分梳过程本身不能通过 回转盖板得到改善。在Melliand纺织报告11-12/2006,第787页的 "短时间堆放及漂白过的棉的梳理"(G.Mandl) —文中,试图用固 定盖板来构造梳棉机。而活动盖板的作用则完全不同。纤维在活动针 布和固定针布间来回活动。现有的梳棉机具有一梳理弓形板,在该弓 形板上或者在滑动层上盖板可直接地自行活动。该盖板上具有一针 布。分梳过程在固定针布和锡林上固定齿之间进行。盖板棒可形成一 可起动的链条结构。该链条上的三分之一部分大约具有35个盖板棒, 其可同时进行分梳过程。该链条可通过导向罗拉和支撑罗拉进行控 帝lj。在该过程结束后盖板通过一清洗装置进行清洁处理,从而在每次 的分梳过程中确保都有新的清洁过的盖板。在活动针布中首先附着上 短纤维、梗(Stengel)、叶屑(Better)以及一些如棉团(Nissen) 的其他杂质,从而在分梳过程中跟棉分离出来。去年关于分梳过程的 专利申请中不常涉及到可活动型的盖板。大多数关于盖板棒构造和控 制的专利均是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的,例如,德国专利 DE-OS-2742420中描述的盖板棒的构造,以及DE-OS-2742025中描述的盖板棒链条的传动装置。一些专利申请中提到了盖板棒末端的滑动面及其运动,例如专利DE-OS-3907396、 EP1270777和EP0794272。一些现有的专利文本还涉及到活动针布顶端间的工作距离的调 节。EP866153给出了一个对现有技术的很好的概括。其中为了达到 一良好的作用,盖板棒上的针布和锡林上针布的外表面形成一角度。 所述的角度0是相当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应用于所有的梳棉 机。盖板棒针布上针齿的密集度可优选地进行调节,以便达到更好的 梳理效果。由于不是所有的针齿都参与分梳过程,在实践中并没有发 现穿经(Einzug)。将盖板棒间距设置成较宽的优选例具有一缺点,即 盖板棒容易被折弯或折断,特别是在梳棉机中会引起大面积盖板棒的 剥离。另一组专利申请还涉及到对盖板棒针齿的平均尖端的调节。在 传统的梳棉机中,一金属弓形板与锡林的工作外圆平行地设置在锡林 的两端面上,从而在其上表面上实现对盖板棒末端支撑面的引导。该 圆拱具有一很小的活动范围并通过如5个调整螺钉进行调节。一般而言,盖板棒的顶端与锡林工作外圆间的距离是可以进行调节的。其隔 距可以在刺辊(VorreiJ3er)端设置得稍大些,而在道夫一端设置得稍 小些。在盖板的走向上所述的隔距大约为2/10mm。对分梳过程相当 重要的该隔距建议作中心调整。此处,已经用坏了的针布可以被替换, 或者是可以轻易地获得针对不同棉类的设置,例如EP1178136、 DE196518946或DE19825317中所述。这个建议直至SACM起绒装置梳棉机得以实现。角度的调整以及 角度的中心设置为W005441 (Varga)的发明目的。所有的专利申请 都是基于如何使得该角度的调整使得原材料和损耗度相适应,并在盖 板的动作过程中保持十分稳定。 一般认为,所述的盖板存在一个理论 位置,并且在一定已知时间后就沾满了杂质并亟需清洁处理。然而该 观点并不适用于盖板的整个工作过程。经过对多个盖板或两个盖板链 条和两个清洁装置的实验后发现,其结果并没有得到改善。 一已知的 盖板堆积度(Filllgrad)是必要的,从而使得纤维在可活动针布和锡林 针布间的交换可以进行。盖板对于锡林切线的倾斜度为大约1.5° ,针布顶端相对于锡林针布的隔距在进入端约为0. 7ram,在走出端约为 0.2ram。通过柔性弓形板的重叠设置,使得其隔距在刺辊(Vorrei!3er) 切入端稍大些,以及在道夫端稍小些。通过该柔性弓形板或锥状滑行 面可以使得针齿或锡林针布的耗损现象得以有效抵消。德国专利 DE10318966中具有一个与美国专利US63811同样的观点,试图用 W05441中公布的相似工具,慢慢地改变在分梳过程有效路线的一半 或整个运转过程中的角度,以便使得盖板棒上针布的整个表面都能进 行分梳过程。在德国申请的图7a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活 动针布从梳棉机中被取下,且在盖板喂入端的具有一较大起绒间距的 理论倾斜位置的另一半没有被标示出来,因此该实施例在实践过程中 无法实现。德国专利DE-OS-10105855给出一盖板棒顶部的倾斜位置,但是 仅仅是提出了一种对所有盖板棒同时进行集中调整的装置。所述的盖 板棒在调整后保持了分梳过程中设定的倾斜位置。这一步不能在动态 分梳过程中起作用。德国专利DE2816900提出了一种盖板棒,其与锡林的曲率半径 一致。这一点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实现。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任务为更好地利用盖板棒的针布层,以及实现更宽的、 更稳定的梳棉机盖板工作的可能性。根据本发明,盖板上的针布具有一与锡林外表面相对应的拱形 结构,并且在该些针布在分梳过程中执行一滚动动作。相似地,如US638111和DE10318966所公布的,在柔性弓形板 旁或在滑动轨道上使用一种多车道的轨道,该轨道在分梳过程中可连 续改变位于轨道上的盖板棒的角度。然而为了保证盖板针布和锡林间 的最小距离在分梳能力值(0.1-0. 4mm)之间,锡林上的针布被设置 成拱形状。滑轨、支架(Auflage)以及针布如此设置,使得盖板针 布在分梳过程中在锡林外表面上执行一滚动动作,并且使得在最窄位 置处,盖板棒上针布的顶端和锡林上针布的顶端间的距离最大在0. lmm和lmm间变动。一种在梳绒机中用以对纤维进行分梳并带有活动盖板的装置, 其中,所述的单个盖板的针布顶端设置成与锡林外表面相对应的拱 形,并且在经过分梳区域期间自动对应锡林外表面作一滚动动作。分梳隔距(针布顶端-锡林顶端)的间距最大为0.3鹏左右。所述盖板的回转角最大为90° 。


图1示出了角度的变化是如何被使用的,以便为了在分梳过程 中使用一凹形的对应于锡林设置在盖板棒上的活动针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角度的变化是如何被使用的,以便为了在分梳过程 中使用一凹形的对应于锡林设置在盖板棒上的活动针布。围绕着锡林 9的轴8在起绒装置梳棉机的每一侧都设置有滑轨。该滑轨由两部分 la和lb组成,所述的两部分分别具有一从锡林中心轴成一定位移的 中心点。与DE10105855相似,柔性弓形板的支撑面(Auf lagef 1Schen〉 位于两个平面,但该两平面la和1b相互交错。所述平面的交错可通 过例如其中心离锡林轴4的距离偏差2和3来实现。当滑盖棒沿着分梳区域活动时,活动针布在锡林针布的冲击外 圆对面产生一滚动动作。该活动针布顶部的滚动动作在分梳过程中包 括一分梳区域的左边点5,中间点6以及右边点7。由活动针布顶端构成的平面被设置成对应于锡林的凹形,因此 整个平面可以同时被用来起绒。设置较宽的(接触点-接触点)起绒 棒,因此该梳棉机也具有较大的工作面,因为盖板棒的压弯已经不再 危险,并且几乎盖板棒的整个宽度都仍然可以用来分梳。所述的实施例也可能在带盖板的梳棉机中用盖板上的固定针布 来实现其优点。所述的盖板在通过盖板清洁装置时也可以摆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在梳绒机中用以对纤维进行分梳并带有活动盖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个盖板的针布顶端设置成与锡林外表面相对应的拱形,并且在经过分梳区域期间自动对应锡林外表面作一滚动动作。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梳隔距(针布顶 端-锡林顶端)的间距最大为0. 3mm左右。
3. 如权利要求l-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回转 角最大为90° 。
全文摘要
一种用以分梳纤维的带有可活动盖板的梳棉机,其中盖板棒的针布对应于锡林外表面呈拱形状,并且所述的各针布在分梳过程中对应于锡林作一滚动动作。
文档编号D01G15/00GK101260577SQ20081000774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7日
发明者安克·维克博恩 申请人:赫格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