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纤维垫的形式多路喂给纤维的盖板梳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13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纤维垫的形式多路喂给纤维的盖板梳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盖板梳理机,其中纤维材料以一薄层的形式通过一系列彼此面对、相对运动并且装备有一针布的相对表面处理;所述针布由许多具有给定形状、倾斜角和刚性的梳理针/角钉构成,所述纤维材料在梳理针之间交换、开松、延展和清洁,从而消除大部分的残余灰尘颗粒、废料和缠结或者棉结。在其操作过程中,纤维彼此相互混合或者混和,形成一个未加捻纤维条的纤维网,以便用来凝棉并且送往后续的加工步骤。
在所述刺辊的下游是主梳理锡林10。大概地说,所述主梳理锡林10以线性速度运转,其运转速度大于刺辊8的速度。主梳理锡林10的针布的梳针于是从刺辊上位置对应于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最接近的母线的位置上移走纤维。在所述主旋转梳理锡林10的外侧周围和所述带有刺辊的喂给系统的下游是梳理盖板,后者根据梳理机的特定类型可以是固定类型11、移动类型12或者旋转类型,其中旋转类型的梳理盖板为简便起见没有在图中示出。所述梳理盖板设置在主梳理锡林的周围、用来梳理由刺辊喂给的纤维;所述纤维在通过所述主梳理锡林之后,然后在梳理盖板的下游通过排放滚筒13和道夫滚筒14由梳理机排出。
根据同一申请人的意大利专利No.1 296 452,为了获得更好的清理和混合效果,被喂入所述梳理机的纤维在许多刺辊之间分开,所述刺辊平行操作来处理纤维,然后将其喂送到主梳理锡林圆周上的不同点。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优点在于,由于在各刺辊的针布上处理的纤维层的较小厚度,获得了从刺辊出来的纤维的更大清理效果和质量。事实上,所述纤维层根据自身的厚度施加一个对存在于纤维层中的灰尘颗粒的保持作用,纤维层越薄,清洁度越好。
根据图3所示上述现有技术专利的一个实施例,进行多批纤维的处理,并且刺辊平行进行工作。为此,刺辊各装备多个用于在适当条件下操作的部件和驱动系统,从而使其彼此独立。每一个刺辊均以期望的速度被驱动,并以期望的速率喂给成束的纤维,其目的是获得正确的混合和期望的质量。
根据指定的纤维类型和质量,两个刺辊中的每一个装备有一个针布,后者制成具有或多或少的进取性(aggressive),从而获得对纤维更高程度的开松和清理,并且限定断裂纤维和形成棉结的可能性。通过这种方式,根据期望加工的纤维获得了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工作寿命。
用于清理纤维的辅助元件的组件的类型、数量和调节也可以采用同样的设置,该设备主要由用布覆盖着的部分、刀片和吸嘴构成,同样根据各刺辊设计用于的纤维类型和质量确定。上述喂给装置的构造的一个结果是,在主梳理锡林的不同点输送两批纤维,并且一批材料在另一批材料上的层叠根据传送到主梳理锡林的针布上相反的顺序布置。纤维材料相对于针布的粗糙度的不同位置、会或多或少地依据其层次顺序在两批纤维上产生进取性处理。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一个多路喂给梳理机,其带有许多平行操作的刺辊,以改进对喂送到梳理机的纤维的加工,包括清理、延展和在梳理过程中加工的纤维的混合效果,当成批纤维喂给时,其实质上的不同点在于其特征和/或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的基本特征限定在权利要求1中。


图1总体上表示了所述技术问题。为了更清楚地图示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参照如图2、3和4所示纯粹是非限制性的例子的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放大地表示了通过两个刺辊将不同批量的纤维喂给到主梳理锡林的区域。这个实施例中表示了具有两批纤维A和B的情况,其用于作为多路喂给的示例。
这两批纤维例如是,具有不同的灰尘内容物和异物和/或所述外来物或多或少难于去除的两批纤维。纤维可以是相同类型的,例如棉纤维,两批纤维的清洁程度不同,或者是不同类型的,例如用于制备棉-聚酯混纺纱。相对较难加工的一批纤维A通过喂给系统20A喂给,该喂给系统20A相对于主梳理锡林10的顺时针旋转方向位于上游。喂送该批纤维A的喂给线从其储棉箱开始并向斜槽4A下方滑动,一直到达具有罗拉6A和板7A的喂给装置,后者操作来将纤维喂送给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刺辊8A。刺辊8A以一种已知的方式装备有一个用于清理在用针布包覆的滚筒表面上分层的纤维的系统。所述系统由带有变流装置的用布包覆的部分24A、带有相应的吸嘴26A和26A′的两个刀片25A和25A′,在送往主梳理锡林10之前,其对纤维进行一个初始的清理和延展。所述刀片25的数量、形状和调节、用布包覆的部分24、和用于各刺辊8的吸嘴26均可以根据初始净化/清理和延展程度变化,所述净化和延展程度是为各喂给装置20设计的一批纤维要获得的。
批量纤维B相对容易加工,并且通过喂给系统20B喂给,所述喂给系统20B相对于主梳理锡林10的顺时针转动方向设置在下游。
并且,如同批量纤维A一样,纤维B的喂给线从其储棉箱开始,向斜槽4B下方滑动,一直到其到达具有罗拉6B和板7B的喂给装置,后者将纤维喂送到刺辊8B。所述刺辊也装备有一个类似系统用于净化在其用布包覆的表面上的层叠纤维。
两个喂给系统这样成角度地交错于一个顶角为αAB的圆弧,后者将两批纤维A和B送到主梳理锡林10的两个到达点分开。根据本发明一个特定的特征,在圆弧αAB内,将两批喂入的纤维A和B送到主梳理锡林10的两个到达点分开,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用于净化和清理纤维的装置30,所述装置由刀片31AB和吸嘴32AB构成,其用于在通过所述喂给装置20B对送往主梳理锡林10的批量纤维B进行层叠之前,对批量纤维A进行进一步清理。其效果是,批量纤维A与批量纤维B混合,脏物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从批量纤维A去除,这些脏物使其具有比批量纤维B更差的质量,两批纤维这样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下游以共同拉伸状态处理。
同样在图3中,表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以放大的比例表示,通过两个刺辊8向主梳理锡林10喂送不同批量的纤维的区域。这个实施例是具有两批纤维C和D的情况,其作为多路喂送纤维的例子。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这两批纤维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不同的缠结程度和/或具有或多或少的延展难度。通常,与大部分的天然纤维相比,合成纤维最难解缠结和延展。图3所示的例子可以因此容易地用于加工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混纺纱。
批量纤维C相对较难加工并且通过喂给系统20C喂送,所述喂给系统20C相对于主梳理锡林10的顺时针旋转方向位于上游。相对容易加工的批量纤维D通过喂给系统20D喂给,所述喂给系统20D相对于主梳理锡林10的顺时针转动方向设置在下游。两喂给系统对应于先前图中所示的情况,并且采用相同的参考标号,具有相同的设置和功能,但这次用副标C和D表示。
同样如图3所示,两个喂给系统这样成角度地交错一个圆弧,该圆弧的顶角为αCD,后者将两批纤维C和D送到主梳理锡林10的两个到达点分开。根据本发明一个特定的特征,在将两批喂入的纤维C和D送到主梳理锡林10的两个到达点分开的圆弧αCD内,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用于解缠结和延展纤维的装置40,所述装置由例如多个用布包覆并固定的盖板41CD构成,后者用于在通过所述喂给装置20D对送往主梳理锡林10的批量纤维D进行层叠之前,对批量纤维C进行进一步延展。其效果是,批量纤维C与批量纤维D混合,其中批量纤维C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被延展并且去除了使其质量比批量纤维D的质量差的棉结,这是在两批纤维被送到设置在下游的梳理拉伸之前进行的。
根据举例的两种情况,本发明在梳理机上装备了许多用于制备和喂给的装置20,这些装置由平行并且独立的刺辊8构成,每一个刺辊设有特定的设计用于成批纤维的装备和调节装置。所述装置20平行操作并且围绕着主梳理锡林10布置,在所述移动盖板的上游向所述主梳理锡林10上的不同点喂送纤维,并且所述装置20成角度地错开一个分离角度α。在主梳理锡林10的圆周上对应于一个喂给点和另一个喂给点之间的所述各分离角度α的角度部分的圆弧内,这样分隔接续的喂送,特定的加工装置30、40定位成用于加工各批量的纤维,其目的是平衡或者至少削弱缠结(棉结)、灰尘和/或或多或少的相对于批量纤维的特定喂给批量纤维的加工难度的差别,所述批量纤维一批接着一批并一起在主梳理锡林10上形成纤维的整体混纺纱。最好,需要更广泛的初步加工的成批纤维被送往位于更上游的喂给装置20,以便将最后一次喂给相对容易加工的纤维之前位于所述中间的角度部分α内的装置30、40普遍部分预定给所述批量纤维。
根据本发明,对送往梳理机的各喂给装置的每批纤维的预处理可以正确地调节;其根据一个改进的实施例进行,同时对于每个喂给装置的刺辊应用不同的直径,并且用于各刺辊的驱动装置使各刺辊的旋转速度独立于其它刺辊的速度变化。该技术方案使之有可能调节各喂给装置20A、20B、20C、20D……,不仅包括成组刀片25、各刺辊8装备的用针布包覆的部分24和吸嘴26的操作特性和设定,而且包括设置在刺辊的针布上的纤维层中纤维的有用路径的长度、即,其在针布上停留的时间、以及施加在纤维上和纤维中的外来物上的离心力。
图4通过举例的方式表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具有四批不同的纤维F、G、H、L通过四个喂给装置被喂送到主梳理锡林10。所述四批纤维的特征在于,其开松程度和灰尘显著不同。对于图4所示的例子,喂给系统使用与前面的附图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具有相同的设置和功能,但其副标为F、G、H、L。相对较难加工的成批纤维的预处理加工被设置在容易加工的成批纤维的上游。
四批纤维通过制备和喂给装置20F、20G、20H、20L被喂送,所述制备和喂给装置由刺辊8F、8G、8H、8L构成,后者平行工作并且彼此独立,每一刺辊均设有特定的装备和设置、以及驱动装置,从而独立于其它刺辊的相关设置。举例来说,批量纤维F是最脏和缠结最利害的纤维,并且相对于主梳理锡林10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处于最上游。装置20F包括一个刺辊8F,所述刺辊8F的直径为ФF,其大于后续刺辊的直径,并且设有一个用针布包覆的部分24F,并且在两侧设有两个刀片25F和25F′和两个吸嘴26F和26F′用于尽可能地清除掉现在存在于刺辊8F上的脏物,同时不会对纤维引起任何质量的伤害,例如,不会由于太过进取性的加工而增加断裂和/或形成新棉结的次数。为此,更大直径的刺辊对于包含用于两个清理步骤的附件是有用的。
在将喂给的纤维F和G的到达点分开的圆弧αFG的角度部分中,以顺时针方向,首先设有一个清理装置30F,该清理装置30F由一个刀片31FG和一个吸嘴32FG构成,然后是一个用于延展所述纤维的装置40F,所述延展装置由四个用针布包覆并且固定的盖板41FG构成,其用于在使成批纤维F与随后喂给的成批纤维G的纤维接触之前、对成批纤维F进行清洁和延展,其中所述成批纤维G从相应的刺辊到达。装置30F和40F以这种方式设置,以便在圆弧αFG中进行预先处理之后、使成批纤维F的特性尽可能地接近后续成批纤维G的特性。圆弧αFG的尺寸能够包含所述元件30F和40F。
再一次通过举例的方式,所述成批纤维G比成批纤维F容易加工,但是比后续批量纤维更脏和缠结更多。所述装置20G包括一个直径为ФG的刺辊,该直径大于后续刺辊的直径,并且设有一个用针布包覆的部分24G,并且在两侧设有两个刀片25G和25G′和两个吸嘴26G和26G′用于清除一部分脏物,从而使批量纤维G的质量类似于批量纤维F的质量,批量纤维F已经在圆弧αFG中被进一步预先加工。
在将喂给纤维F+G和喂给纤维H的到达点分开的圆弧αGH的角度部分中,设有一个延展纤维的装置40G,所述延展装置由两个用针布包覆并且固定的盖板41GH构成,其用于在使成批纤维F+G与随后喂给的成批纤维H的纤维接触之前、对成批纤维F+G进行进一步延展,其中所述成批纤维H从相应的刺辊到达。元件40G以这种方式预先设置,以便在圆弧αGH中进行预先处理之后、使成批纤维F+G的混合特性尽可能地接近下一成批纤维H的特性。圆弧αGH的尺寸能够包含所述元件40G。
批量纤维H比混合的批量纤维F+G容易加工,但是比随后的批量纤维L缠结更多。装置20H包括一个直径为ΦH的刺辊,其小于在前刺辊的直径,并且设有一个用针布包覆的部分24H,并且前面有一个刀片25H和一个吸嘴26H,后者用于清除掉一部分脏物,从而使批量纤维H的质量类似于混合批量纤维F+G的纤维的质量,混合批量纤维F+G在经过圆弧αGH之后到达所述主梳理锡林10上。
在将混合喂给的批量纤维F+G+H与最后一批纤维L的到达点分开的圆弧αHL的角度部分中,所述最后一批纤维L将是最容易加工的纤维,从而使其最清洁和最少缠结,设有一个用于延展纤维的延展装置40H,所述延展装置由两个用针布包覆并且固定的盖板41HL构成,其用于在使成批混合纤维F+G+H与由批量纤维L构成的最后喂给的成批纤维接触之前、对成批混合纤维F+G+H的纤维进行进一步延展。最后一批纤维的喂给装置20L包括一个刺辊8L,所述刺辊的直径为ФL,其小于在前刺辊的直径,并且如前一样设有一个用针布包覆的部分24L、一个刀片25L和一个吸嘴26L。
对批量纤维F、G、H、L的整体混合经过了所述主梳理锡林10的顶部圆弧,在此,所述主梳理锡林通过所述转动的主梳理锡林10的针布和通过移动梳理盖板12相互配合而工作。在经过所述主梳理锡林10,混合的纤维通过排放滚筒13而被排放。各种刺辊按照一定的角度α顺序并且错位设置,通过一个幅度为αFL的圆弧的整体弧度,来以这种方式构成一个特定用于各批喂料的预梳理区域。
整个圆弧αFL上设有喂给装置20F到20L,从而构成一个预梳理区域,或者更精确地构成一系列预梳理区域,后者特别用于各批连续喂给的批量纤维,并且所述圆弧αFL可以具有一个大到120°的值,并且任何情况下足够容纳预梳理设备。所述设备的预梳理部件的选择、数量和设置可以根据各批加工纤维的特性调节和适用,就其数量、类型、和分离刀片的位置以相关吸嘴,以及围绕着刺辊的用针布包覆的梳理元件和预梳理圆弧的各部分进行变化。
根据一个更进一步改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喂给装置20和其在相应的刺辊8上的处理设备被安装在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能够成角度地相对于主梳理锡林10错位设置,以便改进各喂给材料之间的预梳理圆弧的分隔,并使用于安装预梳理设备的每一部分的各个幅度最适合各特定批量的纤维。该技术方案使之可以扩展梳理机的可能的设定范围和用于加工混纺纱其脏的程度和纤维缠结程度彼此不同的喂给数量的梳理机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优点在于,梳理机能够有效地操作和生产高质量的混纺纱,甚至从具有非常不同的特性的材料开始,这些不同特性包括脏物、开松度和可加工性。各刺辊的尺寸和速度的区别使之有可能在处置加工元件和离心作用方面具有用于各刺辊的一个或多或少的广泛的工作表面,加工元件和离心作用特别用于喂给的各批量纤维。
本发明还使之有可能扩宽能够在梳理机中加工以形成开松度和清洁度均匀的纤维混纺纱的短棉原料的范围,这都是由于正确地构造和调节喂给和预梳理设备,并且根据加工难度的降序来适用于喂给的顺序而达到的。从粗纤维到净化和平行化纤维网的加工打击线适合于已存在的批量纤维,并且对于设置在下游的设备的单元的需求也有很大的适用性,并且也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在根据本发明的梳理机中可以进行多路喂给的可能性使之可以通过将进入的最难加工的批量纤维的流分布在一系列喂给装置上而调节。例如,在如图4所示具有四个喂给装置的梳理机上,可以加工和生产具有三批纤维的混纺纱,将第一个的两个喂给工位保留给三批纤维的第一批,即,最难加工的一批纤维。通过这种方式,两个初始刺辊对一薄层纤维进行加工,从而获得对所述更难加工的纤维更高程度的清理和延展。在跟随两个初始喂给工位的预梳理区域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盖板梳理机,其中通过一系列喂给装置(20A、…、20L)将许多批量的纤维(A、B…、H、L)喂给主梳理锡林(10),所述喂给装置包括刺辊(8A、…、8L),这些刺辊在移动盖板的上游、平行操作而在主梳理锡林(10)的不同点喂给已经初步延展和清理成一层的纤维,这些纤维粘附于每个刺辊(8A、…、8L)的针布,其特征在于,各刺辊(8A、…、8L)的喂给点按顺序错位地以角度(αAB、…、αHL)设置在一定幅度(αAB、…、αFL)的整个圆弧上,从而构成一系列预梳理区域,这些预梳理区域特别用于根据批量纤维(A、…、L)的顺序喂给的每批纤维,并且每一刺辊和每一预梳理区域设有能够特定地对正在加工的每批纤维进行调节和适用的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每一刺辊的直径(ФA、…、ФL)和旋转速度不同,从而使其装备有驱动装置,这些驱动装置与其它刺辊的驱动装置无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梳理机,其特征在于,各刺辊(8)按顺序错位地以角度(αAB、…、αHL)设置在一定幅度(αAB、…、αFL)的整个圆弧范围内,从而每一个角度构成特别用于每一批喂给的纤维的预梳理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梳理机,其特征在于,在一次喂给(20A、…、20L)和另一次喂给之间交错的角度α的每一个角度部分在随后的喂给之前、设有加工装置(30、40),后者特别用于每批纤维并且具有分别通过刀片(31)和吸嘴(32)进行清理、和通过固定盖板(41)进行延展的功能,并且其设计用于特定批量纱线的加工,后者可以或多或少困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板梳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喂给装置(20)与其在相应刺辊(8)上的处理装备被安装在一些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相对于主梳理锡林成角度地错开,从而改进幅度为αFL的整个预梳理圆弧的相对间隔。
全文摘要
一种纤维的盖板梳理机,其中通过一系列喂给装置将不同的纤维喂给主梳理锡林上的不同点,所述喂给装置包括平行操作的刺辊,这些喂给点顺序和错位地设置,从而在主梳理锡林上构成一系列预梳理区域,这些预梳理区域特别用于每一点喂给的纤维,并且设有能够调节正在加工的每种纤维的设备。
文档编号D01G15/00GK1354293SQ0113769
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7日
发明者乔瓦尼·巴蒂斯塔·帕西尼, 西尔瓦诺·帕特利 申请人:马尔佐利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