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筘以及制造此类筘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03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机筘以及制造此类筘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造转以及制造此类转的工艺。
技术背景在纺织领域,炜纱线被插入梭口后不久就必须被压在已经制造的 织物上,来为所制造的织物提供令人满意的均匀度。为此,已经公知的是为织机提供装配在打手(beater)上的筘,所述打手由快速的往复 运动驱动,使得转击打绵纱线。此类筘通过将筘齿并置且组合而形成, 每对邻近的转齿的间距设置为使 一 个或多个绵纱线从中穿过。为了不 在织物中产生可见的瑕疯,需要筘齿之间彼此精确定位。DE-A-2 127 209描述了一种织机转,其中筘齿的定位通过将筘齿 的每个末端插入弹簧的两个线圈之间实现。如此定位的筘齿的末端及 其定位弹簧被具有U形横截面的部件覆盖,通过在所述部件内加入粘 合剂保证装配的结合。在此设备中,筘齿的间距依赖于每个定位弹簧 的线圈元件的直径。由此所导致的结果是筘齿定位的精度取决于弹簧 的质量。具体地,弹簧的线圈元件的直径的局部变化能够导致两个筘 齿之间的距离误差,并且能够在后续的所有转齿内产生偏差。此外, 由于转齿的定位依赖于弹簧的线圈元件的直径,因此为了获得所述转 的转齿不同密度需要更换弹簧。最后,这种制造具有定位弹簧的筘的 工艺使得弹簧线圏具有用于安置转齿的间隔。因此,很难通过自动化 手段使用这种工艺。US-A-2,914,094描述了这样一种织机转,其包括位于转的一部分 上并具有U形横截面的元件,所述元件用于容纳转部分的每个筘齿的 一端。所述U形元件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具有L形横截面并包括 位于L形的竖立臂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朝向U形元件的内侧。通过将 每个转齿的末端侧向地插入L形部件的凹槽获得薪齿的相对定位。在 此设备中,所述筘齿是可移除的并且所述L形部件靠在薪齿的边缘,并且通过撑帽式螺栓和螺母的方式彼此固定。因此,不能容易的将制 造这种筘部分的工艺自动化。发明内容本发明更具体地通过提供一种织机筘来克服这些缺点,所述织机 薪可以通过自动化制造工艺获得,并且考虑到薪齿密度的变化,其筘 齿的定位更精确也容易调整。为此,本发明的一个主题是一种织机筘,包括至少一个具有u形 截面的部件和相对于所述部件横向设置的一排筘齿,每个所述筘齿的 一个末端容纳于所述部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包括位于所述u 形部件的两臂中的至少 一 个上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横向于所述部件的纵轴;以及每个转齿的所述末端被侧向地插入所述部件的至少一个凹 槽)内,所述转包括粘合材料,所述粘合材料将每个转齿的所述末端 牢固地附着到所述部件。根据本发明其他有利的特征一所述部件或者所述部件中的每个是单体部件。—所述部件的每个凹槽具有V形横截面。—所述部件的所述凹槽之间的间隔沿着所述部件是可变的。一所述部件的所述凹槽的深度沿着所述部件是可变的。一所述部件的所述凹槽相互对立地成对i殳置在所述U形状部件的 两臂上,每个筘齿的所述末端侧向地插入所述部件的一对凹槽中。—每个转齿的所述末端包括孔,所述孔沿平行于所述部件的纵轴 的方向与另 一筘齿的对应末端的孔对准。一所述具有凹槽的U形部件的臂或所述臂的每一个在紧邻所述部 件底部处具有内凹进,每个凹槽在所述臂的凹进和所述臂的自由边缘之 间的部分形成。一所述U形部件的所述臂之一的所述自由边缘比另一臂的自由边 缘离所述部件底部更远。—第二末端与容纳于所述部件内的所述第一末端相对,并通过可膨胀的材料制成的压条与其他转齿的第二末端组合,所述压条穿过第 二末端的孔并且穿过其他筘齿的第二末端的对准的孔。本发明的另 一主题是用于制造如以上所述织机转的工艺,包含以下步骤—在所述U形部件的两臂的至少一个上加工所述内凹槽;一将每个筘齿的所述末端侧向地插入所述部件的至少 一 个凹槽。用于制造如以上所述织机转的工艺,还包含以下步骤 一通过穿过所述转齿的对准的孔的内侧的喷管,在每个转齿的所 述末端的孔处,将粘合材料引入部件。用于制造如以上所述织机筘的工艺,还包含以下步骤一将每个薪齿的所述第二末端侧向地插入具有U形横截面的第二 部件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凹槽内,第二部件类似于用于容纳每个转齿的 所述第一末端(51)的部件;一将由可膨胀材料制成的压缩的压条引入所述转齿的所述第二末 端的对准的孔内;—通过加热使所述压条的体积膨胀;以及—将通过压条组装的所述筘齿的第二末端从所述第二U形部件移除。本发明的最后的主题是用于制造如以上所述包括两个U形截面的 部件的织机筘的工艺,还包含以下步骤—通过将每个转齿的所述末端部分地插入所述部件的凹槽内,而 使所述两个末端相对于所述两个部件预先定位;—相互拉拢所述两个部件。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在下面参考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的织才几转和制造工艺的两个实施方式来体现,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织机筘的部分透视图;图2是图1的织机转在制造涉及第二 U形部件的步骤中的侧视图;图3是在图1和图2中可见的筘的部件的、类似于图2的放大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箭头IV的部分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织机转的部分透视图; 图6是图5的转处于制造的第一步骤中的侧视图;以及 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其中所述筘处于制造所述筘的第二步 骤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织机转1适用于装配于剑带引绵织机(ribbon weft-insertion loom)。转1包括具有U形横截面的部件3以及一排彼 此相同的筘齿5,转齿5大致垂直于部件3。部件3用于组装筘齿5 并且覆盖每个筘齿5的第一末端51。有利地,部件3是单件部件,并且是由轻合金,尤其是基于铝的 轻合金构成。如图2所示,每个筘齿5是细长和矩形形状的条带,从 平板切割并经过打磨形成。每个转齿5被两个纵向边缘52和两个横向 边缘54限定界限。每个转齿5的两个末端51和55分别包括大致圓形 的孔53或57,所述孔在与之相邻的横向边缘54处具有缺口 。转齿5的每一个的末端51被保持在U形部件3的内部容积内, 筘齿5的纵向边缘52靠着部件3的臂31排列,而末端51的横向末端 54靠着部件3的底部33排列。更具体地,每个转齿5的边缘52被容纳于部件3的一对内部凹槽 39内,其中一对内部凹槽39靠着U的两臂31相互对立地排列,基本 与部件3的纵轴X3垂直。如图4所示,每个凹槽39具有V形横截面, 一对凹槽中的两个凹槽39相同。不同的凹槽39可具有不同的深度ii, 同样,部件3的同一个臂31上的两个连续的凹槽39的间距i也可不 同。通过实例的方式,图4示出了部件3的第一和第二列凹槽对39,其中每列凹槽39的深度lL分别具有第一值lk和第二值h,而一个臂 31的两个连续凹槽39的间距p分别在第一列中具有值仏,在第二列中具有值£2。部件3的每个臂31在靠近部件的底部33处具有内凹进37。部件 3的一个臂31的每个凹槽39在此凹进37和臂31的自由边》彖35之间 延伸。在实际中,每对凹槽39的轮廓与侧向地插入该凹槽对的转齿5 的厚度相适应,乂人而使凹槽39的底部和侧面保证筘齿5相对于部件3 的几何定位。每个转齿5的末端51具有或者不具有间隙地插入对应的 凹槽对39内。通过粘合剂8,相对于部件3正确定位的筘齿5的末端 51被牢固地附着到部件3,其中在筘1的两个末尾转齿5的末端51 的附近,聚合状态的粘合剂横向地密封部件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筘齿5的第二末端55通过形状记忆聚合物材 料制成的具有圆形截面的压条7组装,压条7穿过末端55的孔57, 并且确保转齿5在其末端55正确对准。以实例的方式,压条7的组成 材料可以是交联疏水丙烯酸酯类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其玻璃转化温度 或软化温度可通过调整单体的组成来确定。根据本发明制造转1的工艺包含以下步骤首先,通过未示出的具有对立的V形刀口的工具,在部件3的臂 31内加工每个内部凹槽39。所述工具被按图3中箭头F!的方向引入 部件3的臂31之间,为了获得凹槽39可能需要所述工具在部件3内 的多次进出。当所述工具合并有数控加工机时,能够对部件3的同一 个臂31中的每个凹槽39的深度lL和两个连续凹槽的间距l进行程序 控制。凹槽39的加工可以因此完全自动化,从而具有高的生产率。部 件3的臂31的凹进37使得能够在部件3内定义一个加宽区域,从而 使得能够容易地排出加工凹槽39时产生的切屑。当在部件3的臂31中已经加工了凹槽39时,事先根据所需形状 从平板裁下并打磨过的每个薪齿5的末端51被插入对应的凹槽对39, 以使得转齿5的纵向边缘52和横向边缘54分别靠着臂31和凹槽39 内侧、以及部件3的底部33排列。以具有或不具有间隙地将每个转齿5插入凹槽对39。具体地,当提供了间隙时,通过在部件3的臂31 之间将筘齿5抓牢保证筘齿5的定位。凹槽39的V形形状保证筘齿5 被保持靠着V形凹槽的边缘而不需要将筘齿夹持在所述凹槽内。在该步骤的最后,由部件3和插入凹槽39的筘齿排5形成的组件 可以容易地处理,特别是通过在完全自动化制造工艺中的机器人。然 而,当转齿5被牢固地夹持在凹槽39内并位于部件3的臂31之间时, 对由部件3和插入凹槽39的薪齿排5形成的组件的处理更加简单。接着,通过将转齿5的每一个的末端55插入对应的具有U形横 截面的第二部件9的凹槽对内,使转齿5的末端55由第二部件9覆盖, 第二部件9在图2中由点划线表示并且与部件3类似。因此,筘齿5 的正确间距在其两个末端51和55得到保证。接着,通过穿过对准的孔的喷管,在筘齿5的每一个的末端51 的孔53的位置,将双组分粘合剂8引入部件3。使用这种喷管确保了 粘合剂在部件3内的良好的分散。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压条7 (例如由上述的交联疏水丙烯 酸酯组成)也被引入到每个转齿5的末端55的对准的孔57内。为了 引入到孔57,压条7被保持在压缩和平板状态,使得能够被容易地穿 过的每个孔57的缺口而插入,所述缺口在与每个筘齿5的末端55关 联的横向边缘54是开放的。由此获得的组件被置于炉中,所述组件包括含有双组分粘合剂8 的部件3、筘齿5、压缩的压条7以及第二部件9。因此,通过加热到 合适温度,双组分粘合剂聚合,使得筘齿5刚性地附着在部件3内。 同时,在加热的作用下,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压条7进行体积 膨胀,其中压条回到其原始体积并且将筘齿5的末端55固定,同时保 持通过第二部件9获得的间距。接着将通过压条7组装的筘齿5的末 端55从第二部件中抽出以获得如图l所示的筘l。作为一种变体,压条7可以被替换为由其他具有热膨胀效应的任 何材料组成的压条。如在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压条的情况下, 所述压条被以压缩状态插入筘齿5的孔57内,接着通过合适的加热处 理以使其体积膨胀,从而以所需的配置将转齿5的末端55固定。由于部件3以及筘齿5的组成材料,并且由于通过形状记忆聚合 物材料制成的压条组装转齿5的末端55,因此获得的筘1很轻而且紧 凑。这筒化了筘1在织机中的组装,而在组装所述筘时损坏绵纱线的 风险很有限。而且,筘齿5被刚性地组装在一起并且与部件3组装在 一起,这确保了筘1在运行中的机械强度。在如图5-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似的部件 具有类似的附图标记,而其标号增加100。第二实施例中的织机筘101 用于装配在喷气织机中,其中绵纱线被与纟韦纱线基本垂直的喷射空气 夹带。薪101包括两个具有U形横截面的部件103以及一排转齿105, 其中,部件103的开口相对立地排列,转齿105的末端^^皮两个部件103 覆盖并且筘齿IO基本垂直于所述部件103。筘101的每个筘齿105是由两个纵向边缘152和两个横向边缘154 限定的条带。纵向边缘152之一是基本直的,而对立的纵向边缘152 具有两个隆凸156和158,两个隆凸一起限定凹口 159,凹口 159用于 与其他转齿105的凹口 159对准以使得喷射空气穿过以夹带所述纟韦纱 线。筘101的两个部件103是相同的。每个部件103是单体部件,并 且具有内部凹槽139。内部凹槽139成对并相对立地i殳置在U形部件 的两臂131A和131B上,并基本与部件103的纵轴X朋垂直。部件 103的臂131A或131B的每个凹槽139在内凹进137和所述臂的对应 自由边缘135A或135B之间延伸。每个部件103的臂131A的自由边 缘135A比自由边缘135A离底部133更远。即,臂131A比臂131B 具有更大的高度。部件103的每一个的凹槽139具有V性横截面,并且以类似于第 一实施例的方式i殳置在臂131A和131B上,凹槽对中的两个凹槽139是相同的。特别地,凹槽139的深度lL从一个凹槽到另一凹槽可以变 化,同样两个连续的凹槽139的间距2_也可以变化。如图7具体示出,每个薪齿105的第一末端151-故侧向地插入部 件103之一的凹槽对139内,而每个转齿105的第二末端155被侧向 地插入另一部件103的对应的凹槽对139内。对于每个转齿105,其中插有筘齿105的两个凹槽对139的轮廓适合于筘齿105的厚度。在 插入的配置中,每个筘齿105的纵向边缘152抵靠两个部件103的臂 131A和131B设置,而横向边缘154抵靠在部件103之一的底部133 上设置。转齿105的每个末端151或155分别具有孔153或157,孔 153或157位于横向边缘154的附近但在该边缘处不具有开口 ,且与 另一薪齿105的相应的孔对准。孔103的对准和孔107的对准平行于 每个部件103的纵轴X冊延伸。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薪101的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首先,在每个U形部件103的臂131A和131B上加工每对内凹槽 139。其加工过程通过包括两个对立的V形刀口的数控工具,与第一 实施方式类似的方式进4亍。
接着,两个部件103-皮彼此对立地布置于才莫板内,两个U形部件 103的开口相互朝向。
接着,事先根据所需形状从平板裁下并经打磨的每个筘齿105的 末端151-波插入部件103之一的最高臂131A的凹槽139内,并且每 个筘齿105的末端155 ^:插入另一部件103的最高臂131A的对应的 凹槽139内。每个转齿105的末端151和155之一也可以被稍微地插 入对应的部件103的臂131B的凹槽对139,以在所述两个部件之间更 好地保持每个筘齿105。
当如此预先定位了所有转齿105后,沿图6的箭头F2方向拉拢部 件103。该拉拢操作持续直至每个转齿105的横向边缘154接近靠在 部件103的底部133,每个筘齿105的纵向边缘152在末端151和155 的附近被容纳在每个部件103的凹槽对139内。筘齿105的相对于部 件103的预先定位可以通过各种自动化方式进行。以与第一实施方式 类似,以存在间隙或不存在间隙的方式将筘齿105插入凹槽139。当 有间隙时,转齿105被抓牢在部件103的臂之间。
在该步骤结束时获得的组件包括两个部件103以及转齿105,所 述组件具有良好的结合并且可以容易地存放或处理,这在自动化制造 工艺中是有利的。
当薪齿105相对于转101的两个部件103插入时,通过穿过筘齿105的对准的孔153或157的喷管,在每个转齿105的孔153或157 的位置,将双组分粘合剂分别引入到每个部件103内。接着如在第一 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在炉中加热获得粘合剂的聚合。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根据本发明获得的织 机转1或ioi很轻而且紧凑,这对于在织机中组装很有利。由于筘齿 5或105刚性地结合并与部件3或103的刚性附着,因此薪1或101 还具有良好的抗沖击强度。
而且,根据如上述的制造薪1或101的工艺,根据本发明获得的 转可以通过完全自动化方式获得,用于制造这种转的工艺也使得筘的 筘齿能够获得精确的定位。另外,由于能够对u形凹槽39或139进 行数控加工,因此能够变换每个凹槽的深度1l和两个连续凹槽的间隔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转1或101可以包括不同厚度的筘齿,而以不 同间隔设置排列。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筘可以在织机上用于不同类型 的绵纱线,和/或能够沿着绰纱线的插入轴变换绵纱线的密度。
本发明不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方式。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筘可 以适用于装配在任意类型的织机上,筘齿和用于支撑所述转齿的u形 部件的尺寸根据应用而优化。
件的纵轴,而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沿相对于所述轴横向的任意其他 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未示出的变体,根据本发明的转的转齿的末端也可以 仅仅侧向地插入对应的u形部件的单个内部凹槽内,接着在所述部件 的单个臂上设置凹槽。
而且,除了在本文中描述的v形,u形部件的内凹槽可以是任意 合适的形状。用于加工所述凹槽的工具随之改变。当用于容纳转齿的 所述凹槽或凹槽对具有v形形状时,优选地,所述转齿在所述部件的 臂之间被抓牢以保证转齿的定位。作为变形,当所述凹槽或凹槽对具 有矩形形状时,所述转齿可以被夹持在所述凹槽或多个凹槽内,此时
此外,用于加工内凹槽的工具可以^又有一个刀口 ,特别是所述筘的每个转齿仅被侧向地插入单个凹槽的情况下。然而。此类具有单刀 口的工具可以用于加工〗立于U形部^f牛的两臂上的4皮此对立的凹槽对, U形部件的两臂的凹槽接着被单独地依次加工。
除了上述的双组分粘合剂,所述转齿的末端到对应的部件的附着 可以通过粘合材料获得,例如通过空气干燥粘合剂。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未示出的变形,被插入部件内的转齿的每个末端的所述横向部件也 可以不接触所述部件的底部,而是被定位于离开所述底部一些距离。
权利要求
1.织机筘(1;101),包括至少一个具有U形截面的部件(3;103)和相对于所述部件(3;103)横向设置的一排筘齿(5;105),每个所述筘齿的一个末端(51;151,155)容纳于所述部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3;103)包括位于所述U形部件的两臂(31;131A,131B)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内凹槽(39;139),所述内凹槽(39;139)横向于所述部件的纵轴(X3;X103);以及每个筘齿的所述末端(51;151,155)被侧向地插入所述部件的至少一个凹槽(39;139)内,所述筘(1;101)包括粘合材料(8),所述粘合材料将每个筘齿(5;105)的所述末端(51;151,155)牢固地附着到所述部件(3;103)。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3; 103)或 者所述部件(3; 103)中的每个是单体部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筘,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3; 103) 的每个凹槽(39; 139)具有V形横截面。
4.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筘,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3; 103)的所述凹槽(39; 139)之间的间隔(e)沿着所述部件是可变的(£1, £2)。
5.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3; 103)的所述凹槽(39; 139)的深度(li)沿着所述部件是可变的(&, k)。
6.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3; 103)的所述凹槽(39; 139)相互对立地成对设置在所述U形状部件 的两臂(31; 131A, 131B)上,每个转齿(5; 105)的所述末端(51; 151, 155)侧向地插入所述部件的一对凹槽(39; 139)中。
7.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其特征在于,每个筘齿(5; 105)的所述末端(51; 151, 155)包括孔(53; 153, 157),所述孔 沿平行于所述部件(3; 103)的纵轴(X3; X1Q3)的方向与另一筘齿(5; 105)的对应末端(51; 151, 155)的孔(53; 153; 157)对准。
8.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凹 槽(39; 139)的U形部件(3; 103 )的臂或所述臂的每一个(31; 131A, 131B)在紧邻所述部件底部(33; 133)处具有内凹进(37; 137),每个 凹槽(39, 139)在所述臂的凹进(37; 137)和所述臂的自由边缘(35; 135A, 135B)之间的部分形成。
9.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部 件(103)的所述臂(131A)之一的所述自由边缘(135A)比另一臂(131B)的自由边缘(135B)离所述部件底部(133)更远。
10.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其特征在于,每个转齿 (5 )的第二末端(55 )与容纳于所述部件(3 )内的所述第一末端(51 )相对,并通过可膨胀的材料制成的压条(7)与其他转齿(5)的第二 末端(55)组合,所述压条穿过第二末端(55)的孔(57)并且穿过 其他转齿的第二末端(55)的对准的孔。
11. 用于制造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织机转(1; 101)的 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一在所述U形部件(3; 103)的两臂(31; 131A, 131B)的至少 一个上加工所述内凹槽(39; 139);一将每个筘齿(5; 105)的所述末端(54; 151, 155)侧向地插 入所述部件(3; 103)的至少一个凹槽(39; 139)。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转(1; 101)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一通过穿过所述筘齿的对准的孔(53; 151, 157)的内侧的喷管, 在每个筘齿(5; 105)的所述末端(51; 151, 155)的孔(53; 151, 157)处,将粘合材料(8)引入部件(3; 103)。
13. 如权利要求11和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如权利要 求10所述的织机转(1)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一将每个筘齿(5)的所述第二末端(55)侧向地插入具有U形 横截面的第二部件(9 )的至少 一个对应的凹槽(39 )内,第二部件(9 ) 类似于用于容纳每个转齿的所述第一末端(51)的部件(3);一将由可膨胀材料制成的压缩的压条(7)引入所述筘齿(5)的 所述第二末端(55)的对准的孔(57)内;—通过加热使所述压条(7)的体积膨胀;以及—将通过压条(7)组装的所述薪齿(5)的第二末端(55)从所 述第二U形部件(9)移除。
14. 如权利要求11和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如权利要 求1至9之任一所述的包括具有U形横截面的两个部件(103)的织 机转(101 )的工艺,包括一通过将每个转齿(105)的所述末端(151, 155)部分地插入所 述部件(103)的凹槽(139)内,而使所述两个末端(151, 155)相 对于所述两个部件(103)预先定位;—相互拉拢(F2)所述两个部件(103)。
全文摘要
织机筘(101),包括至少一个具有U形截面的部件(103)和相对于所述部件(103)横向设置的一排筘齿(105),每个所述筘齿的一个末端(151,155)容纳于所述部件中。所述部件(103)包括位于所述U形部件的两臂(131A,131B)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内凹槽(139),所述内凹槽(139)横向于所述部件的纵轴(X<sub>103</sub>)。每个筘齿的所述末端(151,155)被侧向地插入所述部件的至少一个凹槽(139)内,所述筘(101)包括粘合材料,所述粘合材料将每个筘齿(105)的所述末端(151,155)牢固地附着到所述部件(103)。所述凹槽(139)的深度和所述凹槽(139)的间距可以沿所述部件(103)变化。
文档编号D03D49/62GK101240479SQ200810008119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5日
发明者勒内·比尔诺特, 弗兰克·勒佐 申请人:施托布利里昂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