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628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i只物的后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梭织物是一种通过织机由经纱和绰纱纵横交织而成的纺织品,普遍用于服装面料、装饰布料以及产业用布等领域。梭织物可以采用一般的织造方法使其表面呈现凹凸、条紋、方格等效应。例如,可以采用不同粗细的纱线织造出具有条紋或颗粒状的织物;再如,还可以采用特定的织物组织,织造出具有凹凸感或方才各等效应的织物。也就是说,目前表面呈现出凹凸感的织物,都是通过特殊的织造方法织造出来的,再经过普通的后整理工艺改善织物手感、提高实用性能等。虽然上述方法可以使织物具有凹凸感,但是为了织造出能有凹凸感的织物组织,其织造工序必然复杂繁瑣,而且也使得织造工序时间冗长,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通过该工艺处理的梭织物表面呈现明显的凹凸,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并且非常柔软、手感舒适,同时简化织造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助剂浸泡将包括相互间隔的浮线部分和交织部分的所述梭织物放入配制好的助剂溶液中,浴比为1:10-1:30,在60-8(TC的温度下浸泡10-35分钟,所述助剂溶液中包括含量为30-70克/升的收缩剂和1-2克/升的非离子型渗透剂,所述收缩剂的lwt。/。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0;②水洗对浸泡后的所述^f麦织物进行水洗。上述后整理工艺中,所述步骤①中的浸泡温度范围是70-8(TC;所述步骤②中水的温度范围是50-8(TC。上述后整理工艺中,所述步骤②中水的温度范围是60-7(TC。上述后整理工艺中,所述步骤①中的浸泡时间是20分钟。上述后整理工艺中,在所述步骤②之后还包括冷水洗的步骤。上述后整理工艺中,所述冷水洗步骤中冷水温度为室温。上述后整理工艺中,在所述冷水洗步骤之后还包括烘干的步骤。上述后整理工艺中,所述交织部分收缩度是所述浮线部分收缩度的10%-30%。上述后整理工艺中,所述收缩剂为lwty。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3的强威。上述后整理工艺中,所述收缩剂为lwt。/。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2的盐类。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本发明是将带有方格或条紋的织物经过本发明提供的后整理工艺使其表面具有凹凸感和立体感,无需特殊和复杂的织造方法,织造工序时间短,生产效率高;②本发明的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在助剂浸泡步骤中采用的浸泡温度范围是60-80。C,最佳范围是70-80°C,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加助剂的作用,处理后的梭织物,其浮线部分收缩度达到交织部分收缩度的3-10倍,能够使梭织物表面呈现最佳的凹凸效果;③本发明的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在水洗步骤中采用的水的温度范围是50-80°C,最佳范围是60-70°C,在这个温度范围能够有效地将残留的助剂清洗干净,保证梭织物质量;④本发明的梭织物设置部分浮线,采用非离子型渗透剂和lwty。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0的收缩剂配制成助剂溶液,经上述助剂溶液处理后,梭织物中纱线产生收缩,其中浮线部分收缩度可达到交织部分的3-10倍,从而使浮线部分与交织部分产生差异,这样交织部分便在织物表面呈现凸起或凹下的状态,使得处理后的梭织物表面能够具有明显的凹凸感和立体感,同时手感舒适、柔软;⑤另外,本发明的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采用的是华夫格面料,其正、反面紧密细致程度相同,花紋和色泽也都同样清晰、明显,使梭织物两面都具有明显的凹凸和立体感。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例所选用的梭织物由粗细相同的若干才艮经纱和绰纱构成,所述梭织物包括相互交替、相互间隔的交织部分和浮线部分。本发明中,所述交织部分是指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紧密贴合相互交织形成的部分;所述浮线部分由一根或多根浮线组成,所述浮线是指未经交织而直接浮于织物表面的纱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线部分形成封闭的框体,所述交织部分位于所述框体内与所述浮线部分联结,构成方格状织物,俗称华夫格。所述梭织物一面的绰纱或经纱处于浮线状态时,其相对应的另一面的经纱或綷纱也处于浮线状态。织造完成的所述梭织物需要经过退浆-煮练-漂白-染色等步骤后,再进入后整理步骤。后整理是织物处理的必经步骤,本发明就是利用特殊的后整理工艺使才炎织物表面具有凹凸感和立体感,而无需特殊和复杂的织造方法,简化了织造工序,缩短了织造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上述退浆-煮练-漂白-染色等步骤都是本领域常用的现有技术,而且不是本发明的发明重点,因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对经过上述退浆-煮练-漂白-染色等步骤处理后的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助剂浸泡将上述梭织物放入配制好的助剂中,浴比为1:10-1:30,在60-8(TC的温度下浸泡10-35分钟,所述助剂的溶液中包括含量为30-70克/升的收缩剂和1-2克/升的非离子型渗透剂,所述收缩剂的lwt%(重量百分含量)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0,较优的是lwt。/n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3的强石威或者lwt。/。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2的盐类,其中浴比又称液比,是指纺织品与溶液的重量比例;②水洗对浸泡后的所述梭织物进行水洗,将残留在所述梭织物上的所述助剂清洗干净。经过上述步骤处理的所述梭织物,其所述交织部分的收缩度(1)是所述浮线部分收缩度(L)的10%-30%,能够使梭织物表面具有明显的立体感,从而呈现出最佳的凹凸效果,而且还能使处理后的所述梭织物手感舒适、柔软。所述收缩度是指纱线经过处理后的长度与处理前的长度之比。各实施例的测试条件、助剂溶液中所含的各个助剂及其含量,以及测得的收缩度等数据如下表所示<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本发明所中采用的所述渗透剂为非离子型渗透剂,所述渗透剂分子的一头接有亲油基,一头接亲水基,依靠这两种基团对水和有机成分不同的作用力以达到渗透的作用。本发明中的浴比范围是l:10-1:30;助剂溶液中的收缩剂含量为30-70克/升;所述收缩剂的lwt^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0,较优的是lwt。/。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3的强碱或者lwty。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2的盐类;非离子型渗透剂的含量为l-2克/升,这些范围内能够使处理后的所述梭织物获得最佳的凹凸立体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步骤①中的浸泡温度可以是6(TC、7(TC或80。C,浸泡温度范围是60-80°C,最佳范围是70-8(TC,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能够最大P艮度地发挥所加助剂的作用,能够使所述梭织物呈现最佳的凹凸效果。如果温度低于6(TC所述助剂的活性不能被激发出来,难以发挥作用,不能获得很好的凹凸感;如果温度高于8(TC则将会破坏所述助剂的活性,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同样无法得到最佳的凹凸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步骤①中的浸泡时间可以是10分钟或35分钟,浸泡时间的范围是10-35分钟,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能够充分地利用所述助剂的起泡作用,使所述梭织物呈现出明显的凹凸效果。如果时间少于10分钟,不能保证所述助剂活性的充分发挥,不仅难以获得理想的凹凸效果,也造成助剂的浪费;如果时间多于35分钟,也没有必要,因为所述助剂起作用的时间是一定的,浸泡时间过长并不能增强凹凸效果,而且还会耽误后序工艺流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步骤②中的水的温度可以是50°C、60°C、70°C或8(TC,水的温度范围是50-80°C,最佳范围是60-70°C,在这个温度范围能够有效清洗掉残留的所述助剂,保证;陵织物质量。由于所述助剂特定的化学性质,当温度^f氐于5(TC或高于8(TC时,都不能将所述助剂清洗干净,对后序工艺造成影响,而且温度过高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②之后还包括冷水洗的步骤,所述冷水洗步骤中的冷水温度保持在室温即可,增加所述冷水洗步骤可以进一步将残留的所述助剂清洗干净,使所述梭织物呈现出更佳的立体效果,手感更柔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冷水洗步骤中之后还可以增加烘干的步骤,将经过水洗的所述梭织物用烘干机等常用设备进行烘干,从而加快工艺流程速度,提供生产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后整理工艺还可以应用于条紋状等交织部分与浮线部分相互间隔形成的梭织物,同样能使其表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而且手感柔软、舒适。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助剂浸泡将包括相互间隔的浮线部分和交织部分的所述梭织物放入配制好的助剂溶液中,浴比为1∶10-1∶30,在60-80℃的温度下浸泡10-35分钟,所述助剂溶液中包括含量为30-70克/升的收缩剂和1-2克/升的非离子型渗透剂,所述收缩剂的1wt%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0;②水洗对浸泡后的所述梭织物进行水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的浸泡温度范围是70-80℃;所述步骤②中水的温度范围是50-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水的温度范围是60-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中的浸泡时间是20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②之后还包括冷水洗的步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洗步骤中冷水温度为室温。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水洗步骤之后还包括烘干的步骤。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部分收缩度是所述浮线部分收缩度的10%-30%。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剂为lwt。/。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3的强碱。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剂为lwt。/。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2的盐类。全文摘要一种梭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助剂浸泡将包括相互间隔的浮线部分和交织部分的所述梭织物放入配制好的助剂溶液中,浴比为1∶10-1∶30,在60-80℃的温度下浸泡10-35分钟,所述助剂溶液中包括含量为30-70克/升的收缩剂和1-2克/升的非离子型渗透剂,所述收缩剂的1wt%水溶液pH值大于等于10;②水洗对浸泡后的所述梭织物进行水洗。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后整理工艺处理的梭织物表面呈现明显的凹凸,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并且非常柔软、手感舒适,同时简化织造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文档编号D06M11/71GK101343834SQ20081014732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优先权日2008年8月7日发明者刘国忠,张振华申请人: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