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光快速升温发热的化学纤维及包含该纤维的纺织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06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遇光快速升温发热的化学纤维及包含该纤维的纺织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纤维,特别是涉及一种遇光快速升温的化学纤维及包含该化学纤维的纺织品。
背景技术
:传统纤维及纺织品的保温是以阻止身体所发出的热逃逸为主。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也研制除了部分具有发热功能的纤维,例如1.电热纤维日本试制的一种保温服装材料,是利用电热材料参与组成的复合纤维,其原理如同电热毯,利用导电纤维通电使纤维发热,以达到取暖的效果。用该纤维制成的服装,外形似一件薄薄的单衣,其实为一件电热衣,能源来自随身携带的可充电电池,在寒冷的冬季里,其源源不断的热量,足以抵御严寒。此种电热纤维的缺陷在于,制造成本高昂,需要携带充电电池进行供电,日常生活中使用起来颇为不便。2.太阳绒太阳绒是根据太空棉原理制成的新一代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它是将传统的100%羊毛纤维充分绒化、蓬松后置于两层软镜面之间,使其形成薄厚可控的热对流阻挡层(气囊),其导热系数极低,同时对人体的热射线有反射作用,实现了双重保暖的功效。由于气囊中气体含量占90%,因而太阳绒既轻便柔软又保暖。其单位体积内纤维量比棉花少2/3,比羽绒少4/5,制成的服装美观而不臃肿。经检测其克罗(clo)值为3.062。两层镜面上有可开闭的微孔,如同皮肤的毛孔,热时可张开散热,冷时又可关闭保温,温度可调且具有透气性,是秋冬季的理想衣料。此种太阳绒材料也存在有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难以产业化等缺陷。3.化学保温、调温纤维有人利用化学方法制取保温、调温纤维。例如有一种附有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内装硫酸钠的纺织品,当硫酸钠受热后会液化贮热,其贮热能力比水强60倍,从而使体感温度下降;而遇冷时硫酸钠会固化,同时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此种材料在制成纺织品后,容易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刮蹭、碰撞而产生泄漏,因此,其实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易于产业化实施的遇光快速升温的化学纤维及包含该化学纤维的纺织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种遇光快速升温的化学纤维,包括常规化学纤维和0.13%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3008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主要包括Si、Zn、Ca、Mg、Na、Fe,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的微粒子可以为上述任意一种物质或者上述物质的任意比例混合。优选地,包括23%重量份的3002000纳米的微粒子。更进一步,所述微粒子包括4050%重量份的Si、2030%重量份的Zn,2040%重量份的Ca、Mg、Na及Fe混合物。优选地,包括12%重量份的20005000纳米的微粒子。更进一步,所述微粒子包括4050%重量份的Si、2030%重量份的Zn,2040%重量份的Ca、Mg、Na及Fe混合物。优选地,包括0.11%重量份的50008000纳米的微粒子。更进一步,所述微粒子包括4050%重量份的Si、2030%重量份的Zn,2040%重量份的Ca、Mg、Na及Fe混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遇光快速升温发热的纺织品,该纺织品至少包括部分上述的化学纤维。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本发明在常规化学纤维中加入了3008000纳米微粒子纳米单元,使得本发明的化学纤维在相同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下,具有预料不到的遇光快速升温效果,并且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发热纤维而言,具有制造成本较低、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等优点,是在低温环境下较好的新型发热纤维材料。图1为本发明有益效果的检测装置;图2为实施例1中测量方法的温度_时间变化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l,其中示出本发明一种遇光快速升温的化学纤维发热效果的检测实施例。检测单位日本合成纺织品检测研究委员会(J即anSyntheticTextileInspectionInstituteFoundation)检测证书编号CK-64215-2检测项目贮热效率测定1、检测样品①本发明纤维在常规化学纤维中加入约1.5%重量份的纳米单元,微粒大小约3000纳米的化学纤维;所述微粒子包括45%重量份的Si、25X重量份的Zn,30X重量份的Ca、Mg、Na及Fe混合物,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本发明的纳米单元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在纤维制造工艺中进行添加。②对照组纤维不含纳米单元的常规化学纤维。2、检测方法采用温度_时间关系曲线,将层状的纤维样品放置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台面C上,用固定件H固定,然后通过在两层检测样品S之间插入热电偶温度计B的方法,在如下的光照条件/方式下(参考附图1)进行记录。此外,测量方法为通过改变每种样品的测量位置而进行测量。并且,两种测量方法采用相同计算方式,而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光照条件/方式光源采用"岩崎电子公司"生产的100V、500W的电灯A;照射距离L:50cm;照射部位检测样品的表面;照射时间15分钟;空气温度20士2。C。3、上述样品的实验检测结果为检测结果(单位°C)<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上述检测结果的温度_时间关系曲线参见附图2所示。通过该日本合成纺织品检测研究委员会(J即anSyntheticTextileInspectionInstituteFoundation)的上述检测结构可以得出,本发明遇光快速升温的化学纤维在相同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下,比常规的化学纤维具有更加显著的、预料不到的快速升温效果。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2.8%重量份的、约5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微粒子包括40%重量份的Si、20X重量份的Zn,40X重量份的Ca、Mg、Na及Fe混合物,及其他微量元素。该样品的实验检测结果为检测结果(单位°C)<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本实施例检测结果的温度_时间关系曲线略。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0.7%重量份的、约7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微粒子包括50%重量份的Si、30X重量份的Zn,20X重量份的Ca、Mg、Na及Fe混合物,及其他微量元素。该样品的实验检测结果为检测结果(单位°C)<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本实施例检测结果的温度_时间关系曲线略。由于现有的纺织工艺所限,本发明采用向常规化学纤维中加入O.13%重量份的3008000纳米的纳米单元,以使新的化学纤维具有预料不到遇光快速升温的发热效果。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纺织工艺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加入更多重量份的更小纳米颗粒的纳米单元,其所形成的化学纤维亦将会有较好的发热效果。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遇光快速升温发热的纺织品,例如针织或梭织产品,在该纺织品中,至少包括部分上述的化学纤维,当然,也可以全部使用本发明的遇光快速升温发热化学纤维制成。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用本发明的一种遇光快速升温的化学纤维,构成各种类型的发热纤维。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一种遇光快速升温发热的化学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常规化学纤维和0.1~3%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300~8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主要包括Si、Zn、Ca、Mg、Na、Fe,或它们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23%重量份的3002000纳米的微粒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子包括4050%重量份的Si、2030%重量份的Zn,2040%重量份的Ca、Mg、Na及Fe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12%重量份的20005000纳米的微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学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子包括4050%重量份的Si、2030%重量份的Zn,2040%重量份的Ca、Mg、Na及Fe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O.11%重量份的50008000纳米的微粒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学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子包括4050%重量份的Si、2030%重量份的Zn,2040%重量份的Ca、Mg、Na及Fe混合物。8.—种遇光快速升温发热的纺织品,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部分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化学纤维。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遇光快速升温发热的化学纤维及包含该化学纤维的纺织品。其中所述的一种遇光快速升温的化学纤维,包括常规化学纤维和0.1~3%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300~8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主要包括Si、Zn、Ca、Mg、Na、Fe,或它们的混合物。由于本发明在常规化学纤维中加入了300~8000纳米的微粒子纳米单元,使得本发明的化学纤维在相同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下,具有预料不到的遇光快速升温效果,并且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发热纤维而言,具有制造成本较低、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等优点,是在低温环境下较好的新型发热纤维材料。文档编号D01F1/10GK101709511SQ200910224268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6日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6日发明者毛盈军申请人:毛盈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